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18 Views
第四章 教育调查法. 第 4.1 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的定义与特点. (一)定义 教育调查法 ,是指研究者在某种方法论的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某些教育现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目的在于考察现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二)特点. 1 、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在自然过程中搜集资料 2 、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3 、一般以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调查法的作用. 1 、搜集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2 、揭露问题、暴露矛盾
E N D
一、调查法的定义与特点 • (一)定义 • 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某种方法论的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某些教育现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 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 目的在于考察现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二)特点 • 1、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在自然过程中搜集资料 • 2、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 3、一般以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调查法的作用 • 1、搜集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 2、揭露问题、暴露矛盾 • 3、发现、总结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 • 4、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规划、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三、教育调查的种类 • (一)一般调查与专题比较调查(目的) • (二)事实性调查与态度性调查(内容) • (三)访谈法、问卷法、座谈会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方式) • 1、访谈调查:又称谈话法、访问法、面谈法,是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面对面的口头谈话为主要方式来直接搜集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有关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
2、问卷调查: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2、问卷调查: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 • 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调查方法。 • 四、实施调查法的要求 • 1、明确调查目的 • 2、弄清调查对象 • 3、搜集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 • 4、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手段 • 5、遵循客观性原则
五、教育调查的基本步骤 • (一)制定调查方案 •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 2、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详细、具体、可操作的研究目标 • 3、制定研究方案 • (二)准备调查阶段 • 1、将研究目标转化成具体的问题 • 2、小规模试验性调查
3、对问题或问卷进行修改、调整、补充 • 4、准备问卷的前言、指导语和训练访谈员 • (三)实施调查并收集资料 • (四)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 1、定性分析 • 2、定量统计分析 • 3、对结果做出解释和讨论 • 4、得出结论 • 5、撰写调查报告
一、问卷概述 • (一)定义 •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是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搜集资料的调查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手段。 • (二)类型 • 无结构型问卷 • 结构型问卷
(三)问卷的一般结构 • 1、题目、前言和指导语 • 2、问题和答案 问卷的主体 • 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 事实性问题 • 态度性问题 • 3、结束语
前言举例:高中物理实验系列电视教材效果调查问卷前言举例:高中物理实验系列电视教材效果调查问卷 • 亲爱的同学: • 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您对高中物理实验系列电视教材的看法,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 本表不记单位、姓名,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对您的所有答案我们均严加保密,希望能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 • 回答方式:基本上是以选择答案的方式打勾(√)或填写编号。 • 请您实事求是,独立完成。多谢合作!
(四)问题的类型 • 1、事实性问题 • (1)个人特征资料性问题 • (2)存在性事实问题 • (3)行为性事实问题 • 2、态度性问题 • (1)有关意见、情感、动机、兴趣等的暂时性态度问题 • (2)有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信仰、人格等的稳定性态度问题
