440 likes | 548 Views
新加坡. 台湾. 韩国. 香港. 美丽的龙 -- 新加坡.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 137 公里,面积 682.7 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 60 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 401.7 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326 万,华族人口约占 77% 。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E N D
新加坡 台湾 韩国 香港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137公里,面积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困难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历程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困难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历程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困难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历程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困难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历程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腾飞的原因 • 工业发展战略 • 管理模式 • 对 外 贸 易 • 重视发展教育和智力投资 • 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 淡马锡
工业发展战略 • 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劳动密集阶段→资本密集阶段→技术密集阶段→知识密集阶段
一、劳动密集阶段 • 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1959年,政府提出了实行多元化、工业化经济结构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方针。1965年独立后,又提出了以鼓励出口为目标的工业政策。 • 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1961年就成立了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动化,加强了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70年代,新加坡制定了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10年计划。 • 此外,政府海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工业化的进步带来新加坡经济状况的全面改观。此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10%,到1979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1965年独立时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二、资本密集阶段 • 1979年提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口号,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 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 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府鼓励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等。此间的1985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加坡经济曾一度萎缩了1.6%,但平均增长率仍高达6.8%,技术工人比率上升至22%
三、技术密集阶段。 • 1986-1998年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 •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年代先后拨款60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技基地 • 新加坡已是全球重要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磁盘驱动器的生产基地,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 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 此间,新加坡经济增长平均达到8.5%;金融和商业服务占GDP的份额由1986年的20%上升到26%;高科技产品出口1998年达到620亿新元
四、知识密集阶段 •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习纽约纳斯达克,代表科技股的新加坡自动报价股市场开始运作。为寻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新政府正提倡研究生命科学,并投下巨资支持本地科研单位勇于创新.
管理模式 • 新加坡政府在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中,贯穿和实行了以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及理念:不折不扣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经济挂钩;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府运作环境;实行论功行赏制度;实行劳—资—政三方合作;牢固不破的公积金制度。
对 外 贸 易 • 新加坡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国家,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0年来,新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的对外贸易总值一直保持在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左右。 • 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有很大变化
重视发展教育和智力投资 • 新加坡政府在设立经济发展局的前一年,建立成人教育局,后又建立工艺教育局。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工艺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并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在普遍提高本国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同时,大力培养各部门的技术人才。在文化上,新加坡注意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向新加坡统一的民族文化演变。
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 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 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 投资和金融中心 • 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淡马锡=新加坡GDP10%:魔方挽救新加坡经济 • 李光耀为核心的新加坡政府挑选发展包括修船、炼油和石油化学、银行和金融等高风险项目或民间不愿投资,但对新加坡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项目,以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而淡马锡投资控股公司就是代表新加坡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重要平台。 • 淡马锡管理的国有资产,主要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正因为如此,淡马锡的投资可以看成是按照市场化和资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资产组合投资控股。
由于新加坡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吸收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独立30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5%,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
经济发展的隐患 • 它们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国资本,它们的对外贸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很大的依赖性。经济结构还不合理,进出口贸易额所占比重过大,尤其是新加坡,由于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海外贸易,虽摆脱了单一转口贸易的困境,但仍是一个加工贸易国,必然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 新加坡领导多次强调:“如果外国投资者撤离新加坡,那么新加坡经济就会像跑了气的汽车轮胎那样行动不得了。”
奇迹的继续:产业21计划 • 在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遭遇今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产业21计划” ,归纳起来,可称三大战略,既“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
一、高科技战略 • 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其他知识密集型经济,打造新的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投巨资欲将生命科学发展为制造业第四根支柱(前三个是电子、化学和工程业)。
二、中国战略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不断开放为中新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机会,新加坡政府号召“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把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定位为其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引擎(前三个分别是美国市场、电子产业及周边国家市场)。
三、扩大腹地战略 • 目前,新加坡已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和欧洲自贸联盟等签订了自贸协定,并正在与韩国、印度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磋商双边自贸协定。在东盟内部,新加坡积极推动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另外,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倡议、研究和谈判的过程中,态度积极,大力推动,希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能为中新经贸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
第二龙 韩国
小龙中的”大龙” • 人口:4838.7万 • 自然地理: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韩国多丘陵和平原,约70%是山区
经济发展五部曲 • 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 • 60年代韩国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 • 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地区)行列 • 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 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
发展原因 • 科技兴国战略的确立,找到正确的方向 • 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外资,大借外债 • 走外向型发展战略 • 充分利用大企业的龙头作用 • 大力发展教育,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
科技使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腾飞.科技使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腾飞. 科技兴国 1962-1992年间,以七十亿美元引进了8000多项国外的先进技术. 研究和开发投资中,企业研发比重很高,到1988年已占82%
早在1990年韩国的研究经费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9%.早在1990年韩国的研究经费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9%. • 工业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3-4倍 • 利用几个五年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发展科技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腾飞的龙头 以大企业经济为主,大企业的市场集中率很高,经济增长可以说建立在大企业发展的基础上. 十大财团-----三星 现代 大宇 双龙 晓星 起亚 韩进 韩国火药 鲜意
12家大企业销售额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 名牌数在全球所占比重为3% • 名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以上 • 早在85年三星世界排名42位,现代44位
教育先行 传承文明
教育飞速发展 • 1959 :大体完成了小学义务教育 • 1985 :小学入学率达到98.6%,基本普及了9 年制义务教育,初中86.4%,高中38%接近日本39% • 1996 :幼儿园入园率60%,高中升学率89.4%,大学升学率53.6%,进入大学教育大众化阶段。 • 现在在韩国一万人中,研究生已占5.2%
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的比例 • 1948 --------------7.9% • 1972---------------15.9% • 1990---------------19.6%
文化的魅力 • 尚贤、重教 • 劳动者勤劳、敬业,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 受到新儒家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