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資料來源:  楊瑩 (2007) 。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探討。 教育政策論壇, 10(1) , 1-50 。  謝卓君、詹盛如 (2012) 。歐洲高等教育區品保機制的發展:後波隆納時期的歐盟標準與指導方針。評鑑雙月刊, 40 , 44-50 。  謝卓君、詹盛如 (2012)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共同性與相異性。評鑑雙月刊, 41 , 43-49 。. 歐洲國家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初探. 第一節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 ( 前言 ) 第二節 歐盟與歐洲高等教育區的緣起、發展與現況

k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資料來源: 楊瑩(2007)。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0(1),1-50。 謝卓君、詹盛如(2012)。歐洲高等教育區品保機制的發展:後波隆納時期的歐盟標準與指導方針。評鑑雙月刊,40,44-50。 謝卓君、詹盛如(2012)。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共同性與相異性。評鑑雙月刊,41,43-49。

  2. 歐洲國家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初探歐洲國家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初探 • 第一節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前言) • 第二節 歐盟與歐洲高等教育區的緣起、發展與現況 • 第三節 歐盟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 第四節 歐盟建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 動方案 • 第五節 歐盟及歐洲高等教育區各會員國建構的高等教育 品質保證機制 • 第六節 歸納結語

  3. 壹、前言 • 品質保證機制理念的緣起 一、企業界績效責任的衝擊 二、教育資源有限,大學對政府經費的依賴漸增 三、全球化的影響,為強化高等教育的競爭力 •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 一、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二、認可(accreditation) 三、評量(assessment) 四、審核(audit) 五、評鑑(evaluation) 六、標竿化(benchmarking)

  4.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 1/3 • 一、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5.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 2/3 • 二、認可(accreditation)

  6.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相關概念之內涵 3/3

  7. 貳、歐盟的緣起、沿革發展與現況 1/3 • 歐盟的緣起與沿革(參見p.10 表1 歐盟建構的歷史沿革)

  8. 貳、歐盟的緣起、沿革發展與現況 2/3 • 歐盟的現況 一、成為歐盟會員國三條件: (一)政治上:具有民主的穩定機制 (二)經濟上:具有正常運作的經濟市場機制 (三)履行會員國義務:遵守訂定的法令規章 二、歐盟會員國至今(2013)共28國(p.11表2 歐盟會員國加入歐盟時間) 【更新】2007年加入:保加利亞、羅馬尼亞,2013年加入:克羅埃西亞,候選國:馬其頓、土耳其 三、歐盟運作: (一)成員國設置共同機構並賦予其部分主權 (二)金三角機構(歐洲議會、歐盟部長理事會及歐洲執行委員會)制定歐盟的整體決策和法規。

  9. 貳、歐盟的緣起、沿革發展與現況 3/3 • 歐盟主要機構執掌

  10.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1/7

  11.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2/7

  12.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3/7

  13.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4/7

  14.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5/7

  15.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6/7

  16. 參、歐盟之重要會議決議與政策宣言 7/7

  17.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1/12 • 一、規劃在2010年時建構一個整合的「歐洲高等教育區」(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HEA),並要求各參與國將高教品質保證列 為優先推動之政策 • 二、成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ENQA),負責審核各國高 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 三、公布歐洲高等教育區品質保證的「標準」與「指導原則」 • 四、積極在歐洲高等教育區推動「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ECTS) • 五、建構一套較易理解且可進行跨國比較之高等教育體系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18.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2/12 • 一、規劃在2010年時建構一個整合的「歐洲高等教育區」,並要求各參與國將高教品質保證列為優先推動之政策 1998年「索爾本宣言」提出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的想法 1999年「波隆那宣言」才正式宣告此政策 2003年「柏林會議」要求各會員國均須「落實」達成建構高等教育區的目標,並 且明定各國將品質保證納為優先推動的政策,且各國高教品質保證體系的建構 在2005年要包括下列項目: 1.對相關聯的單位與機構的責任界定。 2.對學程或機構進行評鑑,此評鑑應包括:內部的評量、外部的檢視、學生的參與以及評 鑑結果的公布。 3.建構一套有關認可、證明或可比較的程序的體系。 4.加強國際的參與、合作與網路系統的建構與運作。

