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14 Views
東京 東京, 小津 安二郎 とうきょう , おづ やすじろう. 第 三 組 王 首 仁 周 嘉 儀 林 坦 李 宜 靜. 小津安二郎 1902年12月12日 ~1963年12月12日 畢業學校 : 肄業於早稻田大學 代表作 : 《 東京物語 》、《懺悔的白刃》 、《 彼岸花 》、《 秋日合 》 ….. 生平 : A. 190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出生于名門,是 當 時的富豪。 B. 1923 年小津安二郎全家定居東京,且跟母親的 關 係比較的親密, 這也是他人生的最大的一個特點,不但影響了他的電影作品, 還影響了他的身體狀況。
E N D
東京東京,小津安二郎とうきょう,おづ やすじろう 第 三 組 王 首 仁 周 嘉 儀 林 坦 李 宜 靜
小津安二郎 1902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畢業學校:肄業於早稻田大學 代表作: 《東京物語》、《懺悔的白刃》 、《彼岸花》、《秋日合》….. 生平: A.190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出生于名門,是當時的富豪。 B.1923年小津安二郎全家定居東京,且跟母親的關係比較的親密, 這也是他人生的最大的一個特點,不但影響了他的電影作品, 還影響了他的身體狀況。 C. 進了當時鼎鼎有名的松竹映畫公司的蒲田攝影廠擔任攝影助手 D. 1929年開始在“庶民劇”方面顯露了他的才華,拍攝以日本中 下階層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影片。早期作品受外國電影的影響, 尤其是一連串的學生喜劇,以及好幾部警匪電影和通俗劇。 F.小津曾一度入伍參加二戰,甚至在新加坡淪為戰俘半年才被遣送回國
I.他的墓碑上, 按照他的遺願, 只是留下了一個字, “無”
前期的小津 早期作品中,他影響比較大的是二三十年代之際的小市民電影。 不像之前的新派劇那樣挑選俊男靚女充當男女主角,而是要求以寫實的風格描寫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和小職員的喜怒哀樂。 這時期的小津安二郎,已經悠緩地變換主題和敘事風格,以大學生、公司職員甚至是老城的平民百姓為主角,描寫他們對人生的參悟以及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我落地了,但……》、《我出生了,但……》、《東京合唱》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 小津安二郎還受到不少來自好萊鄔的影響: 《懺悔之刀》改編《破門而入》 《我畢業了,但……》-->《四分位》、《校園風騷者》、 環球公司的《大學生們》系列影片、米高梅公司的《哈佛大學的布朗》 《非常線之女》則是《下層人淑女》的翻版。 小津安二郎還受到好萊塢的喜劇明星恩斯特‧劉別謙和金·維多的影響,推出了《浮草》系列等作品。
後期的小津 1949年《晚春》的出現,標誌著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成熟,曾有人這麼評斷小津“小津把自己對生命的態度融進了影片,使影片具有著濃厚的個人氣質。他仰拍鏡頭中畫面的人物飽滿圓潤,固定機位元下記錄的是平靜生活下的塵埃落定,他把鏡頭、把自己當成人物最好的觀眾,在沉靜中有了寫意畫般的美感”。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常常是以現代的日本家庭為題材表現父母子女間的愛情,夫妻間的糾葛與和解,孩子們的嬉戲及大人的苦惱等等。 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他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 他的電影繼承了被美國電影所淡忘的一些東西,並把它作為一種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發展。
