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辽宁初中物理一班 第三期简报

辽宁初中物理一班 第三期简报. 主编:牟晓兰 赫晓东. 学情速递. 上网时间最长者:孟雅娟 11009 分钟 ;王建 8273 分钟 研修日志篇数最多者:孟令娟 18 篇,刘德胜 17 篇; 网络课件访问最多者:孟雅娟 141 次,付军 43 次; 数字图书馆访问最多者:孟雅娟 30 次,唐亮 15 次; 发帖数量最多者:刘德胜 23 个,张金林 16 个; 回帖数量最多者:孟雅娟 46 个,孟令娟、刘德胜 40 个; 全班 94 人,共有 45 人完成三次作业, 100% 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有 58 人,还有 2 位学员未登录学习。.

Download Presentation

辽宁初中物理一班 第三期简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辽宁初中物理一班 第三期简报 主编:牟晓兰 赫晓东

  2. 学情速递 上网时间最长者:孟雅娟11009分钟 ;王建8273 分钟 研修日志篇数最多者:孟令娟18篇,刘德胜17篇; 网络课件访问最多者:孟雅娟141次,付军43次; 数字图书馆访问最多者:孟雅娟30次,唐亮15次; 发帖数量最多者:刘德胜23个,张金林16个; 回帖数量最多者:孟雅娟46个,孟令娟、刘德胜40个; 全班94人,共有45人完成三次作业,100%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有58人,还有2位学员未登录学习。 以上数据是截至4月19日的最新统计。

  3. 学员心声 参加国培10多天了,刚刚把第三次作业交上,虽然培训还有20多天才结束,到现在感觉收获很多,从教学大纲,到教法学法,从以前的闭门讲课,到现在全国这么多同行共同研究学习,特别是看了几位教授专题,以前不明了的地方豁然开朗,在教学中更深的体会到课改带给学生的及教师的转变,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确立起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让教师更有激情,让效果更加理想。在今后这段时间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全国各地精英教师的经验,让自已更充实,让成果放大在放大。 ——学员赵新华

  4. 又一次的国培学习开始了,我是国培辽宁初中物理一班的学员,我们的班主任是省教研员牟老师,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非常负责,对学员的学习指导及时而到位,每天都看她工作的很晚。她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其他学员,学员们现都已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国培学习之中。可以说学员们已逐渐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愿我们大家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自我提升! ——学员孟令娟 经过多方咨询,终于进入了西南大学网络与教育学院的网页,听取了廖伯琴教授的讲座后,使我认识到这次的培训不同于往次的流于形式,这次培训是务实的,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给自己及时充电,明确课改精神,真正做到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员张健

  5. 从大学毕业没有几年,没有多少的教学经验可谈,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可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同组的老师对我很是照顾,经常指导我,还有赫老师。虽然我没说过什么,但是真的在心里感谢大家。从大学毕业没有几年,没有多少的教学经验可谈,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可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同组的老师对我很是照顾,经常指导我,还有赫老师。虽然我没说过什么,但是真的在心里感谢大家。        这次能够获得培训的资格,说真的,很意外。对于我这种没经验的新手来说,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会是我。所以我又惊喜又倍感压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与牟老师及各地的学员未曾谋面,但是大家相处的很是融洽,似乎没有什么压力。一切都很温馨,美好。 学习至今,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开扩了很多眼界。对于少有经验的我,是一次很大的帮助。知道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条目的变更,知道了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的不同的要求程度,这样就可以调整教学,紧跟着课程标准。逐渐的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有的视频看了几次,感觉每一次都有了新的理解。视频的教学案例,也提醒了我,在自己教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加入这些环节,来为同学们讲授新知识呢?        学习还在继续,在这里发表下自己小小的感慨,相信这次培训,会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多,很多。 ——学员曹士海

  6. 这一段时间参加国培研修学习,受益匪浅,为了物理课改,专家、学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调研了那么多的省市、那么多的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逐字逐句、悉心研究课程标准,这种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令人折服,同时对专家们高深的学识充满了敬佩。这一段时间参加国培研修学习,受益匪浅,为了物理课改,专家、学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调研了那么多的省市、那么多的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逐字逐句、悉心研究课程标准,这种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令人折服,同时对专家们高深的学识充满了敬佩。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这次学习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会努力地实施、尝试。 我欣喜地看到课改后物理教学有了喜人的变化,教师的理念变了,教学内容变了,教学重点变了,教学行为变了,教学方式多样化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浓厚了,爱观察、爱思考、爱表达、爱动手了,探究能力也提高了...... 我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员朱健慧

  7. 学习交流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 猜想与假设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赫晓东 辽宁省灯塔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训部物理教研员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此次修订前后该表述无变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个要素,是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的一种假设结论。 通过听课调研,我发现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未被师生充分重视,出现了一些问题。

  8.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省略猜想与假设环节。 部分教师只重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忽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要素。 虽然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全部七个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但必须认识到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科学预见,也对下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环节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教师代替学生猜想。 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但猜想与假设环节必须由学生完成,教师不可替代。教师如果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猜想权利的同时也挫伤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减少了学生验证猜想那一刻莫大的愉悦感,降低了评估的内在动力,减少了一项重要的交流合作的内容。

