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二章 MCS-51 单片机 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MCS-51 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2-2 MCS-51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

第二章 MCS-51 单片机 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MCS-51 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2-2 MCS-51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 §2-1 MCS-51 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一、系统资源及主要性能特点 1 、系统资源 MCS-51 单片机是 Intel 公司 1980 推出的高档 8 位单片机,采 用 40 脚双列直插封装或 44 脚方形封装 , 51 、 52 系列功能兼容。 8031 内包括: 1 个 8 位 CPU ; 128 个字节 RAM ; 21 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4 个 8 位并行 I/O 口;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MCS-51 单片机 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MCS-51 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2-2 MCS-51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 • 组成与工作原理 • §2-1 MCS-51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 §2-2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组织

  2. §2-1 MCS-51单片机结构及组成 • 一、系统资源及主要性能特点 • 1、系统资源 • MCS-51单片机是Intel公司1980推出的高档8位单片机,采 • 用40脚双列直插封装或44脚方形封装,51、52系列功能兼容。 • 8031内包括: • 1个8位CPU; • 128个字节RAM; • 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 4个8位并行I/O口; • 1个全双工串行口(二根线); •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器; • 1个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 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

  3. 8051/8751:带有4KB ROM/EPROM • 52子系列的RAM/ROM容量为:256B/8KB • 2、性能特点 • 单片机为哈佛结构的计算机,除上述基本资源外,还具 • 有如下特点: • 外部程序存储器:可扩展到64KB; • 外部数据存储器:可扩展到64KB; • 堆 栈:最深128B/256B; • 输入 / 输出口线:32根; • 寄 存 器 区:划出RAM中32B作为通用寄存器; • 具有逻辑操作位寻址功能; • 单一“+5V”电源; • 系统时钟1~12 MHz,常用12MHz、11.0592MHz 和 6MHz。

  4. 二、MCS-51单片机基本结构 • 1、内部结构框图 • 结构简图如图2-1所示 • 包括:CPU、存储器(ROM、RAM)、I/O接口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5. 2、外部引脚 • 共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四类,其逻辑符号如图2-2所示。 • 1)电源引脚VCC和VSS • VCC:40脚,电源端,+5V • VSS:20脚,接地端(GND) • 2)时钟电路引脚 • XTAL1:19脚,外接晶振输入引脚。 • XTAL2:18脚,外接晶振输出引脚。 • 3)控制线引脚 • 共4根,其中3根为双功能 • ①RST/VPD :9脚,复位/备用电源。 • RST---通过外接复位电路实现上电复位或按键复位。 • VPD---可外接备用电源,在VCC掉电时向RAM供电。

  6. ② /VPP:31脚,内外ROM的选择/ EPROM编程电源。 • =0:访问外部ROM; • =1:访问内部ROM; • PC值超过0FFFH(4KB)时,自动转向外ROM。 • VPP ---在8751片内EPROM编程期间,为21V编程电源输入端。 • ③ALE/:30脚,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 • ALE---访问外ROM或RAM时,用来驱动地址锁存器锁存P0口 • 分时送出的低8位地址(下降沿有效)。 • 不访问外存储器时,该端以1/6时钟频率输出正脉冲, • 可用作为外部时钟。带8个LS型TTL门电路。 • --- 8751片内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 ④ :29脚,读外部ROM选通信号,即该脚有效时(上升沿),外ROM允许输出。每个机器周期2次有效。从内部ROM取指时不产生。可带8个LS型TTL门电路。

  7. 4)I/O引脚 • P0口:P0.0~P0.7,39~32脚,外接存储器时作地址/数据分时 • 使用口线;不接外部存储器时,可用作为8位准双向 • I/O口。 • P1口:P1.0~P1.7,1~8脚,8位准双向I/O口。 • P2口:P2.0~P2.7,21~28脚,8位准双向I/O口。外接存储器时 • 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 • P3口:P3.0~P3.7,10~17脚,8位准双向I/O口,出于芯片引脚 • 数的限制,P3口具有第二输出、输入功能。 • 三、微处理器(CPU) • (一)运算器 • 组成:ALU、TMP1、TMP2、A、B、PSW、DA A和布尔处 • 理机等。

