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第7章:

第7章:. 分配理论. 问题的提出. 前述讨论的是产品(或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决定,这一章,讨论要素的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前面称为价格问题,后面称为 “ 价值 ” 问题。 价格问题存在的问题: 推导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即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其次,它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价格为即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7.1 分配论概述.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讲劳动,微观经济学讲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相对应的是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理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7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 分配理论

  2. 问题的提出 • 前述讨论的是产品(或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决定,这一章,讨论要素的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前面称为价格问题,后面称为“价值”问题。 • 价格问题存在的问题: • 推导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即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 其次,它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价格为即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3. 7.1 分配论概述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 马克思讲劳动,微观经济学讲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相对应的是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理论。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主要理论基础是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4. 一、分配的边际生产论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of distribution • 该理论提出者:克拉克 • 基本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 改进观点: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一些其他因素。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成本。只有在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在要素使用上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此外,要素供给也是决定其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5. 二、引致需求 • 一、要素市场 • (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

  6. 相同点与不同点: • 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共同决定价格,并据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2、不同点: • 1)需求者与供给者互位; • 2)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 • 如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生产商品对要素的需求; • 3)直接需求与派生(引致)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7.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生产要素的需求 • 3)所有价格与产品价格 • 4)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 •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因素: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相关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产品的需求及价格。

  8.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7.2、完全(整)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一、完全竞争厂商 四种类型: 产品市场完全+要素市场完全 产品市场完全+要素不市场完全 产品市场不完全+要素市场完全 产品市场不完全+要素市场不完全

  9.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理论假定: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利润。 • 从产品市场上的MR = MC ; • 到要素市场的MR = MC ; • “要素生产的MR” = VMP; • “要素市场的MC” = W

  10. 从产品的边际收益到要素的边际收益 • 产品市场的总收益: • TR =PQ =PQ, TR(Q) =PQ, • Q =Q(L), TR(Q[L]) =PQ =PQ(L), • 要素市场的总收益: • TR(L) = PQ(L).

  11.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三、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 • 1、边际实物产量(边际生产率,边际产品、从实物形态看) • 在其他条件不变,每增加一个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记为:MP(MP(L)) • MPL=△Q/△L,MPK=△Q/△K。 • 注:Q = f (L,K) • 2、边际产值(边际产品价值、从价值形态看) • 在其他条件不变,每增加一个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值,记为: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 VMP=MP•P (完全竞争市场) • VMP=MP•MR(非完全竞争市场)

  12.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产值

  13.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产值 注1:VMP的位置由MP和P决定。 注2: P>1, VMP>MP; VMP在MP之上; P=1, VMP=MP; VMP与MP重合; P<1, VMP<MP VMP在MP之下。 MP、VMP 20 16 VMP=MP∙P 14 8 • MP 4 0 8 L 1 2 4 6 10

  14.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 • 3、边际生产收入 • 在其他条件不变,每增加一个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入,记为:MRP(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 MRP(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 MRPL=△TR/△L. MRPK=△TR/△K.

  15.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 4、 要素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TC/L)= w • 在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记为MFC。 • TC =C(Q)(成本是产量的函数) • TC (L、K)= wL+rK (成本是要素的函数) • (TC/L)= w w0 0 L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16. 5、平均要素成本--------AFC • 生产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价格取决于边际生产力。

  17.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 • 均衡价格理论认为,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边际生产力(从厂商的需求方面看),也取决于边际成本(从消费者的供给看)。当一种要素的边际价值或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供求达到平衡,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18. 四、要素、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 1、要素的雇佣量 • 依定义,边际产值为边际产量与其市场价格的乘积,边际生产收入为边际产量与其边际收入的乘积,即 • VMP = MP•P • MRP = MP•MR • 当完全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 • MR=P,VMP=MRP

  19. 当完全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 • MR=P,VMP=MRP • 证明:MRPL=△TR/△L, MR=△TR/△Q. • △TR=△Q•MR, MPP=△Q/△L. • MRPL=△TR/△L= MR•△Q/△L=(△Q/ △L) •MR=MP•MR

  20. 在产品、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 • MRP=VMP=MP•P=MP•MR • 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厂商和居民不能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于是有 • MFC=AFC=P(要素市场) • AR=MR=P (产品市场) • 在要素市场,厂商决定生产要素使用量获得最大利润的原则: • w = VMP=MRP=MFC=AFC • p = MR=MC=w/MP

  21. 2、完整的厂商均衡模型 • Q = f(L,K) • 1)TR = pQ ;2)P = pˉ; • 3)TC = wL+rK ;4)w = wˉ: • 5)r = r ˉ;6)П= TR-TC; • 7)P= MR = MC = w/MPL= r/MPK;

  22. 2、完整的厂商均衡模型 • 证明:П= TR-TC = pQ -(wL + rK)为求利润最大,令 • (П/L)= P·Q/L)- w = 0 • (П/K)= P·Q/K)- r = 0 于是 w/(Q/L) = r/(Q/K)= p = MC • 即:w/MPL = r/MPK =P = MC • P = MR = MC = w/MPL = r/MPK

  23. 2、完整的厂商均衡模型 • 或 1/P =1/ MR =1/ MC = MPL /w = MPK/ r • 由此可得 • MR·MPL = P·MPL = w • MR·MPK = P·MPK = r

  24. VMP=R·MPL = w • 若VMP > w,则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会大于所引起的成本,厂商会增加要素使用量来提高利润,随着L增加,VMP递减,W不变,使VMP = w; • 反则反之。数学推导: • П(L)= TR-TC = PQ(L) -(wL + rK);d П(L)/dL = PdQ/dL-W=0.

