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中國共產革命史

中國共產革命史. 一、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二、中共的建黨 三、國共第一次合作 四、國共和作期間共黨的活動 五、國共和作期間共黨的發展 六、國共分裂與共黨的發展 七、瞿秋白、李立三、王明路線 八、毛澤東的崛起 九、第二次國共合作 十、毛澤東的游擊戰略理論抬頭及地位上升 十一、毛澤東與整國運動 十二、延安整風與毛澤東地位鞏固、延安整風深入 十三、總結共黨的歷史經驗階段 十四、國共內戰與中共的成功 十五、中共的改革開放理論 附錄. 壹、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kei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共產革命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共產革命史 一、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二、中共的建黨 三、國共第一次合作 四、國共和作期間共黨的活動 五、國共和作期間共黨的發展 六、國共分裂與共黨的發展 七、瞿秋白、李立三、王明路線 八、毛澤東的崛起 九、第二次國共合作 十、毛澤東的游擊戰略理論抬頭及地位上升 十一、毛澤東與整國運動 十二、延安整風與毛澤東地位鞏固、延安整風深入 十三、總結共黨的歷史經驗階段 十四、國共內戰與中共的成功 十五、中共的改革開放理論 附錄

  2. 壹、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3. 中國共產黨興起的時代背景 • 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中國革命為人類史上三大革命。中國共產革命為近代中國一連串的變革與革命中重要一環,至今仍在繼續進行之中。這三大革命具有之特徵一為時間持續,一為死亡的慘烈,三為帶動社會結構的大變動。猶如梁啟超言“革命之意有廣狹。其最廣義,則社會上一切無形有形之事物,所生之大變動,皆是也。其次廣義,則政治上之異動,與前此劃然成一新時代者,無論以平和得之,以鐵血得之,皆是也。其狹義,則專以兵力相向于中央政府者是也。”中國革命的歷史有以下幾項背景:

  4. 一、帝國主義的侵略 二、新思想得輸入 三、五四運動的影響 四、俄國革命成功的刺激 五、軍閥割據造成中國的分裂

  5. 一、帝國主義的侵略 • 1840-42 鴉片戰爭 • 1858-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 • 1885年中法戰爭 • 1895年中日戰爭 • 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

  6. 帶動經濟社會的變動。外國經濟勢力入侵:中國的企業操縱在外國,尤其是美、英、德、法、日等國之中。中國有關經濟的政府機構如海關等受制於外國。帶動經濟社會的變動。外國經濟勢力入侵:中國的企業操縱在外國,尤其是美、英、德、法、日等國之中。中國有關經濟的政府機構如海關等受制於外國。 • 中國新興階層的產生,尤其是商人階級有的自辦企業,有的依存在外國企業中成為買辦,中國的農村村民投入都市,成為新的被剝削者,而留在農村者,亦受地主剝削,生活標準如江河日下。

  7. 二、新思想的輸入 • 早期中國改革,帶動了新思想的興起,留學生的增加及沿海開放的興起。其中最值得提及的為北京大學在蔡元培的主持下的新思潮,如現實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達爾文主義,唯物主義等,西方及日本的一切社會和哲學理論與思潮,無論完整與否,都可不受限制地加以開發。而帶動對舊社會的批評。

  8. 三、五四運動的影響 • 帶動中國一波民族主義,以及新文化運動。使知識份子思索,中國何以會被列強侵略,中國何以強盛。

  9. 四、俄國革命成功的刺激 • 新思潮帶動中國馬克斯主義的研究,被視「進步」與「科學」的思潮,其所標榜目標對中國知識份子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尤其是年輕學子。俄國命成功,使馬克斯主義具體化,列寧關於共產黨中有紀律的知識菁英就是革命先鋒的理論,對知識份子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知識份子藉文學創作(小說、散文、詩歌、戲劇)來實現共產主義及社會革命。