  8. DA A:BCD码十进制修正,由专用电路实现。 • 布尔处理机:进位位CY,被称作“位累加器”,可在 • 任何可寻址的位与CY间进行逻辑运算操作。 • 与通用CPU相比,增加了暂存寄存器和B寄存器 •  (二)控制器 • 组成:PC、SP、DPTR、IR、ID、PLA等 • 1、时钟电路 • (1)振荡源(oscillation) • MCS-51的HMOS芯片内部时钟电路的振荡源有两 • 种方式提供,即内部自激振荡方式、外部振荡脉冲源 • 方式。

  9. (1)振荡源(oscillation) • 内部方式 在XTAL1、XTAL2跨接定时元件和两个电 • 容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如图2-3.1所示。 • C1、C2取5~30PF,起微调和稳定作用。 • 晶振频率:fosc=1.2~12MHZ • 常用频率为6、12、11.0592 MHz。 • 外部方式 外部振荡脉冲信号直接由XTAL2端输入, • 此时,XTAL1应接地,而片内振荡电路不 • 起作用,如图2-3.2所示。 • 常用于多块8051同时工作,以便同步,要 求信号频率低于12MHz。

  10. (2)时序 • 振荡脉冲并不直接使用,由XTAL2端送往内部时钟电路: • 经过2分频,向CPU提供2相时钟信号P1和P2; • 再经3分频,产生ALE时序; • 经过12分频,成为机器周期信号,如图2-3.3所示。 • 需要指出的是,CPU的运算操作在P1期间,数据传送在P2期间。

  11. 时钟周期:振荡器输出的时钟脉冲频率的倒数。为单时钟周期:振荡器输出的时钟脉冲频率的倒数。为单 • 片机中最小、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 状态周期:振荡信号经2分频后获得的信号周期,称S, • 显然,S为时钟周期的2倍。 • 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对应计算 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所需的时间。 •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至少包含一个 机器周期。 • 指令字节:指令占用存储空间的字节数,有单字节、 双字节、三字节三类。 • 当时钟频率为12MHz和6MHz时,时钟周期分别为 • 1/12us和1/6us ,机器周期分别为1us和2us。

  12. ALE时序:地址锁存信号,每个机器周期2次有效,分别在S1、ALE时序:地址锁存信号,每个机器周期2次有效,分别在S1、 • S4状态。每次出现,CPU进行一次取指操作。 • 2、复位电路 • MCS-51单片机的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电路结构如图2-4, • RST/VPD引脚至少保持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才能复位。 • (1)复位工作状态 • 复位时,各SFR寄存器的状态为: • (PC)=0000H; • (SP)=07H; • (P0~P3)=FFH; • 其余SFR寄存器内容均为0; • RAM的内容保持不变; • 外部引脚,ALE=0, =1。

  13. (2)复位电路 复位方式有上电自动复位、按键手动复位两种。 如图2-4所示。在按键手动电平复位电路中,具有上 电和按键双重功能。

  14. 3、指针 • 程序计数器 PC • 16位计数器,指向程序存储器中被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地址。本身没有地址,在物理上独立。 • 寻址范围0000~FFFFH的64KB空间。 • 数据指针DPTR • 16位地址指针,可寻址范围0000~FFFFH 的64KB空间,可指向程序、数据存储器。 • 堆栈指针SP • 8位地址寄存器,SP用来管理堆栈。它指向内部RAM的一个存储单元,且总是指向栈顶单元。 • MCS-51的堆栈是内部RAM中的一个部分,符合“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原则。

  15. 四、存储器 • MCS-51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地址空 • 间重迭,最大可扩展到64KB。 • 1、程序存储器ROM • (1)8031内部无程序存储器 • 由于8031无片内程序存储器,需外接,因此, 端必须 • 外接低电平,如图2-6所示。 • (2)8051、8751内部有4KB ROM/EPROM • =0,使用外部程序存储器; • =1,使用内部程序存储器4KB空间,当PC的值超过4KB • 范围时,自动转向外部程序存储器。 • 2、数据存储器RAM • (1)内部RAM中低128B,00~7FH; • (2)外部RAM,可扩至64KB,0000~FFFFH