  19.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3/12 • 二、成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負責審核各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 歐盟在2000年設置「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路」,促成歐洲在高等教育 品質保證方面的合作。 2004年此Network轉型改名為「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 ENQA的會員不以歐盟會員國為限,也並非以國家或政府為會員,凡是簽 署參與「波隆那歷程」的國家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均可以機構或團 體身分申請入學。

  20.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4/12 • 三、公布歐洲高等教育區品質保證的「標準」與「指導原則」 由ENQA與「歐洲大學協會」、「歐洲各國學生會」及「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協會」合作提出〈歐洲高等教育區內品質保證標準與指導原則〉報告書。 報告書的結論與建議: 1.將建構內部與外部品質保證以及外部品質保證機構的歐洲標準。 2.所有的歐洲品質保證機構將被期望要能接受五年一輪的檢視。 3.外部品質保證機構的檢視重點將置於其從屬性質,且如果可能將以進行全國的 檢視為原則。 4.將建立一個「歐洲品質保證機構登記局」。 5.將組設一個「歐洲品質保證登記委員會」,做為前述登記局的守門員。 6.將建置一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諮詢論壇。

  21.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5/12 • 四、積極在歐洲高等教育區推動「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 1950年代,歐洲若干國家就曾透過實施「學位資格互認」的一系列相關協議在教 育上進行合作。 「伊拉斯莫斯計畫」中正式引進「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ECTS),此計畫後 發展成為「蘇格拉底-伊拉斯莫斯」方案的一環。 目前透過「蘇格拉底-伊拉斯莫斯」計畫的推動,在歐洲地區已廣泛使用,是目 前歐洲唯一一個成功在全歐經測試後採用的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 近年來,ECTS發展成在學校、區域、國家及歐盟等層級均普遍實施的學分累積制 度。 歐洲執行委員會表示,ECTS計畫的推動使得(1)學習的方案對學生產生容易了解及 容易做不同地方和外國比較的結果;(2)促進學生流動及學術認可;(3)幫助大學 有計畫地組織及修改其學習方案;(4)可用於不同課程方案的比較;(5)進一步使 得高等教育吸引力大增。

  22.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6/12 • 五、建構一套較易理解且可進行跨國比較之高等教育體系 「索爾本宣言」中歐盟已呼籲各國建構至少二層級(大學部與研究所)的高等教育體系。 「波隆納宣言」再度強調各簽署國應採行一套較容易理解且較可比較的學位制度,此制度應立基於至少二個層級的高等教育體系,明白要求要進入第二個層級進修 必須要完成至少三年的第一層級的大學部進修學習;第二個層級的學習再分為碩士與博士學位。 「柏林會議」:(1)更進一步建議各國將學位層級再增加「博士」一級;(2)要求 會員國「承諾」進行相關的改革;(3)為落實達成建構「高等教育區」的目標,決議「波隆納歷程」的參與國最晚在2005年都必須開始實施至少「二層級」的學位架構。

  23.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7/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一)歐洲高等教育品質評鑑試辦計畫 (二)鼓勵各校設立「聯合學位」制度,並針對特定領域試辦跨國的歐洲評鑑方案 (The Trans-national European Evaluation Project,TEEP) (三)歐洲大學協會(EUA)推動「品質文化計畫」(Quality Culture Project,QCP) (四)品質聚合研究計畫 (五)中歐及東歐的外部品質保證機制籌畫制訂方案

  24.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8/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一)歐洲高等教育品質評鑑試辦計畫 目的:試圖在歐盟各會員國中激發評鑑文化,測試發展可供各國參酌的共同方法 時間:1994.11~1995.6 評鑑內容:偏重於教與學的評鑑並顧及一些會影響教育過程的研究活動的評鑑 評鑑學科領域:1.工程科學與通訊/資訊科學;2.藝術/設計領域 評鑑對象:大學及大學以外的高等教育機構 進行方式:每個國家依據規模大小和歐洲執行委員會設定之標準,被要求在上述 二領域選取2或4個志願參與評鑑的機構進行評鑑 報告指出: 1.參與國體認高教進行評鑑的必要性,開始建構其國內本身的評鑑機制 2.認為歐盟未來應將評鑑範圍從教與學擴至涵蓋研究成果;應繼續執行跨國評鑑 工作,並進行各國或機構評鑑結果成效改善與否的追蹤審核、建議為各國提供自評小 組的訓練課程及進行「同儕檢視」外部評審委員在實地訪評前的訓練或講習課程