  10. 以「阿Q正傳」及「駱駝祥子」可加以說明。「阿Q正傳」在敘述中國下層階級的歸屬性性格,而「駱駝祥子」,則敘述下層階級受軍閥,財主的壓迫,而不知反抗。以「阿Q正傳」及「駱駝祥子」可加以說明。「阿Q正傳」在敘述中國下層階級的歸屬性性格,而「駱駝祥子」,則敘述下層階級受軍閥,財主的壓迫,而不知反抗。

  11. 五、軍閥割據造成中國的分裂 • 各地軍閥自立為主,使中國無法統一。

  12. 貳、中共建黨

  13. 中共建黨 一、民心由親美變親俄 二、中共誕生前夕的中國 三、列寧首倡建立中共 四、五四促成陳、李的革命 五、中共的成立 六、中共選擇上海成立的因素 七、共黨成立後的活動

  14. 一、民心由親美變親俄 • 俄國十月革命及加拉罕兩次對華宣言。 • 1920、1921年中國出現社會主義熱,談論和研究社會主義成為風尚,強調中國社會問題必須先求根本解決,才有解決其他具體問題的希望。此際共產黨已具初步組織:

  15. A. 1920年11月制定供黨員學習討論的<<中國共產黨宣言>>。 內容分成三部分<<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共產主義者的目的>>、<<階級鬥爭的最近狀態>>,強調組織共產黨,(早在1920年5月成立臨時中央,設立外國語文學校。

  16. B. 創辦<<共產黨>>月刊,宣傳列寧建黨學說,介紹共黨知識,初步探討中國革命問題。 • 在思想上傾向社會主義,在心理上則傾向蘇俄。

  17. 二、中共誕生前夕的中國 中國處於南北分裂,中國的改革目標,就形式上而言,應為消滅軍閥、統一中國、結束軍人亂政、恢復議會政治、抗拒帝國主義侵略、爭取國家獨立自主。此與共產無產階級革命並無關運。

  18. 三、列寧首倡建立中共 • 1919年列寧建立第三國際,其目的之一,乃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掀起無產階級革命來打破封鎖與干涉,以支持歐洲國家為主但相繼失敗,1920年7月及轉向東方。 • 在<<民族與殖民地問題提綱>>中強調

  19. 1.一切共黨必須幫助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及民主解放運動,以助其推翻外國統治但並非資助土著資產階級的民族傾向。1.一切共黨必須幫助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及民主解放運動,以助其推翻外國統治但並非資助土著資產階級的民族傾向。 • 2.促進殖民地工人群眾意識發展,建立農、工的共產主義組織。人民加入共產主義是經由共黨的領導,不經過資本主義的發展。

  20. 3.各地共黨應通過當地既存的革命政黨或團體,與當地原有革命運動進行接觸。3.各地共黨應通過當地既存的革命政黨或團體,與當地原有革命運動進行接觸。 • 4.殖民地革命最初期不會是共產主義革命,但從經由共產主義先鋒隊所領導,並儘快轉向共產主義。

  21. 四、五四促成陳、李的革命 • 五四運動從由親美轉向共產。

  22. 五、中共的成立 • 中共建黨在1921年7月,但早在1920年5月便成立“臨時中央”並展開各項活動。在蘇聯維丁斯基 ( G. N. Voitinshy ) 協助下,加速建黨腳步,並將當時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者排除。當時黨員只有59人,出席成立大會的代表13人僅代表國內外七個地區,但南陳北李並來參加,大會確立黨綱,中心工作及方針黨的要點為:

  23. 1.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援助工人階級,進行階級鬥爭,直至推翻資產階級,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1.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援助工人階級,進行階級鬥爭,直至推翻資產階級,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 • 2.對現有各政黨,應採取獨立、攻擊、排他的態度,堅守無產階級立場,不與其他政黨建立任何關係。 • 3.接受第三國際領導。 • 大會選出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為中央委員,周佛海、李漢俊、劉仁靜為候補中委,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 掌組織,李達宣傳。

