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2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 .三国同盟 2 .三国协约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大战的爆发 2 .大战的性质 3 .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 4 .大战的结果.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根源.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 争夺殖民地.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俄罗斯. 2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奥 匈 帝 国. 加拉茨. 多布罗加.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 2.三国协约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 2.大战的性质 3.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 4.大战的结果

  3.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根源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 争夺殖民地

  4.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俄罗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奥 匈 帝 国 加拉茨 多布罗加 罗 马 尼 亚 波斯尼亚 布加勒斯特 贝尔格莱德 萨拉热窝 维丁 塞尔维亚 黑塞哥维那 保 加 尼 亚 门的内哥罗 索菲亚 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 的主要矛盾 阿尔巴尼亚 策丁耶 斯科普里 都拉斯 马 其 顿 伊斯坦布尔 萨洛尼卡 意大利 土耳其 希 腊 雅典 德法矛盾→源于普法战争 俄奥矛盾→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5.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他们经过长期的斗争刚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纷纷独立,可欧洲列强又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他们经过长期的斗争刚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纷纷独立,可欧洲列强又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

  6.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1867年之前是奥地利帝国,1867年之后是奥匈帝国。1699年奥地利获得了对匈牙利的统治权,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1867年,匈牙利取得自治权,可以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机构,但是,奥地利皇帝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形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分别成立了奥地利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1867年之前是奥地利帝国,1867年之后是奥匈帝国。1699年奥地利获得了对匈牙利的统治权,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1867年,匈牙利取得自治权,可以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机构,但是,奥地利皇帝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形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分别成立了奥地利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 历史上的“奥匈帝国”

  7. 历史上的茜茜公主 罗密 ·施奈德(德国)

  8.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法 意 突尼斯问题 1882 普法战争的后果 1904 英 德 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 1892 1882 同盟国 协约国 巴尔干问题 1907 1879 俄 奥匈 巴尔干问题

  9. 两大集团地图

  10.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奥、俄、德、英、法等国进行全国总动员一战全面爆发(1914.7)

  11.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星期天,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正在此地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身亡。斐迪南大公的访问,带有明显的挑衅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他。这就给奥匈帝国的出兵带来了口实。于是,德、奥便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巴尔干这个火药库,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星期天,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正在此地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身亡。斐迪南大公的访问,带有明显的挑衅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他。这就给奥匈帝国的出兵带来了口实。于是,德、奥便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巴尔干这个火药库,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2. 2.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13. 俄 奥 法 英 德 决定性作用 3.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 东 线 主战场 西 线 1914年 第一阶段 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1915-1916年 第二阶段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7-1918年 第三阶段 以同盟国失败宣告战争结束

  14.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奥匈

  15. 马恩河战役 德国参谋总长施里芬(1891~1906年任职),1905年制定了施里芬计划。计划认为:考虑到未来的战争中德军有可能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应将主力摆在西线,集中绝大部分兵力在4--6个星期内迅速击败法国,切断英国同大陆上的一切联系,再回师东线,全力对付俄国,争取在3--4个月内赢得整个战争的胜利。——冯克诚 田晓娜《世界通史全编》

  16. 小毛奇(1848~1916) 58岁的小毛奇一当上德军总参谋长,便加紧了战争准备。在制定德军新的作战计划时,他基本上继承了其前任施利芬的方案,那就是集中主力于西线,先用6~8周的时间击溃法军,然后挥师向东打败俄军,在几个月内结束战争。 霞飞(1852~1931)法国元帅,军事家 霞飞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因指挥马恩河战役,粉碎德军速战速决计划而声名大振。

  17. 参加这一战役的双方军队超过150万人,经过四天血战,德军伤亡近20万,被迫撤退转入持久的阵地战,1914年9月10日德国最高统帅小毛奇哭丧着脸向威廉二世报告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参加这一战役的双方军队超过150万人,经过四天血战,德军伤亡近20万,被迫撤退转入持久的阵地战,1914年9月10日德国最高统帅小毛奇哭丧着脸向威廉二世报告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18. 特点:阵地战、持久战、对峙战

  19.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1916年2月21日清晨,德军炮火猛轰凡尔登,每小时有10万发炮弹落在阵地上。经过12小时的轰击后,德军利用夜幕降临的机会冲杀过去,但遭到法军的英勇抵抗。德法两军展开了白刃战。那时,法军提出“不许敌人过去”的口号,很是鼓舞人心。天气虽然极度寒冷,给行军带来很大困难,有些战士被冻得不省人事,但醒过来后又参加战斗。凡尔登之战从2月一直打到年底,德军投入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法国投入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9万人。因此有人称这次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1916年2月21日清晨,德军炮火猛轰凡尔登,每小时有10万发炮弹落在阵地上。经过12小时的轰击后,德军利用夜幕降临的机会冲杀过去,但遭到法军的英勇抵抗。德法两军展开了白刃战。那时,法军提出“不许敌人过去”的口号,很是鼓舞人心。天气虽然极度寒冷,给行军带来很大困难,有些战士被冻得不省人事,但醒过来后又参加战斗。凡尔登之战从2月一直打到年底,德军投入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法国投入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9万人。因此有人称这次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之战

  20. 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使用喷火器攻击法军阵地

  21. 索姆河战役 1916年6月,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减轻凡尔登的压力,又在索姆河发动进攻。24日,英法联军不断向德军防线发动猛烈的炮火射击,7天之内共倾泻了150万发炮弹。7月1日这一天,英军大举进攻,德军防线一天就留下了6万具尸体,这在世界上实为罕见。这次战役使用了不少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等。德军施放毒气,毒死了不少英法士兵。英军于9月15日驾驶18辆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当一辆坦克向德军阵地开过来时,面对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躲在一条战壕里的300名德军惊慌失措,只能乖乖投降。这次激烈的拉锯战,直到年底才结束。英法联军死伤62万人,德军伤亡60万人。致使德国准备在西线决定战局的希望落空。

  22. 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死亡609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死亡255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死亡609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死亡255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

  23. 美国参战的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这些作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24. 福 熙 车 厢 福熙(1851 ~ 1929)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9月,德军领导人发表声明,要求签订停战协定。不久,德国发生了十一月革命。出于对德国革命的恐惧,11月5日,协约国同意在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的基础上同德国开始会谈。11月8日,福熙代表协约国在贡比涅森林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他下令宣读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并要求德国必须在72小时之内答复。经过几天的谈判,德国只从协约国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让步。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熙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熙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熙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攻占了西欧一系列国家,法国也未能幸免。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占了上风。6月21~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根据德方的指定,谈判地点就设在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后于1918年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的同一车厢内。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进入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那节车厢,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福熙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军运到柏林。后来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的时候,这辆车被炸毁了(另一说法是,希特勒为了免于德国战败时再一次丢脸,下令炸毁了福熙车厢)。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26. 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人/天)

  27. 4.大战的结果 许多新式武器投入战场 飞机、 坦克、 潜水艇等。

  28. 英军坦克

  29. 索姆河战役中的空战

  30. 4.大战的结果 (1)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2)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3) 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