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16 Views
第四节 迅速工业化. 一、“殖产兴业” 政府投资,引进设备,建立“模范工厂” 1870 年设工部省, 70—85 年共投资 2970 万 铁路占 49% ,京滨线、阪神线、阪都线 1872 年 《 矿山须知 》 、 1873 年 《 日本矿法 》 官营为主,佐渡金、生野银、釜山铁、阿仁铜 造船、水泥、玻璃、丝织、纺织、牧场等 至 1880 年,共造船厂 3 、兵器厂 5 、各种工厂 52 、矿山 10 、铁路 75 英里 同时以贷款和补助金的方式扶植民间企业 1873—81 年发放贷款 5300 万. 二、工业革命
E N D
第四节 迅速工业化 • 一、“殖产兴业” • 政府投资,引进设备,建立“模范工厂” • 1870年设工部省,70—85年共投资2970万 • 铁路占49%,京滨线、阪神线、阪都线 • 1872年《矿山须知》、1873年《日本矿法》 • 官营为主,佐渡金、生野银、釜山铁、阿仁铜 • 造船、水泥、玻璃、丝织、纺织、牧场等 • 至1880年,共造船厂3、兵器厂5、各种工厂52、矿山10、铁路75英里 • 同时以贷款和补助金的方式扶植民间企业 • 1873—81年发放贷款5300万
二、工业革命 • 1881年松方正义任大藏卿,“松方财政” • 收支平衡、设日本银行整理纸币、增加储备、处理国营企业,“通货紧缩”解决财政危机 • 73年至96年出售23个工矿企业、3个农牧企业 • 价格低廉、“政商”、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 • 培植财阀、形成市场经济、出现工业革命 • 1882年涩泽荣一成功创办大阪纺织, • 1890年20家纺织公司,产纱量超过进口 • 政府推动民间资本投入铁路,发展迅速 • 甲午战争进一步刺激日本经济发展,官营军事工业及相关产业,八幡制铁所、金本位制
三、重工业发展 • 日俄战争后,出现投资热潮 • 钢铁、铁路、造船、机械、电力 • 出现垄断资本,成为工业国 • 其资本主义特点: • (1)工业革命与垄断资本同步 • (2)国家保护色彩较浓 • (3)官营重工业、军事工业强大 • (4)重工业产品依赖进口 • (5)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国内市场狭窄 • 军事封建型的帝国主义
第五节 大正民主 • 一、工人运动 • 1897年第一个工会组织—“铁工工会” • 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斗争兴起 • 1898年“社会主义研究会”,片山潜、幸德秋水 • 1900年禁止集会、结社、言论自由的《治安警察法》 • 1901年主张裁军、普选、国有的社会民主党成立,当天被禁止 • 1903年幸德等人出版《平民新闻》,反战 • 1910年“大逆事件”,社会主义者遭镇压 • 1912年第一次护宪运动,第三次桂太郎内阁
二、参加一战 • 1914年向德国宣战,出兵山东 • 向袁世凯政府提出“21条要求” • 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 • 大战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 14年进出口贸易12亿,19年增加到43亿 • 黄金储备12年3.5亿,19年超过20亿 • 战前负债12亿,战后拥有28亿的债权 • 14年农业比重为45.1%,19年为35.1% • 14年制造业为44.5%,19年为56.8% • 资本家人数超过地主,中小工商业主增加迅速 •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大正民主运动的阶级基础
三、民主运动 • 理论: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 • 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 • 1919年第一届政党内阁—原敬内阁 • 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但拒绝普选 • 选举的政府权力与非选举的政府权力 • 众院、内阁与元老、枢密院、军部 • 共产、社会民众等左翼无产阶级政党出现 • 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护宪三派” • 1924年5月组成加藤高明内阁 • 1925年通过《普选法》,确立政党政治 • 同时制定《维持治安法》
第六节 法西斯主义 • 一、民间法西斯主义与“皇道派” • 北一辉:《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 • 《中国革命外史》 •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 依靠在乡军人团的力量,实施天皇专制、限制私人资本、建立“大日本黄种人帝国”的“超国家主义”,以农村出身的士官生为基础 • 大川周明:《复兴亚细亚诸问题》 • 《复兴印度之精神根据》 • 《亚细亚建设者》 • 日本主导下建立包括印度的“大东亚共荣圈”
二、军部法西斯主义与“统制派” • 近卫文麿:法西斯政治体制的确立者 • 1918年发表《排除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 • 重新瓜分世界,确立国际秩序 • 反对协调外交,33年发表《改造世界现状》 • 石原莞尔:《现在及将来的日本国防》 • 《世界最终战争论》等 • 以日美为中心的文明冲突,首先占领东亚作为决战的基础 • “统制派”成员为少壮派军人,主张从上而下的有秩序法西斯主义化
第七节 战争体制 • 一、经济危机 • 1929年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 滨口内阁实施的紧缩财政加重危机 • 大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急剧增加 • “丰收饥谨”,价格暴跌,农民收入大减 • 对外贸易与29年相比,30年减少31%、31年减少45%,对美贸易39年28亿,31年减为2亿 • 与此29年相比,30年生丝价格下降三分之二 • 农户平均负债900日元(常年结余200日元) • 卖儿鬻女,青年女性平均50—100日元 • 军队中要求“改造”与“革新”
二、法西斯化 • 国内暗杀活动频繁:30年11月滨口雄幸、32年2月前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3月三井理事长团琢磨、5月犬养毅首相、35年8月军务局长永田铁山、36年近卫师团暴乱的“2•26事件” • 国外制造侵略事件:31年“9•18事变”、32年上 海“1•28事变”、5月成立“满洲国”、33年3月推出“国联”、37年“7•7事变”,全面战争 • 陆续颁布国民经济统制法令,在政治上组织“大政翼赞会”,形成法西斯体制 • 特征(1)缺乏权威性政治领袖和权威性理论 • (2)不是以政党、而是以军部为核心形成 (3)法西斯化是先外后内、自上至下进行的
三、全面战争 • 1940年7月近卫内阁确定“武力南进” • 1941年10月,东条英机内阁成立 • 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 •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 8月,长达半年的瓜岛战役,美投入7万,死2千;日投入3•6万,死2•5万 • 1944年6月,美军开始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 • 1945年3月,美军在冲绳岛登陆,经三个月,10万守军、20万岛民死亡 • 1945年8月6日、9日,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9月2日,签署投降书
第八节 近代思想 (1)启蒙思想 • 福泽谕吉、加藤弘之、西周、中江兆民 • (2)国家主义 • 德福苏峰、三宅雪岭、高山樗牛、井上哲次郎 • (3)社会主义 • 片山潜、幸德秋水、安部磯雄等 • (4)民主主义 • 吉野作造、美浓部达吉等 • (5)法西斯主义 • 北一辉、大川周明、石原莞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