  16. 五、并行输入/输出口 • MCS-51单片机有4个8位并行I/O口,P0~P3,共32根口线。 • 每个端口都包括:锁存器(即SFR:P0-P3)、输出驱动器、 • 两个三态缓冲器以及控制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17. 1、P1口(90H) 特点: (1)准双向口:作为I/O输入时,口锁存器必须置“1”,使T截止,输入信号通过“读引脚”三态缓冲器进入内部总线。 (2)内部有上拉电阻(20KΩ~40KΩ); (3)CPU读P1口的二种情况: ①读P1口的锁存器状态值:“读─改─写”指令。 例ANL P1,#0FH; ②读P1口的引脚(外部输入)。例MOV A,P1;

  18. 2、P3口(B0H) • 特点: • (1)准双向口:条件为第二功能输出端常“1”,与门开锁; • (2)第二功能口:作为第二功能口使用时,(P3)=FFH;某 • 位作为第二功能输入时,第二功能输出也必须置“1”。

  19. 第二功能输出: • P3.0—TXD,串行输出口; • 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 • 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 第二功能输入: • P3.1—RXD,串行输入口; • P3.2— ,外部中断输入0 ; • P3.3— ,外部中断输入1; • P3.4—T0,外部计数输入0 • P3.5—T1,外部计数输入1; • 3、P2口(A0H) • 特点: • (1)控制端高电平时,作为高8位地址输出口。 • (2)控制端低电平时,最小系统(8051、8751)作准双向口。

  20. P2口结构 4、P0口(80H) 特点: (1)控制端高电平时,作为低8位地址和8位数据分时使用口,供扩展时使用。 (2)控制端低电平时,T1截止,使T2漏极开路,输出“1”时须外接上拉电阻,最小系统(8051、8751)作准双向。

  21. P0口结构 • 注意: • P0口作地址/数据总线输出时,通过反相器、与门工作。 • P0口作外部数据输入时,CPU使T1、T2均截止,引脚浮空, • 第三态,数据经“读引脚”输入缓冲器进入内部总 • 线----是真正的双向口。

  22. 端口小结: • (1)系统总线: • 地址总线(16位):P0(地址低8位)、P2口(地址高8位) 数据总线(8位):P0口(地址/数据分时使用); • 控制总线(6根):P3口的第二功能、和9、29、30、31脚; • (2)供用户使用的端口:P1口、部分未作第二功能的P3口; • (3)P0口作地址/数据时,是真正的双向口,三态,负载能力 • 为8个LSTTL电路;P1~P3是准双向口,负载能力 • 为4个LSTTL电路。 • (4)P0~P3在用作输入之前必须先写“1”,即: • (P0)=FFH ~(P3)=FFH 。

  23. 六、MCS-5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结构 • 1、8751/8051最小应用系统 • 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即构成应用系统,如图2-6.1。特点: • 1)不扩展外ROM、外RAM, 接高电平,P0~P3口都可用 • 作I/O口; • 2)128BRAM、4KBROM,容量有限; • 3)开发时、应用时P0、P2口的环境差异较大; • 4)8051系统应用软件需厂家置入,一般用作为大批量产品。 • 2、8031最小应用系统 • 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需外扩一片程序存储器,一 • 般为EPROM,构成应用系统,如图2-6.2。 • 特点: • 1)P0、P2口只能作总线用,剩下P1、P3口作I/O口。 • 2) 接地,ALE、 作为地址锁存和读ROM信号。

  24. §2-2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组织 • MCS-51存储器可分为五类:程序存储器、内部数据存 • 储器、特殊功能存储器、位寻址区、外部扩展的数据存储器和 • 扩展I/O口。如图2-7所示。

