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第六章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6-1 概述. 一、络合物 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配位体以配位键的形式组成的化合物. 如:. 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 子,可与 Zn 形成配位键,称 “配位体”,用 L 表示. 外层具空轨道,可接 受电子对,称 “ 中心离 子 ” ,常用 M 表示. 故络合反应可用通式表示:. 离子所带电荷常省略不写. 此反应可逆,其平衡常数称 “ 形成常数 ” 或 “ 稳定常数 ” ,用 “ K 形 ” (或 K 稳 ) 表示。. 二、配位体分类. 1. 单齿配位体 —— 又称“单基配位 体 ”

ken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2. §6-1 概述 一、络合物 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配位体以配位键的形式组成的化合物 如: 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 子,可与Zn形成配位键,称 “配位体”,用L表示 外层具空轨道,可接 受电子对,称“中心离 子”,常用M表示

  3. 故络合反应可用通式表示: 离子所带电荷常省略不写 此反应可逆,其平衡常数称“形成常数”或“稳定常数”,用“K形”(或K稳)表示。

  4. 二、配位体分类 1.单齿配位体——又称“单基配位体” 只能向中心离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如NH3、CN-(常为无机配位体)。 特点:可与中心离子形成一系列配位数不同的产物: 四氨络锌离子

  5. 2.多齿配位体—又称“多基配位体” 可向中心离子提供多对电子对的配位体(常为有机配位体 )。 如: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用H4Y表示), 可向中心离子提供6对电子对。 氨羧络合剂:分子内既含氨基、又含羧基的络合剂,它们均为 多齿配位体。 特点:与绝大多数中心离子形成(1∶1)型络合物。 如:

  6.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性质 1.分子结构 两个羧酸基上的 H转移至 N原子上,形成内盐式结构,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 H+,形成H6Y2+,所以EDTA相当于六元酸。

  7. H6Y2+ H+ + H5Y+ H5Y+ H+ + H4Y H4Y H+ + H3Y- H3Y- H+ + H2Y2- H2Y2- H+ + HY3- HY3- H+ + Y4- 其中,简单阴离子型体Y4-与M络合时,形成的产物最稳 定。按分步分数计算式: 显然,酸度越低, 越大;当pH值大于10.20时, 便成 为溶液中的主要型体。

  8. 2.性质和特点 №1.广泛、络合性能,几乎可与所有M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稳定,反应完全程度高,并在反应中有H+释放出来; №2.络合比为1:1; №3.络合物易溶于水 ; №4.与无色M形成的产物无色,与有色M生成的产物颜色加深; №5.配制时常用其二钠盐:Na2H2Y 。

  9. M + Y MY §6-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一、形成常数 1.单齿配位体—ML(1:1)型络合物 形成常数: 此反应可逆,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称“离解常数”,用 表示,且: • 【 不同的氨羧络合剂与各金属离子对应络合物的形成常数K形参见P345表3(列出的是对数值)】

  10. 2.多齿配位体——MLn(1:n)型络合物 络合反应分步进行:

  11. 二、累积形成常数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的乘积称为累积形成常数,用 表示。即: 如 第一级累积形成常数: 第二级累积形成常数: 第n级累积形成常数: 总累积形成常数

  12. 后,计算每步产物的平衡浓度,就只需要借助络合 物原始型体浓度和 的乘积即可,而不再考虑中间产物, 从而使计算关系得以简化: 如: 第一步反应产物 第二步反应产物 第n步反应产物 • 各级累积形成常数只与Ki有关,一定条件下也为常数,见P344表3。

  13. 三、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以单齿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物为例: 设一中心离子浓度为CM ,与络合剂L形成络合物最高配位数为n,则络合反应达平衡时,溶液中将存在(n+1)种不同型体,其中型体MLi的分布分数 为: 由此得:··· ···①

  14. 按①式,可写出任意型体的分布分数。 如 型体ML: 型体ML2: 其中,未络合的简单金属离子型体M的分布分数δM尤为 重要: ··· ··· ②

  15. 对于多基配位体(如EDTA): ∵最高配位数是1,故只有两种不同型体: 根据 ,可很快算出任意型体的平衡浓度:

  16. 主反应 副反应 §6-3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一、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共 存 离 子 效 应 酸 效 应 水解 效应 络合 效应

  17. (一)Y的副反应 • 1、酸效应:与H+的副反应: Y HY H2Y ··· ··· H6Y 其影响大小用酸效应系数 量化: H+ H+ H+

  18. 讨论: • 从计算关系看:[H+]越大,相应Y(H)越大,反映在比值关系上,副产物越多,对主反应越不利;故Y(H)可直接反映出酸效应影响的大小。 (不同酸度下的Y(H)值见p346) 2.Y(H)的量值处于1→∞之间。若溶液无酸效应(酸度很小,[H+]→0),Y(H) =1为最小值。 3. Y(H)的大小取决于二参数 和[H+]。一定温度下, 是定值,故可事先算出不同酸度下的Y(H)(见P346表4)。

