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地球外衣

地球外衣. 大氣層. 60108 高庭焌製 97 年 6 月 1 日. 十四億年前,遠古時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是今天的十倍到二百倍! 地球勢必有著更厚實的外衣 。 早期的地球,太陽光不夠強,大氣中卻有大量的溫室氣體為地球保溫;陽光漸漸增強之後,這些溫室氣體卻漸漸被固定到大洋與岩石之中,好像脫下厚重的外套似的。 參考資料 …. 編輯 強哥 報導. 大氣層的組成. 氣體組成。其中,氮氣約占 78%. 氧氣約占 21%, 氬、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氣體還不到 1% 。大氣 ︰ 大氣由氮等 氧氣 : 氧氣是人類和一切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球外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球外衣 大氣層 60108高庭焌製 97年6月1日

  2. 十四億年前,遠古時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 是今天的十倍到二百倍! • 地球勢必有著更厚實的外衣 。 • 早期的地球,太陽光不夠強,大氣中卻有大量的溫室氣體為地球保溫;陽光漸漸增強之後,這些溫室氣體卻漸漸被固定到大洋與岩石之中,好像脫下厚重的外套似的。 • 參考資料….編輯強哥報導

  3. 大氣層的組成 • 氣體組成。其中,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氬、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氣體還不到1%。大氣︰大氣由氮等 • 氧氣:氧氣是人類和一切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 氮氣︰氮氣是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 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傷害。 •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對地面還有保溫作用。

  4. 大氣層的組成 • 氬氣︰氬氣被電離激發時,會產生鐳射。鐳射在軍事和科學研究上有廣泛用途。 • 水氣︰水氣有的時候變成水滴,有的時候又變成冰晶。 • 固體雜質︰固體雜質還有個小名叫固體塵埃。

  5. 大氣層構造 • 大氣層由地表向外,可區分為對流層(0~20km)、平流層(20~50km)、中間層(50~100km)、電離層(100~l000km)和磁氣層(1000km以上)等五個氣層,其中氣體的99.9%集中於50k處,此部分的大氣厚度若與地球直徑相比較,即可看出這個氣層是非常薄的。大部分的臭氧則聚集於平流層中,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能量,致使平流層中高度愈高,溫度愈高,所以平流層不會有垂直方向的擴散,而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動。

  6. 地球主要的五層

  7. 奇摩知識+請問【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奇摩知識+約一千公里厚的地球外衣是誰? 奇摩圖片搜尋 來源

  8. 大氣的垂直氣溫分布 維基百科中氣層 對流層與天氣 維基百科散逸層 來源

  9. 其中有由二個原子鍵結在一起形成的氧分子,還有極少量的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大部份大氣中的臭氧,不是集中在低氣層,而是集中在地球表面七至十五英哩高空的上氣層----稱之為同溫層或臭氧層。其中有由二個原子鍵結在一起形成的氧分子,還有極少量的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大部份大氣中的臭氧,不是集中在低氣層,而是集中在地球表面七至十五英哩高空的上氣層----稱之為同溫層或臭氧層。 地球外衣中的臭氧層

  10. 臭氧是大氣中唯一能濾除陽光裡許多有害波長的氣體,其中最具殺傷力的紫外輻射約90%會被臭氧層吸收,臭氧吸收這些電磁波,並把它轉化成熱和化學能量。臭氧層被比喻成是地球的保護膜、隱形的屏障像擴散的外膜,形成「地球的氣息」-------功能上,好像是我們地球天然的濾光鏡。臭氧是大氣中唯一能濾除陽光裡許多有害波長的氣體,其中最具殺傷力的紫外輻射約90%會被臭氧層吸收,臭氧吸收這些電磁波,並把它轉化成熱和化學能量。臭氧層被比喻成是地球的保護膜、隱形的屏障像擴散的外膜,形成「地球的氣息」-------功能上,好像是我們地球天然的濾光鏡。 大氣層中臭氧的產生 O2 + hν→ 2OO2 + O → O3 地球外衣中的臭氧層

