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66 Views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杨晓民 Company name. 《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 ( 2010-2012 年).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教职成 (2010年)9 号文:.
E N D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杨晓民 Company name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教职成(2010年)9号文: 改革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新就业 人才方向 理想就业 人才质量 人才培养循环图 拥有技能 人才层次 成绩评价 高薪就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规格 学校评价 教学目的 学生质量评价 课程设置 企业评价 教学内容 职业资格 教学情况选择 教材选择 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材选用 教学条件 讲义编写 教学教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 培养目标是第一性的,教学体系是第二性的,他们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占有主体地位。 5、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6、以培养“职业人”和“岗位人”为根本目标。 :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坚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的原则; 2、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3、坚持整体优化、突出实际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原则; 4、坚持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5、坚持产教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规范化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综合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 2、就业方向; 3、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养结构; 4、招生对象和学制; 5、服务面向; 6、主要课程名称及简要说明; 7、实践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表; 8、教学进程表 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什么样子”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根本属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多要素范畴。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的指导下,为培养目标而对培养程采用的标准构造样式,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征,而其外延,应视为整个培养过程。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指在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学规律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全面地构造、解释和推断。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由于该结构样式中的要素主要有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运作策略、教学组织及评估方式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质,就是针对上述诸要素进行有别于传统的变革和创新,比如培养目标如何在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中与全面素质教育挂钩,专业设置如何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行业调研)、贴近市场需求(市场驱动)和满足个体(职业分析),课程体系如何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学业中的课程体系),运作策略如何真正确立人文理念(学业中的运作策略),教学组织如何体现以学习环境设计为基础的分布式学习(学业中的教学组织),评估方式如何有效导向(学业中的评估方式)以及体现在就业与立业上的效果等等。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从不间断开展调查研究产业的发展状况入手è确定职业岗位(岗位群)è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及职业岗位人力资源需要,在动态中建设、调整与完善专业布局与设置è实施适应产业需求、符合职业岗位(岗位群)需要的学业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兼教师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考评、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和职业道德养成及核心职业技能形成组成的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è到相应的产业中就业è在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群)上立业。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力争实现“多方位、全过程”的工学结合,努力做到:产业确定职业、职业决定专业、专业指导学业、学业服务就业、就业促进立业,并从学生就业、立业状况的反馈中检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改进与完善,使之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深化工学结合 教育教学改革。
什么是工学结合? •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 • 基于工作的学习-校内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 • 基于学习的工作-校外顶岗实习工科:基于生产;基于技术;基于工艺;基于流程应用文科:基于实务;基于流程;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艺术设计:基于设计与制作技术与务实
机制与制度 教学条件 师资 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的逻辑关系 工学结合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校 企 合 作 理实一体课程 过程管理 实际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生产性实训 教学车间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兼职 + 专任 岗位 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
机制与制度 教学条件 师资 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的逻辑关系 课程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理实一体课程 过程管理 支 撑 核 心 关键 保 障 实际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生产性实训 教学车间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兼职 + 专任 岗位 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
工学结合的效果: • 是学校但又像企业 • 是教师但又像师傅 • 是学生但又像员工 • 是课堂但又像车间--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和深度融合 • 工学结合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职业教育赖以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 •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
对三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产教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校企联动、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 “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做什么 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 专业不仅跟着社会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领着社会跑; 专业和专业群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职业性。
做好两项目标定位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 对于某一专业的建设,必须首先弄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回答好“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 职业教育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获得的实践技能,培养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等都应该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还应该表明本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胜任的岗位;培养目标一经确定,就不要轻易的更改。 • —这是们每一位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应该把握好的问题 !
做好两项目标定位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 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招生对象、学制、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等。 • 要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和技术要求,并按照“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础素质培养为主线”,结合行业、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