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课部.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心矛盾 1 、精力旺盛而调节能力低 2 、兴奋性高而控制能力低 3 、性机能发育成熟而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 1 、依赖性强却又渴望独立 2 、好奇心强而辨别能力低 3 、内心闭锁却又渴望交往 4 、理想远大却不能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课部

  2.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 •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心矛盾 • 1、精力旺盛而调节能力低 • 2、兴奋性高而控制能力低 • 3、性机能发育成熟而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 • 1、依赖性强却又渴望独立 • 2、好奇心强而辨别能力低 • 3、内心闭锁却又渴望交往 • 4、理想远大却不能脚踏实地

  3.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 1、认识特征 • (1)不成熟的认知水平; • (2)缺乏批判力、内省力、自觉性、预见性和适应性等; • (3)认识事物时易受情感、情绪影响 。 • 2、情绪情感特征 • (1)缺少社会性情感; • (2)情绪体验低级、庸俗; • (3)自尊与自卑并存; • (4)情绪易激怒。

  4.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4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意志特征 • (1)明显的两极性; • (2)冒险侥幸心理突出。 • 4、个性特征 • (1)动机特征 一是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 二是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 三是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

  5.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人生观特征 • 犯罪青少年的人生观是腐朽的、颓废的。他们要么沉溺于对物欲、性欲无休止的追求中,要么悲观、消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 (3)性格特征 • 一是缺乏崇高理想、目标的追求,显得精神空虚; • 二是社会性低,社会责任感和规范约束能力差; • 三是分辨力差,难以认清是非善恶; • 四是缺乏羞耻心、同情心、怜悯心等,对人冷淡,有敌意; • 五是暴躁,挫折耐受性低,好攻击; • 六是少独立性和自控力,易受外界情境和他人的影响

  6.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7.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四)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 1、模仿性与易受暗示性 • 2、情境性 • 3、戏谑性 • 4、情绪性 • 5、反复性 • 6、暴力性和团伙性

  8.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老年犯罪心理 • (一)老年人的身心矛盾 • 1、生理老化与心理定势的矛盾 • 2、知情意与所面临现实的矛盾 • 3、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 (二)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障碍 • 1、逐渐从职业角色进入闲暇角色 • 2、逐渐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 3、从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9.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老年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1、认识特征 • (1)感觉、知觉和记忆力衰退 • (2)认识错误 • 2、情绪情感特征 • (1)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 (2)情绪体验强烈 • (3)情感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10.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意志特征 • (1)首先表现为控制能力降低 • (2)表现为不良行为习惯、行为方式难以改变 • 4、个性特征 • (1)性格敏感多疑 • (2)自我中心 • (3)动机简单 • (四)老年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 1、非暴力性 • 2、重复性 • 3、独立性

  11.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二节 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 一、女性的身心矛盾 • (一)女性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 (二)女性的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 • (三)女性生理周期的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 二、女性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一)认识特征 • 1、认识肤浅 • 2、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 3、异常的性爱意识

  12.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二)情感特征 • 1、情感丰富、细腻 • 2、情绪波动大 • (三)意志特征 • 1、意志受情绪影响大 • 2、行为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 • (四)个性特征 • 需要、动机、法制观、性格、能力

  13.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 一是冲动性 • 二是从属性 • 三是欺骗性 • 四是性色彩浓厚

  14. 湖南蒋艳萍性贿赂一案

  15.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三节 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 一、初犯心理 • (一)初犯的犯罪心理特征 • 1、犯罪前 • (1)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 (2)动机斗争激烈 • 2、犯罪中 • (1)紧张心理 • (2)恐惧心理 • (3)侥幸心理

  16.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6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犯罪后 • (1)满足和享受 • (2)自责和悔恨 • (3)心虚和惊恐 • (4)受罚后自暴自弃 • (二)初犯犯罪心理的发展 • 1、积累了少量作案经验 • 2、动机斗争和矛盾心理冲突有所缓和 • 3、导致其犯罪的某些错误认识得到强化 • 4、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17.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屡犯心理 • (一)屡犯的犯罪心理特征 • 1、犯罪前 • (1)畸形的需要结构 •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 (3)犯罪动机斗争微弱 • 2、犯罪中 • (1)沉着、冷静 • (2)态度坚决、谨慎

  18.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犯罪后 • (1)寻求合理化与心理平衡 • (2)侥幸、轻松 • (3)后悔、悲观厌世 • (二)屡犯的行为特点 • 1、频发性 • 2、狡诈性 • 3、残忍性 • 4、疯狂性

  19.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四节 不同组织形式犯罪人的心理 一、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 (一)概念 • 共同犯罪是一个刑法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二)一般共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1、主犯 • (1)犯罪能力较强 • (2)犯罪欲望较强 • (3)犯罪心理影响大

