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計劃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計劃書. 油污和除油劑對烏魚之毒性影響. 指導教授:鄭 學 淵 博士 研 究 生:簡 麗 綺 學  號 : T95470019. 動機與目的. 研 究 動 機. 海上油運輸. 煉油廠. 油井意外漏出. 船難事故. 海域油田探勘. 海上油污染. 降雨或落塵. 自然滲出. 造成漁業、生態環境衝擊. 機械性排除法. 燒毀法. 吸油材料除油法. 海上油污處理. 大海自淨法. 粉末遮蓋浮油法. 除油劑除油法.

k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計劃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計劃書 油污和除油劑對烏魚之毒性影響 指導教授:鄭 學 淵 博士 研究生:簡麗綺 學  號:T95470019

  2. 動機與目的

  3. 研 究 動 機 海上油運輸 煉油廠 油井意外漏出 船難事故 海域油田探勘 海上油污染 降雨或落塵 自然滲出 造成漁業、生態環境衝擊

  4. 機械性排除法 燒毀法 吸油材料除油法 海上油污處理 大海自淨法 粉末遮蓋浮油法 除油劑除油法

  5. 資料來源:Alun Lewis Oil Spill Consultant. Overview of oil spill dispersant use.

  6. 研 究 目 的 • 探討油污及除油劑對魚類之毒性影響,並瞭解除油劑是否會增加油污對魚苗的毒性。 • 求得烏魚苗對原油正常生長的安全濃度,為制訂水質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7. 材料與方法

  8. 1-1.試驗生物 • 烏魚苗購自雲林縣口湖鄉烏魚養殖場,目前飼養於本系之    溫室養殖室,以流水式蓄養於3頓FRP圓桶中,蓄養期   間,每日投餵二次富裕牌烏魚粉狀飼料〈粗蛋白43%、粗  脂肪3% 、粗灰份16% 、水份11% 、粗纖維3% 、鹽  酸不溶物2%〉,投餵量為魚體重5%之飼料。 1-2.原油和除油劑 • 原油:中油公司所提供 • 除油劑:國光牌(中油公司自行研發)

  9. 1-3.油類母液製備 • 過濾海水:取自海洋大學之海水,經沉澱池沉澱48h及砂濾後備用。(鹽度為33-34 psu) • 油類水溶性母液:將原油與過濾海水按1:10(V:V) 配比,在電磁攪拌器上連續攪拌 24h。 • 油類乳化液母液:原油與過濾海水按1:10(V:V)          配比,置於超聲清潔器中連續振盪     3h。

  10. 1-4.毒性試驗 不同濃度的油污和除油劑對烏魚的毒性 原油 (水溶性) 原油 (乳化液) 除油劑 原油(水溶性) +除油劑 原油(乳化液) +除油劑 配製不同濃度試驗液,每組3重覆,各置入 10 隻烏魚苗,求取濃度-死亡率的曲線圖與 96hLC50。

  11. 1-5.注意事項 • 試驗時間為96h,每隔24h更換試驗液1次,用氣泵少量充    氣。 • 各曝油試驗均在自然光照和常溫下進行。 • 每隔4h觀察、記錄,若有死亡的實驗仔魚,立即撈除,    以免影響水質。 • 死亡的判定是以停止游動並對外力碰觸完全失去反應為  基準 。

  12. 1-6.數據處理 • 濃度-死亡率的曲線圖與96hLC50: 以濃度為橫座標,死亡率為縱座標,各求取原油(水溶性)、原油(乳化液) 、除油劑、原油(水溶性)+除油劑、原油(乳化液)+除油劑之濃度-死亡率的曲線圖與96hLC50 。 • 安全濃度: 根據急性毒性資料,由公式 SC(安全濃度) =96hLC50×f f:應用因子 可以求得烏魚正常生長的安全濃度,根據美國環保局制定的水質標準,油類的應用因子f取0.01 。

  13. 預定進度

  14. 日 期 進 度

  15. 預期結果

  16. 預 期 效 果 • 經由研究結果,得知原油(水溶性)、原油(乳化液) 、除油劑、原油(水溶性)+除油劑、原油(乳化液)+除油劑之96hLC50,亦即毒性的大小。 • 瞭解除油劑除油法是否會增加油污對烏魚苗的毒性。 • 求得烏魚苗對油污正常生長的安全濃度。

  17. 參考文獻

  18. 李永祺、丁美麗法(1991)海洋污染生物學。海洋出版社。李永祺、丁美麗法(1991)海洋污染生物學。海洋出版社。 • 何大仁‧蔡厚才(1999)魚類行為學,水產出版社。 • 王晓伟等,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J]。南方水产,2006, 4:2-4. • 贾晓平,林欣. 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 热带海 洋,1998,17(1):93-97 • 余群, 郑微云, 翁妍, 等.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的毒 理效应[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38 (3):429-434 • 沈弘, 张勤, 徐韧.石油污染对非洲鲫鱼血清蛋白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1997,10 (1):1-5 • 姜洋, 王慧, 刘长安, 关道明.溢油污染对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 性.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楊振成,2001 ,台南科技工業區廢水於生物反應槽之活性與放流水排放於河川和海 域環境水質影響之研究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溫良碩等, 2001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油脂及碳氫化物分析報告 • 王河順,2006,不同鹽度及鉛濃度下對烏魚致死、耗氧、排氨及生物濃縮之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 朱皇柏,2003,硫酸銅對條紋豆娘造成之毒性影響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 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專班論文。

  19. 駱文章,2005,常用環境衛生殺蟲劑(合成除蟲菊精)對蓋斑鬥魚之毒性作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駱文章,2005,常用環境衛生殺蟲劑(合成除蟲菊精)對蓋斑鬥魚之毒性作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 黃一峰,2005,硫酸銅對多齒新米蝦之毒性影響。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 王慧燕,2004,重金屬鎘對大肚魚的急性毒性及誘發金屬硫蛋白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 彭明棋,2005,鎘元素對吳郭魚金屬硫蛋白誘發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 C.B. Fuller, J.S. Bonner, J.D. Bujnoch, S.F. Ussery G.Arrambide ,2002.A Re-circulated Toxicity Exposure Chamber to Evaluate Hydrocarbon Dispersions. Technical Seminar. Environment Canada, Ottawa, Canada, Vol. 2, pp. 865-875. • M.F. Wolfe, G.J.B. Schwartz , S. Singaram , E.E.Mielbrecht. Tjeerdema ,M.L. Sowby ,1999. Influence of dispersant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trophic transfer of phenanthrene to algae and rotifers. Aquatic Toxicology , 48 : 13–24 • B. Liu a, R.P. Romaire a, R.D. Delaune b,*, C.W. Lindau , 2006.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toxicity of Alaska North Slope crude oil (ANSC) and dispersed ANSC crude to Gulf killifish, Eastern oyster and white shrimpChemosphere , 62 :520–526 • Shahunthala D. Ramachandrana, Peter V. Hodson , 2003. Oil dispersant increases PAH uptake by fish exposed to crude oil . • K.A. Sloman, D.W. Baker , C.G. Ho, D.G. McDonald, C.M. Wood ,2003 , The effects of trace metal exposure on agonistic encounters in juvenile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Aquatic Toxicology 63: 187–196 • Thomas W. Duke Gary Petrazzuolo Technical Resources,Inc. 1989. Oil and Dispersant Toxicity Testing.

  20. 敬 請 指 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