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76 Views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 肌细胞生理学. 骨骼肌. 骨骼肌细胞结构 骨骼肌收缩的细胞机制 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骨骼肌细胞结构. 2. 骨骼肌. 纵断. 肌. 原. 纤. 维. 暗 带. 明 带. 骨骼肌 电镜低倍. ½ I. +. 1 A. +. ½ I. 2. 骨骼肌. 肌 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 带. Z 线. M 带 (线). 骨骼肌纤维 EM 结构. 肌节 : 相邻两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 1/2I + A + 1/2I 。
E N D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 肌细胞生理学
骨骼肌 • 骨骼肌细胞结构 • 骨骼肌收缩的细胞机制 • 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2. 骨骼肌 纵断 肌 原 纤 维 暗 带 明 带 骨骼肌 电镜低倍
½ I + 1 A + ½ I 2. 骨骼肌 肌 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 带 Z 线 M 带 (线)
骨骼肌纤维EM结构 肌节: 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 其长度随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变化 。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收缩的基本单位。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肌凝)蛋白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 纵管系统:L管 三联管(终池、横管、终池) 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 1.兴奋-收缩耦联 2.肌丝滑行
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 (三个主要步骤) •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 •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肌丝滑行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质网膜Ca2+泵激活 [Ca2+]泵入肌质网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骨骼肌舒张
小结: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全过程 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 1.兴奋传递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 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 ↓ 接头前膜内囊泡 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 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 受体构型改变 ↓ 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 ↓ 产生终板电位(EPP) ↓ EPP引起肌膜AP ↓ 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 ↓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Ca2+进入肌浆 ↓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 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 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 ↓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 ↓ 横桥摆动 ↓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1.单收缩与收缩总和: •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历时0.11s(T)--- (S2-S1)>T, • 潜伏期(10ms)--a • 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和兴奋-收缩耦联 • 的过程。 • 缩短期(50ms)--b • 舒张期(60ms)--c
收缩总和: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叠加的过程。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增大刺激频率,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则会引起肌肉收缩的不完全叠加。(a+b<S2-S1<T) ② 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增大刺激频率,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则会引起肌肉收缩的完全叠加。(a<S2-S1<b)
2. 肌长-肌张力关系 • 前负荷:收缩前的肌肉负荷(决定肌肉初长) 后负荷:收缩时肌肉遇到的负荷 • 肌肉初长与肌肉受刺激收缩的张力关系:与粗肌丝横桥与细肌丝作用的位点多少有关
3.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在初长一定时) •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 • 注:①当后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 ②当后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
平滑肌 • 平滑肌细胞结构特点 • 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 • 平滑肌收缩机制 钙离子浓度调节
平滑肌结构特点 • 三种肌丝:粗肌丝(含肌球蛋白) 细肌丝(含肌动蛋白,无肌钙蛋白) 中间丝(不参与收缩,为细胞骨架部分) • 致密体(dense body):锚定细肌丝,相当于骨骼肌Z-线的作用。 • 粗、细肌丝不形成肌原纤维,也无肌小节
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 • 单位平滑肌(合胞体特性):缝隙连接 • 起搏点电位和慢波电位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 Ca2+浓度调节
心肌 • 心肌细胞结构特点 •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 心肌收缩机制 • 心肌收缩的机械特点
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 0期: 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 -70mV激活,-55mV开始失活,持续1-2ms,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阻断剂(TTX),激活剂(苯妥因钠)。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Ito(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通道: 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成分为Cl-,现在认为Ito可被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K+ Na+
2期: O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慢Ca2+通道: 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慢,特异性不高:Ca2+ (53%)、Na+(27%)、K+ (20%)都通透。阻断剂:Mn2+和多种Ca2+阻断剂(异搏定)。 K+ K+ Na+ Ca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K+(Ito, IK, IKI)通道通透性↑ ↓ K+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期 3期 ○ 泵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 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Na+和Ca2+(3Na+/1Ca2+交换),泵入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K+ K+ K+ ○ 泵 Na+ Ca2+
心肌收缩的细胞机制 • 心肌收缩必须依赖胞外Ca2+内流 • 横管膜上L型钙通道开放:胞外Ca2+内流 • Ca2+ -induced Ca2+ release
心肌的生理特性 • 心肌的兴奋性:有效不应期长。 • 心肌的传导性:闰盘(缝隙连接),合胞体特性 • 心肌的收缩性:心肌不能发生强直收缩 • 心肌的自律性:自律组织/细胞
(2)慢反应自律细胞AP形成机制 0期 零电位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阈电位 Ca2+ Ca2+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4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Na+ Ca2+ 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的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现象。
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期末Ik通道 递增性失活 复极化至-60mV时 If 通道递增性激活 自动去极后1/3期 Ca2+通道(T型)开放 自我启动 K+递减性外流 Na+递增性内流 Ca2+内流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40mV) 慢 Ca2+ 通 道(L型)开 放 自我发展 Ca2+ 内 流 ↑ 产 生 AP 的 0 期 自我终止
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 期 末 K+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失 活 电 位 复 极 至 -60mV 时 If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激 活 自我启动 K+ 递 减 性 外 流 Na+ 递 增 性 内 流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 快 Na+ 通 道 开 放 自我发展 Na+ 再 生 式 内 流 去 极 化→产 生 AP 的 0 期 自我终止 当去极化电位至-50mV时→If 通道失活,自动去极化终止
心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 心肌肌原纤维中含Titin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