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四单元 文言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 17 师说.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 赵朴初 《 访韩文公祠口占 》. 师说. 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有的偏重叙事,如 《 捕蛇者说 》 ,有的说明中抒情,如 《 爱莲说 》 ;有的偏重说理,如 《 师说 》 。. 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 潮州

kam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单元 文言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单元 文言文

  2. 17 师说

  3.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4. 师说 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5. 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潮州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梁衡 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 1. 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 2. 兴修水利,凿井修渠; 3. 兴办学校,开发教育; 4. 祭杀鳄鱼,安顿百姓。 《韩愈被贬,潮州受益——可笑的历史》

  6.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苏轼 三岁而孤,靠兄嫂鞠育成人。怀瑾握瑜,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19岁进军长安,三试不第),历尽艰辛方才进士及第。走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贾祸,一贬阳山、再贬为河南、三贬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但他能做到宦海浮沉而荣辱不惊。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成为一代宗师。

  7. 三起三落 1. 803年《论天旱人饥状》一贬连州阳山令。 2. 806年 奉召回长安 知国子博士 二贬河南令 3. 814年 平定淮西乱 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4. 819年 宪宗凤翔迎佛骨,信佛狂潮席卷京城,以文人的勇力和胆魄写《论佛骨表》 三贬 潮州刑史 5. 820年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终年

  8. 1.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 2. 古文运动 观点主张 : 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 文道合一 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

  9. 正 音 句读 (dòu ) 或不焉 (fǒu) 经传(zhuàn) 近谀(yú ) 老聃(dān) 传道(chuán) 李蟠(pán) 苌弘 (cháng) 无长(zhǎng) 择师而教之(jiāo) 不耻相师(xiāng)

  10. 第一段 文章为何而写

  11. 二、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耻学于师 句读:句子前后为句,句子中间为读。 1 虚词 2 语气词 3 主谓之间 4 动宾之间 5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 三思考:1.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作者倡导从师的标准和观点是什么?

  12. 第一层

  13.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者……也:判断句,是……的人 古:以……所 1)用来……办法(方式 工具 依据)2)……的原因;今:因果连词 名词,老师 疑难的问题 道理 转折连词 但是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有了疑惑而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了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了

  14. 乎:比 乎:在 ,状语后置句 而:并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动词,学习 助词,取独 介词,在,状语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取独 判断句 无论 取独 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知道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老师; 在我后面出生的人,他知道的道理如果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计较他的出生年份在我的前面还是在我的后面呢? 所以,不论地位显贵,不论地位低下,不论年长,不论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 第三层

  16. 现在的普通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动词,从师学习(的) 取独 风尚 疑难问题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助词,的 名词,老师 代词,他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吧? 向 名作动,低于 普通人 以……为耻 形作名,圣人 形容词,愚蠢 这 猜测语气词,大概 由于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已经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并且向老师请教;

  17. 文章为何而写?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时俗:耻学于师 以从师学习为耻辱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8.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抗颜:端正容颜。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 指点使眼色,拉扯示意,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他。

  19. 第二段 耻学于师--父母

  20. 顺接,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以……为可耻 文字 学习 糊涂 动词,从师 助词,不译//助词,啊 判断句 有的 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 动词,从师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助词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对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文字、学习那些断句的老师, 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学习,可是大的方面却放弃,我未能看出这种人的明知!

  21. 第三段 耻学于师--士大夫

  2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 ”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 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类 这些 以……为可耻 动词,学习 修饰连词,不译 道德学问 从师学习的风尚 取独 这 他们 竟然 比得上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觉得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不值得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这可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23. 耻学于师 对比 古圣人——今众人 童 子 ——父 母 百 工 ——士大夫

  24. 第四段 圣人从师

  25.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固定 以……为师 这 比得上 类 不一定 研究 比……贤能 技术学问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 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术学问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26. 第五段 文章为谁而写

  27. 经文和传文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时:习俗 拘:约束 普遍 于:被动句标志; 状语后置:向 古今异义:古,古人从师的风尚 赞许 以:目的连词,贻:送给 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研习过, 一 朗读文章第三段,《师说》一文为谁而写? A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代文学宗师的韩愈为何会给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写这么一篇流芳千古的文章? B 这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最重要,或者哪个字最关键? 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2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韩愈二举成名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人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能成名,再举方才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没有看中,于是韩愈落第了。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贽,试题跟上一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遍交卷。陆贽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第一名。 1)自信 2)坚持 3)勇于纠错 4)真金不怕火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