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50 Views
小班教學一日遊.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 1-1. 此篇文章寫於 2000 年 ,分析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及建築師做此設計之目的 在這建築物中建築師運用了哪些古典的形式或元素?
E N D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1-1 此篇文章寫於2000年,分析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及建築師做此設計之目的在這建築物中建築師運用了哪些古典的形式或元素? 今天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館舍最初建於民國四年(1915),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在設計時採用了仿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型式。正面是典型的古希臘建築,三角形結構下用圓柱支撐,柱頭是簡潔的Doric式。若是在進入博物館前先退後一些,變可以發現中央的圓頂塔了,這也正是整座建築的最大特色。 走進博物館後,空間雖然不是很大,但華美的設計仍讓人容易將這裡誤認為某位歐洲貴族的官邸。大廳中由兩側向上伸展的樓梯氣派非凡,扶手材質是珍貴的黑大理石。大廳中的裝潢連燈飾都古典而華麗,尤其是二樓更令人有來到歐洲的感覺。繁複的柯林斯式圓柱在雕飾上描了金漆顯得格外華麗,抬頭仰望挑高三十公尺,綴滿彩色玻璃的圓頂更是令人不禁讚嘆。這圓頂雖沒有羅馬萬神殿的莊嚴神聖,但磅礡的氣勢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1-2 •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日據時代,我們也可以從其歷史背景中了解到建築師所欲達到的效果。 •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商品陳列館」是國立台灣博物館最早的前身,日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 改為「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並通令將全島各地的產業標本集中於台北市舊彩票局廳舍(即太平洋戰爭被炸燬之總督府圖書館原址),以充實博物館的內容。後來為表揚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對台灣的治績,故拆除台北天后宮舊址建築兒玉後藤紀念館,於大正四年(1915)落成,並將「總督府博物館」遷入,定名為「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1-3 • 從博物館的前身,我們可以知道這棟建築物是在展現日本殖民地發達的產業及治理長官的偉大事蹟。做為台灣總督府的附屬博物館,它的目標也是一座教育全台灣的博物館。既然是要炫耀國威,陳列館或紀念館當然要建得美輪美奐、氣派十足。明治維新後,日本就憑著西化的成果迅速地躍升為國際強國,所以在建築上自然也受到西方很大的影響。
參觀內容2-1 • 展覽名稱 采田福地-臺博館藏平埔傳奇 • 展覽地點 台博主館 G101、102 • 展覽類型 特別展覽 • 展覽時間 2009/8/4~2010/1/10 • 指導單位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參觀內容2-2 • 展件包括意象濃冽的「采風圖」風俗圖繪、重現清代平埔族群與漢族接觸之社會歷史情境的各地古文書、展現服飾文化之美的傳統服飾、風格獨特兼具線條與寫實之趣的木雕壁板等,都是頗能反映平埔族群文化風情與歷史滄桑的珍貴文物。
參觀內容2-3 • 展覽分為四部份:首部曲「地下文化廊道-龍門舊社遺址」,由地下考古遺物說明平埔族群對外接觸過程中,本土文化與外來元素交融的特色,這也是其有別於其他原住民諸族的關鍵;二部曲「蠻貊與異域-圖像世界的解讀」,由早期歷史圖像及風俗圖繪說明平埔族群與臺灣近代發展的關係,以及在此由陌生而熟悉的過程中,殖民、統治群體對平埔族群的文化與風俗之一般印象,藉此說明對異文化常規性的「觀看」方式實為正式政治經濟管理的概念支柱;
參觀內容2-4 • 三部曲『「由「生」而「熟」-平埔族群的歷史定格」』,則由歷史文書檔案追溯平埔族群在清代被納入體制化管理的過程,及其在新生活情境中由門外漢變成局內人時如何應對此變局,以呈現平埔族群社會特性的劇烈轉變;四部曲『「原真」與「涵化」-平埔族群文化進行式』則透過民族學文物呈現其文化內涵的變遷過程。
內湖焚化場-路線 • ■搭乘【藍20】、【53】、【240】、【247】、【531】市公車可直達【內湖垃圾焚化廠 站 】。■相關轉乘資訊,可至臺北市大眾運輸轉乘查詢查詢,網址:http://www.taipeibus.taipei.gov.tw/index.htm
水污染防治 • 本廠廢水經處理,透過水質改善後可回收再利用,目前回收水主要用 • 於消石灰乳泥調製、半乾式洗煙塔冷卻水、垃圾進料斗水套冷卻水、清洗平台、清洗路面、洗車等用途。本廠並於96年5月16日重新換證取得「廢(污)水處理及排放許可證」,廢水列入管理及定期追蹤管制。
水污染防治 • 本廠實驗室自行檢驗放流口水質項目包括水溫、酸鹼值、懸浮固體、 • 化學需氧量等,每月均檢測12次以上。 • 每兩個月委託環保署認證合格公司檢測1次,檢測項目包括:水溫、 酸 • 鹼值、懸浮固體、化學需氧量、鉛、鎘、汞等,檢測結果如表參之二。
水污染防治 • 內湖廠鄰近地下水質監測:由本局技術室於本廠門口及值勤休息室旁 • 地下水質每季檢測1次,檢測項目包括:水溫、pH值、導電度、氨氮、 氯鹽、硫酸鹽、硝酸鹽氮、總溶解固體量、總硬度及重金屬(Cu、Pb、
228紀念館 • 一、緣起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前身為「台北放送局」。 1930 年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為發展台灣的廣播事業,於現址成立台北放送局。 1931 年台灣放送協會成立,廣播業務即移交該協會經營。 1945 年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台灣廣播公司。 1947 年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的廣播電台扮演著黨政軍各界人士宣傳政令,和民眾代表報告事件處理近況的重要角色。 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改為中國廣播公司。 1972 年,中廣新建廳舍完成,交還臺北市政府,成為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 1996 年,市府基於這棟建築物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重要地位與歷史意義,選定作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228紀念館 • 二、開館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於民國八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二二八事件發生五十週年時正式開館。本館設立宗旨在求公布史料,安慰受難者家屬,希望透過興建紀念館的方式,讓台灣人民走出二二八陰影,將苦難提升為進步或再創造的力量,使台灣社會重建健康心靈,愛和寬恕得以成為和諧生活的命運共同體,並冀能促進族群的共榮共和,社會、文化的建全發展。
參考資料 •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形式 • 國立台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