  25.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9/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二)鼓勵各校設立聯合學位制度,並針對特定領域試辦跨國的歐洲評鑑方案 起源:為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工作,「柏林會議」決定同時從內部及外部兩方面 進行品質的管控會評鑑。 內部品質保證方面:由歐洲大學協會進行,旨在協助學校引進內部品質保證之機制, 且能為外部評鑑做較佳的準備。結果指出歐洲有必要透過大學強大的領導及自主,發 展一套品質文化。 外部品質保證方面:透過「跨國的歐洲評鑑方案」進行 1.TEEPⅠ:由ENQA對11個國家的三個特定學科領域(歷、物、獸)訂有一套共同建規準的14各系 所進行的外部評鑑。目標:(1)發展一套能用以進行高等教育跨國之外部品質評鑑方法; (2) 探討及找出進行跨國評鑑時潛在的障礙及因應策略;(3)增進對歐洲高等教育的了解與認識, 並增強透明性與調和包容性。 2.TEEPⅡ:範圍擴及全歐的跨國品質評鑑方案,探討的學科改為水利管理、文化與傳播研究、 法律與經濟。評鑑對象是已在歐洲實施的三個「歐洲聯合碩士學位學程」,目標只在發展一 套對聯合碩士學位實施外部評鑑的方法。

  26.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10/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三)歐洲大學協會(EUA)推動「品質文化計畫」(Quality Culture Project,QCP) 是歐盟在「蘇格拉底」計畫下提供經費資助的計畫 宗旨在於透過「波隆納歷程」所強調的促使歐洲高等教育朝向更透明化及具吸引力的目標,來發展大學內有條理且有系統的品質文化 QCP的推動使歐洲高等教育更了解發展內在品質文化的需要,促成內在品質管理的引進 QCP指導原則主要立基於EUA實施已久且彼此相互關聯的兩種方案結合後的方法(SWOT) QCP計畫分為三輪:第一輪2002-2003年、第二輪2004年開始、第三輪2005年開始

  27.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11/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四)品質聚合研究計畫 針對2002年歐洲高等教育區各國品質保證實施情形調查的追蹤研究 由ENQA的會員機構代表及做為研究案例的6個品質保證機構組成研究小組 主要目的:透過案例研究,尋覓進行跨國評鑑時可資參考的指標 進行方式:參與研究機構先各自撰寫自我分析文件,研究小組收到,後交由二人進行 交叉查證,再交給外部的專家審閱 研究報告指出: 1.各國建構的評鑑機制會受到其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和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影響 2.六樣本團體所建立的品保機制有一些共同特性,但因國情及背景環境,致各國仍有差 異 3.此研究強調高教品保機制要有效運作,需以參與成員對此過程具有信任做為依據,尤 其跨國間之信任更需使大家先對彼此的高教制度具相當程度的相互了解,跨國聯合學 位及師資交流就是建立品質聚合可參考的策略

  28. 肆、歐盟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重要政策或行動方案 12/12 • 六、進行一些實驗或試辦計畫,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評鑑的可行性 (五)中歐及東歐的外部品質保證機制籌畫制訂方案 由中歐及東歐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路針對中歐及東歐參照ENQA公布的「高等教育 品質保證標準與指導原則」採取的因應措施進行分析 研究目的:1.促使該網路會員國間高等教育達某種可相互比較的程度 2.確保各國高等教育的可比較性是達到某種良好品質表現水準

  29. 伍、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評鑑機制建構之類型 1/4 • Schwarz & Westerheijden(2004)指出 高教大眾化,導致高教數量快速擴充,引起民眾及政府關注高教品質 大多數國家的高等教育私立比例低,政府掌控對高等教育品質管控的權力 1980年代以降,政府逐漸對高教鬆綁或釋權,確保高教品質的工作轉移到非正 府機構 各國建構的品保機制性質不一,有些國家兼採不同的品保機制。歐洲各國採取 的品保方法包括評鑑、認可、審核、標竿化四類,關注對象分為機構、學程、 學科及主題等面向,評鑑機制建構目的有「績效責任導向」和「品質改善導向」

