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k likes | 1.52k Views
21 世纪,我们面对的挑战与应对: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读. 东南大学 张胤 南京 2012 年 6 月 19 日. Tel: 13913869443 E-mail: yin.zhang @ 126.com. 什么是教育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各国怎样改革?. 各国职业教育改革 ?. 提纲. CHAPTER 1.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 有意义的转变 ” —— R. G. Havelock. 改革的衡量尺度. 变化 刻意的变化 有广泛影响力的变化. CHAPTER 2. ?.
E N D
21世纪,我们面对的挑战与应对: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读21世纪,我们面对的挑战与应对: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读 东南大学 张胤 南京2012年6月19日 Tel: 13913869443 E-mail: yin.zhang@126.com
什么是教育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各国怎样改革? 各国职业教育改革? 提纲
CHAPTER 1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R. G. Havelock
改革的衡量尺度 • 变化 • 刻意的变化 • 有广泛影响力的变化
CHAPTER 2 ? 因何而改 EDUCATION REFORM
国家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 3 经济、技术社会变革的需要 受教育者和民众的需要
CHAPTER 3 今天的世界如何?今日的人又如何?今日的教育何去何从?
技术 的世界 无边界的世界 两极分化的世界 “三个世界”和教育的应对 Dr·Ordonez:《21世纪将是怎样一个世界?》
技术的世界 • “我们是否具备认真对待20世纪科学各种惊人变化必须的理解力和智慧,将是21世纪最严峻的挑战。” ——Carl Sagan
能干的信息技术用户 信息的搜索者、分析者和评价者 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的制定者 生产力工具的用户,并具有创新精神和效率意识 交流者、合作者、出版者和生产者 见多识广的,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公民 个体信息素养 技术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21世纪教育的任务是掌握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控制。 美国2000年国家技术标准
从知识宝库到知识广场 传递——共享——反哺 推动教育范式革命 教育范式革命:技术将对学习、教师角色、学校角色等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将从信息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校将从地区知识中心转变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众多的学习途径之一。
世界各国教育的应对 • “网络韩国21世纪”计划。 • 日本:“教育的信息化工程”报告 • 俄罗斯:“新一代”因特网教育方案 • 中国:电子书包 • ......
无边界的世界 • “21世纪将不幸地以一个充满内战和地区冲突的世纪而被大家记住,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如果(可能性很大)我们要花大力气去避免它的话,倒不如不要让这出令人难受的戏剧发生。” • ——Dr· Tunsiri
无边界的世界 通过和平教育,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环境,人们可以交流个人和共有的价值、原则和成果。 为了培养国际公民,应该加强澄清价值的交流能力的实践,以便能理解各种复杂的价值关系。 通过文化内部及文化之间的冲突,不仅可以巩固和实践自己的文化特性,而且可以培养新的特性。
无边界的世界 技术革命促进了贸易、商业、金融、环境、交往等国际化。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于维护个体文化和传统中真、善和独特的东西。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真正的全球化承认、研究、尊重和绝对赞成这个星球的多样化。一个人必须首先赞美自己的家庭、民族、国家、地区尊严和文化。
国际理解教育 •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美国《2000年战略目标》:所有学生都要了解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文化差异 • 日本《1998年学习指导纲要》: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民族,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 中国:面向世界
分化不仅指在经济财富方面,还指在获得信息、学习机会、权利和公民自由等方面的差距。对本世纪贡献最大的技术可能是、也经常是加大这种分化的工具。分化不仅指在经济财富方面,还指在获得信息、学习机会、权利和公民自由等方面的差距。对本世纪贡献最大的技术可能是、也经常是加大这种分化的工具。 需要为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专门设计新的教育体制,消除那些阻碍他们受教育的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彻底的改革,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每一个个体学习需要的教育体制。 两极分化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后,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上世纪90年代后,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 ——《中国社会科学》 •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 ——《南方周末》
过程公正(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分配公正) ? 起点公正(机会公正)?
