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83 Views
何謂「詞史」?. 92101004 王珮綸 92101034 黃如君 92101021 曾鈺婷 92101027 陳書葦 92101031 曾允盈 92101035 徐綉惠 92101032 阮芸妍 92101052 許若菱 . 導 論. 「詞史」是什麼? ( 一 ). 「詩史」是宋代詩學的理論範疇,而「詞史」則是在清代傳統詩學的啟發下所興起的一個詞學話語。 宋代詞興起,李清照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將詞的地位提高。到了元、明兩代,詞的地位不受重視,相較於宋代的大盛期,元明兩代是詞體的衰弱期,詞在這兩個朝代屈居文學的末流,這個情況到清代得到了改善。.
E N D
何謂「詞史」? 92101004王珮綸 92101034黃如君 92101021曾鈺婷 92101027陳書葦 92101031曾允盈 92101035徐綉惠 92101032阮芸妍 92101052許若菱
「詞史」是什麼?(一) 「詩史」是宋代詩學的理論範疇,而「詞史」則是在清代傳統詩學的啟發下所興起的一個詞學話語。 宋代詞興起,李清照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將詞的地位提高。到了元、明兩代,詞的地位不受重視,相較於宋代的大盛期,元明兩代是詞體的衰弱期,詞在這兩個朝代屈居文學的末流,這個情況到清代得到了改善。
「詞史」是什麼?(二) 清代可以說是詞的中興期,由於士人們的時代共感,清初的陳子龍、李雯、朱彝尊、陳維崧這些作者反映明清易代的感慨,清代的詩人普遍有崇尚詩史的風氣,受到那種「日之將夕,悲風驟至」時代的刺激,周濟在嘉慶末年正式的提出了他的詞史說,在清代傳統詩學的影響之下,「詞史」一詞,於焉誕生。 詞史一詞的出現與清代的文學風氣有極深厚的關係,可上溯到兩宋時期對於詞學的討論,於近代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與說法。本次報告將以文學理論的觀點為重心,上溯前代 ,下迄清代,探討何謂「詞史」。
眾家說「詞史」 「詞史」,對應於「詩史」所產生的詞學話語,歷來學者有不同的解釋。 以歷史觀點來說,就是「詞體的發展史」;以文學理論的觀點來說,則是「詞中反映歷史」的作品,我們的報告是以文學理論的觀點為主軸而發展出來對於「詞史」的討論。 至於「史詞」,則應盡量避免與「詞史」混淆。
歷史觀點的「詞史」 • 歷代詞體的發展演變史→胡適、梁啟超等人主之。 • 五四運動以後,以文學史分科問題所引發的文學體裁大戰正式展開。為了提高俗文學的地位,建立與文學史這門學科的需要,詞的地位開始被胡適與梁啟超等人有意識的提升,為原本居於文學末流的詞編纂「詞史」。而此處的「詞史」則是對應於「文學史」而言的「歷代詞體的發展與演變史」。
文學理論觀點的「詞史」 • 詞中反映歷史的作品(詞中見史) →周濟→葉嘉瑩。 • 清代詞家開始總結填詞創作以及詞選、詞話編纂上的詞史意識,如王阮亭說吳偉業詞「能驅使南北史為體中獨創」(《古今詞話.梅村詞》),肯定了吳偉業用詩史意識填詞的特點;陳維崧說:「選詞所以存詞,其即所以存經史也夫」,總結的詞選中以詞存史的編選意圖(《今詞苑序》);尤侗說:「夫古人詩史之說,詩之有話,猶史之有傳也,詩既有史,詞獨無史乎哉」,指出詞話中以本事存史的編纂體例,直到周濟的《介存齋論詞雜著》,才首次以創作角度提出系統的詞史理論。
從詞體性質談詞史 • 清,張惠言《詞選‧序》:「傳曰:『意內而言外為之詞。其緣情造端,興於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徘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 • 由於詞的韻律感及格式的限制,詞體寫 作以抒情為主,並且常常用微小簡短的 語言引起人的感發。
從詞的美感特質談詞史 • 宋,李之儀〈跋吳思道小詞〉:「宴元獻、歐陽文忠、宋景文,則以其餘力遊戲,而風流閑雅,超出意表……諦味研究,字字皆有據,而其妙見於卒章。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豈平平可得髣髴哉。」 • 詞體本身和蘊溫婉的特質,適合表達一 種「語盡而言不盡,言盡而意不盡」的 言外深意 。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 「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饑,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問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見事多,識理透,可為後人論世之資。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若乃離別懷思,感士不遇,陳陳相因,唾瀋互拾,便思高揖溫、韋,不亦恥乎?」 • 周濟的詞學理論,其實是一種深感時代,順應時勢的詞學觀念,他順乎清代崇尚詩史的風氣,大約在嘉慶末年,正式提出他的詞史說,革新了詞體觀念。
