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13 Views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课部.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心矛盾 1 、精力旺盛而调节能力低 2 、兴奋性高而控制能力低 3 、性机能发育成熟而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 1 、依赖性强却又渴望独立 2 、好奇心强而辨别能力低 3 、内心闭锁却又渴望交往 4 、理想远大却不能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E N D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课部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 •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心矛盾 • 1、精力旺盛而调节能力低 • 2、兴奋性高而控制能力低 • 3、性机能发育成熟而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 • 1、依赖性强却又渴望独立 • 2、好奇心强而辨别能力低 • 3、内心闭锁却又渴望交往 • 4、理想远大却不能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 1、认识特征 • (1)不成熟的认知水平; • (2)缺乏批判力、内省力、自觉性、预见性和适应性等; • (3)认识事物时易受情感、情绪影响 。 • 2、情绪情感特征 • (1)缺少社会性情感; • (2)情绪体验低级、庸俗; • (3)自尊与自卑并存; • (4)情绪易激怒。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4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意志特征 • (1)明显的两极性; • (2)冒险侥幸心理突出。 • 4、个性特征 • (1)动机特征 一是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 二是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 三是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人生观特征 • 犯罪青少年的人生观是腐朽的、颓废的。他们要么沉溺于对物欲、性欲无休止的追求中,要么悲观、消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 (3)性格特征 • 一是缺乏崇高理想、目标的追求,显得精神空虚; • 二是社会性低,社会责任感和规范约束能力差; • 三是分辨力差,难以认清是非善恶; • 四是缺乏羞耻心、同情心、怜悯心等,对人冷淡,有敌意; • 五是暴躁,挫折耐受性低,好攻击; • 六是少独立性和自控力,易受外界情境和他人的影响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四)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 1、模仿性与易受暗示性 • 2、情境性 • 3、戏谑性 • 4、情绪性 • 5、反复性 • 6、暴力性和团伙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老年犯罪心理 • (一)老年人的身心矛盾 • 1、生理老化与心理定势的矛盾 • 2、知情意与所面临现实的矛盾 • 3、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 (二)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障碍 • 1、逐渐从职业角色进入闲暇角色 • 2、逐渐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 3、从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老年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1、认识特征 • (1)感觉、知觉和记忆力衰退 • (2)认识错误 • 2、情绪情感特征 • (1)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 (2)情绪体验强烈 • (3)情感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意志特征 • (1)首先表现为控制能力降低 • (2)表现为不良行为习惯、行为方式难以改变 • 4、个性特征 • (1)性格敏感多疑 • (2)自我中心 • (3)动机简单 • (四)老年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 1、非暴力性 • 2、重复性 • 3、独立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二节 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 一、女性的身心矛盾 • (一)女性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 (二)女性的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 • (三)女性生理周期的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 二、女性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一)认识特征 • 1、认识肤浅 • 2、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 3、异常的性爱意识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二)情感特征 • 1、情感丰富、细腻 • 2、情绪波动大 • (三)意志特征 • 1、意志受情绪影响大 • 2、行为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 • (四)个性特征 • 需要、动机、法制观、性格、能力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 一是冲动性 • 二是从属性 • 三是欺骗性 • 四是性色彩浓厚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三节 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 一、初犯心理 • (一)初犯的犯罪心理特征 • 1、犯罪前 • (1)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 (2)动机斗争激烈 • 2、犯罪中 • (1)紧张心理 • (2)恐惧心理 • (3)侥幸心理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6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犯罪后 • (1)满足和享受 • (2)自责和悔恨 • (3)心虚和惊恐 • (4)受罚后自暴自弃 • (二)初犯犯罪心理的发展 • 1、积累了少量作案经验 • 2、动机斗争和矛盾心理冲突有所缓和 • 3、导致其犯罪的某些错误认识得到强化 • 4、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屡犯心理 • (一)屡犯的犯罪心理特征 • 1、犯罪前 • (1)畸形的需要结构 •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 (3)犯罪动机斗争微弱 • 2、犯罪中 • (1)沉着、冷静 • (2)态度坚决、谨慎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3、犯罪后 • (1)寻求合理化与心理平衡 • (2)侥幸、轻松 • (3)后悔、悲观厌世 • (二)屡犯的行为特点 • 1、频发性 • 2、狡诈性 • 3、残忍性 • 4、疯狂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1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四节 不同组织形式犯罪人的心理 一、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 (一)概念 • 共同犯罪是一个刑法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二)一般共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1、主犯 • (1)犯罪能力较强 • (2)犯罪欲望较强 • (3)犯罪心理影响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从犯 • (1)协从 • (2)顺从 • (3)盲从 • 3、胁从犯 • (三)一般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 • 1、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知性 • 2、犯罪行为危害的共同性 • 3、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追求与放任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团伙犯罪心理 • (一)概念 • 我们认为,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所实施的共同犯罪。