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中国古代的文人与音乐

中国古代的文人与音乐. 音乐学院:陈克秀. 1 、 音乐的国度,古老的传统。. 2 、 文人以 “ 不知乐 ” 为耻与皇帝以 “ 性知音 ” 为荣. 3 、 中国文人的音乐 —— 古 琴音乐。. 4 、 传统呼唤中国文人 情 性 的回归。. 1 、音乐的国度,古老的传统 。. 中国有当今世界上最为古老乐器 —— 7000 年前的 “ 贾湖骨笛 ” ,也有当时世界上最为辉煌的乐器 —— 2500 年前的 “ 曾侯乙编钟 ” 。.

khu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古代的文人与音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的文人与音乐 音乐学院:陈克秀

  2. 1、音乐的国度,古老的传统。 2、文人以“不知乐”为耻与皇帝以“性知音”为荣 3、中国文人的音乐——古 琴音乐。 4、传统呼唤中国文人情性 的回归。

  3. 1、音乐的国度,古老的传统。 中国有当今世界上最为古老乐器——7000年前的“贾湖骨笛”,也有当时世界上最为辉煌的乐器——25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

  4. 中国古代是乐、舞、诗为一体的。中国人不仅很早就认识到了音乐的审美本质,而且同时也认识到了音乐的实用功能——特别是音乐的教化与陶冶功能。如:中国古代是乐、舞、诗为一体的。中国人不仅很早就认识到了音乐的审美本质,而且同时也认识到了音乐的实用功能——特别是音乐的教化与陶冶功能。如: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 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舜典》 以音乐为“教化”工具,来完成人的人格塑造。这样的认识 与行为,在当时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其源头可追溯到商代 甚至更早。而自周代,在国家政体中设有音乐机构,将音 乐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并通过考试选拔音乐机构的官员, 这在古代世界史上独有中国一国如此。这种体制和传统, 其后也影响东亚的一些国家。

  5. 西周时期,“乐”(教化)与“礼”(制度)便捆绑结合在了一起,即“礼乐”。就教授音乐的机构而言,西周时期,设有四座学宫,其中之一称为“西学”的学宫,就是学习音乐、舞蹈、诗歌。据《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记载,当时的全部教育内容为“六艺”——“养国子之道,乃教之于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西周时期,“乐”(教化)与“礼”(制度)便捆绑结合在了一起,即“礼乐”。就教授音乐的机构而言,西周时期,设有四座学宫,其中之一称为“西学”的学宫,就是学习音乐、舞蹈、诗歌。据《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记载,当时的全部教育内容为“六艺”——“养国子之道,乃教之于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至此,即开了中国文人与音乐的渊源。

  6. 当然,为中国文人与音乐结不解之缘者,当须首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中国的教育自孔子而大改观。孔子前为“学在官府”,自孔子便渐行民间——孔子是中国民间办学第一人。孔子的办学教育理念,基本上是继承周代官办学府的的理念。因此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他编中国的第一诗歌总集《诗经》,就把民歌——“风”放在首要位置,还把歌颂爱情的诗篇《关雎》放在了卷首。他学习音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下面几则文献。当然,为中国文人与音乐结不解之缘者,当须首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中国的教育自孔子而大改观。孔子前为“学在官府”,自孔子便渐行民间——孔子是中国民间办学第一人。孔子的办学教育理念,基本上是继承周代官办学府的的理念。因此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他编中国的第一诗歌总集《诗经》,就把民歌——“风”放在首要位置,还把歌颂爱情的诗篇《关雎》放在了卷首。他学习音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下面几则文献。

  7.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技术)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技术)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曲”与“数”是技术上的问题,“志”是形成音乐的精神,“人”是呈现某一精神的人格主体,孔子对音乐的学习,是要由技术以深入于技术后面的精神,更进而把握到此精神具有者的具体人格,这正可以看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活动过程。) 使人歌,善,则使復之,然后和之。 《史记•孔子世家》

  8. 而孔子的音乐水平,则有文献记载: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 孔子在教学中亦使用音乐为工具, 并似乎首创“快乐教育法”,他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人的修养)由诗来开始,以礼为依据,由 乐来完成。

  9. 即便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孔子仍利用音乐为学生讲学:即便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孔子仍利用音乐为学生讲学: (陈蔡)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起)。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史记•孔子世家》 而在生命的最后,孔子则以歌诉说自己已不久于人世: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何来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催乎!哲人 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史记•孔子世家》

  10. 2、文人以“不知乐”为耻与皇帝以“性知音”为荣2、文人以“不知乐”为耻与皇帝以“性知音”为荣 有周代之渊源,孔子之创始,中国古代便形成了文人以“不知乐”为耻,皇帝以“性知音”为荣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一直延绵不绝,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建设,正因为有历代文人的积极参与,故造就了它的独有特性与品格。限于于时间,我们现在只能择其概要,略作叙述。

  11. 1、由于中国文人的直接参与,中国古代乐律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音调的数字比时,中国的文人却已经发现存在于这些数字比之间的更深的内在联系,即数学上的“三分损益”法。而明代朱载堉则是世界上建立“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的第一人。1、由于中国文人的直接参与,中国古代乐律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音调的数字比时,中国的文人却已经发现存在于这些数字比之间的更深的内在联系,即数学上的“三分损益”法。而明代朱载堉则是世界上建立“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的第一人。 2、由于中国文人爱乐并喜好论乐,中国音乐美学早在春秋 时期就已经是范畴与命题众多,思想丰富、深刻,可与古希 腊相媲美,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至西汉时期,即公元前2世 纪,又出现《乐记》这样自成体系的专著,把中国音乐美学, 也把世界音乐美学推向高峰。至魏晋时期,即公元3世纪, 更出现《声无哀乐论》这样深入探讨音乐特殊性的自律论专 著,较之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论音乐的美》早了 整整16个世纪。