小結:詞史觀念的成型 小詞的美感從《花間集》以來,就有一些微妙作用,有種潛能可以引起讀者很多聯想。到了張惠言要給他一個說明,說其有比興寄託,後繼者周濟,把張惠言之說更為提煉,不只比興寄託,而且比興寄託反映歷史背景。 詞史觀念形成有很多因素,有詞體本身的美感特質因素,有詞的演進整個過程的因素,有明朝至清朝改朝易代家破人亡種種變亂的因素,有周濟史學家背景的因素,所以才形成詞史的觀念。
宋代詞學背景(一) • 婉約與豪放 • ──婉約是詞的正統風格,有四特點 • 1.溫庭筠婉約詞風。 • 2.「語工而入律」,音節和諧。 • 3.含蓄委婉,曲折蘊藉。 • 4.講究文采。婉約詞適合淺斟低唱,具 • 有柔婉之美。
宋代詞學背景(二) • ──豪放可以稱為詞的改革派 • 1.突破了兒女情長的豔科藩籬。 • 2.擴大了詞的題材。 • 3.使詞成為能更自由表現思想感情的 • 詩體。 • 4.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 • 政治因素 • 投降派:婉約。 • 抗戰派:愛國詞人。
兩宋詞學理論及著作(一) • 王灼《碧雞漫志》 • 1.「古歌變為古樂府,古樂府變為今 • 曲子,其本一也」。 • 2. 論詞反對墨守成規。 • 沈義父《樂府指迷》 • ── 「音律欲其協」,「下字欲其雅」 • ,「用字不可太露」,「發意不可太 • 高」。以此四法為準則。 • 張炎《詞源》 • ──倡「詞要清空,不要質實」。
兩宋詞學理論及著作(二)-蘇軾之詞論(1) • 確為詞體發展必然之要求,能應時而起,開創一代詞風。 • 視詞為獨立的文學一體,抒情之外,更納入言志功能;遂使詞體漸離原始的娛樂角色,有長足的拓展。 • 為傳統的婉約詞「指出向上一路」;突破「花間」抒情的狹隘格局,修正了柳永部分引人詬病的卑靡風格,影響北宋少游、美成,及南宋白石諸家等人的創作方向。其對婉約詞所貢獻的,在詞史上已可獨立而不朽。 • 新詞風的建立過程,乃是走過探索、思考人生的特殊道路而完成的。
兩宋詞學理論及著作(二)-蘇軾之詞論(2) • 東坡在新詞風作品中,嘗試了各種前人未有的題材,且呈現極複雜多樣的風格:「豪放」、「清逸」等,新詞風體現了人格與風格的統一,東坡詞所以能卓然自立,其理正在此。 • 「以詞言志」,促使詞體產生內在的質變;兼之「以詩為詞」,使緣情的詞文學,步入正統文學之林。 • 一般論詞體「正變」,其立場大多以「婉約」為正宗,而視「豪放」非本色。只要是符合發展規律的,「變」的價值便不容懷疑--這是東坡創新風格、推動新詞派產生的歷史意義,也是其能成就詞史上不朽地位的關鍵所在。
兩宋詞對清代詞之影響(一) • 李清照「詞別是一家」→清人對詞體特徵的 辨析。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 別是一家」之說。 • 蘇軾「自是一家」→清人對婉約、豪放風格 的探討。 形成「自是一家」的風格,開拓詞體的題材領域,將詞作為一種隨意抒情寫景、無事不入的新詩體,突破詞為豔體的傳統界限。 再者,蘇詞開創了清曠豪放的詞風,蘇詞的豐富題材和獨特風格是相互聯繫的,亦予清代在詞之風格討論上,立一基礎。
兩宋詞對清代詞之影響(二) • 張炎《詞源》、姜夔、南宋坊間《草堂詩餘》→浙西詞派,朱彝尊《詞綜》 《草堂詩餘》乃南宋坊間所編,是詞學史上影響最廣遠之詞選集。清代朱彝尊曾對《草堂詩餘》有一番強烈批評,因而自編選《詞綜》取而代之。而姜、張主張作詞應清空亦對浙西詞派有影響。 • 周邦彥→常州詞派 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宮廷氣多,詞風比柳永更典雅含蓄。音律和諧,具渾厚、典麗、縝密之特色。是大晟詞人的代表,亦是婉約與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往後影響了常州詞派。
元好問《中州樂府》的成就與影響 • 《中州樂府》→以詞存史,以史存詞 • 成就:顯示金元一代整體風貌的「詞史」意義。 • 影響: 1.詩詞並錄,同為史証。 • 2.以傳錄詞,詞以人存。 • 3.中州取士,斷代存詞。 • 同錄詞與詩,詩詞皆可存史 ──尊體。
