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17 Views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教材 编写思路及使用建议.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 魏茂林. 主要内容. 一、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教材使用建议. 一、背景. 1 . 中职教材版本多
E N D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编写思路及使用建议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 魏茂林
主要内容 一、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教材使用建议
一、背景 1.中职教材版本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和提高版),04年和05年两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版)教材进行了修编,共出版了Windows 98 +Office2000、Windows2000+Office2000、Windows XP+Office XP、和Windows XP+Office 2003多个版本的教材。同时配有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指导书和助学光盘等。
2.教学要求不统一 ⑴ 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设课程 ⑵ 证书考试需求 ⑶ 考核形式多样 3.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也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这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思想和现代计算机应用理念构建教材结构和内容。淡化学科和学术观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降低理论难度;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操作性、可读性和时代性;突出以应用为中心,按“技术——能力——应用”的模式,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和全面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按照职业教育思想和现代计算机应用理念构建教材结构和内容。淡化学科和学术观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降低理论难度;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操作性、可读性和时代性;突出以应用为中心,按“技术——能力——应用”的模式,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和全面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结果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使学生“学”的明白。
3.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变化,修订教材内容,使其适应中职学生获得证书的需要。 4.与计算机教学手段的提高相适应,适应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开放式组织形式。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设计教学任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1.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为教材编写的依据
2.优化重组教材内容,着重培养基本能力 在内容选取上突出对学生在四个能力方面的培养,即:基本操作能力,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有关内容;文字处理能力,具体体现在文字处理软件等有关内容;数据处理能力,具体体现在电子表格等有关内容;信息获取能力,具体体现在Internet和网络技术等有关内容。通过这四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3.突出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3.突出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4.教材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适用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 • 获得与普通教育相当的资质证明; • 可顺利进入某一就业领域; • 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材结构模块化
2.内容组织任务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过程。 3.案例选取实用化
4.操作要求具体化 5.课程难易适度化 6.学习指导配套化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主教材共分绪论、Windows XP操作、Word 文字处理、Excel 电子表格、PowerPoint 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
绪论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CPU、主板、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二、计算机的安全 1.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硬件的规范使用、软件的正常使用、 数据的安全保护 2.信息共享带来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
第1章Windows XP操作 • 主要内容: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文件资源管理、中文输入法使用、附件程序的使用、Windows XP常用设置、应用软件与打印机的安装等。
重点: 1.Windows XP窗口与对话框的使用 2.菜单(下拉菜单和快捷菜单)的基本操作 3.文件和文件夹的使用 4.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使用 5.输入法的设置 6.Windows XP桌面设置和自定义任务栏 7.软件的一般安装方法
难点: 1.通过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熟练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 3.画图程序的使用 4.自定义任务栏 5.打印机的使用方法 6.软件的卸载
第2章Word文字处理 • 主要内容: 1.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 2.文档基本格式设置 3.Word表格的创建与表格数据计算 4.文档的高级编辑 5.文档的打印
重点: 1.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 2.文档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 3.文档页面、分栏、页眉页脚、边框底纹等 设置 4.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及表中数据的计算 5.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等, 并进行图文混排 6.文档的打印预览与打印
难点: 1.熟练运用Word XP中众多菜单指令及各项菜单所能实现的功能 2.Word XP中段落的设置和分页设置等 3.Word XP中表格中数据的计算 4.熟练应用图文混排
