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48 Views
現代文學導讀 黃 凡. 組別 : 第 13 組 組員 : 奈米一乙 陳文耀 晶片 二 甲 黃柏誠. 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 風格 風格 分期 作品 特色 發表作品 作品 切片 資料來源. 黃凡 ,本名 黃孝忠 , 1950 年 3 月 17 號生,台北人 ,中原理工學院畢業。學 的是工業工程 ,但曾在貿易公司、食品工廠、出版社 任職,生活 經驗十分豐富 。
E N D
現代文學導讀 黃凡 組別:第13組 組員:奈米一乙 陳文耀 晶片二甲 黃柏誠
目錄 • 作者介紹 • 作者風格 • 風格分期 • 作品特色 • 發表作品 • 作品切片 • 資料來源
黃凡,本名黃孝忠,1950年3月17號生,台北人,中原理工學院畢業。學的是工業工程,但曾在貿易公司、食品工廠、出版社任職,生活經驗十分豐富。黃凡,本名黃孝忠,1950年3月17號生,台北人,中原理工學院畢業。學的是工業工程,但曾在貿易公司、食品工廠、出版社任職,生活經驗十分豐富。 80年代臺灣文學界中最受矚目的作家,獲獎無數,但在90年代初期,突然銷聲匿跡,就在大家已經要把他遺忘時,在2003年以《躁鬱的國家》重現江湖,將時下的迷亂、病態寫進小說裡,誇張嘲諷間摻揉著真實性,重新與臺灣社會展開對談。對此呂正惠認為「近二十多年臺灣小說家中最掌握臺灣社會整體『動態』的人」。更被王安琪譽為繼《儒林外史》及《鏡花緣》以來,寫學術界的諷刺小說佳作。 這個在80至90年代的文學旗手,在沉寂十年後,再顯小說身手,以最熟悉的「政治」為題材,犀利、嘲諷的風格一如他以往的政治小說,不僅時代感強烈,更有當代少見的使命感。黃凡曾說「我認為文學作品有兩種『反映時代』,『檢討文學形式』」。 作者介紹
作者風格 • 黃凡的創作文類以小說間及散文,其作品深受索爾·貝婁等美國作家影響並深入台灣政治、社會、文化之核心, 批判並挖掘人性的多重層面,並感於觸及社會敏感問題。 • 黃凡:「我的短篇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三十年來『臺灣的中國人』的命運的沉思與反省……」歷經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鄉土文學論戰衝擊的黃凡,自然流露出對轉變中的社會型態及政治意識強烈的關懷,讓他的作品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參與政治、社會的改革熱情。 • 葉石濤曾稱他:「是屬於知性型作家,他已超過了鄉土文學。從現代社會各種活動現象,來凝視人性和行為。他代表了80年代的創作目標與創作的方向。」 。他所關注的面向是小說的外在形式和系統理論,其理論是根據現實而來的。
作品特色 黃凡的特色在於:有別於傳統的寫作方式,會去思考背後指涉的東 西,歷史事件的重建、生活瑣事等,不只是單純的去看問題,而是 去思考問題的背後,黃凡的小說具有批判性、反思。 (從黃凡目前已發表的小說作品來看,大致有三大特色) • 強調個人尊嚴,敵視對「獨存自我」的貶低 〈賴索〉這一篇的小說,白先勇說他是「一篇傑出的諷刺小說,作 者以辛辣老練的筆調,對台灣現實做了尖銳的評論。」 • 在一片混亂與雜亂的世界中,表現出一種對生命肯定的態度 〈守衛者〉:「我們都是守衛者,同時也是拋棄者。」 〈青州車站-鍾士達的一天〉:「只要有人類就有希望」,可見 黃凡對集權政治統治下的人類,仍然沒有失去信心。
作品特色 • 強調人類共通的同情和愛,排斥現代文學的疏離傳統 黃凡在寫作技巧上,對於現代文學有所承襲,同時也承認 現實和荒謬感,但卻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它,企圖通過 人類共通的同情和愛,去發現新秩序和新價值。〈青州 車站-鍾士達的一天〉,讓我們看到黃凡對於「真正的 友誼或愛,乃是一切真正社會關係的首要質材」的正面 肯定。
發表作品 • 散文 《靈魂密碼》、《東區連環泡》、《我批判》 • 短篇小說 《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賴索》、《都市生活》 《你只能活兩次》、《曼娜舞蹈教室》、《自由鬥士》 《冰淇淋》、《東區連環泡》 • 中篇小說 《慈悲的滋味》、《零》、《大時代》 • 長篇小說 《寵物》、《大學之賊》、《躁鬱的國家》、《反對者》 《財閥》、《貓之猜想》、《上帝的耳目》、《天國之門》 《傷心城》、《解謎人》 • 科幻小說 《上帝門:人類浩劫後》
作品切片 慈悲的滋味 • 雖說「偉大的慈悲對愚蠢的心靈毫無用處」,但僅僅善的意念本身便值得稱道,老太太的遺愛雖無法使事情回復舊觀,使每個人和睦相處,使這棟公寓清潔、寧靜。但是,善的種子在風中飄浮,渴求一個播種的地方,這就夠了,對溝通與諒解日愈困難的時代,這就夠了。 • 我思索著每一件事,想像著各種可能的情況,但到了馬小姐的幻影總是趁虛而入;她一絲不掛地爬上床,壓在我身上,在我懷中蠕動,我發出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呻吟,我試著以自瀆來抒解,但沒有效,我的身體像被火燒著。愈是想從情慾的深淵抽身,卻陷得越深,我想我要發狂了。
作品切片 大學之賊 • 另外有三項原則是不容忽視的。第一項:晚上課、早下課。第二項:讓時間在精心設計的輔助教學中不知不覺中流逝。例如:準備一些笑話、八卦新聞、彩色圖片、錄影帶等。第三項:不要讓學生有考試的壓力。這三項我稱它─「夫子續命三神丸」─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87%A1_(%E4%BD%9C%E5%AE%B6) •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22 • 國立台灣大學館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839 • 臺灣文化與全球化議題http://web.nchu.edu.tw/~hcc/transplan/kao_week16_20101230.pdf • 初探黃凡小說選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012205377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