  24. 六、中共選擇上海成立的因素 • 1.上海為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地 • 2.上海為近代中國經濟、政治與文化中心財力雄厚、人才薈萃、交通發達、消息廣通、既是西方冒險家的樂園,也是中國革命志士的基地。 • 3.上海是東方最大都市,地處海岸線中點,水陸交通發達,郵政電匯方便。同時又有租界。

  25. 七、共黨成立後的活動 • 1.領導上海英美煙廠大罷工  ( 1921. 7-8 )反對資本家剝削。 • 2.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 1921. 8 ) • A.創<<勞動周刊>>,並將原有半日學校擴大為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教授政治常識和工會組識。 • B.成立工會。如上海煙草工人會 ( 1921. 8 )、上海印刷工人會 ( 1921. 11 )、 上海紡織工會分會 ( 1922. 3. 23 )、上海郵務友誼會 ( 1922. 5 )、上海海員工會 ( 1922. 7 )。

  26. C.策動1922年上海罷工潮。 • 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 ( 1920. 8上海 ),簡稱S.Y.,辦理各種活動。 • 刊物,如<<新青年>>、<<星期評論>>、<<民國日報>>的<<覺悟>>創刊,以便解決青年問題。 • 工讀互助團,它是本“人人工作,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理念。 • 設立外國語文學校。分設英、德、俄、法、日語班,亦為黨的初期活動連絡地點。

  27. 參、國共第一次合作

  28. 國共第一次合作 • 一、促成國共合作因素 • 1.共黨方面 • (1)蘇俄的願望:列寧認為半殖民、殖民地的共黨人在進行民主民族革命應當與資產階級民主派結合成臨時聯盟,但不是融合,而仍要保持獨立性。 • (2)中共方面:建立反帝、反軍閥統一戰線從事民主革命,必須聯合新黨派,只有國民黨才是合作對象。對國民黨只是聯合與援助,非投降,附屬與合併。 • 2.國民黨方面 • (1)急於獲得蘇俄的援助,借助其 建軍建黨方法。 • (2)蘇俄對中國的示好。

  29. 二、國共合作的進程 • 1.先由莫斯科與中山先生接觸,從1920年1923年共有六次,第一次是一般性,強調蘇俄革命與中國革命目標相同,調整中俄關係,及蘇俄援助中國革命。第二~五次則談論合作方式。 • 2.中山先生在陳炯明叛亂後喪失粵桂地盤,態度轉變。 • 3.共黨在陳獨秀領導下,原操反對態度,如合作,只願以“黨外合作”方式,因:

  30. (1)兩黨革命宗旨及所依據礎不同。 • (2)國民黨聯美,張作霖、段祺瑞等政系與共黨主義大不相同。 • (3)國民黨未曾發表黨綱,在廣東以外人民視之為一爭權奪利政黨,共黨加入該黨,則在社會上信仰全失(尤其青年),永無發展機會。 • (4)喪失陳炯明支持,共黨無法在廣東活動。 • (5)孫中山無接納新加入份子的雅量。 • (6)各地黨部人士不贊成。

  31. 4.共黨的妥協 • (1)蘇俄的勸服 • 1922年8月馬林(Maring),(兩湖會議)攜帶共產國際的指示,同意採取“黨內合作”,先由少數負責人,以個人身分加入,再助其他黨員加入。 • (2)1923年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中國革命靠工人無法完成,共黨發展受到吳佩孚的打擊,必須利用國民黨的合法地位掩護。 • (3)1923年6月三大通過遵行共產國際指示與國民黨合作,加入國民黨,但強調加入國民黨,乃保有自己的組織,并須努力以擴大共黨的組織,嚴整紀律,以建立強大的群眾基礎。

  32. 5.國民黨的改組 • (1)在共黨的協助下,國民黨進行改組 • ¯組織方面:國民黨有組織的地方如廣東、上海、山東、四川等處,共黨同志們一併加入國民黨。無組織的地方,共黨同志協助創立如哈爾濱、奉天、北京、天津、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 • ¯思想方面:根據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促其做反帝國主義的宣傳行動。 • ¯共黨與國民黨關係:共黨為國民黨中的秘密組織,一切信仰行動,乃受共黨指揮共黨勢力,須站在國民黨中心地位,不能x不宜強行之。 • (2)國民黨方面 • ¯整頓組織:改變黨員成份,去惡留良,吸收新鮮血液,使黨員人格高尚,行為正大。 • ¯整頓思想:端正奮鬥目標,使黨員皆願為主義而犧牲,為主義而奮鬥。