  25. 3、要素报酬的分配 •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状态,而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函数,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恰好等到于全部产值。 • 证明:设要素只有L、K两种,且其边际产值等于要素价格,则要素的全部报酬为: • wL+Rk = p·MPL·L+ p·MPK·K • = p·(MPL·L+ MPK·K) • = PQ

  26. 3、要素报酬的分配 • 若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规模报酬不变,则满足欧拉定理 Q =(Q/L )L +(Q/K )K (欧拉定理,p309) 而且, 我们知道: • PQ(总收益)=P(Q/ L·L+Q/K · K) Q/L=MPL, Q/K=MPK • = p(MPL·L+ MPK·K) • = (p·MPL)·L+ ( p·MPK)·K • (W=P·MPL ,r=p·MPK) • = wL+Rk

  27. 3、要素报酬的分配 PQ= wL+rk 产品价值 = 劳动成本+资本成本 总收益= 劳动的贡献+资本的贡献

  28. 五、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此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要素(比如L)与要素价格(比如W)之间的关系。 • 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P与W是不变的,即W是一条水平线。

  29.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表(最后一栏与第一栏组成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表(最后一栏与第一栏组成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0.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 W 要素需求曲线与VMP曲线重合,但它们的意义不同。 1.在VMP曲线,L是要素使用量,在需求曲线是最优要素使用量; 2.在VMP曲线,L是自变量,在要素需求曲线,L是因变量。 VMP=P∙MP =d(要素需求曲线) W W A W0 W0 两条曲线重合的两个潜在假设: 1、VMP曲线不受要素价格W影响; 2、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影响。 MR = P

  31. 六、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 问题: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W变 L变 厂商i不变 P不变(完全) QLD 曲线=VMP曲线 W变 L变 厂商i变 P变(不完全) QLD 曲线=VMP曲线

  32. 六、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 w w0 P0 P0∙MP ( w0 ,P0) dm 若厂商i不变,QLD = P0∙MP w0 H 若w0 W1 L0 L2 P0∙MP L1 L0 厂商i变 P1∙MP w1 I ( w1 ,P1) ( wi ,Pi) L L0 L1 L2 dm

  33. 第7章Ⅱ 分配理论:供给方面

  34. 7.3 对要素价格的供给 一、对要素供给的概述 • (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 谁是要素的供给者? • 什么是要素供给者的最大化行为?

  35. (二)要素供给原则 • 1、效用最大化条件: • MULS= MU自用 • MULS—间接效用 •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dU/dL) • dU/dL= (dU/dY )∙(dY/dL) • dU/dY----收入的边际效用; • dY/dL-----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

  36.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dU/dL) • 考虑的完整市场,所以, • dY/dL= W • 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 • dU/dL= W(dY/dL)

  37.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己劳动,间接带来效用; 休息

  38. 4、要素供给原则 • dU/dL= W(dY/dL) • dU/dL • dY/dL • dU/dL • dY/dL = W 左边: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 右边为资源和收入的价格之比。 参见:P286注。 = W/ Wy

  39. 要素供给原则的数学推导 • 资源总量为L、资源价格为W、自用资源量l; • 要素供给量L-l; • 要素供给的收入为Y=W(L – l); • 设效用函数:U=U(Y,l); • 约束条件:Y=W∙L – Wl; • f = U(Y,l)+λ(Y+Wl–W∙L) • 求导。

  40.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的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 Y L^--即定资源,如24小时; Y^-----非要素收入 K K = L^ W + Y^ --预算线 U2 G* Y* • dU/dl = MUl /MUY • Proof:p288 U1 L^ U0 Y^ E L 0 l* L^ 他用 自用

  41. 7.4 工资理论 • 一、劳动的需求 • 决定劳动需求的因素 •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 2.劳动的价格 • 3.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 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 根据上节我们知道,厂商购买劳动时的原则: • w=VMP=MRP=MFC=AFC • p= MR=MC=w/MP

  42. 二、劳动的供给曲线

  43. 三、工资差别与最低收入 • 劳动的质量不同 • 非货币利益不同。 • 四、人力资本与工资差别 • 五、专业化程度与工资差别

  44. 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是分配论的主体之一;还有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理论也是研究的内容。 •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著名的洛伦茨曲线。

  45. 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46. 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47. 基尼系数 •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48. 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G = A/(A+B) 收入累积百分比% 人口累积百分比 % 收入最低的20% 洛伦茨曲线

  49.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 • 90年代,世界一些地区基尼系数情况如下: • 东欧为0.289;高收入国家为0.338;南亚为0.318;东亚和太平洋为0.381;中东和北非为0.380;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0.493(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有关资料)。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极端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体制逐步被“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所代替,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多样化,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贫富逐步分化的趋势。19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6,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家90年代0.328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相似(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 • 如果考虑现有调查样本中有些城镇特高收入户不在统计范围,则我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超过0.4的水平。由此可见,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确实已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阶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