  25. 一、程序存储器 • 1、程序存储器作用及寻址范围 • 作 用:存放指令(程序)的存储器,用PC作地址指针。 • 寻址范围:0000~FFFFH,共64KB;片内、片外统一编址。 • 片内:PC=0000~0FFFH; • 片外:PC=1000~FFFFH; • 2、ROM低端的几个特殊入口地址 • 0000H:CPU开始执行指令时的第一个取指单元,每次执行时 PC的内容总是0000H; • 0003H~002B:中断专用固定入口地址(系统规定); • 一般:我们总是从ROM的0030H单元开始存放用户指令。

  26. 二、内部数据存储器 • 字节地址:00~7FH;有128个8位单元字节。 • 按功能划分为三个部分:  • 1、工作寄存器区:00~1FH • (1)共分4个区,00~07,08~0F,10~17,18~1F; • (2)每区有8个工作寄存器:R0~R7; • (3)当前工作寄存器区:由PSW中的第三、第四位选择,具 • 有快速保护现场数据的作用,也可作为一般的数据缓冲器。 • PSW4(RS1) PSW3(RS0) 当前区 字节地址 工作寄存器 • 0 0 0 区 00~07H (R0~R7) • 0 1 1 区 08~0FH (R0~R7) • 1 0 2 区 10~17H (R0~R7) • 1 1 3 区 18~1FH (R0~R7)

  27. 2、位寻址区: 20H~2FH • 共16个字节,16×8=128个位,位地址:00~7FH。 • 51系列整个位地址空间为:00~FFH,共211位。 • 1)00~7FH为片内RAM中20~2FH的16个字节单元 • 中的128个位。 • 2)80~FFH中11个SFR的可寻址位,83位。它们是: • A、B、PSW、P0~P3、TCON、SCON、IE、IP • 52系列的SFR可寻址为93位,共221位。 • 3、数据缓冲区: 30H~7FH • (1)作为通用的按字节操作的数据缓冲区。 • (2)常开辟为堆栈区。 • 堆栈主要为子程序和中断操作而设立,是一种数据结构, • 它只允许在其一端进行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又称为入栈和 • 出栈,MCS-51的堆栈是向上生长型的。

  28. 堆栈的特点: • ① 是一个符合“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RAM区域 • ② SP总是指向堆栈的顶部(保存有数据); • ③ 堆栈可以设在内部RAM中的任意区域,一般开辟 • 在30~7FH中。 • 堆栈的功能: • ①保护断点----保护从主程序转向子程序、中断时的 • 断点,发生转移时自动完成。 • ②保护现场----对子程序、中断程序中要用到的、现 • 场的某些寄存器的内容进行保护,以保证返回时确恢复。软件指令方式实现。 • ③数据的临时存放。

  29. 三、特殊功能寄存器区:80~FFH • 即SFR,包括I/O锁存器、定时器、串行口、中断、状态、控制寄存器等共21个。 • 离散地分布在80~FFH中(不包括PC)。 • 如下所示: • 算术运算寄存器:A、B、PSW • 指针寄存器:SP、DPTR(DPH,DPL) • 并行口:P0、P1、P2、P3 • 串行口:SCON、SBUF、PCON • 中断系统:IP、IE • 定时/计数器:TMOD、TCON、TH0、TL0、TH1、TL1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51系列内部RAM,80~FFH中未定义 • 的单位为不可访问单元。

  30. 四、外部扩展数据存储器和扩展I/O口 • 外部扩展数据存储器:最大可扩展到64KB,由P3口的第二功能、控制其读、写,并通过MOVX指令访问。 • 扩展I/O口:MCS-51单片机将其看作外RAM的一个单元,与外RAM统一编址,提供16位寻址能力,寻址范围也是64K,但需要注意的是,为区别于外RAM地址,扩展I/O口一般用高端地址。

  31. 本章小结 • 1、单片机结构框图、硬件资源、引脚功能 • 2、   CPU、存储器配置、P0~P3口 • 2、内部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存储器、位地址空间、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外部扩展I/O端口 • 重点:引脚功能、存储器空间结构 • 难点:存储器地址和存储器的内容难以区 别,字节地址和位地址难以理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