  33. 6.國共合作的完成 • (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xx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指出打倒帝國主義,軍閥政府,爭取中國獨立、民主、富強的奮鬥目標。 • (2)大會選出新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24名,李大釗、譚平山、于樹德三人為中共黨員,17名候補中,毛澤東、張國燾、瞿秋白、林伯梁、韓麟符、沈空一、于方舟為中共黨員。

  34. 肆、國共合作期間共產黨的活動

  35. 國共合作期間共產黨的活動 • 一、積極參與黃埔軍校 • 1.中共中央指示各地黨組織選送黨員及進步青年到軍校學習,當時600多學生,多由共黨招取,黨員約五六十人。 • 2.派幹部至軍校任職 • 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制定工作組則建立政治部改黨工作秩序和政治工作制度,推行蘇聯紅軍經驗。 • 3.成立中共黃埔特殊支部 • 主要任務,團結革命師生,培養和吸收中共黨員,助學校展開政治工作。以及參加國民黨黃埔軍校特別區黨部工作。 • 4.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國民黨“孫文主義學會”相抗衡。 • 5.積極加入軍校教導團工作 • 依照紅軍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 • 6.參加東征統一廣東。

  36. 二、從事工農建作 • 1.在全國重要工商地區策動工人從事罷工、反帝運動。 • 2.召開全國勞運大會。 • 3.主要運動為1925年5月30日的策動抗議日本資方無理開除中國工人,而發生了慘案造成了後省港大罷工。 • 4.農民運動,以湖南最著名。

  37. 三、協助國民黨在北方建立反組織北京執行部,負責領導北方革命,統轄 北方(包括東北、西北)該部與國民黨 最大不同,為吸收了青年學生、工人、農人參加(以前限於政界、軍界上層人士)。三、協助國民黨在北方建立反組織北京執行部,負責領導北方革命,統轄 北方(包括東北、西北)該部與國民黨 最大不同,為吸收了青年學生、工人、農人參加(以前限於政界、軍界上層人士)。

  38. 伍、國共合作與共黨的發展

  39. 國共合作與共黨的發展 • 一、蘇俄為探求出路在中國尋求合作對象 • 1.一方面與北京政府進行建交談判 • 2.一方面鼓勵陳獨秀、李大釗創立共黨 • 3.一方面聯絡孫中山,同時又拉攏陳炯明 • (a). 陳有20營軍隊,雄踞一方,而孫無。 • (b). 孫中山有堅定政治主張,而陳為無政府主義者。 • (c). 蘇俄數度派遣人員與陳接觸,但陳認為中國革命應賴自己力量而拒,而蘇俄也認為陳的格局小。

  40. 二、聯孫 • 1.積極與孫接觸,共有六次之多。其中最值得注意為1921年馬林與中山先生的桂林之會,以及越飛( Joffe ) 與中山先生之會,第一次會談 ( Colonel Bopoff ) 會談為一般性蘇俄強調二國革命目標相同,願援助中國。第二次及至六次,觸及到以何方式與中國合作 ( 以建立兩黨聯盟,組成聯合陣線 ) 。 • 2.孫對聯合陣線並無興趣,後因陳炯明的叛亂而改變了孫的想法,孫認為必須建立自己的革命軍隊 ( 馬林主張 ),而同意,馬林提出了改組國民黨,聯合社會各階層的主張,尤其是農工群眾。

  41. 三、聯共與容共 • 1.中共原不想與國民黨合作,也不願加入國民黨,直至第二次代表大會才改變。中山先生主張中共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以防制共產黨。中山先生為免共產黨與國民黨競爭,如以個人身分加入,必須服從中山先生的領導,受國民黨紀的約束,他堅信他的人格和三民主義可以消化共產黨。中共當然反對,孫亦堅持,但最後採取孫的方式,但取消打指模宣誓。