明代的詞學背景與思想(一)詞衰於明 • 詞體與音樂的關係斷裂,文人的創作興 趣集中於小說和戲曲。 • 統治階層大興理學、宣揚禁欲主義,且 受到「主情說」的啟發,文人起而反對 理學對人性的桎梏,公開在詩詞作品中 提倡情欲的重要。 • 取法的對象為穠麗香豔的晚唐五代時期 的《花間集》與南宋時期的《草堂詩餘 》,與宋代所崇尚之清空雅正背道而馳
明代的詞學背景與思想(二)香弱 •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我朝以詞名家者,劉誠意伯溫穠纖有致,去宋尚隔一塵;楊狀元用修好入六朝麗事,似近而遠、夏文愍公謹最號雄爽,比之辛稼軒覺少精思。」 • 清代→陳維崧〈今詞苑序〉:「今之不屑為詞者,固無論。其學為詞者,又復極意《花間》,學步《蘭畹》,矜香弱為當家,以清真為本色;神瞽審聲,斥為鄭衛,甚或爨弄俚詞,閨襜冶習,音如濕鼓,色若死灰。」
明人的詞體觀念與詞學思想 • 明代詞作質量皆不高,但明代女子中能詞者甚 多,如楊用修妻黃氏,葉紹袁妻沈宜修,女小 紈、昭齊、小鸞等,林鴻妻張紅橋,金陵妓楊 宛,揚州妓王修微。 • 雖然詞作衰微,但詞話整理與詞論集眾多,其 中以張綖《詩餘圖譜》明確提出詞體的婉約與 豪放之分:「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 豪放。婉約 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然 亦存乎其人。如秦少遊之作,多是婉約,蘇子 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約 詞體以婉約為正 。」獲得了明代以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 明清之際江南詞人文化生態 外在因緣:科舉人文、文化世家、政治現實。 內在因緣:雲間詞派與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 之濫觴。
小結:金、元、明代詞學 一切真正的藝術都有強大的生命力。宋詞的成就不只表現在它那豐富多采的作品本身,而且還體現於它對後世詞學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宋以後,詞壇並沒有中止和衰亡,而是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繼續有所發展,直至近代。即使在金元明這樣詞壇的衰微時代,詞依舊有新的成就,如金代元好問的「詞體」思想,間接開啟了往後至清代的「尊體」觀念;又如明代在詞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績。三百年間,詞譜、詞韻、詞選以及詞話等作品不斷問世。由此可知,詞在金元明時代是在各個方面繼承宋人且各有發展,反映出一定的時代風貌。
清代的詞學背景 清代詞論和文學理論繁興,詩學理論或隱或顯的影響詞學理論、觀念、批評,也連帶的影響了清朝詞學的「中興」,清廷文化政策影響、文人結社唱和風氣皆是刺激清代詞學蓬勃發展的因素。以詩為詞的觀念產生,清代有許多詩、詞兼擅的文學流派,以詩學原理說詞、以詩學方法論詞。
清代詞學之特徵 • 文學流派:由一定歷史時期內的一群作 家,創作風格審美傾向的相同或相似而產 生,清代「詞學史」可說即是一部「流派 史」。 • 地域性:文化歷史傳統和現實的相同,歷 史地域讓詞人萌發相同的感觸,地域空間 的接觸也使詞人容易切磋詞藝,相互討論 品評。如:雲間詞派、陽湖詞派、常州詞 派、陽羨(宜興)詞派、浙西詞派、西泠詞 派(杭州)。 • 理論主張:由辨體式、析正變,過渡到成 熟的文學評論。
清代詞學理論範疇和觀念方法 • 集前人之大成:梁啟超《清代學術概 論》:「有清兩百餘年之學術,實取前此 兩千餘年的學術倒卷而繅演之,如撥春 筍,愈撥愈近裡;如啖甘蔗,愈啖愈有 味,不可謂非一奇異之現象也。」 • 提出新的詞學規範 • 理論觀念、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發展:不再 視為單純的審美、娛樂樣式,延伸出以儒 家詩教論詞,以莊論詞,以佛禪論詞。
區正變、立詞統 • 張惠言重在「辨正變」,而周濟則重在「立詞統」。 • 周濟區分正變的標準於《詞辨》、《宋四家詞選》中所選之詞可見: 1.「正聲」標準:「風雅婉約」、「蘊藉深厚」。 2.「變聲」標準:「駿快馳騖,豪宕感激」而又能「委曲以致其情」,不失於「亢厲剽悍」。 • 從張惠言「重質輕文」轉為周濟「文質並重」。
清代詞派 雲間派、廣陵詞壇、西泠十子、 陽羨派、浙西派、常州詞派