  11. 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大氣層的質量大都「沈」在靠近地表的地方,75%集中在10km以下,90%集中在30km以下。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大氣層的質量大都「沈」在靠近地表的地方,75%集中在10km以下,90%集中在30km以下。 而為什麼稱為對流層呢?因為在這裡,空氣會因為溫度不同,而產生「熱上冷下」的上下對流情形,空氣的對流就形成了「風」;此外,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最重要的水蒸氣,幾乎完全集中在對流層中,空氣對流流動的結果,便造成了我們常見的雲、霧、霜、雪、雨…….等「天氣」現象,這些現象集中發生在靠近地表約12~15公里的對流層中,尤其是對流層的底部。再加上地球自轉、洋流、地軸偏斜、…..等影響,形成了全球複雜的氣候系統。 「天氣」發生之處──對流層

  12. 平流層是一個放射性、動力學及化學過程都會有強烈反應的區域。因為其水準的氣態成份混合比起垂直的混合都來得要快。一個較為有趣的平流層環流特性是發生於熱帶地區的準雙年震盪(QBO)。這種現象由重力波引導,是由於對流層的對流而引至的。準雙年震盪引致了次級環流的發生,這對於全球性的平流層輸送諸如臭氧及水蒸氣等尤為重要。平流層是一個放射性、動力學及化學過程都會有強烈反應的區域。因為其水準的氣態成份混合比起垂直的混合都來得要快。一個較為有趣的平流層環流特性是發生於熱帶地區的準雙年震盪(QBO)。這種現象由重力波引導,是由於對流層的對流而引至的。準雙年震盪引致了次級環流的發生,這對於全球性的平流層輸送諸如臭氧及水蒸氣等尤為重要。 在北半球的冬季,平流層突發性增溫經常發生。這是因為平流層吸收了羅斯貝波所致。 平流層

  13. 在中氣層頂部的氣溫可以低至-100℃,當中又會因緯度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在中氣層頂部的氣溫可以低至-100℃,當中又會因緯度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 中間層連同平流層被視為地球大氣層的「中層大氣」。 夜光雲是出現於中間層的。 中氣層

  14. 增溫層位於中間層頂至800公里高度。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在700多公里厚的氣層中只含大氣總質量的0.5%。據探測,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氣密度約為面空氣密度的百億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氣密度只及地面空氣密度的千億分之一,再向上空氣就更稀薄了。增溫層位於中間層頂至800公里高度。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在700多公里厚的氣層中只含大氣總質量的0.5%。據探測,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氣密度約為面空氣密度的百億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氣密度只及地面空氣密度的千億分之一,再向上空氣就更稀薄了。 增溫層

  15. 在80-85公里以上。在此層中,有數量極為稀薄的氧氣,能夠吸收陽光的紫外線輻射。即可提高溫度。而在70-90公里間的空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較弱,在80公里附近特別弱,所以在80公里附近的氣溫特別低。在90公里以上,氧分子能把絕大部分小於0.2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吸收掉,所以在100公里高度上出現最大增溫層,據人造衛星的觀測,在300公里高度上,氣溫可達到1000℃以上,故又稱熱氣層。在80-85公里以上。在此層中,有數量極為稀薄的氧氣,能夠吸收陽光的紫外線輻射。即可提高溫度。而在70-90公里間的空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較弱,在80公里附近特別弱,所以在80公里附近的氣溫特別低。在90公里以上,氧分子能把絕大部分小於0.2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吸收掉,所以在100公里高度上出現最大增溫層,據人造衛星的觀測,在300公里高度上,氣溫可達到1000℃以上,故又稱熱氣層。 增溫層

  16. 本層溫度很高,空氣粒子運動很快,又離地心較遠,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這一層的大氣質點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故名為散逸層。這個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氣的上界。本層溫度很高,空氣粒子運動很快,又離地心較遠,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這一層的大氣質點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故名為散逸層。這個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氣的上界。 散逸層