  30. 伍、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評鑑機制建構之類型 2/4 • Danish Evaluation(2003)接受ENQA委託,以簽署「波隆那歷程」的23個國家內的34個品質保證機構為調查樣本,於2002年進行歐洲高等教育評鑑類別之研究 • 調查發現:1.幾乎所有這些國家都已經依照歐盟的政策宣言開始建構其國家或區域層次的高教品質保證機制,評鑑對象包括大學及非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2.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在歐洲國家中透過認可及標竿化來進行品質保證工作者明顯快速增加,且有些機構進行的評鑑是採多元的方法 • 研究指出學程和機構的評鑑是歐洲各國最普通及最基本的評鑑模式,學程評鑑較常見於北歐、荷蘭或英語系國家;有些國家可能採取評鑑、認可、審核或標竿化來進行品質的保證,但並非以定期方式進行,有些方法僅是偶而採用 • 歐洲各類高等教育評鑑機構數(p.36 表6)

  31. 伍、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評鑑機制建構之類型 3/4 • Van Damme 、Van der Hijden與Campbell(2004)針對簽署參與「波隆納歷程」的40個國家進行各國高等教育評鑑類別的調查,研究發現: 1.歐洲國家的高等教育已朝向一聚合的過程發展: (1)各國建構至少二層級的學位制度 (2)建構本身高等教育評鑑或品質保證的機制。 2.歐洲國家在維持高等教育的水準方面,各國所採的用語不一,「品質保證」是較 通用的名詞,但對此詞迄今仍未有統一的標準化定義。 3.絕大多數國家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是由政府直接以法令建構或透過政治面的 倡議間接促成。(荷、比、德、英則是高等教育機構扮演積極角色) 4.幾乎所有國家均已建構其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之機制,在歐洲各國採用「認可」模 式進行評鑑為數眾多,其層級、功能不一(見p.47附錄二歐洲各國等教育評鑑機制之類別)

  32. 伍、歐洲高等教育區高等教育評鑑機制建構之類型 4/4 • 歐盟補助歐洲大學協會針對柏林會議要求各國執行「波隆那歷程」的情形進行調查,報告指出: 歐洲大學多數國家都體認到高等教育應進行改革的必要,為配合此趨勢,許多大 學均從先進行內部的改革著手 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形最明顯的成效是建立一套綜合的三層級的學位架構 提升高教品質方面,大多數學校都同意學校和負責品質保證的機構保持良好的合 作關係 學生的參與情形與學校品質的改善有密切的關聯 配合波隆那歷程的各項改革求各國政府不僅是立法修改,相關的措施還包括賦予 高等教育機構更大的功能自主,以及增加在高等教育經費上的投資

  33. 陸、結語 • 歐盟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過程最重要的特色 一、「歐洲高等教育區」組成雖是根源於歐盟,但相關政策的推動並不侷限於歐 盟會員國 二、歐盟以會議或宣言簽署的方式,先引導具有相同理念的各國簽署加入執行「 波隆那歷程」或鼓勵各國品質保證機構加入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路系統(如 ENQA),承諾進行必要改革,打破國與國之間的籓籬,並期在各階段教育內蘊 育歐洲面向,以達在2010年將歐洲建設成為「知識歐洲」的目 三、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工作方面,均是以要求各國建構一套較易理解且可進 行跨國比較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前提,並同時由歐盟先補助進行一些實驗或試 辦計畫,藉以探討進行跨國學科品質保證評鑑的可行性

  34. 歐盟經驗供我國參考借鏡或思考之處 一、透過實驗方案鼓勵大學建立跨校之聯合學位或學程 二、推動跨國及跨校之學分轉換與累積 三、歐洲高等教育區推動的品質保證方案,是由ENQA公布,透過其 會員機構促成各該國家自行建構高等教育品質自我檢視或評鑑之 機制,不但大學自主受到尊重,各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方式交由 各國自行決定,使得各國能發展適合其國情特色的制度

