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k likes | 1.76k Views
学习情境六 气液传质设备. 6 .1.1 概述. 6 .1.2 板式塔的类型. 6 .1.3 气体通过塔板压力降. 6 .1.4 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 非理想流动. 6 .1.5 不正常操作现象. 6 .1.6 塔板负荷性能图. 6 .1.7 塔板效率. 4.1.1 概述. 一、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1. 在每块塔板上气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 的接触,为传质过程提供足够大而且不断更 新的相际接触表面,以减小传质阻力; 2. 在塔内应尽量使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 供较大的传质推动力。.
E N D
学习情境六 气液传质设备 6.1.1 概述 6.1.2 板式塔的类型 6.1.3 气体通过塔板压力降 6.1.4 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 非理想流动 6.1.5 不正常操作现象 6.1.6 塔板负荷性能图 6.1.7 塔板效率
一、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1. 在每块塔板上气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 的接触,为传质过程提供足够大而且不断更 新的相际接触表面,以减小传质阻力; 2. 在塔内应尽量使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 供较大的传质推动力。 板式塔:总体上气液呈逆流流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错流。
安定区 边缘固定区 开孔区 溢流堰 俯视图 降液管 受液区
开孔区(有效传质区):塔板上布置有筛孔的区域,提供主要汽液传质区域。开孔区(有效传质区):塔板上布置有筛孔的区域,提供主要汽液传质区域。 降液区:每根降液管所占用的塔板区域,液体自上一层塔板流至其下一层塔板的通道。 安定区 :此区域不开孔是为了防止因这部位液层较厚而造成倾向性漏液,同时也防止气泡窜入降液管。 边缘固定区:在塔板边缘有宽度为Wc的区域不开孔,这部分用于塔板固定。
二、气液两相接触状态 鼓泡接触状态 泡沫接触状态 喷射接触状态 稳定的气泡表面 更新的液膜表面 更新的液滴表面
1. 鼓泡接触状态 液体——连续相 气体——分散相 两相接触面积:气泡表面
2. 泡沫接触状态 液体 —— 连续相 气体 —— 分散相 两相接触面积:不断更新的液膜表面
3. 喷射接触状态 气体 —— 连续相 液体 —— 分散相 两相接触面积:不断更新的液滴表面
生产上对塔器的要求 生产上对塔器在工艺上及结构上提出的要求有下列几方面: 1. 分离效率高------达到一定分离程度所需塔的高度低。 2. 生产能力大------单位塔截面积处理量大。 3. 操作弹性(flexibility)大------对一定的塔器,操作时气液流量(亦称气液负荷)的变化会影响分离效率。若分离效率最高时的气液负荷作为最佳负荷点,可把分离效率比最高效率下降15%的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比称为操作弹性。工程上常用的是液、气负荷比, 作为气相与液相的操作弹性。操作弹性大的塔必然适应性强,易于稳定操作。
4. 气体阻力小------气体阻力小可使气体输送的功率消耗小。对真空精馏来说,降低塔器对气流的阻力可减小塔顶,底间的压差,降低塔的操作压强,从而可降低塔底溶液泡点,降低对塔釜加热剂的要求,还可防止塔底物料的分解。 • 5. 结构简单,设备取材面广------便于加工制造与维修,价格低廉,使用面广。
对于一块塔板,气液间的相对流向有两种类型:对于一块塔板,气液间的相对流向有两种类型: ①错流式 液体沿水平方向横过塔板,气体则沿与塔板垂直方向由下而上穿过板上的孔通过塔板,气液呈错流。筛板塔、浮阀塔及泡罩塔等的操作均属此类型。这种类型塔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降液管。降液管提供了液体从一块塔板流至其下一块塔板的通道。 ② 逆流式 气液皆沿与水平塔板相垂直的方向穿过板上的孔通过塔板。气体由下而上,液体由上而下,气液呈逆流。淋降筛板塔即属此类型。此类型塔板没有降液管。 4.1.2 板式塔的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塔,就全塔而言,气液皆呈逆流。两种类型的塔在操作时板上都有积液,气体穿过板上小孔后在液层内生成气泡。板上泡沫层便是气液接触传质的区域。这两种类型的塔,就全塔而言,气液皆呈逆流。两种类型的塔在操作时板上都有积液,气体穿过板上小孔后在液层内生成气泡。板上泡沫层便是气液接触传质的区域。
板式塔的塔板类型 一、泡罩塔 泡罩塔是Cellier于1813年提出的最早工业规模应用的板式塔型式 。
二、筛板塔(筛板塔约于1832年开始用于工业生产)二、筛板塔(筛板塔约于1832年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 筛板塔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 筛孔 • —— 提供气体上升的通道; • 2. 溢流堰 • —— 维持塔板上一定高度的液层,以保证在 • 塔板上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 3. 降液管 • —— 作为液体从上层塔板流至下层塔板的通道。
