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635 Views
肿瘤免疫. 抗菌素 疫苗. 病原体. 抗肿瘤药. 化疗药. 肿瘤. 免疫治疗. 1909 年 Ehrlich 提出免疫监视的概念. 1967 年 Burnet 提出免疫监视学说. 突变细胞 表达新抗原的异己成分. 识别并杀伤. 免疫系统. 肿瘤. 存在与否 性质特点. 抗原. 诊断治疗. 肿瘤免疫学.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监视. 一 . 肿瘤抗原. 定义:细胞癌变 过程中 新出现 的抗原. 以及 过度表达 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新的蛋白质. 蛋白的 特殊降解产物.
E N D
抗菌素 疫苗 病原体 抗肿瘤药 化疗药 肿瘤 免疫治疗
1909年 Ehrlich 提出免疫监视的概念 1967年 Burnet 提出免疫监视学说 突变细胞 表达新抗原的异己成分 识别并杀伤 免疫系统 肿瘤
存在与否 性质特点 抗原 诊断治疗 肿瘤免疫学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监视
一. 肿瘤抗原 定义:细胞癌变过程中新出现的抗原 以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新的蛋白质 蛋白的特殊降解产物 基因突变或重排使蛋白结构发生改变 产生机制 隐蔽的抗原表位暴露 多种膜蛋白分子的异常聚集 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高表达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可分为二大类 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 TSA) 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不存在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 TAA) 正常细胞组织也存在,但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增高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的情况分类 1. 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化学致癌剂或辐射 基因突变 特点:特异性高抗原性弱,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同一致癌剂 不同个体甚至不同部位 不同特异性
2.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EB病毒 鼻咽癌、B细胞淋巴瘤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肝癌 乙肝和丙肝病毒(HBV、HCV)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 T细胞白血病 多瘤病毒(PV)、猿猴40病毒(SV40)、腺病毒
由病毒基因编码但又不同于病毒本身的抗原 (病毒肿瘤相关抗原) 特点:同一病毒诱发的不同种类的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表达相同抗原,且抗原性强。
3.自发性肿瘤 环境因素或自发突变形成,故有些类似1,有些类似2 举例: 突变的Ras基因编码蛋白(p21) 癌基因或突变型抑癌基因 突变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p53) 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p210) 静止基因 正常状态下是静止的,在恶性细胞中被激活而异常表达,并被T细胞识别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 MAGE1-12 MAGEBAGEGAGE
4.胚胎抗原、分化抗原 胚胎抗原:胚胎组织的正常抗原,出生后逐渐消失或极微量,但在癌变细胞中又大量出现 甲胎蛋白(AFP):肝癌 癌胚抗原(CEA):结肠癌 Pmel17/gp100 酪氨酸酶 Melan-AMART-1 分化抗原:如在恶黑中异常表达的黑色素细胞分化抗原
二. 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NK细胞、多形核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机制 1. CDC、ADCC、调理作用: 通过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介导杀伤肿瘤细胞
2. 封闭抗体: 抑制: 与肿瘤细胞恶性转化、增殖、转移有关的抗原 如 p185可抑制增殖、转铁蛋白受体可抑制生长、粘附分子可阻止克隆形成与转移 增强抗体: 封闭抗原位点,阻碍杀伤性免疫细胞的作用
(二)细胞免疫机制 1. T细胞 肿瘤细胞的MHC I类分子递呈 CD8+ CTL 肿瘤Ag 脱落后由APC摄取、MHC II类分子递呈 CD4+ Th
直接杀伤 CD8+ CTL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IFN-、TNF CD4+ Th 释放CK如IL-2:激活CTL、NK、巨噬细胞 释放IFN-、TNF:促进MHC I类表达、 有利于直接杀伤 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少数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三)非特异性免疫 1. NK细胞 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预先活化、 无MHC限制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通过激活性受体/抑制性受体的平衡而识别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ADCC)
2、 T细胞 3、自然细胞毒细胞
4. 巨噬细胞 作为APC,激活T 活化的Th1分泌CK可促进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吞噬、ADCC、分泌TNF、NO间接杀伤
三.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一)与肿瘤有关的因素 1. 抗原缺失或抗原调变 遗传不稳定性 突变或丢失 免疫原性极弱 抗原调变( antigenic modulation ) 免疫系统攻击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 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逃避杀伤
2. MHC I类分子表达减少 3.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B7、ICAM-1、LFA-1 4. 漏逸:肿瘤迅速生长超越机体清除能力 5. 肿瘤导致的免疫抑制: 分泌某些CK(如TGF-、IL-10) 营造局部免疫豁免(如高表达Fas L破坏免疫细胞)
(二)与宿主有关的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状态
四.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原则 (一)免疫诊断: 肿瘤抗原 激素 癌基因 肿瘤标志物 AFP: 肝癌 CEA:直肠结肠癌 CA199:胰腺癌 放射核素标记肿瘤单抗:放射免疫显像
(二)免疫治疗 1.主动免疫治疗 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 瘤苗 抗原疫苗 多肽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作疫苗 特异性:肿瘤疫苗
2.被动免疫疗法 LAK TIL 过继免疫疗法 抗体导向疗法:单抗偶联效应分子(毒蛋白、核素、抗癌药物等) 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单抗、嵌合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3. 基因治疗: 向癌细胞导入MHC I类、B7、TAP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