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1.24k Views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讲座 第十讲. CMOS 集成电路 工艺技术. 内容. (一) CMOS 工艺概述 (二) 2um P 阱硅栅 CMOS IC 工艺流程 (三)先进 CMOS IC 工艺 (四) BiCMOS (五)功率 MOSFET (六) BCD. (一) CMOS 工艺概述. MOSFET 的开启电压 CMOS 倒相器 CMOS 结构中的阱 LOCOS 技术. MOSFET 基本方程. V G. V D. n+. n+. Qn. P. Qn(y)=-[Vg-V(y)-2 ]C o +2qNa[2 +V(y)]
E N D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讲座第十讲 CMOS集成电路 工艺技术
内容 (一)CMOS工艺概述 (二)2um P阱硅栅CMOS IC工艺流程 (三)先进CMOS IC工艺 (四)BiCMOS (五)功率MOSFET (六)BCD
(一)CMOS工艺概述 • MOSFET的开启电压 • CMOS倒相器 • CMOS结构中的阱 • LOCOS技术
MOSFET基本方程 VG VD n+ n+ Qn P Qn(y)=-[Vg-V(y)-2]Co+2qNa[2 +V(y)] dV=IDdR=IDdy/Z Qn(y) ID=Z/L Co{(VG- 2-VD/2) VD - 2/3 2qNa/Co[(VD+2B)2/3-(2B) 2/3]}
线性区和饱和区 • VD很小时 VD<< (VG- Vt) • ID= (Z/L) Co{(VG- Vt) VD • 其中 • Vt= 2qNa(2 B)/Co + 2 B • VD增加到夹断点时 • IDsat= (Z/2L) Co{(VG- Vt)2
MOSFET种类 Id • N沟道增强型1 • N沟道耗尽型2 • P沟道增强型3 • P沟道耗尽型4 2 1 + - Vg 0 3 4
阈值电压控制 • Vt=VFB+ 2 B+ 2qNa(2 B+VBS)/Co • 衬底或沟道区掺杂 • 栅极材料 • 氧化层电荷(钠离子沾污) • 氧化层厚度 • 衬底偏压
阈值电压控制 Dox=50A
场区寄生MOSFET的开启电压 Poly Si FOX n+ n well
CMOS结构中的阱 • 阱的掺杂浓度比衬底高几个数量级,所以衬底浓度不确定性不影响阱浓度。 • 三类阱:P阱,N阱,双阱 • 阱浓度决定源漏穿通 • 阱深度Xjw Xjs+W1+W2 Xjs Xjw W1 W2
LOCOS技术 SiN SiO2 Si sub P P SiO2 PR
LOCOS技术 • 基底氧化 1050℃ 500±50A • LPCVD氮化硅 1400±100A • 有源区光刻 • 氮化硅干法刻蚀 • 去除基底氧化层 • P阱场区注入 BF2+ 40Kev 4E13 cm-2 • 场氧化950℃, 9小时wetO2+10 分O2 10500±500A • .漂SiON • .去除氮化硅 • .漂基底氧化层
CMOS工艺要求更高清洁度 • 高集成度要求微小漏电流 特别要控制重金属杂质含量 • 开启电压要求严格控制 特别要控制碱金属离子沾污
2um P阱 CMOS SPEC • Vtn 0,750.15V • Vtp -0,750.15V • BVds >12V • R (p-well) 2.5k/sq • Ids <1nA • Vtfn >17v • Vtfp >24V
CMOS IC工艺流程(1) • 形成P 阱 1180C 8.5hr Xjw=7um B+ 70keV 1.2E13/cm2 P well N sub (100) 2-4 ohm-cm
CMOS IC工艺流程(2) • LOCOS B+ 40keV 4E13/cm2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3) • 栅氧化 450A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4) • Poly Si 淀积 LPCVD 4500A 掺磷 10/sq Poly Si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5) • 光刻Poly Si 控制CD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6) • P-ch光刻,注入 B+ 40keV 2E15 PR B+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7) • N-ch光刻,注入 As+ 80keV 5E15 As+ PR P well N sub S/D Annealing 900C 30min
CMOS IC工艺流程(8) • CVD 2000A SiO2+7000A BPSG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9) • 接触孔 P well N sub
CMOS IC工艺流程(10) • 金属连线 AlSi 1um P well N sub
先进CMOS IC工艺 • 沟槽隔离技术 • 热电子效应和漏极工程 • 沟道区掺杂 • 栅极技术 • 源漏浅结技术和硅化物 • 抑制Latch up效应
沟槽隔离技术(1) SiO2 SiN SiO2 1.2um 5um Si
沟槽隔离技术(2) Poly Si
热电子效应和漏极工程(1) Vgs Vds N+ N+ Isub Emax e* e+e+h e*+e+h e**
热电子效应和漏极工程(2) • 最大电场 • Emax=(Vds-Vsat) / I • L=0.5um, tox=125A xj=0.2um Vt=0.7V • Vds=5V Emax=3.6x105V/cm • Vds=3V Emax=2.3x105V/cm
热电子效应和漏极工程(3)(DDD) Gate n+ n+ n- n- p-sub
热电子效应和漏极工程(4)(LDD) Vds Vgs n- n+ E
短沟道效应和沟道区掺杂 硅化物 Vt adjust Poly Si n- n+ Halo Pocket
避免Latch up效应的对策 • ver hor<1 =DBNELE/DENBW • 增加基区宽度(即NMOS与PMOS间距,阱的深度) • 增加基区掺杂(即增加衬底和阱的浓度) • 逆向阱 • 低阻衬底高阻外延 • 深槽隔离
高能注入形成逆向阱 1017 600kev 3E13cm-2 杂 浓 度 质 cm-3 1016 P+ 1015 1014 1.0 2.0 硅表面以下深度 (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