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386 Views
揭開觀審制面紗. 黃國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法實證研究中心執行長. 2011 年 7 月 26 日中國時報. 2. 司法院 『 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 』 ,經過半年多討論、研議,初步定調 『 人民觀審制度 』 將可讓人民真正參與審判,有助於新一波司法改革的推動,完成基本架構研議後,今天正式送交 『 司法院司法改革策進會 』 討論 (1) 司法院為推動「人民觀審制」,成立「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 (2) 該委員會經過「討論」與「研議」,認為「人民觀審制度將可讓人民 真正參與審判,有助於新一波司法改革的推動」?
E N D
揭開觀審制面紗 黃國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法實證研究中心執行長
2011年7月26日中國時報 2 司法院『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經過半年多討論、研議,初步定調『人民觀審制度』將可讓人民真正參與審判,有助於新一波司法改革的推動,完成基本架構研議後,今天正式送交『司法院司法改革策進會』討論 (1)司法院為推動「人民觀審制」,成立「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 (2)該委員會經過「討論」與「研議」,認為「人民觀審制度將可讓人民 真正參與審判,有助於新一波司法改革的推動」? (3)該委員會已就人民觀審制完成基本架構之研議 ? 是司法改革?還是政治操作? 20110701
是民意調查還是媒體操作? 2011年4月20中國時報A8版面 3 20110701
2011年6月29日聯合報A4版面 4 20110701
國民參與審判的兩種模式 • 比較法下的兩種基本模式 • 陪審制(Jury System) • 由國民組成之陪審團負責認定「事實」 • 以美國為代表 • 韓國仿效模式 • 參審制(Lay Assessor Model) • 由法官與國民共同作成決定 • 以德國為代表 • 日本仿效模式 陪審團 法官 法官+參審員
What Difference Do Juries Make? 對「被告有罪與否」認定結果之影響 • Kalven & Zeisel (The American Jury 1960) • 由陪審團所審理之3,576件刑事案件中,調查主持公判程序之法官對結果的看法 • 刑事案件 • 一致:78% • 不一致:22% • 19%:法官判定有罪、陪審團判定無罪 • 3%: 法官判定無罪、陪審團判定有罪 10
What Difference Do Juries Make? Theodore Eisenberg et al. (J.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2005) • Data: National Center for State Courts • 來自四個管轄區域之400個刑事案件 • 資訊包括法官及陪審員對證據評價之意見、對案件複雜度的看法以及各自之認定結果 • Findings: • 面對相同的案件,法官較陪審員更容易判決被告有罪:增加12% • 更為重要而顯著的發現: • 歧異並非肇因於「證據的複雜程度」或「涉及法律之複雜程度」 • 無論是法官或陪審員,其認定被告有罪之機率均與「得以證明被告有罪之證據強度」呈現正比 • 兩者對有罪與否出現不同認定之關鍵在於:陪審團對於滿足「超越合理懷疑」要求之證據強度較法官為高 11
What Difference Do Juries Make? 「跨領域代表」(cross-sectional representation)的價值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Scott v. Harris案(2007年) • Harris指控Scott警官執法過當,侵害人權,請求賠償 • 爭點:Harris在逃逸Scott的追捕時,其行為是否對公眾安全造成實質而立即的危險,從而沒有任何合理的陪審團會認為,被告刻意碰撞原告駕駛的車輛以阻止其繼續高速駕駛,是一個過度的執法行為? • DC & AC:No! 駁回被告Summary Judgment之聲請 • SC : Yes! No need for jury trial! • 影片播放
What Difference Do Juries Make? Scott v. Harris案 • 三位學者接受最高法院的公開挑戰 • Dan M. Kahan, David A. Hoffman & Donald Braman, Whose Eyes Are You Going to Believe? Scott v. Harris and The Perils of Cognitive Illiberalsim, 122 Harv. L. Rev. 837 (2009). • 藉由實驗設計,使1,350名來自不同地區、具有不同背景、屬於不同族群的美國公民,觀看聯邦最高法院所公開之本案追捕過程的錄影帶。 • 研究結果顯示 ,雖然大多數的受訪者,形成與最高法院多數見解相同的意見;然而,在不同族群之間,卻存在顯著的差異: • 白人、男性、政治觀點趨於保守、富裕者,較易形成支持被告立場的看法 • 非裔、女性、政治觀點傾向自由派、受到良好教育但較不富裕者,則較易形成支持原告立場的看法 • 最高法院以「自己觀點」所為之認定,取代來自社會各階層之陪審團集體討論後所將作成之決定,嚴重損及陪審制度之核心精神
我們準備好了嗎? • 目標 • 影響案件結果? • 使司法判決融入社會多元價值? • 防止法官專擅? • 提昇人民對司法之信心? • 參與過程? • 參與決定? • 還是兩者? • 實踐目標之最佳改革模式?
我們準備好了嗎? • 違憲疑慮之泥沼 • 憲法80條 vs. 憲法81條 • 1994年政治大學研討會 • 2011年司法院研討會 • 以觀審制避免違憲的問題? • 理論論爭之泥沼 • 各種模式的「優點 vs. 缺點」分析 • 是「信仰、感覺」?還是「有實證基礎之分析」? 17
我們準備好了嗎? 決策者需要以我國自己的實證研究作為主要決策基礎,這點更毋須贅論,實證研究必須講求方法,而不能僅憑武斷或直覺。就此司法決策一定要尋求社會科學的幫助,而先進國家就平民司法完成的實證研究,已逐漸發展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理論,更有高度參考價值。在仍未實施參審或陪審 . . . 的現階段,至少就問題的定性與目標的設定,可以借助於實證研究。 刑事參審試行條例. . . 在目標不明確而又缺乏系統評量的情況下,再度淪為名不符實的假試驗,最後不是全憑直覺,就是仍由政治利益決定,無異空忙一場。其他司法改革如果不能先在方法上力求改革,結果大概也沒有兩樣。
是否知道外國參審制? 20
知道外國參審制 是否贊成國民參審 是否願意參與審判 年齡 參審V.S觀審 態度 影響民眾對國民參與審判態度之因素 性別 教育 城鄉 人權觀念 法院判決觀感 28
迴歸分析表 29
謝謝聆聽,敬請指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