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第五章 储存设备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五章 储存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卧式储罐. 第三节 球形储罐.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二节 卧式储罐. 5.2.1 基本结构. 5.2.2 设计计算. 1. 基本结构. 切线. 切线. C 向放大. 一 、地面卧式储罐. 图 5-1 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鞍式支座). 过程设备设计. 圈座. ( b ). 图 5-1 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 ( 圈座 ). 过程设备设计. 数量. 位置. 固定方式. 包角. 选用. ⑴ 支座数量 :. 双鞍座结构较普遍. 鞍式支座. 设计要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储存设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五章 储存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卧式储罐 第三节 球形储罐

  2.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二节 卧式储罐 5.2.1基本结构 5.2.2设计计算

  3. 1.基本结构 切线 切线 C向放大 一 、地面卧式储罐 图5-1 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鞍式支座)

  4. 过程设备设计 圈座 (b) 图5-1 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圈座)

  5. 过程设备设计 数量 位置 固定方式 包角 选用 ⑴支座数量: 双鞍座结构较普遍 鞍式支座 设计要点 理论上:多支座→M↓,σ↓,受力好 实际上:a.地基不均匀沉陷 b.筒体不直、不圆 c.基础水平度误差 造成 支座反力不均, 局部应力增加, 体现不出多支座优点→采用2个 2.

  6. 为什么? 原因 操作和安装温度不同引起热膨胀 结构 可能出现弯曲造成附加应力 开长圆孔(图5-1) 滚动轴承→结构复杂,制造难,用于重要设备上 ⑵安装位置:① ∴一般 A≤0.2L,且最好A ≤0.5Rm,A最大不超过0.25L ⑶固定方式: 注意: 固定支座设置在配管较多的一侧; 活动支座设置在没有配管或配管较少的一侧

  7. 设计温度 大:(优)鞍座处筒体σ↓→对筒体有利 地震设防烈度 (缺)鞍座受水平推力↑,且鞍笨耗材→对鞍座不利 支座允许载荷 是否设有垫板等 小:鞍座处筒体σ↑且重心较高,筒体 倾倒 因自身重量而可能造成严重挠曲的薄壁容器 多于两个支承的长容器 ⑷包角:1200、1500 ⑸选用: 利用标准选用支座时要充分考虑 JB/T 4712 3.圈座应用情况:

  8. 过程设备设计 结构 二、地下卧式储罐 7 8 9 6 5 10 4 11 12 3 2 1 14 13 1.结构 1-牺牲阳极 2-浮子液面计 3-金属导线 4-电线保护测试点 5-压力表 6-护罩 7-安全阀 8-罐装气相阀门 9-罐装液相阀门 10-排污和倒空管阀门 11-罐间气相连接管 12-罐体 13-罐间液相连接管 14-支座 图5-2 地下储罐结构示意图

  9. 结构: • 圆筒、封头、支座、

  10. 过程设备设计 减少占地面积和安全防火距离 2.优点 避开环境温度的影响 地下室 地下支座 3.埋地措施 涂沥青防锈层或牺牲阳极法 埋土 土地埋设,达到预期埋土高度

  11.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二节 卧式储罐 5.2.1基本结构 5.2.2设计计算

  12. 根据内压或外压设备的设计方法初步计算厚度 考虑支座安装位置、支座反力、包角及结构的影响,计及各种附加载荷 校核附加载荷下筒体轴向、周向应力和稳定性→确定 实际的圆筒厚度 一、设计步骤: 注意:卧式储罐支座与罐体设计同时进行(因为支座受力与所 支承储罐重量和支座本身的结构与尺寸有密切关系)

  13. 过程设备设计 卧式储罐的具体计算过程: 给定设计条件:压力、温度、直径、长度、材料等 计算圆筒和封头厚度δn,δh 设置鞍座位置A 计算容器质量、鞍座反力、轴向弯矩m 、F、M1、M 2 计算轴向应力σ1 ~σ4 四类应力按此 顺序逐一符合要求, 则设计结束。 计算切向应力τ、τh 计算周向应力σ5-8、 σ’6 计算鞍座应力σ9 若四类应力中有任何一个不符合 许用要求,则需要做相应调整。

  14. 过程设备设计 调整鞍座位置 调整鞍座形式 设置加强件;加强板或加强筋 增加圆筒或封头厚度 调整方法和顺序,见书中238页 调整方法

  15. 过程设备设计 卧罐总重量作用的总长度为L'=L+2×2H/3=L+4H/3 两凸形封头折算成 同直径圆筒长度 二、卧罐的载荷分析(外载) a.压力:  内压或外压 b.储罐重量:圆筒+封头+附件的总重量 c.物料重量:正常操作时=物料重量 水压试验时=充水重量 d.其他载荷:环境影响下的载荷,如风载、雪载、地震载等

  16. 过程设备设计 简化过程 H F F A A 图5-3 双鞍座卧式储罐受力分析(a )受力分析

  17. 过程设备设计 均布载荷 A 力学模型的简化 简化为长度L,受均布载荷q作用的外伸简支梁 图5-3 双鞍座卧式储罐受力分析(b) 双支点外伸梁

  18. :图5-3(b) 2.竖直剪力 和力偶 封头 静液压: 合成 当解除支座的约束后,梁上受到如下的外力作用(不包括p) 1.均匀载荷q和支座反力F: 或 方法:材力→截面法