  19. 2、共存离子效应 滴定剂Y与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离子)的副反应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其影响大小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Y(N)来衡量。 通过Y与N的络合平衡,可得[NY]=KNY[N][Y],代入上式:

  20. 讨论: 1.由计算关系看:[N]越大,Y(N)越大,反映在比值关系上,副产物[NY]越多,效应的影响越大,故Y(N)也可直接反映出共存离子效应影响的大小。 2、Y(N)的量值由也处于1→∞之间。若溶液[N]=0(无共存离子效应),此时Y(N)=1为最小值; 3、不同金属离子与Y的形成常数KNY可查表,只要[N]已知,即可算出Y(N)的具体值。

  21. 【注意】: 若溶液中共存离子不只一种,设N1与N2共存: 推广:当溶液中多种离子共存,如N1、N2、···Nn, 则

  22. 3. EDTA总副反应系数αY 若溶液中既有酸效应,又有共存离子效应时,Y的总副反应影响用总副反应系数Y表示。

  23. 讨论: 显然,酸度越大或KNY、[N]越大,Y也越大,总副反应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①若溶液中不存在Ni,即[Ni]=0,则Y = Y(H); ②若无酸效应([H+]→0),则Y= Y(N); ③若[Ni]=0,[H+]→0,此时Y=1,不存在Y的副反应。

  24. ( 二)M的副反应 1、络合效应: M与Y以外的其他络合剂L的副反应。 络合效应的大小用络合效应系数M(L)表示:

  25. 讨论:①从计算关系看: [L]越大,M(L)越大,相应 副产物浓度越大,副反应的影响越大。 ② M(L)的量值由上处于1→∞之间,若溶液中 [L]=0, M(L) =1,无络合效应; ③不同M与不同L的累积形成常数βi可查表, 只要[L]已知,即可算出M(L)的具体值。 若溶液中其他络合剂不只一种,而为多种(L1、L2…Ln),则总络合效应系数M(L)为:

  26. 2、水解效应:若溶液酸度不高,M将与溶液中的OH-发生水解,形成一系列氢氧化物(氢氧基络合物):2、水解效应:若溶液酸度不高,M将与溶液中的OH-发生水解,形成一系列氢氧化物(氢氧基络合物): OH- OH- OH- OH- 此副反应即“水解效应”,其大小用水解效应系数M(OH)表示。从本质上看,属络合效应的一种特殊情况:L=OH-,故其比值关系、性质和计算式与络合效应类似:

  27. 讨论: ①从计算关系看: 溶液中[OH-]越大,M(OH)越大,水解产物越多,越不利于主反应,即副反应的影响越大,故M(OH)的大小与水解效应的影响成正比; ②量值也处于1→∞之间,若溶液酸度很高, [OH-]→0,无水解效应,M(OH) =1; ③由于金属离子M水解时的βi为定值,故大小与[OH-]有关,由计算式可算出不同酸度时的各M之M(OH)的具体值(见p347表6)。

  28. 3、M的总副反应系数M 若溶液中M既有络合效应,又有水解效应时,则M总的副反应系数为: 需要指出:当多个副反应同时存在影响主反应时,往往只有少数(1~2)副反应起主要影响作用,其它影响可以忽略。

  29. 讨论: ①若无络合效应:[Li]=0,M(L)=1, 此时:M= M(OH); ②若无水解效应:[OH-]→0,M(OH)=1, 相应:M= M(L); ③若无任何副反应: M(L)=1,M(OH)=1, 对应: M(L)=1。

  30. 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若无副反应,则M和Y的反应关系异常简单: 若有副反应,则平衡左移,[MY]减小,未络合的[M]、[Y]将增大——犹如形成常数KMY减小了,这种从表面看减小了的形成常数称“条件形成常数”,又称“表观形成常数”,用表示,并通过下式计算: 平衡后未参与络合的各M型体的总浓度; 平衡后未参与络合的各Y型体的总浓度;

  31. ∴[M’]= M·[M] ∴[Y’]= Y·[Y] 和 的关系: M的总副反应系数: Y的总副反应系数: 将其代入 : 取对数:

  32. 查表 查表 总结:

  33. [补充]:在pH=8.00的某种溶液中,Cd2+、Fe3+、F-、SCN-和EDTA的浓[补充]:在pH=8.00的某种溶液中,Cd2+、Fe3+、F-、SCN-和EDTA的浓 度均为1.0×10-2mol·L-1,对于EDTA 与Fe3+的主反应,计算各副反应系数和 条件形成常数。

  34. c b a §6-4 络合滴定曲线 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为例: • 一、滴定曲线 显然,滴定中,随着滴定剂Y的加入,溶液中[M]将逐渐减小,而 将增大,可用坐标图反映。 EDTA ( ,VY) 被测金属离子M ( ,VM)

  35. 二、滴定曲线各段 的计算: 1、滴定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由未被滴定的[M']决定: 再取负对数即可。

  36. 3、计量点: 先假想溶液中M、Y全部转化为MY(浓度为CM,sp), MY再解离出部分M、Y直至平衡: 解离前: 0 0 解离达平衡后: 显然, = ,且 解得: 再取负对数:

  37. 4、计量点后:由过量EDTA决定,处理方法与计量点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4、计量点后:由过量EDTA决定,处理方法与计量点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 代入络合平衡关系式,解得: 再取负对数即可。

  38. 三、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条件形成常数 和反应物浓度 。 (一)的影响: 越大, 突跃也越大。 对 突跃大小的影响

  39. (二)金属离子浓度 的影响: 越大, 突跃也越大。 10-4mol/L 10-3mol/L 10-2mol/L 10-1mol/L 对 突跃大小的影响

  40. 首先在被测液中加入少量金属指示剂(In),使其与M生成络合物。首先在被测液中加入少量金属指示剂(In),使其与M生成络合物。 然后加入EDTA,使之与游离的M反应生成MY,当游离的M反应完后,Y便夺取MIn中的M,使MIn分解为M和In,并生成MY;一旦出现色2→色1,即为终点。 (色1) (色2) (少量) §6-5 络合滴定的指示剂 一、指示原理

  41. 3.MIn的稳定性足够的大,但 (适当小于); 二、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1.在滴定的酸度范围内,MIn与In的颜色有显著区别; 2.In与M的显色反应必须灵敏、迅速且具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4.金属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储存和使用。

  42. 三、金属指示剂变色范围和变色点 指示剂多为有机物类弱酸(碱),具一定的酸碱性→可与溶液中H+反应(相当于指示剂的酸 效应)。 对指示剂和M的反应: 取对数: 变形: (色1) (色1) (色2) 故变色范围为: 变色点: ······① (色2) (少量)

  43. ······① 指示剂与金属M的 确定方法: 按平衡关系 取对数: 由①可知: 若M无副反应,则 , 此时 金属M与常见指示剂的pMt可查表(P348)

  44. 四、存在的问题 1、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①若某金属M与金属指示剂HIn生成的络合物MIn较MY稳定(K'MIn>K'MY),将导致计量点时Y难以夺取MIn中M而使In游离而变色——即使加 入过量Y也难变色,此即指示剂“封闭现象”——即指示剂在计量点游离不出来而造成难以变色的现象。

  45. 解决方法:返滴定法 加入过量EDTA,如以EDTA滴定Al3+,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KAl(In)>K’MY,故使封闭,此时: Al3++Y(过量) AlY+Y(剩) 再以二甲酚橙作为指示剂: Y(剩)+Zn ZnY∵K’ZnIn<K’ZnY,不封闭) 被滴定物 标准溶液

  46. 加入掩蔽剂(如三乙醇胺)掩蔽干扰Fe3+离子 ②杂离子封闭:如用EDTA滴定Ca2+、Mg2+时,若溶液中存在Fe3+,用铬黑T作指示剂,∵K'FeIn较K'MgIn、K'CaIn大且大于K'FeY,使指示剂封闭。 解决方法:

  47. 若M与In生成的MIn在水中溶解度太小 ∵K'MIn或K'MY和相近(或略小于K'MY) 使得终点附近对应的置换反应: 2、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MIn(色1) +Y MY+In(色2) 过于缓慢,终点拖长,导致滴定剂Y过量,终点不准确——此即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解决方法:加入有机溶剂(如乙醇)或加热,以增大溶解度和反应速度。

  48. 第六节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一、终点误差

  49. 林邦(Ringborn)终点误差公式: 注意: 被测物换算到终点的浓度 实际终点和理论终点之差

  50. 二、金属离子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在滴定过程中,若要求│Et│≤0.1%,在视网膜判断极限的条件下,│△pM‘│=0.2,代入林邦公式后可解得: Csp(M)·K'MY≥106 此即金属离子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若要求降低(如允许│Et│>0.1% ),则: Csp(M)·K'MY<106 具体多少,视Et要求而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