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985 Views
第三章 “诗仙”李白. 太白行吟图 (宋 · 梁楷).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 冰心主编 《 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 生平. 一、 李白 家世与生平 (701 - 762)
E N D
第三章“诗仙”李白 太白行吟图(宋·梁楷)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籍贯一说为蜀人(刘全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范传正说)。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705),李白随父迁居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701—762) (一)蜀州时期(5岁—26岁): 读书、习剑、游历、学道。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 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 神仙”等。他广涉百家,慕鲁仲连 等英雄,不愿皓首穷经;爱好击 剑行侠,魏颢说他曾“手刃数人”。 20岁左右开始游觅名胜,与道士 往来,神仙长生之术。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701—762) (二)壮游时期(26—42)。25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 • 三峡出蜀:沿途作《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洞庭、庐山、扬州、越中、云梦、襄阳) • 江陵遇道:遇司马承祯,司马赞“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 • 金陵扬州:广事交游,轻财好施。“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 家于安州:开元十五年(727),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读书写作干谒)。 • 出游襄阳:开元二十二年,谒韩朝宗,“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 嵩山之会:开元二十四年,自太原返回河南,与元 丹丘、岑勋会于嵩山。 • 首入长安: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历抵卿相”,败兴而归。作《行路难》。 • 移居山东:开元末,许氏夫人去世,便移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701—762) (三)长安三载(42—44岁)。 • 奉旨入京,志得意满: 《南陵别儿童入京》。 • 供奉翰林,装点门面: 起草诏诰、填词谱曲。 • 平交诸侯,性情至然: 立抵卿相,功成身退。 • 纵酒交游,斗酒百篇: 杜甫《饮中八仙歌》。 • 不入俗流,赐金放还: 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应诏所作。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 的诗,歌功颂德,“平交”诸侯。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 (701—762) (四)十载漫游(744—754年) ●三贤相聚,同游梁宋:744年。 ●济南道箓,沉饮任城: 745年。 ●越中信步,梦游天姥:745年。 ●游历南阳,客居宣城:751年。 ●叔侄登楼,情系谢朓:753年。
第一节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一、李白家世与生平(701—762) (五)安史乱中(755—762年) • 安史乱起,携妻入山:756年春。 • 李璘屡请,入幕为官:757年初。 • 永王兵败,长流夜郎:758年。 • 沿江西进,奉节遇赦:759年。 • 年高从军,半道病还:761年。 • 托寄诗文,投亲求援:762年。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卒于当涂,享年六十二。
第二节 李白思想与处世 一、思想:儒道为主,兼备游侠,杂染佛禅。 二、处世: (一)“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名追求。 (二)与科举入仕、从军边塞的主动背离。 (三)“隐逸”于世、广为交游的个性渴求。 (四)“平交”王侯、蔑视权贵的傲世态度。 (五)“一匡天下”、功成身退的理想境界。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 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之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一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一、主要参考书目 1、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 2、詹英著《李白诗系年》,作家出版社,1958 3、裴斐、刘善良编《李白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 4、林庚著《李白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葛景春选注《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 6、安旗、阎琦著《李白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二、诗歌概况 共存诗987首。其中:古体、近体诗779首;乐府诗 49首;古风59首。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三、诗歌基本内容 1、抒写理想抱负: 《古风》其十,文选P66,自修; 2、暴露现实弊端: 《古风》其三十四等,讽杨国忠的开边战争; 《古风》其十九,再现安史乱军的暴行。P67 3、蔑视封建秩序: 《古风》其十二:“松相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4、讴歌山河自然: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5、描写劳苦大众: 《秋浦歌》(炉工P83)、《丁督护歌》(纤夫P81); 6、关注妇幼红颜: 《子夜吴歌》(闺中边情P82)、《长干行》(闺中离情P78)等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以想象融汇神话传说,构筑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抒情形象。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二)清新脱俗的潇洒飘逸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意境分析: • 孤独而不寂寞,花间独白; • 感情波澜起伏,纯乎天籁; • 想象丰富奇特,饶有趣味; • 前半押平声韵,风神飘逸; • 后半转仄声韵,情绪激昂。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三)悲欣交加的雄浑高亢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境分析: • 笔落天外的开篇先声夺人; • 怀才不遇的牢骚涵盖古今; • 波澜起伏的心绪饱含愤懑; • 腾挪跳跃的结构跌宕升沉; • 慷慨豪迈的情怀抑郁沉闷。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四)物我两忘的山水体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命感悟中旷世的孤独感在人化的自然里得一暂时的安顿。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四)物我两忘的山水体验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雄奇壮美的自然画卷是诗人皈依山水超越自我的心迹追寻。
第三节 李白诗歌创作 四、诗歌意境览胜 (四)物我两忘的山水体验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遇赦后的轻快心情与多姿的壮丽山川、飞快的行舟感受融为一体,流畅飘逸,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意境欣赏: • 如释重负的轻松,莫可名状的喜悦; • 简练生动的叙事,骏马驻坡的爽利; • 高妙流畅的语言,历久弥新的鲜活; • 平声响词作韵脚,高亢悠扬的律感。 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专于此处用意。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可与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比并以吟哦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第四节 李白诗歌名篇选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一、《蜀道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四节 李白诗歌名篇选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四节 李白诗歌名篇选读 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四节 李白诗歌名篇选读 三、《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
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内容和艺术欣赏 • 怀才不遇的狂放之情,悲而能壮; • 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大开大阖; • 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鬼斧神工; • 散中有整的铺排句式,疾徐尽变。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 浪漫主义为主的抒情诗风 • 《江上吟》(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 • 他以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诗篇中处处留下浓重且不可磨灭的自我色彩。 • 他以排山倒海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突兀多变的结构、复杂多变的情绪造成对强烈自我多角度映现,顿增诗歌魅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激越的复杂情感 (一)情感的激越性 1、不收敛不节制的率真性。 2、无顾忌无掩饰的暴露性。 3、神话传奇交错的幻想性。 4、比喻象征叠映的隐喻性。 5、句式长短错落的情绪性。
“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极度的夸张,最高的真实。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 《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想象奇特。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激越的复杂情感 (二)情感的复杂性 1、融丰富的阅历与复杂的社会感受为一体。 《将进酒》 2、汇澎湃的心潮与万变的充沛情感于一诗。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让灵活的诗笔与洒脱的性格特征在一炉。 《蜀道难》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十九 诗人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朴素的自然语言 1、朴素无华,深入浅出的口语化。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2、清新率真,虚矫全无的自然化。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 3、清水芙蓉,自无雕饰的审美化。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通脱的篇章结构 1、天外飞来的突起突收。 突起:造成豪迈与雄浑;《将进酒》《行路难》 突收:带来兴致与余音;《宣州谢朓楼饯别》 2、若隐若现的时空线索。 《蜀道难》→时间:从古到今; →空间:由秦入蜀。 3、贯穿始终的情绪波动。 《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五、灵变的神话传说 1、信手拈来的文化修养。 2、自然天成的大胆想象。 3、不拘一格的奇特夸张。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第六节 李白诗歌的魅力 李白影响于后世的精神因素: • 旺盛的生命律动与强烈的现世感受。精神的无限扩张与真实的复杂心态。 • 异样的文学才华与酣畅的情感表现。 • 独立的人格魅力与厚重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