作品風格 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體現了一種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 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討論。 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 僅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 視野裡的感歎一種。 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 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 電影對他來說 “不過是披著草包, 站在橋下拉客的妓女。” ●小津的自拍
拍攝風格 ●仰拍 ●固定的機位 ●人物的擬態式佈局 ●禁止大幅度動作 ●人物說話時總要面對觀眾 ●穩定的景別 ●鏡頭的組接 ●“窗簾”鏡頭 ●間隔 ●指導演員
工作夥伴 編劇野田高梧 “我和野田先生共同編劇時,連每一句臺詞都必定會一起推敲。就算沒有商量佈景的細節和演員的服裝,我們倆心所想的都會十分配合。”
演員 原節子 因為其往往扮演的是主張衝破封建桎梏的女性形象;而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她則變成了傳統美德的最後體現者
演員 笠智眾 他參演了小津安二郎的所有影片,且幾乎都是“周吉”這個經典的父親形象。
? 配樂家齊藤良輔 齊藤良輔則為《東京物語》、《浮草》、《秋日和》等經典作品留下了優秀的配樂。
獲獎部分 A.1958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 B.1959年獲藝術院賞 C.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 D.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首次獲此榮譽。 E.而他後期作品有多部當選為日本影響最大的影片評選獎項《電影旬報》的年度10大佳片之列,甚至《東京物語》在八十年代後被盛譽為世界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日本電影史 第一期(1896~1918):電影傳入日本 紀實短片、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成立 第二期(1918~1931):默片、傾向電影 純電影劇運動、女演員、插入字幕,廢除解說員、特寫、場面轉 換、製片廠、傾向電影 第三期(1931~1945):有聲電影 經典時代、女性影片、國策電影、電影法
日本電影史 第四期(1945~1960):戰後及走向國際 電影民主化、日本獨立製片運動(社會派電影)、黃金時代、 太陽族電影 第五期(1960~1980):日本電影新浪潮 色情片、電視普及 第六期(1980~2000):世紀末的日本電影 文學作品改編、角川書店、東京國際電影節
東京之宿 (1935)黑白默片 「喜八三部曲」的第三部 這部片在歐洲 喻為小津最好一部片, 內涵意義接近 《單車失竊記》、《扒手》 「小津所有電影中影像 最為荒涼的一部片」
東京之宿(1935) 劇情大綱 敘述兩個貧窮的單親家庭,一個由父親帶領兩個小男孩,一個由母親牽著一名小女孩,在荒涼的東京郊外的工業區,尋找一份工作和一個住所。 在中途父親幸運的遇見友人收留,一切生活將趨向好轉時,他們遇見了一對母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她們,使得那個父親(喜八)特別關心那對母女,後來她的女兒染上痢疾卻沒有錢醫病。 最後,這個父親搶了工廠的錢,去幫助那個母親,她的小女孩生病性命垂危。他走入深夜而荒涼且破敗的工業區路上,他告訴曾收留他的朋友說,他要去警察局自首。
東京之宿(1935) 特色 ●加入喜劇元素,不少畫面出現”苦中作樂”的型態 運用”對比”強調出主角的困境 ●描寫大環境裡低下階層的無奈 ●細膩刻劃家庭關係
●使用低角度拍攝,片中出現許多“背影”畫面●使用低角度拍攝,片中出現許多“背影”畫面
●適當的穿插許多空鏡頭,造成整個氣氛更加荒涼●適當的穿插許多空鏡頭,造成整個氣氛更加荒涼
父親在世時(1942) 劇情大綱 因意外辭去教職的父親,帶著兒子搬家。少了工作的父親,為了兒子的教育費用,獨自前往東京發展,兩人一分隔便是十年。跟隨父親腳步的兒子也選擇老師這行,但心裡惦記的是與父親共同生活的兒時回憶,一塊兒釣魚、吃飯。兩人在一次出遊中聊到此事,父親卻堅持兒子該在工作上努力,而別像他一樣後悔、自責。沒想到因為急病,兩人便從此失去的一起生活的機會。
