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高俊岭 jlgao@fudan.edu.cn 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本章内容. 1.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2.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3.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the transactional model of stress and coping). 发展背景. 1.1932 年 Walter Cannon 将紧张描述成“战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 综合症。 当有机体器官遇到紧张刺激时,它或者与其战斗或是远离它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高俊岭 jlgao@fudan.edu.cn 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2. 本章内容 1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2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3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3.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the transactional model of stress and coping)

  4. 发展背景 1.1932年 Walter Cannon 将紧张描述成“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综合症。 • 当有机体器官遇到紧张刺激时,它或者与其战斗或是远离它 2.1936-1982年 Hans Selye 将集体紧张-反应描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 • 当将老鼠暴露与各种刺激时,他们的肾上腺就会分泌皮质类固醇激素,身体会经历三个阶段

  5. 发展背景 紧张刺激涉及到的组织器官

  6. 发展背景 肾上腺皮质增大 淋巴组织增大 激素水平增加 紧张反应启动 肾上腺素释放 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疾病易感性增加 肾上腺皮质缩小 淋巴节回复正常 激素水平保持 病理生理唤醒状态 副交感神经亢奋 抵抗力减弱 紧张刺激的严重性增加 淋巴节增大/失能 激素水平增加 适应性激素耗尽 抵抗内外刺激的 能力减弱 负性情绪—抑郁 疾病/死亡 抵抗力水平

  7. 发展背景 3.1967年,Holmes 和Rahe发展了社会再适应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来评价人们上一年经历的事件。 • 结果发现得分越高的人,在未来一年内得病的几率也越大。 至此,对紧张刺激的反应模式从以刺激为基础的模式转变为以事件为基础的模式

  8. 发展背景 4.1977年,Haan将防御机制和应对区分开来。 • 应对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防御是固定的,无目的的。 • 应对着眼于现在,防御以过去为基础、歪曲现在。 防御:是人们用来保护自己的个人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压抑作用、退化作用、否定作用、幻想作用等等。

  9. 发展背景 5.1984年,Richard Lazarus利用应对的概念发展了交互作用模式,包括患有慢性病在内的紧张经历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人要实施4个阶段的评估。 • 初级评估 • 二级评估 • 应对策略 • 再评估

  10. 理论概念 • 希望的事情没有发生 • 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 • 无所事事 • 要求个体在社会心理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的不相关的、可观察预料的事件。如: • 家庭成员去世 • 开始新工作 • 买了新房子 • 近期生活事件 • 远期生活事件 • 持续生活困难:生活事件持续6个月以上 • 角色压力:执行某一角色的压力 • 慢性压力:一组人对另一组人的反应 • 日常琐事:塞车 • 社区压力:来之于社区的应激源 • 应激源(stressor):能导致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可分为: • 生活事件(life event) • 慢性刺激(chronic stressors) • 无事件(nonevent)

  11. 理论概念 • 健康教育手段: • 压力日记 • 头脑风暴 • 小组讨论 一级评价:评价紧张事件的严重性,及其是否可以给自己带来影响。 二级评估:对紧张事件的可控性及个人评价能力的评价

  12. 理论概念 • 应对策略:基于评估结果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 问题管理:通过个人能力改变环境事件,来解决紧张事件 • 解决问题的技能 • 寻求建议 • 时间管理 • 设定目标 ② 通过改变对环境事件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解决紧张事件 • 体育锻炼 • 放松 • 参加支持组织

  13. 理论框架 可得资源 外部影响因素 其他生活事件 一级评估 易感性 严重性 因果关系 相关动机 应对目标 减少环境有害事件 忍受/调整负性事件 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 保持情绪稳定 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社会支持 应对策略 问题管理 情绪调节 紧张刺激 二级评估 事件的可控性 自己的能力 应对结果 心理功能恢复 正常活动 生理改变/疾病 人格特点 应对风格 内部影响因素

  14. 理论应用 紧张日记 一级评估 头脑风暴 二级评估 确定紧张源 健康应对行为 榜样示范 问题管理 解决问题技能 放 松 肌肉放松 调节情绪 小组讨论 再评估

  15. 3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16. 创新扩散理论 (Theory of diffusion innovation)

  17. 发展背景 • 20世纪初期,法国社会学家Tarde在他的著作“ Laws of Imitation”中描述了影响创新传播的因素及接受的过程。 • 1932年,Wissler发现当西班牙探险者将马介绍到美国印第安部落后,导致和平的印第安部落和其临近部落发生了战争。 • 1928年,Ryan和Gross在爱荷华州的杂交玉米推广实验,是创新扩散理论实验研究的开端 • 1962年,创新扩散理论的专家Rogers 完成其著作“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18. 发展背景 • 创新扩散理论在公共卫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60年的家庭保健计划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推广。 • 最近HIV/AIDS的流行及其干预策略的创建,为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提供的契机。

  19. 理论概念 创新(Innovation):是指被个体或其他采纳单位看做是新的观点、实践、服务或其他客体。 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指一项新事物(新思想、新工具、新发现、新产品)通过 一定渠道 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中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了解与采纳的过程。 交流渠道(Communication channels):是连接创新者与未采纳者的桥梁,信息传播的方法。