教育公正 教育不仅是人权, 而且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根据会员国第46 届国际教育大会,2001 • 承认受教育是一种人权 • 提高个人的能力和抉择的能力 • 加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能力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 “ 在这片被称作美利坚的伟大土地上,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 “ 如果我们的国家不能承担起教育每个孩子的责任, 我们就有可能在其他领域遭遇挫折。但是, 如果我们成功地教育了我们的年轻人, 在全国和公民生活中将会有许多其他的成功接踵而来。” ——布什 韩国: 教育平准化 • “ 要进一步充实福利政策, 消除所有不合理的差别, 建设一个人人具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国家。” • “ 要改革教育, 以适应国家发展目标的需要。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应试枷锁中解放出来, 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尽情发挥自己才能与创造力的环境。” ——卢武铉
技术的挑战 公平正义的挑战 国际化的挑战 • 面对21世纪——技术的世界、无边界的世界和两极分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为学生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根本的改革不止是一件令人欣赏的事或自愿的选择,它是决定的需要。 ——Dr·Ordonez
几个需要教育解决的问题 • 社会老龄化 • 全球性挑战 • 经济新图景 • 变化中的工作世界 • 学习型社会 • 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 • 公民与国家 • 社会关系与价值观 • 富裕的可持续性 ——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老龄化与教育 社会产业结构如何变化?职业教育如何应对?
全球性挑战与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们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和品德,为改善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充分尊重道德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保护好环境,为生活作好准备” ——第比利斯会议
经济新图景 • 2012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达到接近1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将保持年增长率30%-40%的高速发展。 • 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的有北京、上海和西藏,绝大部分省份都在50%以下 • 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3624亿美元,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3.1%。 • 到2015年,仅服务外包直接就业机会就将达到270万,带动相关就业机会840万,但是每年中职、高职教育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适应服务贸易就业需求的仅300万人。
变化中的工作世界 • 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农业教育) • 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工业培训) •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白领人数超过蓝领)
学习型社会 “教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特殊活动,而是越出了传统教育的规定界限,在时间和空间上,正日益朝着包括个人终身和整个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 ——埃德加•富尔
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 • TWITTER • FACEBOOK
公民与国家 “发展(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联合国,1975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蔡元培 吕丽萍“反同”事件 社会关系与价值观
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留给孩子们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的孩子。” ——Dr· Phillip Hughes
裴斯泰洛奇 “3H”指心(Heart)、头(Head)和手(Hand) “3B”是指心(Benignity)、大脑(Brain)和身体(Body)。 “3S”是指自然状态(the natural state)、社会状态(the social state)和道德状态(the moral state)
“必备的知识” • 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 以附加价值服务为基础的复杂供应链,伴随着各行业中透过竞争的而变的及于现有市场,如印度和中国,使用当地劳工和服务的可能性。 • 学会如何学习 • 好奇心和激情:CQ+PQ>IQ • 与他人友好相处:人际关系的处理技能将变得比计算机技能更为可贵,性格怪异的人不能主宰世界 • 开发右脑(全脑),尤其着重于艺术教育:高概念、高接触 ——托马斯·弗里德曼
多重角色 • 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Communicator) • 自我指导的终生学习者(Learner) • 创造性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者(Solver) • 负责的和参与的公民(Citizen) • 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 (Thinker) • 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Worke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学会求知:强调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基础教育和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活动新形式所带来的飞速的变化。 • 学会做事:着重强调专业和职业中的必要的实践和学习技能,包括与工作相结合的所有的教育、培训计划。人们也需要发展应对各种无法预知情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鼓励教育、商业和工业的合作。 • 学会生存:“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面对技术变革的所造成的个性丧失、人格异化,教育将有利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 学会共存: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日本:面向21世纪的培养人的目标 日本人的看法 • 以自我实现为目标能够自立的人 • 精神充实和体格强健的人 • 能够领导“知识世纪”的有丰富创造性的人 • 参与公共事务的具有“公共心”的日本人 • 参与国际社会生活的有教养的日本人 ——《关于与新时代相符的教育基本法和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总之, “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只是对变革作出反映;应当在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HAPTER 4 各国职教改革 EDUCATION REFORM
未来发展态势 对中、高水平资格的劳动力需求增多
成功的教育 不太成功的职业教育 法 国 《教育指导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Loi d’orientation sur l’école) 《教育协定》:“教育:成功的义务”(Education:le devoir de réus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