東京物語 (1953)黑白有聲
東京物語(1953) 評論: Roger Ebert 《芝加哥太陽報》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講述了一個如生活本身一般簡單而普遍的故事。影片所揭示出的生與死的真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但卻是真實的。 小津安二郎本人 我想通過父母與子女的經歷,去描寫傳統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離析的。在我拍過的電影中,這一部最具通俗劇的特點。
東京物語(1953) 編劇: 長幼有序 平山兩老首先告別他們最小的孩子京子,然後按輩分先後拜訪長子幸一 、長女金子、後和二兒媳紀子,最後在大阪和小兒子敬三。 母親的一句台詞:「多麼盛情的款待啊,讓我睡在自己死去兒子的床上。」說明此行的不被重視 金子十分自信地帶了喪服回老家,作為兒媳婦紀子的卻沒有料到婆婆會死,所以她措手不及。 母親死後,女兒金子首先問的是母親遺留的衣物 紀子的一句話:「是啊,充滿了討厭的事情。 」說明了現代人的許多無奈 《東京物語》,直接以“物語”命名,也表達著深遠的物哀之情。
東京物語(1953) • 探討主題: • 展現出戰後日本社會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所逐漸凸顯出來的新問題。 • 子女們工作繁忙無暇陪伴老人,便出錢安排他們去熱海旅遊。(社會老齡化問題也初露端倪。) • 孫子們與慈祥的祖父母之間的隔閡則暴露出社會結構的變化。(傳統多代同堂的大家庭正逐漸被兩代人的小家庭所取代。) • 人的生老病死(這些都生活中人人可能碰到的事情。而正是這種貼近生活的真實感,引發出感慨並讓人有所感悟。) • 人物說話是總是面帶微笑,即使是稍顯冷漠的長子以及心直口快並有點小氣的長女對年邁的父母亦不失真誠的關愛,他們的態度和表現也是可以體諒和理解的
東京物語(1953) 影響 馬諾爾·德·奧利維拉、維克多·艾利斯、維姆·文德斯、侯孝賢、弗朗索瓦·特呂弗、阿基·郭利斯馬基、吉姆·賈姆什、阿巴斯·基亞羅斯泰咪等等眾多著名電影人都深敬小津導演,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小津粉絲團 おづ やすじろうのファン 收回讚
侯孝賢(Hou Hsiao-Hsien) 戀戀風塵(1986)
吳念真《多桑》 ) 多桑出生於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的35年後。電影故事開始於1940年代後期,那時多桑還在逐漸在沒落中的金礦場工作,賺取微薄的工資來養活他的妻子與三個小孩。金礦場關閉後,妻子必須外出做土木工來養家活口,而多桑只能靠著打麻將來打發時間,強渡他淒慘的失業日子。 多桑55歲的時候,跟其他一起在煤礦場工作的工人一樣,氣喘病漸漸發作,兩年後只好退休。60歲的時候,多桑一再的被送入醫院急救,爾後的日子都得靠著氧氣機來活命。一年後,等待生命最後時刻到來之際,他從加護病房的窗戶跳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溫德斯, 尋找小津 《Tokyo-Ga》1985
【尋找小津】 Tokyo-Ga (1985) 導演:<慾望之翼>溫德斯 類型:記錄片 1982年溫達斯在羅馬一次放映會上,選擇了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作為對自己電影工作有特別影響力的作品來播放,並觸發拍攝這個屬於自己版本的“東京物語”的念頭。 特色: 片名的日文意義:「東京風情畫」 以日記手法紀錄 採訪了曾為小津工作人,包含工作人員與演員 拍攝了各個在小津電影中出現的場景
【尋找小津】 Tokyo-Ga (1985) 這號稱要尋找小津的電影,卻教人眼中看著東京,內心遠離東京;心中預存小津,眼前的幻影波光卻遠遠走到了小津的荒涼,而小津所有電影中景像最荒涼的一部即是【東京之宿】。 小津電影中殘留下來的三大「視覺映像」: 笠智眾,他是小津中後期電影中的永恆演員;他當時還活著並在拍電視劇。 厚田雄春,這個攝影師當時則已沒法再去拍別的導演的片。「大戶人家的狗」、「還好有強壯的胃,否則無法勝任老趴在地上的攝影工作」、「小津對於時間與道具的精密計量」這是他對小津的形容。 小津的墓。這個墓上的字,透露出小津電影的最高機秘。
研究小津之結語 おづ やすじろうの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