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13 Views
温故知新. 到 19 世纪中期 ,已有哪些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英国、美国、法国等.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新课.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天皇. (1855—1881 年在位 ). ( 1867—1912 )在位. 第 19 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 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 1801 - 1860 年农民 暴动频繁. 次数. 年份.
E N D
温故知新 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英国、美国、法国等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新课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天皇 (1855—1881年在位) (1867—1912)在位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1801-1860年农民暴动频繁 次数 年份 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1860年欧洲国家经济形势比较表 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水平落后,速度缓慢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根本原因)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内忧:农奴制危机 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打击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根本原因) 外患: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 充分暴露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 (改革直接原因)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俄国 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恩格斯
目的:避免革命,维护统治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二一九法令” 1、“解放”农奴: ——自由劳动力的获得 2、赎买“份地”: ——巨额资本的积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三.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积极性: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局限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俄国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大权旁落 天皇 统治阶级 将军 掌握实权 效忠将军 大名 武士 统治基础 被统治阶级 日本幕藩体制下封建等级示意图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长州藩主的手工工场
内忧:幕府统治危机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政治上:封建等级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根本原因)
外患:1853年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外患:1853年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 (改革直接原因)
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 (Matthew C.Perry)
改革前提:中下级武士倒幕运动 西乡隆盛 (1827-1877) 大久保利通(1830-1878) 木户孝允(1833-1877)
《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民主、团结、进取、改革、开放
岩仓具视 使节团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政治 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经济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文化 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军事 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三、评价明治维新 1 . 性 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积极性: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合作探究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单元小结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1861年美国内战 资产阶级统治 的巩固和扩大 19世纪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使俄国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1861年改革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日明治维新
思维拓展 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1860”年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在那个时代是如何应对资本主义浪潮的席卷?
合作探究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点: 1、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2、形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不同点: 1、原因不同: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 2、内容不同: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3、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 4、 历史意义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而俄国1861年改革没有这一意义。
政治上: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东 京 京 都 大 阪 三府七十二县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封建等级制度 四民平等 贱民
经济:土地改革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经济:殖产兴业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 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
富冈制纱厂女工学习场面画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文化:文明开化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