  42. 2.共產國際認為有限度容共不徹底,要求中共黨員全部加入,並告訴中共2.共產國際認為有限度容共不徹底,要求中共黨員全部加入,並告訴中共 • (a). 國民革命是當前中國革命中心任務。 • (b). 中國國民黨為領導國民革命的重心,中共應加入國民黨,並在黨內積極工作。 • (c). 中共在國民革命中,仍應保留組織與獨立的政治批評自由 ( 共產國際仍可指揮共產黨,控制國民黨 )。

  43. 3.由於國共合作,共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則在廣州舉行,通過9項決議,其主要項目如下:3.由於國共合作,共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則在廣州舉行,通過9項決議,其主要項目如下: • (a). 共產黨應為國民革命之領導。 • (b). 共產黨鑑於國民革命歷史經驗,承認國民黨為國民革命之中樞。 • (c). 共黨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 • (d). 重新決定黨綱。 • (e). 共黨特別注意於廣東國民黨統治下極力發展農工群眾運動。 • (f). 嚴格執行黨紀。 • (g). 限期完成各重要企業之全國工會組織。

  44. 此外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由負由國民革命使命的國民黨出來號召全國工會、農會、商會、學生會、及其他革命團體,推舉多數代表,開國民會議,只有國民會議,才能真正代表國民,才能制定憲法,才能建立新政府統一中國,也只有國民會議能夠否認各方面假託民意,組織政府,統治中國之權。此外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由負由國民革命使命的國民黨出來號召全國工會、農會、商會、學生會、及其他革命團體,推舉多數代表,開國民會議,只有國民會議,才能真正代表國民,才能制定憲法,才能建立新政府統一中國,也只有國民會議能夠否認各方面假託民意,組織政府,統治中國之權。

  45. 四、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舉行改組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廣州,出席代表190餘人,共產黨分子譚平山、李大釗、于樹德當選中執委 ( 24人 ),林祖涵、毛澤東、于方舟、瞿秋秋白、韓麟符候補中執權委 ( 16人 ) 譚平山任組織部長,林祖涵任農民部長。

  46. 陸、國共分裂與共黨的發展

  47. 國共分裂 • 一、中山艦事件 • 1.國共合作之初,已有國民黨員不 滿 • 1924年6月使有國民黨員提出<<彈劾共產黨章>>,1925年3月中山先生過逝,國民黨失取領導重心出現權力真空,1925年8月廖仲愷被判,更使國共合作再度蒙上陰影,而蔣介石亦趁此迅速竄起,並與汪精衛合作,共產黨趁機製造國民黨左派與右派之間的矛盾,周時決定非必要時,新同志不再加入國民黨,不擔任國民黨的工作,尤其是高級黨部工作,但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依然重申聯俄,容共扶植工農政策,並開除西山會議派黨員。

  48. 2.蔣介石的堀起 • 二大以後,蔣的地位與聲望不斷升高,他以黃埔軍校為大本營,極力擴張勢力,如排除廣東人,建立自己勢力,所謂八大金剛何應欽(貴州)、劉峙(江西)、顧祝同(江蘇)、陳誠(浙江)、錢大鈞(江蘇)、蔣鼎文(浙江)、張治中(安徽)、陳繼承(江蘇),造成廣州地區出現倒蔣運動。

  49. 3.中山艦事件 • 1926年3月18日海軍學校前校長歐陽格,以黃埔軍校駐省辦事處名義,命海軍局長李之龍派兩艘軍艦至黃埔,候蔣差遣(中山、藍璧),然隨即傳出,共產黨造反消息,言共產黨打倒蔣介石,推翻國民政府,組織工農政府,蔣隨於3月20日調動軍隊,發布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捕李文龍,收繳工人糾察武裝,拘捕第一軍共產黨員,要求共產黨退出國民革命。

  50. 柒、瞿秋白、李立三、王明路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