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57 Views
第十二章. 槓桿與資本結構. 第十二章 槓桿與資本結構. 第一節 槓桿 第二節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第三節 資本結構的理論 第四節 資本結構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槓桿. 財務學中,槓桿指擴張某一「資源」來增加企業的報酬。此處「資源」一般包括固定資產與舉債。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槓桿稱為營運槓桿 (Operating Leverage) ,與舉債有關的槓桿稱為財務槓桿 (Financial Leverage) 。. 槓桿. 槓桿.
E N D
第十二章 槓桿與資本結構
第十二章 槓桿與資本結構 • 第一節 槓桿 • 第二節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第三節 資本結構的理論 • 第四節 資本結構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槓桿 • 財務學中,槓桿指擴張某一「資源」來增加企業的報酬。此處「資源」一般包括固定資產與舉債。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槓桿稱為營運槓桿 (Operating Leverage),與舉債有關的槓桿稱為財務槓桿 (Financial Leverage)。
槓桿 • 營運槓桿是透過固定資產投入的多寡,探討公司的銷貨收入與息前稅前利益 (Earning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簡稱EBIT) 兩者間的關係。財務槓桿是透過舉債的多寡,探討EBIT與普通股每股盈餘 (EPS) 兩者間的關係。總槓桿則是探討銷貨收入與EPS兩者間的關係。上述三種槓桿的概念我們可以用損益表的項目與表12-1來描繪:
槓桿 一、損益平衡分析 • 定義 • 損益平衡分析是探討公司應該銷貨到何種水準,才能收回公司的固定營業成本。 • 實例 • 甲公司生產螢光筆,每枝螢光筆售價5元,甲公司每年的固定營業費用為100,00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2.5元,則表12-2顯示在不同銷貨量下的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總成本,以及息前稅前利益 (EBIT):
槓桿 • 求算公式 • 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量,QBE:
槓桿 • 實例的計算 • 以生產螢光筆的甲公司資料為例,其P = 5元,V = 2.5元,F = 100,000元,故:
槓桿 二、營運槓桿 • 定義 • 營運槓桿是指公司固定營運成本的使用程度,若公司使用較大的固定營運成本,則我們稱該公司的營運槓桿較大;反之則較小。
槓桿 • 計算公式 • 為了要衡量一個公司營運槓桿使用程度的大小,我們可以用營運槓桿程度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簡稱DOL) 來評估:
槓桿 • 實例計算 • 以表12-4的資料計算丙公司與丁公司的DOL: • 當銷貨收入由 $10,000增為 $12,000時 • 當銷貨收入由 $10,000減少為 $8,000時
槓桿 • 在某一給定的銷貨收入下的DOL計算公式與實例計算 • 由表12-3的資料我們可計算丙公司與丁公司在銷貨收入為 $10,000的DOL如下:
槓桿 三、財務槓桿 • 定義 • 財務槓桿是指公司使用固定財務成本的負債與特別股的程度。
槓桿 • 我們繼續以前面表12-3的丙公司與丁公司為例,表12-3顯示兩家公司的EBIT均為 $2,000,另外,兩家公司的負債與股東權益的資料如表12-5:
槓桿 • 兩家公司的每股盈餘 (EPS) 的計算可示如下表12-6:
槓桿 • 實例計算 • EBIT由原來的 $2,000上下增減20%為 $2,400與 $1,600,兩家公司的EPS可計算如表12-7:
槓桿 • 公式與實例計算 • 財務槓桿程度 (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簡稱DFL) 是衡量EBIT的變動,引起了EPS變動的程度,其公式表示如下:
槓桿 • 我們以表12-7的資料來計算丙公司與丁公司的DFL如下: • 當EBIT由 $2,000下降為 $1,600時 • 當EBIT由 $2,000上升為 $2,400時
槓桿 • 在某一給定的 EBIT的DFL公式與實例計算其中I代表利息費用,PD為特別股股利,T為稅率。 • 我們擬求算當EBIT $2,000時的DFL,由表12-6的資料,我們計算如下:
槓桿 四、總槓桿 • 定義 • 總槓桿 (Total Leverage) 指使用包括營運與財務兩者的固定成本,來擴大銷貨收入之變動對EPS變動的效果。 • 實例說明 • 丁公司的銷貨收入由 $10,000增加20%為 $12,000時的總槓桿之觀念如表12-8:
槓桿 • 計算公式 • 總槓桿程度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簡稱DTL) 是衡量銷貨收入的變動,引起了EPS變動的程度,其公式為:
槓桿 • 在某一給定的銷貨收入之下的DTL公式可表示如下: • 我們以丁公司為例,當S $10,000的DTL為:
第二節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資本結構 (Capital Structure) 指在企業資本當中,長期負債 (他人資金) 與權益資金 (自有資金) 的組合情形。 • 就個別企業來說,如何適當的組合長期負債與權益資金,使企業的股價最大化,這即是在探討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一、不同資本結構的比較(以統二公司為例)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基本背景資訊: • 統二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為100%權益資金,沒有任何負債,其資料列於表12-10: • 九種不同資本結構的選擇 • 統二公司正在思考九種資本結構的方案,即負債比例為0%,10%,20%,30%,40%,50%,60%,70%,以及80%。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不同負債的利率 • 假設金融機構對統二公司在不同的負債比率下所收取的利率,如表12-12: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兩種情境之比較: • 為了方便說明起見,我們下面說明當負債比率為0%與50%兩種情形的EPS於表12-13: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我們將這兩個財務結構下的EPS繪成圖形,則可示如圖12-2。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二、決定最佳資本結構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定 • 結論 • 圖12-4顯示,當負債比率為50%時,公司的預期EPS為最大,然而,負債比率50%並非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因為此時公司的股價並非最大;公司的股價在負債比率為40%達到最高,而且此時的WACC也是最低的。
第三節 資本結構的理論 • 資本結構理論包括: 一、資本結構無關假說 (Capital Structure Irrelevance Hypothesis); 二、權衡理論 (Trade-off Theory); 三、融資順位理論 (Pecking Order Theory); 四、市場時機理論 (Market Timing Theory); 五、訊號發射理論 (Signaling Theory)。
資本結構的理論 一、資本結構無關假說 • 理論內容: • 1958年Modigliani與Miller (以下簡稱MM),證明在完美市場 (Perfect Market) 的假設下,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價值沒有任何關係。換句話說,負債比率的高低不影響公司的價值。所以此一主張被稱為「資本結構無關假說」。
資本結構的理論 • 理論公式: • 以Vu代表未舉債的公司價值,VL代表舉債後的價值,Ku為未舉債公司的權益資金成本,EBIT代表息前稅前純益,則資本結構無關假說認為:
資本結構的理論 • 有公司所得稅的MM理論: • MM在1963年提出另一篇文章,該文在完美市場中增加公司所得稅的條件,其結論是:公司應舉債到達100%,公司的股價才會極大化。以Tc代表公司所得稅,D代表舉債金額,則MM在增加公司所得稅的條件下,未舉債的公司價值(Vu)與舉債後的公司價值(VL)的關係為:
資本結構的理論 二、權衡理論 • 權衡理論是同時權衡考量舉債所帶來的優點 (即稅盾) 與缺點 (破產成本),並認為公司會有最佳的資本結構。權衡理論的概念可用圖12-6來說明:
資本結構的理論 三、融資順位理論
資本結構的理論 • 上述兩篇實務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實務界的融資決策比較偏好融資順位的作法,因此Liesz (2001) 呼籲務必將融資順位理論在財務管理課程中介紹。 • 融資順位理論認為企業對於融資決策有其順序上的偏好,企業最優先的融資偏好是內部資金 (包括保留盈餘與折舊),這是因為內部資金沒有任何發行成本,也不須揭露企業的財務資訊;當內部融資耗盡後,公司才會使用外部資金,而使用外部資金的優先順序依序為負債、可轉換證券、特別股,以及普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