意见的种类: • A.情感性意见:好恶及情绪反应 • 如:喜欢/不喜欢、有兴趣/无兴趣 • B.评价性意见:对某种品质的判断 • 如:很好/好/不好、优/良/中/差 • C.认同性意见:对某项意见或措施的赞同倾向 • 如:同意/不同意、赞成/不赞成 • D.认识性意见:对事物认识了解所表达的思想信念,如:“这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态度指标: • 设计测量态度的问题,必须注意两个态度指标: • A. 态度的方向性 即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负方向。 • B.态度的强度 即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态度的强度以态度等级来衡量,通常分有几种不同的等级,如两等级式、三等级式、四等级、五等级式等。
二、问卷的设计 • (一)问卷设计的原则 • 1、目的性原则 • 2、贴切性原则 • 3、全面性原则
(二)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 1、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和调查对象 • 2、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 •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 4、确定问题的排列组合 • 5、试测与修订
(三)问题的表述方式的选择 • 1、开放式问题(非结构式问题、非结构化问卷) • 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 • 2、封闭式问题(结构式问题、结构化问卷) • 既提出问题,又提供答案选项 • 二者各有利弊,应结合使用
(四)封闭式问题回答方式的设计 • 1、二元选择式(含是否式) • 2、多项选择式 • 3、排序式(序列式) • 4、量表式(评等式) • 5、填空式 • 6、其它方式:分配式、表格式、图画式等等
量表的设计 • 量表是指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被测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量化工具。 • 态度量表是针对某项事物而设计的,用来测定受试者态度倾向的结构化问卷,其中的变量以问题形式表述,而变数则在答案选项中以态度的方向性和态度的强度等级来表现。
里克特量表:给出一组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事物的态度有关的陈述。里克特量表:给出一组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事物的态度有关的陈述。 • 积极性陈述:评判肯定态度,4~5级,完全同意为4或5 • 消极性陈述:评判否定态度,4~5级,完全不同意为4或5 • 举例:教材第62页表3-2
(五)问题的排列组合 • 1、排列原则 • (1)要方便调查对象顺利地回答问题 • (2)要便于调查后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 2、几种顺序 • (1)类别性顺序 • (2)时间性顺序 • (3)内容性顺序 • (4)逻辑性顺序
(六)问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 1、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 • 2、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 • 3、不要使用具有诱导性或倾向性的词语 • 4、问题内容要具体,避免抽象、笼统或定义不明的问题 • 5、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问卷调查实施的一般程序 • 1、被试的选取 • 发放人数n’=n/(R·K) • =所需研究对象人数/(回收率×有效率) • 回收率=实际收回问卷份数/发放问卷总数 • 有效率=有效回答的问卷份数/回收问卷的总数
2、分发问卷:邮政投递、专门递送、现场集中发放、网络邮寄2、分发问卷:邮政投递、专门递送、现场集中发放、网络邮寄 • 3、回收问卷 • 4、审查并分析回收的问卷
(二)提高问卷回收率的方法 • 1、提高问卷设计的水平 • 2、尽量选取专业人员或相对集中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为调查对象 • 3、争取权威性或专业性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机构、学校、专家的支持 • 4、选取合适的时间邮递问卷 • 5、随问卷附寄一张空白信封,写好地址、贴好邮票 • 6、跟踪发送信函 • 7、电话催问
(三)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 • 1、问卷方面: • (1)指导语含糊不清 • (2)内容有缺陷 • (3)问卷太长 • 2、调查对象方面:态度、能力、心理状态 • 3、外界因素
三、回收问卷后的处理与分析 • (一)鉴别不回答的原因 • (二)分析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 • (三)态度问卷的初步量化分析
1、二元量表 • 代表变量的各问题只提供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作为变数。通常只计算反应百分率。 • C1=n1/ n· 100% C2=n2/n· 100% • C1+C2=1 n1+n2=n
例1:有50份问卷,其中对某问题表示同意的有32人,不同意的有18人。计算同意和不同意反应的百分率。例1:有50份问卷,其中对某问题表示同意的有32人,不同意的有18人。计算同意和不同意反应的百分率。 • 解:n=50,n1=32,n2=18 • C1=n1/n · 100% =32/50× 100% =64 % • C2=n2/n · 100% =18/50× 100% =36 %
2、单向评等量表 • 单向评等量表是对提出问题的量度等级按程度单向顺序排列,每个等级都给予等级分值,等级可划分5级、4级或3级。
得分率: Fi=∑ajnij/aH·n • aH__最高等级分值 n__总响应人数 • 例2:
3、双向评等量表 • 双向评等量表是对提出问题的量度等级分为正负两个方向,等级的两端表示极端相反的两种意见,因此,等级分值也包含有正负分值,可分为4等级式和5等级式。 • 得分率: Fi=∑ajnij/2n
4、多因素排序量表 • 排序指数:Wi=∑ajnij/ n∑ aj • ∑ Wi=1
例5:对一套中学化学电视教材进行意见调查:你认为该电视教材产生良好效果的原因在哪里,根据你的体会,把下列各类原因的代号按其重要程度填在表中:A.它解决了我学习上的难点、疑点;B.它能抓住重点,说清道理;C.所做的演示、操作规范、解说准确,步骤清楚,容易接受;D.图像清楚,镜头运用好,形象生动,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示还要清楚。例5:对一套中学化学电视教材进行意见调查:你认为该电视教材产生良好效果的原因在哪里,根据你的体会,把下列各类原因的代号按其重要程度填在表中:A.它解决了我学习上的难点、疑点;B.它能抓住重点,说清道理;C.所做的演示、操作规范、解说准确,步骤清楚,容易接受;D.图像清楚,镜头运用好,形象生动,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示还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