第3章Excel 电子表格 • 主要内容: 1.Excel工作表的创建、修饰 2.用公式与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3.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对数 据进行处理 4.创建图表 5.打印工作表
重点: 1.建立工作表、输入表格数据、编辑Excel 工作表 2.字符格式化、单元格格式化、表格格式化 3.使用公式与函数完成常见的数据计算 4.数据排序、筛选 5.创建编辑图表 6.打印工作表
难点: 1.编辑工作表 2.单元格格式化和表格格式化 3.使用公式和常用函数 4.分类汇总 5.图表修饰
第4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 • 主要内容: 1.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 2.幻灯片的修饰 3.幻灯片的设置 4.演示文稿的输出
重点: 1.演示文稿的创建和幻灯片制作的一般方法 2.幻灯片的修饰 3.幻灯片的动画设置
难点: 1.模板与配色方案的使用 2.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3.在幻灯片中插入数据图表 4.绘制组织结构图
第5章Internet应用 • 主要内容: 1.IE浏览器的使用 2.搜索、下载、保存资料 3.申请电子信箱和收发电子邮件 4.网络接入的方法
重点: 1.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2.在Internet上搜索、下载、保存资料的方法 3.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难点: 1.IE浏览器的设置 2.资料的搜索、下载、保存方法 3.Outlook Express的设置
第6章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 主要内容: 1.ACDSee 的使用 2.WinRAR 的使用 3.Windows 优化大师的使用 4.KV2006 杀毒软件的使用
重点: 1.4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软件的常用设置 • 难点: 每款软件扩展功能的设置与使用
六、教材使用建议 1.做好课程开设前的准备 问卷调查: (一) 在入学前,你通常在哪里使用计算机? ⑴没有使用过 ⑵在就读学校 ⑶在家里 ⑷在网吧 ⑸在其他地方
(二) 在入学前,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计算机知识? ⑴没有学过 ⑵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或讲座 ⑶社会上的各类计算机培训班 ⑷家庭亲属或朋友的传授 ⑸自学 ⑹其他途径
(三) 在初中阶段,你已经掌握了哪些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 ⑴ 汉字录入,使用哪种输入法:智能ABC、五笔、微软拼音?每分钟输入汉字字数是多少? ⑵ 计算机硬件知识知道多少?列举具体项目 ⑶ Windows XP系统、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控制面板等方面 ⑷ 办公软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 ⑸ 网页制作(FrontPage或Dreamweaver制作带有文本、图标、表格、链接和表单的网页) ⑹ 网络应用(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等) ⑺多媒体应用(PhotoShop、Flash等) ⑻ 数据库知识 ⑼ 程序设计知识 ⑽其他软件的使用情况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在机房上课; 建立或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进行网络辅助教学,让学生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了解教学动态,下载教学课件、在线测验,强化课堂内容,上交作业,获取IT资讯,利用学习论坛、电子邮件的形式实现在线答疑、在线学习,还可以通过友情链接开拓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3.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教师和学生要明确每一个实习任务的技能训练目标,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⑴ 普遍目标:巩固学习中的知识点,在教材中表现为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一般性技能训练。 ⑵ 行为目标:检查学习效果,在教材中表现为源于基础知识,是其知识点的扩充,以展示其水平的提高。该类知识是让学生模拟变换操作,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⑶ 表现目标:培养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创造力,在教材中表现为综合实习训练及课后设计,这类知识帮助学生独立研究、深入角色、建立团队合作的环境,使学生提高兴趣,初步树立创新意识,在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
4.改革考试方法,教学评价强调过程和表现 由“终结性”考试评价 → “上机考核+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组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并取代自行组织的考试。
5.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 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体现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反映某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但教材不能决定教学目标,教材本身也不能成为教学目标。教材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它不应该主宰教学。
(二) 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 1) 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教学目标及要求 2) 了解教师在教材中的作用 3) 了解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情况
(三)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 删除部分内容:过时的、难度跨度大的、对技能没有帮助的 2) 增加突出技能、能力培养的新内容 3) 替换、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 4) 调整、改进教学方法
6.教师应注重在实践经验上的反思 过去认为:教师的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了一种好的理念、一套好的方法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诀窍,因此,教师的学习和对教师的培训都是推崇“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指出:教师的学习是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他人观念的储蓄桶,并且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自身的经验也不断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从而为今后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7.灵活使用配套《指导与练习》、电子教案及演示文稿、辅助教学平台。7.灵活使用配套《指导与练习》、电子教案及演示文稿、辅助教学平台。
8.章节教学课时安排 本教材教学基本课时为68,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建议如下表(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