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接官亭 . 接官亭的用途 .接官亭的創建 .接官亭的特色 .接官亭的石坊 .接官亭的地址
接官亭的用途 • 臺灣位居大陸東南,地處偏遠,與內地又有寬闊的海峽遙隔,來往交通不便。任職官員發派臺灣各地,大都由陸路先抵廈門,再轉海運,經過洶湧波濤,駭浪驚滔,幾番折騰後,才能到達鹿耳門。 雖然鹿耳門建有公館可供歇息,但經片刻,又得轉渡河運進入郡城。為使長途跋涉,疲累奔波的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或回任官員等候船班,臨行依依,在渡頭附近多設有迎接或送別的處所。接官亭便是臺灣收歸清廷版圖以後,用來迎送酬接文武官員的地方。清康熙年間,接待文武官員的公館設在當時的西定坊大井頭附近。臺江淤塞,海退成陸以後,渡頭西移至安瀾橋邊的「鎮渡頭」。
接官亭的創建 • 接官亭,就是迎送往來官員的場所,為了祈求往返台海間舟楫平安,及正式迎送大陸來台官員,乾隆 4 年(西元1739年),巡道鄂善在這渡頭上建「接官亭」,並由泉州訂購石材,運到臺灣,在風神廟前的碼頭上造登岸石階,造牌坊,石坊前題「鯤維永奠」,後額題「鰲柱擎天」。如今河道已變道路,接官亭的宏偉建築只剩風神廟和接官亭石坊等。
接官亭的特色 • 蔣元樞「重修風神廟並建官廳、馬頭、石坊圖」,可清楚看見當年完整、浩大的接官亭規模:右側的西門,就是今天西羅殿所在地。現存之接官亭石坊,為三間四柱二樓歇山重檐式花崗石構造,高8.19公尺,寬8.66 公尺,造型精美,格局高大為台南市之冠。
接官亭的石坊 • 接官亭石坊是臺南巿現有的四個石坊(泮宮石坊、蕭氏節孝坊、重道崇文坊、接官亭石坊)之一,且是全省各石坊中最壯麗的。 它矗立在風神廟廟口,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重修宮廳、廟堂,在廟左增建公館,廟前建亭坊,做為恭迎聖旨、迎送洗塵餞別之處。接官亭石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石柱為方形;刻有動物、鳥獸、花卉,相當精美,氣派非凡。坊後有石造鐘鼓樓一對,為迎送或朝夕擊鼓鳴鐘之用。日據時期,拆除接官亭廳廟,光復後,鼓樓也拆除了,僅留石坊。
接官亭的地址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