雲間派詞學 (一) • 簡介:陳子龍、李雯和宋征輿合稱「雲間三子」 • 總結明詞衰因,強調風騷之旨 1.詞人的創作態度 2.詞的立意謀篇 ──四難:用意難、鑄調難、設色 難、命篇難。 • 崇南唐北宋,尚婉麗當行 1.詩宜于言志,詞長于言情 2.詩莊詞媚
雲間派詞學 (二) • 戒淺率聖俗,倡含蓄蘊藉 ──情景相輔、離合有致 • 影響: 1.首倡對明代詞學衰微的反思 2.開啟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
廣陵詞壇詞學 • 簡介:以王士禎為首,另有彭孫遹、江懋麟、吳綺等人。。 • 雲間:尊北宋黜南宋廣陵:豪放婉約,當分正變,不當分優劣。
西泠十子詞學 • 簡介:西泠十子以陸圻、毛先舒為代表 • 以大雅為旨的尊體論──儒家觀點。 • 詞體特性的探討──小令V.S慢詞長調 • 宏大的詞體風格取向──前人偏婉麗,西泠則以宏大態度對待。
陽羨派詞學(一) • 簡介:陳維崧為宗主 • 陳維崧的詞學思想 ──追慕婉麗→豪放沉雄。 • 倡豪放詞風──以滌香婉柔靡的詞壇風氣 • 詩詞無異、存經存史 1.歷來之說: (1)用儒家思想解釋詞體 (2)「別是一家」,強調詞的音樂性和 抒情性。 2.陳維崧從作品和「人」的關係來談
陽羨派詞學(二) • 感物起興、窮而後工 1.物→情→詞+豪放詞風 ──推尊詞體,以詞存史。 2.誰能郁郁,長束縛于七言四韻之間;對此茫茫,姑放浪于減字偷聲之下。 • 詞學觀念對常州詞派的影響 (1)陽羡派論詞重意格、重思想感情為 常州詞派的理論所繼承。 (2)陳維崧「存經存史」之說,影響周 濟「詩有史,詞亦有史」的主張。
浙西派詞學 • 簡介:以朱彝尊為代表,另有厲鶚、郭麐等人。 • 首倡南宋 ──小令師北宋以前,慢詞師南宋。 • 推尊姜、張,標立「第三派」 ──清空騷雅。 • 倡雅 ──創作思想端正、音律合乎規範。 • 黜斥《草堂》,代以《詞綜》。
常州詞派詞學(一) • 簡介──張惠言、董世錫、周濟。 • 詞論來源 1.常州經學 2.陽湖學派 3.雍、乾時期詞派。
常州詞派詞學(二) 張惠言的詞學理論 • 尊詞體、重意格的詞學思想 1、上攀風、騷,推尊詞體,詞才能擔起「言志載道」的歷史大任。 2、意內而言外謂之詞。 3、情與志、文與質的矛盾。他特別強調了 言志功能,向下發展卻逐漸出現矯枉過 正的一面。 • 興寄觀 • 鑑賞作品注重微言大義 ──義理化、意內而言外,後漸成缺點。
董士錫-承張惠言,得推波助瀾之功 常州詞派詞學(三) • 張惠言:微言大義→牽強附會。 董士錫:娛心澤身→修正補充。 • 董士錫《周保緒詞敘》:「士不能出其懷持以正於世,不得已而取其生平悲喜怨慕之情,發而為文,以見其志,亦非君子之所尚已。」 1.最好能有用於當世。 2.也可以寫一個人的情志。
創作注重審美價值 常州詞派詞學(四) • 「依喻深至」而又「旨哉可味」 ──微言大義+旨意深遠。 • 詞以無厚入有間 ──無厚:旨意。有:物象。
常州詞派詞學(五) 周濟:抒寫社會興衰的「詞史說」 • 本於立意,特鑄「詞史」新說:在承張惠言提高詞之立意品格上,對詞意作出新界定,強調詞也應如詩般反應社會現實。 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饑,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問、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見事多,識理透,可為後人論世之資。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若乃離別懷思,感士不遇,陳陳相因,唾瀋互拾,便想高揖溫、韋,不亦恥乎!(《介存齋論詞雜著》)
常州詞派詞學(六) 「從有寄托入,以無寄託出」-興寄論的新闡釋 • 循序漸進的學詞途徑 ──初學者:有寄託。 進入後:「無」寄託 →了無痕跡。 • 「非寄託不入,專寄託不出」 ──興寄論的昇華。
常州詞派詞學(七) 常州詞派對「詞」的重要性 • 張惠言:風騷精神,比興寄託。 • 董士錫:補正「非正於世」內容存在之合理性 • 周濟:折衷前人之論,提出「詞史」新說,肯定詞有詩的功能。詞既與社稷治亂相關,有可宣洩個人情感,展示了詞功能的理想狀態。 • 影響:「晚清四大家」 ──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等人提出之比興寄託與重、拙、大的詞學觀念,強調以樸拙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情思,即與常州詞派詞學觀念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