  9.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一)、拒绝猜想。 当问题提出后,部分学生参与猜想与假设热情不高,不愿或不屑参与猜想。 (二)、肤浅猜想。 学生被表面现象迷惑,难以猜想本质因素。如猜想摩擦力大小受质量大小影响,动能大小受高度影响等(个人认为不存在错误猜想一说)。 (三)、胡乱猜想。 部分学生表现出猜想的随意性,猜想不着边际,甚至把猜想当成搞笑、吸引同学关注的引子。还有部分同学不经过思考,随机说出结果两面性其中的一面(增大或减小等)。 (四)、精确猜想。 学生的猜想与科学结论惊人的一致,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 1、先查阅教材或参考资料上的结论然后再提出所谓的“猜想”; 2、预习或假期提前补课,结论早已了然于胸。

  10. 针对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环节出现的问题,建议采用以下策略加以解决。针对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环节出现的问题,建议采用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不可或缺。学生参与猜想与假设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的需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德需要;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需要;同时也是强调过程方法的学习、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 二、创设激发学生猜想的情境,引燃并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猜想的热情,留给学生猜想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播放视频、表演小魔术、学生参与的小实验、讲趣味物理故事,出示模型或实物等方式,把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问题的趣味性可以引燃同学猜想的热情,问题的挑战性是学生猜想与探究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意义不大和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否定,在充分肯定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合理的成分,悉心呵护学生猜想的热情和参与的勇气,留给学生充足酝酿和表达猜想与假设的时间。

  11. 三、巧妙利用肤浅猜想,用归谬法把科学探究引向深入。三、巧妙利用肤浅猜想,用归谬法把科学探究引向深入。 肤浅猜想是种资源,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在学生肤浅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猜想与假设,并深入分析,让肤浅的猜想暴露出破绽。如学生容易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可以先肯定学生的猜想的合理性,再引导学生分析同样的黑板擦质量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压力擦黑板摩擦力为什么不同?这样既提高了猜想的智慧含量,也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切入点。 四、类比猜想破解胡乱猜想。 《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表述为: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因此猜想是有根据的,不是天马行空,胡乱猜想。可以引导学生与已有经验类比提出自己的猜想,如利用台球碰撞球案库边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反射规律;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新知识提出猜想,如根据反射规律猜想折射规律等。

  12. 五、追问质疑破解精确猜想。 这里不赘述假期提前补课的弊端,也不讨论预习的利弊,但精确化猜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阻碍科学探究的有效进行,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也是个莫大的讽刺。在肯定学生猜想精确的同时,追问是否有其他可能?如学生猜想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追问摩擦力是否与速度、温度、湿度有关?从而让学生摆脱现成结论的束缚,让猜想成为真正的猜想。 六、大胆猜想放飞梦想。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就是通过类比微波能在波导里传播,猜想光应该能在“光导”里传播,虽然这个猜想在六十年代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光导纤维这一信息高速路了。如果我们只允许学生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恐怕就不会有巨磁电阻效应这一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近几年硬盘的容量大增、价格下降就得益于这一发现。猜想是探索的路标,大胆猜想、勇于探索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即便有些猜想目前验证不了或者“荒唐”不着边际,但猜想里面蕴含着未来的火种,请引导我们的学生大胆猜想、放飞他们的梦想吧。

  13. 作业选登 模块四《压强》课例简评 朝阳喀左教师进修学校肖国平 近日反复观看了模块四中《压强》一节展示课例,从中学到了很多好的好的实验方法和先进经验,受益匪浅。 本课整体设计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始终抓住实验探究这条主线,有效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程序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效果良好。无愧于一节国家级大赛的优质课。 1. 新课导入新颖、简洁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圆柱体、一个塑料圆盘,将其分别放在一位同学(被蒙上双眼)的两只手掌上(其中一个放在塑料圆盘上),让该同学凭感受说出那个较重?结果出人意料,此时全班同学在疑惑之中激起了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及时的揭示主题并为后续的压力作用效果"压强”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14. 2. 主体作用体现突出 教学自始至终教师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合理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将课上的教学任务分层次交给学生完成 ,课堂上所有学生每时每刻都有事情要去做、有问题要思考、有实验要探究、有经验和困惑要讨论交流,教师把课堂实实在在的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主导、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3. 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全程教师有效地利用了身边随手可取的物品设计出了十几个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每个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而得,特别是压力与重力关系的(压力称)实验,即简单效果又明显,值得同行们借鉴 4. 教师教学基本功过硬,素质精良 语言准确、简洁,字迹工整、流畅,板书清晰、规范,教态自然、大方,课堂上反映出教师良好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15. 5. 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体学生均有较大的收获,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 问题及建议 (1)学生在利用气球、橡皮筋、钩码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展示中,增加钩码时,橡皮筋的位置明显的改变了,此时受力面积已经不再相同,与前面的实验没有可比性,教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映出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于加强。 (2)在利用小櫈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教材上采用的是沙子,而本课中教师选用的是面粉,虽然效果可能明显,但从勤俭节约(粮食)的角度,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其实可用的材料很多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