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选自 《 论语 · 季氏 》. 一、相关知识. 1. 孔子简介:.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 “仁”和“礼” 。. 2 、 《 论语 》 体制:. 《 季氏将伐颛臾 》 选自 《 论语 》 。 《 论语 》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 的一部书。其体制为 语录体 ,今本共二十篇,近五百章,共有 15900 多字。

kelly-kirk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季氏将伐颛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季氏将伐颛臾 选自《论语·季氏》

  2. 一、相关知识 1.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3. 2、《论语》体制: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体制为语录体,今本共二十篇,近五百章,共有15900多字。 “论”,论纂、编辑的意思;“语”即言语,指“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 语”(班固《汉书·艺文志》)。

  4. 3、《论语》内容: 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许多方面,是反映早期儒家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如: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5. 4、《论语》风格: 《论语》的语言特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简而易晓,含蓄有致。” 即简朴,好懂,含而不露,饶有情趣,耐人寻味。

  6. 二、背景简介 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季康子把持朝政,和鲁哀公矛盾尖锐。季氏害怕颛臾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帮助鲁君,便打算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季氏的家臣,在老师面前,他们为季氏的兼并之举和自己的失职行为作辩解,于是引出了孔子的一番驳斥。 故“季氏将伐颛臾”章,为驳论文。

  7. 三、课文分析 1.层次结构: 孔子师徒的三次对话,自然构成了文章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冉有由报告事实到推卸责任,再到为季氏辩护,最后表露自己真实的态度。 第二层次:孔子表明自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再批评冉有的失职。 第三层次:孔子阐明了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8.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推卸责任)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借口) 求!无乃尔是过与?(问责)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批评) 孔子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反对、理由)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9. 2、论证方法: 本文是通过对话方式来展开议论的。文中孔子对冉有的驳斥,是采用了反驳论据的方式。 文中孔子所言运用了引用、呼告、比喻、反诘等修辞手法,很好地增 强了说理的力度。

  10. 3、人物形象 季氏季路、冉有孔子 权臣家臣(学生)老师 忠诚、有谋略,不够坚定,看问题不全面 正直、仁爱、坚定、睿智 强权、好战

  11. 四、语言要点: 1.通假字: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欤 2.破读字: 见於孔子:见xiàn,“谒见”之意,后有介词於”,故破读。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相xiàng,“辅佐”之意。

  12. 3.词类活用: 则修文德以来之  ∕ 既来之,则安之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4.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谋动干戈于邦内 (2)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是”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何以伐为?(“何以”——“以何”)

  13. 5.重点实词: ⑴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 ⑵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摇晃,站不稳跌倒 ⑶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⑷ 而在萧墙之内也:(国、家或者组织)内部 ⑸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摆出来,施展职位 ⑹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诸侯的封地卿大夫的封地

  14. 五、课后作业选讲 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两个比喻的双重喻义。 答案要点: 第一重:虎兕指季氏,龟玉指颛臾,“龟玉毁于椟中”喻指颛臾要遭殃。 第二重: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看护人,虎兕行凶,是看护人没有尽到职责。冉有、季路身为季氏的家臣,有约束季氏、保护颛臾的责任,现在将攻伐颛臾,这是冉有、季路没有尽到职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比喻含义丰富,十分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