它既不同于犯罪集团,也区别于一般共同犯罪。 • (二)团伙犯罪的心理特点 • 1、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 2、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 3、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 4、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 5、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 • 1、纠合性和易变性 • 2、盲目性和冒险性 • 3、野蛮性和残忍性 • 4、腐蚀性和传染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有组织犯罪心理 • (一) 概念 • 我们认为,有组织犯罪是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犯罪集团所实施的共同犯罪。 •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点 • 1、恶性膨胀的金钱欲 • 2、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 • 3、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 • 4、相似的动机与强烈的归属意识 • 5、互感性与互动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4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 • 1、犯罪计划的周密性 • 2、犯罪类型的限定性 • 3、犯罪活动的控制性 • 4、犯罪行为的暴力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四、聚众犯罪心理 (一)概念 • 聚众犯罪又称为集群行为犯罪,是一种在人们激烈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结束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 (二)聚众犯罪发生的心理与社会原因 • 1、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 • 2、法制观念淡漠 • 3、求发泄与求表现 • 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 • 5、人口密集等客观条件的具备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6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聚众犯罪的特点 • 1、自发性 • 2、狂热性 • 3、非常规性 • 4、短暂性 (四)聚众犯罪发生的机制 • 1、来源于高度的刺激和暗示 • 2、相互间的情绪感染和模仿 • 3、引起激情爆发 • 4、产生越轨行为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7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五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 它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没有智力障碍,却有道德、情感、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异常的特殊人格。一般有以下特征: • 1、开始于早年。 • 2、变态人格者一般无意识障碍,也无智力缺陷,但有情感和意志缺陷。 • 3、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和社会责任 • 4、相对稳定。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8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变态人格的类型及其表现 • 1、偏执型变态人格 • 2、无情型变态人格 • 3、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 4、情感型变态人格 • 5、分裂型变态人格 • 6、强迫型变态人格 • 7、爆发型变态人格 • 8、癔病型变态人格 • 9、轻佻型变态人格 • 10、冲动型变态人格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29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人格变态者犯罪的特点 • 1、人格变态者犯罪,一般具有偶然性、冲动性,事前较少详细谋划,方法简单、原始,常常是极残忍的。 • 2、变态人格犯罪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甚至模糊 。 • 3、变态人格者犯罪多是单独进行,而其单独作案并非出于自身安全或羞耻之心(有些性变态者除外),而是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 • 4、变态人格者犯罪多难以矫正他们不能从受到的处罚中吸取教训,因而容易重返。 • 5、变态人格者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其自身内部的,与外部条件关系不大。 • 6、变态人格者犯罪的类型多集中于攻击性犯罪,如伤害、杀人、破坏、纵火等,且在作案时间、作案对象、作案手段等方面具有固定性。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0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二、性变态与犯罪 • (一)同性恋 • (二)异装癖 • (三)恋物癖 • (四)露阴癖 • (五)窥阴癖 • (六)施虐狂 • (七)摩擦癖 • (八)恋童癖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1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精神疾病与犯罪 (一)精神病概念 • 精神病是指由于内外治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活动发生障碍,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二)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 1、感知障碍 • (1)错觉 • (2)幻觉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2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2、思维障碍 • (1)被害妄想 • (2)关系妄想 • (3)嫉妒妄想 • (4)罪恶妄想 • (5)钟情妄想 • (6)疑病妄想 • (7)易人妄想或卡普格罗斯化综合症 • 3、情感障碍 • (1)情感高涨 • (2)情绪低落 • (3)病理性激情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3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 4、意识障碍 • (1)意识狭窄 • (2)朦胧状态 • (3)谵妄状态 • 5、意志行为障碍 • (1)意志增强 • (2)意志减弱和意志行为的抑制状态 • (3)意志行为不协调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35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三)各类精神病与侵害社会行为 • 1、精神分裂症 • 2、躁狂抑郁症 • 3、偏执性精神病 • 4、癫痫 • 5、反应性精神病 (四)精神病侵害社会的行为特征 • 1、行为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合理,行为不正常 • 2、行为前一般没有很好的预谋和周密的计划,常具有突发性、冲动性和连续性,而且单独作案,没有共谋 • 3、作案后不掩饰、不回避,缺乏保护性 • 4、作案手段的凶残性 • 5、作案现场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