  20. 创新采纳者类型 34.0% 34.0% 16.0% 13.5% 后期大多数 早期采纳者 先驱者 早期采纳者 早期大多数 2.5%

  21. 创新采纳者类型 爱荷华州两个社区采用杂交玉米种子的累积人数和创新人数

  22. 创新扩散过程 1.创新形成(Innovation Development ): 新事物从产生、发展到成型的全部活动和过程 2.传播(Dissemination):将新事物从发源地向使用者积极传送的活动,包括确定没标人群和传播渠道 3.采用(Adoption):目标人群对创新的接受 4.实施(Implementation):即创新开始扩散,开始被接受或是实际使用 5.维持(Maintenance):即创新得以持续地实际应用或实施

  23. 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 社会体系的性质 1.规范性 2.紧密性 创新的特征 创新代理机构的努力程度 创新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传播渠道 1.大众媒体 2.人际交流 3.互动交流 创新-决策的类型 1.个人 2.集体 3.权威

  24. 影响创新扩散的创新特征 相对优势(Relative advantage):创新相对于它所替代的原有方法(方案)而具有的优点。 适应性( Compatibility ):创新与现有的各种价值观、以往的各种实践经验以及潜在采纳者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复杂性( Complexity ):理解和使用某项创新的相对难度 可试用性(Trialability):创新在有限的基础上进行试用的可能程度

  25. 影响创新扩散的创新特征 可观察性( Observability ):创新成果能被其他人看到的可能程度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Impact on social relations):创新是否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可逆性( Reversibility ):创新是否容易被中止和逆转 可扩散性( Communicability ):创新是否能被人容易和清楚地理解

  26. 影响创新扩散的创新特征 所需时间( Time required ):创新能否在短时间内被采纳 风险和不确定性(Risk and uncertainty level):采纳创新所具备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所要求付出的努力(Commitment required ):创新能否在投人较小努力的情况下产生效果 可更改性( Modifiability ):创新会否随着时间更新和更改

  27. 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 第一、该事物具有先进性并适合目标人群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第二、对目标人群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将目标人群细化。 第三、选择恰当的传播渠道,并介绍其优势。

  28. 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community building)

  29. 发展背景 社区组织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在19世纪末提出的,当时慈善机构及为新移民和穷人提供住房的行业迅速发展,为了描述社会工作者为协调不同团体的服务而进行的工作,提出了“社区组织”这个概念。

  30. 发展背景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社区组织实践有了新的拓展,通过民权运动和其他全国性运动,将社区组织的策略和战略应用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中。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在AIDS病防治和堕胎新法案发布工作中,社区组织原则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社区参与被作为卫生和卫生保健的内在组成部分而得到强调。

  31. 相关概念 • 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ing):并不是指一个社区中各种各样的机构,而是指帮助社区群体确定问题或目标、动员社区资源,发展和实施策略以实现他们所设定目标的过程。(健康教育的概念) 社区(Community):通常指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群体 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求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社区联盟(Community coalition):是指社区中各种的实体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联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社区建设(Community building):社区对自身关心的问题进行组织活动以创造健康和更为公平的关系。

  32. 相关概念 社区参与:人们有权利和义务以个人和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相关的卫生服务 授权(Empowerment):指通过有意思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不公平和不公正,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忧患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指社区成员共同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备行动

  33. 相关概念 评价标志社区能力提高的指标: ①范围,谁参加了或谁没有参加 ②深度和强度,他们参加了哪些活动 ③方式,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④效果,取得了什么健康效果 ⑤可持续发展,今后如何使参加的人更多,效果更好 社区能力建设的原则: 1. 尊重社区的价值观念、知识、 文化和决策; 2. 社区工作除了技术人员外,社区领导的投人对全过程来说是最根本的; 3. 而确定社区问题和需求则是社区能力建设的最佳起点。 社区能力(Community capacity):社区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社区中,能促使社区解决集体问题和改善或保持社区健康和幸福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34. 相关概念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指能够促进对各方面有利于协调和合作的网络、习俗和信任的社会组织的特点,其中合作与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 问题的选择(Issue selection):指社区成员参与确定社区问题、干预重点和活动策略的过程

  35. 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模式 主要工作策略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努力使社区成员在问题的选择、目标的确定、策略和措施等方面形成一致,采取共同的行动 主要工作策略是通过倡导动员各部门、各组织形成共识,解决分歧,协调行动。

  36. 4 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37. 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必须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对象人群的需求和需要 根据人群特点分层,选择不同干预重点,采取不同干预策略和措施 认知的提高是健康教育对象自愿采纳有益健康行为的前提

  38. 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当解决目标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时,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与解决该问题或问题的相关行为上;当解决该问题可能性很小时,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帮助对象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功能上。 善于利用其周围的人,来促进教育对象的行为改变 要帮助对象进行改变行为的“损失”和“回报”进行比较

  39. 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设法为对象人群树立行为榜样或展示典型事例 健康教育对象应为对象提供培训支持 健康教育应帮助对象增强和发展社会支持 影响健康教育工作成败和可持续性的首要因素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连续的、可逆的、可重复的过程,而非瞬间的事件。

  40.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