生产实践说明: 1、只要筛板塔设计合理,操作得当,筛板塔不仅可稳定操作,而且操作弹性可达2~3,能满足生产要求。 2、筛板塔比起泡罩塔,生产能力可增大10%~15%,板效率约提高15%,单板压降可降低30%左右,造价可降低20%~50%。
三、浮阀塔:浮阀塔是廿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一三、浮阀塔:浮阀塔是廿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一 种新塔型。
阀脚:浮阀有三条带钩的腿。将浮阀放进筛孔后,将其腿上的钩扳转,可防止操作时气速过大将浮阀吹脱。 定距片:浮阀边沿冲压出三块向下微弯的“脚”。当筛孔气速降低浮阀降至塔板时,靠这三只“脚”使阀片与塔板间保持2.5mm左右的间隙;在浮阀再次升起时,浮阀不会被粘住,可平稳上升。 能力比较:浮阀塔的生产能力比泡罩塔约大20%~40%,操作弹性可达4~9,板效率比泡罩塔约高15%,制造费用为泡罩塔的60%~80%,为筛板塔的120%~130%。 阀片上各部件的作用:
阀型主要尺寸 F1型(重阀) V-4型 T型 筛孔直径,mm 阀片直径,mm 阀片厚度,mm 最大开度,mm 静止开度,mm 阀片质量,g 39 48 2 8.5 2.5 32~34 39 48 1.5 8.5 2.5 25~26 39 50 2 8 1.0~2.0 30~32 三种常用浮阀的主要尺寸
1. 生产能力: 筛板 >浮阀 >泡罩; 2. 压降: 泡罩 >浮阀 >筛板; 3. 操作弹性: 浮阀 >泡罩 >筛板; 4. 造价: 泡罩 >浮阀 >筛板; 5. 板效率: 浮阀、筛板相当 >泡罩。 三种塔板的比较:
四、其他类型塔板 1. 舌形塔板与浮动舌形塔板
4. JCV浮阀塔板(双流喷射浮阀塔板)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浮阀塔板的传质机理,将单一鼓泡传质,变为双流传质,一部分为鼓泡、另一部分为喷射湍动传质,使塔的分离效率和生产能力都大大提高。 JCV浮阀塔板具有结构简单、阀片开启灵活、高效、高通量、寿命长、耐堵塞的特点。
普通型JCV浮阀 改进型双流喷射浮阀
JCV浮阀的工作状态 低负荷下阀片工作状态
压降由两部分构成 4.1.3 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 干板压降 h0 液层阻力 he 总压力降:ΔHt = h0 + he 气量↑→ ΔHt↑ 液量↑→ ΔHt↑ 板结构:开孔率↑→u0 ↓→ ΔHt ↓ 影响因素
4.1.4 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非理想流动 液沫夹带 气泡夹带 气体 液体 反向流动 不均匀流动 一、液沫夹带 气量↑ →夹带量↑ 板间距HT↓ →夹带量↑ 主要影响因素 要求液沫夹带量eG≯0.1kg液沫/kg干气
二、气泡夹带 原因: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过短,气泡来 不及解脱,而被液体卷入下层塔板。 三、气体沿塔板的不均匀流动 1. 液面有落差和液层波动,引起气体分布不均匀; 2. 液层厚,阻力大,气速小; 3. 液层薄,阻力小,气速大。
一、液泛 定义:液体进塔量大于出塔量,结果使塔内不 断积液,直至塔内充满液体,破坏塔内 正常操作,称为液泛。 液泛包括:夹带液泛、溢流液泛。 1. 夹带液泛 原因:由液沫夹带引起 — 气速过大。
影响液泛气速 uF 的因素: • 与板间距HT有关: HT↑→ uF↑ • 与液量有关:VL↑→ uF↓ • 与物系性质有关:易发泡,uF↓ 适宜气速:u=(0.4~0.8)uF u/uF —— 液泛分率 2. 溢流液泛(降液管液泛) 原因:由降液管通过液体能力不够而引起 —— 液量过大。
产生原因 综上所述,造成液泛的原因主要是液量过大、板压降过大(即气量过大)或降液管堵塞。 二、严重漏液 当气体孔速过小或气体分布不均匀时,使有的筛孔无气体通过,从而造成液体短路,大量液体由筛孔漏下。 气量过小 ; 塔板开孔率大。
V 4.1.6 塔板负荷性能图
1)负荷性能图中各线的意义 • 雾沫夹带线(气体流量上限线)线1 • 液泛线(线2) • 液相负荷上限线(线3) • 漏液线(气体流量下限线,线4) • 液相负荷下限线(线5) 1,2,3,4,5五条线所包围的区域,既是一定物系在一定的结构尺寸塔板上正常操作区。
一、漏液线 由发生漏液时的干板压降计算。 二、液体流量下限线 由how = 6mm确定。 三、液体流量上限线 由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τ=3 5s计算。 四、(溢流)液泛线 由Hd = (HT + hw)确定。 五、过量液沫夹带线 由液沫夹带量eG = 0.1kg液沫/kg干气确定。
V C 操作点 操作极限 操作线 2)负荷性能图的分析
操作弹性: 两极限的气体流量之比 • 操作点位于操作区内的适中位置,可获得稳定良好的操作效果 • 同一层塔板,操作情况不同,控制负荷上下限的因素也不同 • 物系一定时,负荷性能图中各线的相对位置随塔板尺寸而变 • 例:加大板间距或增大塔径可使液泛线上移, • 增加降液管截面积可使液相上限线右移, • 减少塔板开孔率可使漏液线下移。
4.1.4 塔板效率 1、塔板效率的表示法 1)总板效率ET(全塔效率) 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层数与实际板层数的比值。 将影响传质过程的动力学因素全部归纳到总板效率内, 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的平均传质效果。 2)单板效率EM(默弗里效率) 直接反映该层塔板的传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