  19. 过程设备设计 图5-4 液体静压力及其合力

  20. 均布载荷 A

  21. 过程设备设计 三、内力分析 梁弯矩图和剪力图如图5-3(c)(d)所示 V 剪力 F 弯矩 M1 M2

  22. 1.弯矩: 1)跨中截面: 整理几何参数 简化得 (5-3) 正:上半部圆筒受压缩 下半部圆筒受拉伸

  23. 2)支座处截面: (5-4) 式中: 查图 负:上半部圆筒受拉伸 下半部圆筒受压缩

  24. 跨中截面剪力为0,不考虑; 支座处截面的最大剪力,通常在靠近圆筒纵向中心一侧的圆筒截面上。 2.剪力: a.当A>0.5Ri时: (计及外伸圆筒和封头两部分重量的影响) b.当A≤0.5Ri时: 保守概念 (不计及外伸圆筒和封头两部分重量的影响)

  25. —横截面积 对中性轴的静矩。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补充: 由材力,单位弧度切向剪力为 式中:

  26. 3.支座截面处筒体的周向弯矩 (N.mm) 数值:1)有加强圈时:任意角度 处 (5-16) 查图5-11 原因:由 引起 求解:取薄壁曲梁分析,假设变形后仍为圆环(推导从略) 取V=F 鞍座边角 2)无加强时: A>0.5Ri 且无加强圈→不能由整个圆筒 承受切向切应力。 计算Mβ复杂,近似用有加强圈时公式

  27. 3)被封头加强时: 1)对称y轴且 发生在鞍座边角处。 3)局部性:只在鞍座附近筒体截面有 ,其余截面上没有。 鞍座边角处Mβ比无加强时Mβ小 式中: (表5-3) 特点: 2) 大包角对筒体受力有利。

  28. 4.支座截面处筒体的周向压缩力T (N) 鞍 筒体径向反力 T b.T仅存在于局部区域,根据实验假设为 数值: a.有加强圈:后面讲 鞍座边角处 原因:a. b.周向分布的切向剪力 假设:a.支座与壳体间无摩擦→支座反力都通过圆心 (5-22) b.无加强圈: 筒体最低点

  29. 四、圆筒应力计算和强度校核 1.圆筒上的轴向应力 2.支座截面处圆筒和封头上的切向切应力 和封头的附加拉伸应力 3.周向弯曲应力和周向压缩应力的强度校核 4.加强圈设计

  30. 1.圆筒上的轴向应力 (拉/压) (拉) ⑴跨中:

  31. 扁塌效应:筒体无加强时(A>0.5Ri且无加强圈), 在 支座处筒体上部截面 发生变形→成为无效截面的现象 后果 (有效截面半圆心角 ) ⑵支座处筒体: 扁塌后的部分未能起到梁作用,使筒壁

  32. 过程设备设计 “扁塌”现象引起的无效区 无效截面积 图5-5“扁塌”现象 d 有效截面积

  33. (负值) (拉) 有加强(封头/圈) 筒拉弯模数 ∴ 当 无加强 筒拉弯模数 (拉/压)

  34. 补充: 注意危险工况 当有加强(正压),如 当无加强(正压),如 s max 压

  35. 2.支座截面处圆筒和封头上的切向切 (剪)应力和封头的附加拉伸应力 水平处 式中: ⑴筒maxτ及位置=f(筒加强形式),分三种情况: ①有加强圈:筒刚↑无扁塌(整个圆筒截面承受剪力) (5-10) 查表5-2 A τ1最大值在A、B位置 B

  36. 式中: ②全无加强:A>0.5Ri且无加强圈(仅有部分截面承受剪力) (5-11) 查表5-2 ③被封头加强:A≤0.5Ri,筒刚↑τ↓, 忽略外伸部分重量影响,V=F (5-12) 式中: 查表5-2

  37. 最大值在C、D位置 最大值在A、B位置 比较: 无加强 封加强 加强圈 校核:

  38. ②凸型封头 式中: 查表5-2 ⑵封头中切应力:一般情况,封头材料与筒体相同, (A≤0.5Ri) 所以不必对封头中τ另行校核。 ⑶封头附加拉伸应力:原因:封头中切向切应力→水平分量 (A≤0.5Ri) 封头附加拉伸应力 作用范围:沿封头整个高度 简化: ①设封头为平封头→受载面积 (5-13) 数值:

  39. 作用在封头上的附加拉伸应力 和由内压所引起的拉伸应力 相叠加 当封头承受外压时,不必计算 校核: (5-14) 其中,K是椭圆形封头形状系数, 如果是碟形或球形,请同学考虑。

  40. 3.筒体周向应力: 支座截面处圆筒的周向弯曲应力 + 支座截面处圆筒的周向压缩应力 周向应力

  41. 2处可能有 有效长度 周向应力: 最低点 鞍边角处 式中:

  42. β σ6’ σ6 θ σ5 横截面最底点处σ5 鞍座边角处σ6 鞍座垫板边缘处圆筒中的周向应力σ6’

  43. 取值: 鞍座板不起加强作用 b.若以上两条件均不能满足 仅由圆筒承受T、Mβ→代入 注意: a.当鞍座板宽度不小于b2,且其包角达 鞍座板起加强作用,于圆筒一起承受T、Mβ, 上述公式中,以

  44. 过程设备设计 4.加强圈设计 支座因结构原因而不能设置在靠近封头处 (A>0.5Ri),且筒体不足以承受周向弯矩Mβ时→需在支座截面处的筒体上设置加强圈→与筒体一起承载。 原因: 图5-13 结构:

  45. 过程设备设计 x b1 d d b1 b1 d δe x x δe δe x x e x x b1 A A A b1 e 在鞍座截面上的加强圈 靠近鞍座的 外加强圈 靠近鞍座的 内加强圈 图5-13 加强圈结构

  46. 过程设备设计 β σ8 θ σ7 设计: • ①鞍座截面处设置内加强圈时: 鞍座边角处的圆筒周向应力 鞍座边角处加强圈内缘或 外缘表面的周向应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