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58 Views
戶外遊憩管理. 指導老師 : 鄭 錫 欽 報告組員 : 鄭 錫 欽 林 秀 英 俞 惠 真 陳 能 振 . 報 告 主 題 :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衛生管理 : 衛生常識 / 常見的旅遊疾病及傳染途徑 / 衛生保健 / 急救方法 / 預防措施 。.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E N D
戶外遊憩管理 • 指導老師 : 鄭 錫 欽 • 報告組員 : 鄭 錫 欽 林 秀 英 俞 惠 真 陳 能 振 .報 告 主 題 :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衛生管理:衛生常識/常見的旅遊疾病及傳染途徑/衛生保健/急救方法/預防措施。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去年將近有七百三十多萬人次出國,也就是平均每三、四人就有一人出國。旅遊原本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但因為各地氣候、環境、風俗及衛生狀況的不同,對旅遊者的健康亦潛在著不少的風險,輕者如感冒、腹瀉,嚴重者如感染了瘧疾、霍亂、黃熱病,甚至號稱“二十世紀的黑死病”—AIDS等。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旅遊傳染病會影響國人健康的,其實主要還是較長期的旅行,如探親、遊學或長期出差等。以旅遊醫學的觀點來說,會引起感染的三大因素是人、病原及環境;簡單來說,人們旅遊而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當地可能有各種傳染病(病原),這些傳染病很可能是台灣沒有或已經根除的(例如東南亞的寄生蟲疾病),或是環境與台灣差異太大(例如氣溫、溼度、氣壓等),旅遊者本身若沒有抗體,或是因為調整時差、飲食習慣改變而抵抗力較弱,就可能因此而感染其他地區的特殊疾病。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常見的旅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大致可分成三項,即飲食、動物與昆蟲、接觸或皮膚傷口感染。 • 1.經由飲食感染:如不潔的食物與水或生食都有可能會引起霍亂、痢疾或食物中毒等。 • 2.經由飛沫感染:如到麥加等流行腦脊髓膜炎地區,有可能感染流行腦脊髓膜炎。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3.經由動物與昆蟲感染:被蚊子叮咬有可能會引起登革熱、瘧疾及日本腦炎等,而被貓狗或野生動物咬傷則可能會得到狂犬病等。 • 4.經由接觸或皮膚傷口感染:輸血及性接觸可能會引起AIDS及B型肝炎,游泳或涉水也可能會導致幼蟲自皮膚侵入引起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等。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1.經飲食感染:霍亂(cholera)、A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A)、傷寒(typhoid fever)、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腸炎弧菌食物中毒(Vibrio parahemolytica food poisoning)、阿米巴痢疾(amoebic dysentery)、大腸菌食物中毒(E. coli food poisoning)。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2.經動物與昆蟲感染:登革熱(Dengue fever)、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瘧疾(malaria)、鼠疫(plague)、狂犬病(Rabies)、斑疹傷寒(typhus fever)、恙蟲病(scrub typhus)、絲蟲病(filariasis)、利什曼原蟲病(leishmaniasis)。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3.經接觸或皮膚傷口感染:B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B)、AIDS、血吸蟲病、漢他病毒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 • 何謂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半因毒菌感染所致且易集體中毒,一般症狀包括嘔吐、腹瀉、頭暈、疲勞、視力不良,甚至發冷發燒、腹部絞痛、甚至脫水休克死亡,所以應儘速送醫檢查治療。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食物中毒預防方法預防食物中毒最好的方法,是在吃東西前要洗手,選擇衛生可靠的飲食店進食,避免生吃海鮮,不吃沒煮熟的食物。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傳染病可能影響旅客因素: 1.旅遊的目的2.旅遊行程安排3.住宿的水準 4.衛生消毒的水準5.旅客個人的行為。 • ※食物中毒處理:1.症狀輕微 : • 1讓腸道不潔食物拉乾淨。 • 2讓腸胃休息,暫不進食。 • 3補充水分/電解質或食鹽水等液體。 • 2.症狀嚴重或患者是年長者或年幼者,立即送醫,並將殘餘食物、嘔吐物一併帶到醫院,以確定中毒病源。 • 3.又吐又拉,加上腸絞痛,常會出現畏寒,要注意保暖。 • 4.某些食物對特殊體質會引起過敏反應,嚴時會全身起紅疹塊,甚至氣喘發作,嚴重過敏發作應即刻送醫。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台灣的防疫措施 : 疾病管制局為了防治旅遊傳染病,照顧出國旅遊民眾的健康,並預防各類傳染病侵入本土引發流行,特別推出“旅遊平安錦囊”,讓民眾都能快樂出遊, 平安回家。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錦囊一:了解旅遊地疫情及公共衛生狀況 • 由於每個國家衛生情況、流行疾病和預防方法不同,疾病管制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每週更新資料,隨時提供旅遊者最新的資訊和疾病的預防方法,因此,出國前民眾可利用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免付費電話0800-024-582,了解前往旅遊當地疫病狀況,預作行前防護準備。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錦囊二:國際預防接種 • 目前國際檢疫傳染病有三種,即霍亂、黃熱病和鼠疫。有些國家檢疫單位規定查看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各國會因本身是疫區或防止疫病傳入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要求,且隨時會有所變更,所以旅客須事先查明並提前接種。另外,如前往疫區或開發中國家,應視當地傳染病流行情形、考量個人停留時間與場所,考慮選擇性注射破傷風、日本腦炎、黃熱病、A型或B型肝炎及小兒麻痺等疫苗。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錦囊三:出國旅遊時的自我保護 • 一、注意食物及飲用水的衛生 • 在熱帶或亞熱帶國家旅遊,最常發生旅遊者腹瀉、還有霍亂、腸熱病及A型肝炎,所以民眾應該注意在旅遊時餐前、便後以肥皂洗手,要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如沙拉、生魚片、貝類及未經消毒的牛奶等,並且不食用路邊攤販賣已削皮、切好的水果,還有不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冰塊。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二、預防蚊蟲的叮咬 • 旅遊者如前往蚊蟲媒介傳染病疫區,為預防蚊蟲叮咬而感染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傳染病,建議睡覺時使用蚊帳、紗窗,並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液、驅蟲劑,若前往瘧疾疫區,記得出發前及旅程中持續服用防瘧藥物。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三、預防經接觸性的感染 • 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以預防感染淋病、梅毒、單純泡疹及愛滋病,如無法避免發生性行為時,請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應避免與人共用或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刺青、輸血等。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錦囊四: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專線 • 外交部在領事事務局中正機場辦事處設「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全球免付費專線電話080-0885-0885」,由專人廿四小時輪值接聽。另外開放十九個國家與地區,在國外可撥下列電話號碼直接與旅外國人急難救助聯繫中心聯繫。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 錦囊五:旅遊後的追蹤 • 旅遊期間,若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情形,透過空服員協助,在入境時填寫「中華民國入境旅客申報單之健康聲明欄」,並速洽機場檢疫人員尋求協助。另外,許多疾病是有潛伏期的,因此,回國後兩週內如出現吐瀉、發冷發熱、不明原因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發疹、淋巴結腫大或其他不適症狀,即很可能是在國外旅行時罹患了傳染病,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供診治參考。另外,疾病管制局未來還計劃對外籍新娘及外籍勞工做體檢的電腦化與加強管理,以確實監控疫情的傳染;並計劃與觀光局合作,對領隊做在職教育,加強領隊對傳染病的了解,並對前往疫區的旅遊民眾做行前宣導與說明,以減少旅遊傳染病的發生機率。
戶外遊憩衛生管理 報 告 完 畢 謝 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