  20.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从犯 • (1)协从 • (2)顺从 • (3)盲从 • 3、胁从犯 • (三)一般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 • 1、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知性 • 2、犯罪行为危害的共同性 • 3、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追求与放任

  21.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团伙犯罪心理 • (一)概念 • 我们认为,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所实施的共同犯罪。它既不同于犯罪集团,也区别于一般共同犯罪。 • (二)团伙犯罪的心理特点 • 1、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 2、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 3、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 4、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 5、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

  22.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 • 1、纠合性和易变性 • 2、盲目性和冒险性 • 3、野蛮性和残忍性 • 4、腐蚀性和传染性

  23.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有组织犯罪心理 • (一) 概念 • 我们认为,有组织犯罪是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犯罪集团所实施的共同犯罪。 •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点 • 1、恶性膨胀的金钱欲 • 2、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 • 3、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 • 4、相似的动机与强烈的归属意识 • 5、互感性与互动性

  24.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4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 • 1、犯罪计划的周密性 • 2、犯罪类型的限定性 • 3、犯罪活动的控制性 • 4、犯罪行为的暴力性

  25.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四、聚众犯罪心理 (一)概念 • 聚众犯罪又称为集群行为犯罪,是一种在人们激烈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结束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 (二)聚众犯罪发生的心理与社会原因 • 1、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 • 2、法制观念淡漠 • 3、求发泄与求表现 • 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 • 5、人口密集等客观条件的具备

  26.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6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聚众犯罪的特点 • 1、自发性 • 2、狂热性 • 3、非常规性 • 4、短暂性 (四)聚众犯罪发生的机制 • 1、来源于高度的刺激和暗示 • 2、相互间的情绪感染和模仿 • 3、引起激情爆发 • 4、产生越轨行为

  27.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五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 它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没有智力障碍,却有道德、情感、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异常的特殊人格。一般有以下特征: • 1、开始于早年。 • 2、变态人格者一般无意识障碍,也无智力缺陷,但有情感和意志缺陷。 • 3、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和社会责任 • 4、相对稳定。

  28.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变态人格的类型及其表现 • 1、偏执型变态人格 • 2、无情型变态人格 • 3、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 4、情感型变态人格 • 5、分裂型变态人格 • 6、强迫型变态人格 • 7、爆发型变态人格 • 8、癔病型变态人格 • 9、轻佻型变态人格 • 10、冲动型变态人格

  29.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人格变态者犯罪的特点 • 1、人格变态者犯罪,一般具有偶然性、冲动性,事前较少详细谋划,方法简单、原始,常常是极残忍的。 • 2、变态人格犯罪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甚至模糊 。 • 3、变态人格者犯罪多是单独进行,而其单独作案并非出于自身安全或羞耻之心(有些性变态者除外),而是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 • 4、变态人格者犯罪多难以矫正他们不能从受到的处罚中吸取教训,因而容易重返。 • 5、变态人格者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其自身内部的,与外部条件关系不大。 • 6、变态人格者犯罪的类型多集中于攻击性犯罪,如伤害、杀人、破坏、纵火等,且在作案时间、作案对象、作案手段等方面具有固定性。

  30.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性变态与犯罪 • (一)同性恋 • (二)异装癖 • (三)恋物癖 • (四)露阴癖 • (五)窥阴癖 • (六)施虐狂 • (七)摩擦癖 • (八)恋童癖

  31.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精神疾病与犯罪 (一)精神病概念 • 精神病是指由于内外治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活动发生障碍,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二)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 1、感知障碍 • (1)错觉 • (2)幻觉

  32.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思维障碍 • (1)被害妄想 • (2)关系妄想 • (3)嫉妒妄想 • (4)罪恶妄想 • (5)钟情妄想 • (6)疑病妄想 • (7)易人妄想或卡普格罗斯化综合症 • 3、情感障碍 • (1)情感高涨 • (2)情绪低落 • (3)病理性激情

  33.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4、意识障碍 • (1)意识狭窄 • (2)朦胧状态 • (3)谵妄状态 • 5、意志行为障碍 • (1)意志增强 • (2)意志减弱和意志行为的抑制状态 • (3)意志行为不协调

  34. 北京张武力灭门案

  35.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各类精神病与侵害社会行为 • 1、精神分裂症 • 2、躁狂抑郁症 • 3、偏执性精神病 • 4、癫痫 • 5、反应性精神病 (四)精神病侵害社会的行为特征 • 1、行为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合理,行为不正常 • 2、行为前一般没有很好的预谋和周密的计划,常具有突发性、冲动性和连续性,而且单独作案,没有共谋 • 3、作案后不掩饰、不回避,缺乏保护性 • 4、作案手段的凶残性 • 5、作案现场无选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