  17. 散逸層(>800km) 熱成層(80km-800km) 中間層(50km-80km) 平流層(11km-50km) 對流層(0km-11km) 高度

  18. 大量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碳(CO) 臭氧(O3) 硫酸(SO4) 二氧化氮(NO2) 氫氧根(OH) 對流層物質組成

  19. 氮氣、氧氣、少量的水氣、臭氧(在22-27千米形成臭氧層)氮氣、氧氣、少量的水氣、臭氧(在22-27千米形成臭氧層) 塵埃、放射性微粒、硫酸鹽質點。 平流層物質組成

  20. 空氣極為稀薄,本層質量僅占大氣總質量的0.5%。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度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氣密度約為地面空氣的百億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氣密度只及地面密度的千億分之一,再向上空氣就更稀薄了。空氣極為稀薄,本層質量僅占大氣總質量的0.5%。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度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氣密度約為地面空氣的百億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氣密度只及地面密度的千億分之一,再向上空氣就更稀薄了。 增溫層物質組成

  21. 熱成層的大氣分子吸收了因太陽的電磁波及磁場而被加速的電子能量,當中一部份進行電離。這些電離過的離子與電子形成了電離層。在熱成層的電離層,存在著E層(離地面100-120公里)、F1層(離地面170-230公里)、F2層(離地面200-500公里)(夜間融合為F層,約離地面300-500公里)三層。而因季節變化更會出現突發性E層(Es層,約離地面100公里)。熱成層的大氣分子吸收了因太陽的電磁波及磁場而被加速的電子能量,當中一部份進行電離。這些電離過的離子與電子形成了電離層。在熱成層的電離層,存在著E層(離地面100-120公里)、F1層(離地面170-230公里)、F2層(離地面200-500公里)(夜間融合為F層,約離地面300-500公里)三層。而因季節變化更會出現突發性E層(Es層,約離地面100公里)。 增溫層物質組成

  22. 由電離氣體組成的廣闊而又極其稀薄的大氣層(稱為地冕),大氣密度已經與星際非常接近。一直延伸到離地面22000公里高空。大氣圈是逐漸過渡到行星際空間的。由電離氣體組成的廣闊而又極其稀薄的大氣層(稱為地冕),大氣密度已經與星際非常接近。一直延伸到離地面22000公里高空。大氣圈是逐漸過渡到行星際空間的。 散逸層物質組成

  23. 在對流層,高度每上升1公里,氣溫會平均下降攝氏6.49度。在中緯度地區氣溫會由海平面的大約+17℃下降至對流層頂的大約-52℃。而在極地(高緯度地區),由於對流層相對的薄,所以氣溫只會下降至-45℃,相反赤道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可以下降到-75℃。在對流層,高度每上升1公里,氣溫會平均下降攝氏6.49度。在中緯度地區氣溫會由海平面的大約+17℃下降至對流層頂的大約-52℃。而在極地(高緯度地區),由於對流層相對的薄,所以氣溫只會下降至-45℃,相反赤道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可以下降到-75℃。 正因為對流層的上部冷下部熱,所以對流運動特別顯著。這正是中文「對流層」的名稱由來。 對流層氣溫

  24. 在中間層頂部的氣溫可以低至-100℃(即-146°F或173K),當中又會因緯度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每天均有數以百萬計的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在中間層裡被燃燒。流星體進入中間層後,會與中間層的氣態粒子相撞,引致鐵或其他金屬原子的高度集中。這種相撞大多會產生足夠熱力使這些下墜物會在它們到達地表前被燃盡。在中間層頂部的氣溫可以低至-100℃(即-146°F或173K),當中又會因緯度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每天均有數以百萬計的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在中間層裡被燃燒。流星體進入中間層後,會與中間層的氣態粒子相撞,引致鐵或其他金屬原子的高度集中。這種相撞大多會產生足夠熱力使這些下墜物會在它們到達地表前被燃盡。 中氣層對地球的保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