  35. 歐洲高等教育區品保機制的發展:後波隆那時期的歐盟標準與指導方針歐洲高等教育區品保機制的發展:後波隆那時期的歐盟標準與指導方針 波隆納歷程展開

  36. 歐洲國家高教品保機制的共同特徵 一個管理機構 自我評鑑 同儕審查 公開報告 結果影響高教經費

  37. 品保機制的跨國合作趨勢 歐盟在2000年設置「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絡」(ENQA),提供歐洲各國負責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事務的機構一個共同溝通的管道;2004年改名為「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 波隆納歷程簽署國部長會議中,決議邀請ENQA協同「歐洲大學協會」、「歐洲高等教育組織協會」、「歐洲學生組織」和「歐盟委員會」,共同發展歐洲高等教育區的品質保證機制,在2005年簽署「歐洲高等教育區品質保證標準和指引」(ESG) 2008年成立「歐洲品質保證機構註冊局」(EQAR)

  38. 品質保證標準和指導方針(ESG) ESG代表歐盟對波隆納簽約國在執行高等教育品質保證過程的基本要求 對於欲加入ENQA和EQAR的品質保證機構,符合ESG相關的標準和指導方針是基本條件 ESG成為歐盟高等教育系統建構或調整品質保證機制的參考模式 以目標導向而非程序規範為特質 ESG要點:(1)高等教育機構的內部品質保證(2)高等教育機構的外部品質保證(3)外部品質保證機構的品質保證

  39. 高等教育機構的內部品質保證(p.46~47) 1.品質保證機制的政策與程序 2.學程與學位的批准、監控與定期檢視 3.學生評量 4.教學人員的品質保證 5.學習資源和學生支援 6.資訊系統 7.公開的訊息

  40. 高等教育機構的外部品質保證(p.47~49) 1.考量內部評鑑程序 2.發展外部品質保證機制的過程 3.決策的標準 4.符合目的的程序 5.報告 6.後續程序 7.週期性審查 8.高等教育系統的分析

  41. 外部品質保證機構的品質保證(p.49~50) 1.考量外部品質保證機制 2.法定地位 3.活動 4.資源 5.宗旨 6.獨立性 7.品質保證機構使用的標準和程序 8.績效程序

  42.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相似性 • 制度設計具備五要素:1.自我評鑑報告;2.外部審查;3.公開評鑑的結果;4.後續追蹤程序;5.對於國家品質保證機構的同儕審查 • 制度執行有學生與國際人士參與 1.學生參與外部品保機制有五種方式(p.44) 2.2/3國家有外國人士參與評鑑 • 「歐洲高等教育區品質保證標準和指引」(ESG)影響深遠,各國外部品保機制必須反映三大基本要件:(1)考量利害關係人利益;(2)體現高等教育機構的自主性;(3)確保高等教育機構因執行相關程序所產生的負擔是最低且適當

  43.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差異性 相異性一:提升品質導向 vs.績效責任導向

  44.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差異性 • 表一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設置外部品質保證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差異(p.46) • 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外部品質保證制度強調品質控制或監督的功能,並且以績效責任做為預設的政策效果;設置外部品質保證制度的目的在確定高教機構或是大學課程能夠符合最低要求的品質。換句說話,高等教育機構的品質是由機構外部(政府或品質保證機構)控制和把關。 • 為了篩選出不合格的高教機構或學程採取這類品保制度的國家大多設有國家層級的品質保證局。為確保決策的客觀性,多數國家的品保制度會要求這些機構的設置和運作需要獨立於國家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

  45.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差異性 • 相異性二:評鑑結果對經費分配的影響 表二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質保證制度和高教經費分配的關係(p.48) • 從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以來,許多歐洲國家的高等教育制度開始採用競爭式經費分配方式,利用外部評鑑結果分配高等教育經費是其中最常見的手段之一。 • 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取向和是否依據評鑑結果分配高教經費並無絕對的關聯。

  46.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保機制的差異性 • 相異性三:外部品質保證的評鑑標的和項目 • 表三 歐洲高等教育區國家外部品質保證度的評鑑標的和項目分配的關係(p.48) • 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外部品質保證機制皆同時針對系所/學程和機構進行評鑑或是認可,而且評鑑的項目同時包含教學與研究。影響原因:(1)國家自身不同脈絡和歷史;(2)歐洲層級的高等教育政策和波隆納歷程所發展的政策目標。 • 選擇機構導向品保制度的國家,原因:(1)顧忌學程導向品保制度執行成本昂貴或對改善機構教學品質管理的成效有限;(2)2005年導入的ESG特別強調高教機構對品質保證的責任,重視機構內部品質保證程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