  12. 3、中国古代音乐论著,除少部分是以国家的名誉完成,大部分是由历代文人撰写,象宋代陈旸《乐书》,明代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是世界少有的音乐理论巨著。3、中国古代音乐论著,除少部分是以国家的名誉完成,大部分是由历代文人撰写,象宋代陈旸《乐书》,明代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是世界少有的音乐理论巨著。 4、 “凡诗歌之文学,以能入乐为贵。在吾国古代有然,在 泰西诸国亦靡不然。”(梁启超)中国古代诗人(文人)由 于“通音律”懂音乐,故使得中国古代诗歌一路走来,常常是 音乐变诗格变,“周东迁以后,世竞新声,《三百》之音节 始废。至汉而乐府出,乐府不能行之民间而杂歌出。六朝至 唐,乐府又不胜诘曲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诗又不胜方板而 诗余出。”(俞仲茅《爰园词话》)《诗经》、《楚辞》、 《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诗歌与音乐发展相得益彰。也可以说,中国文人的音乐素养成就了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成就了中国诗歌的辉煌。

  13. 3、中国文人的音乐——古琴音乐。 中国文人不仅为中国音乐文化作出了上述的贡献,而且,就其整个群体来说,还有着专门属于自己阶层的音乐——中国古琴音乐。 中国的文人的古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它不但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根源,而且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脉络、独特的传承群体、独特的历史人文精神和独特的音乐载体——七弦琴(古琴)、减字谱。

  14. 古琴又称为“七弦琴”,古代称琴、绿绮、丝桐等。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面上有13个琴徽标识音位,张七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一般按五声音阶定弦。常用的定弦“正调”如下:古琴又称为“七弦琴”,古代称琴、绿绮、丝桐等。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面上有13个琴徽标识音位,张七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一般按五声音阶定弦。常用的定弦“正调”如下: 演奏时右手拨弦取音,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散声是以空弦发音。泛音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宜于快速华彩性曲调。按声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并能奏出滑音、颤音或其它装饰音。还可以用双弦奏出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通常演奏多使用低音区, 全部音域为四个八度:C—d2。

  15. 古琴的传承群体为中国历代文人,即所谓的“士阶层”。古琴的传承群体为中国历代文人,即所谓的“士阶层”。 古琴的审美只在于内心的自审,只在于演奏者自身心性的写照和心性 的涵养、陶冶。 古琴的演奏为演奏者自身,或最多为三、五知己、同道的“雅集”,直到今天也少有商业性的演出。 古琴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的流派。 古琴音乐自古一脉相承,很少受社会潮流的影响,是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宝库。 古琴现存谱三千多个,曲目六百余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16. 就全世界来说,能够几乎与整个民族史相伴相随,能够一贯固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域,能够历经沧桑而古韵犹存,能够既不受宗教神明的佐使,又不受世俗功利驱动的音乐艺术,也只有古琴。古琴,文脉久远,风骨傲岸;道器融通,天人和谐;无论历史,无论传承,无论演奏,无论谱字,无论文化蕴涵,无论审美理念,都堪称音乐之最,世界唯一。就全世界来说,能够几乎与整个民族史相伴相随,能够一贯固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域,能够历经沧桑而古韵犹存,能够既不受宗教神明的佐使,又不受世俗功利驱动的音乐艺术,也只有古琴。古琴,文脉久远,风骨傲岸;道器融通,天人和谐;无论历史,无论传承,无论演奏,无论谱字,无论文化蕴涵,无论审美理念,都堪称音乐之最,世界唯一。

  17. 4、传统呼唤中国文人情性的回归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人与音乐渐行渐远。现在文人虽仍不乏知音者,但能够象古代文人一样,自觉地把音乐修养作为个人人文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现代文人,却实在是少之又少了。 具体表现,仅举两例: 首先就古琴来说,中国过去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传统,但今天知道古琴、古琴音乐的文人能有多少?古琴这件被世界他民族所羡慕、敬重的乐器,在前一时期却大有沦为“博物馆乐器”或“博物馆音乐”趋势。 再就是诗歌,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诗的国度”,但就今天来看,所谓的“新诗”、“自由体诗”等等,则与音乐分道扬镳,并舍弃了中国诗歌最起码的特质,鲁迅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应先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无法传诵和歌唱的诗歌,其生命力到底能有多久?

  18. 中国古代文人的素质修养是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有“六艺”——礼、乐、射、御(驭)、书、数,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而现在却多是“专业”的单一的,这当然是与社会的阶段性的进步有关,比如“社会分工”。但是从艺术的整个发展道路来看,有人就提出了“合——分——合”的三阶段论,当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科技的高度进步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的自己可支配时间、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社会分工”便会显得不再那么明显,也不再那么重要,素质全面的人,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的“通才”就会大量的出现。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了中国古代文人与音乐的一个方面,即,中国古代文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巨大贡献。这也可以说成是中国古代文人成就了中国传统音乐。现在,我们就开始谈中国传统音乐也成就了中国古代文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音乐实现了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关怀”。

  19. 说到“人文关怀”,我们常常会将其片面地认为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或社会成员之间的、甚至是领导与被领导者的“人文关怀”等等。其实, “人文关怀”还有一个最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的飞速运转、竞争的激烈加剧、极大地丰富了的物质与永无止境的占有欲望……都需要我们对自己 “人文关怀”。通过自身人文素养的建设,以应对整个外部或内心世界。特别是应对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往往是说来容易做到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就以“通才”和“专才”而论,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通识人才的人生大多既是散淡的、又是丰富的,既是平静的、又是辉煌的,他们既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了适意与和谐。专门人才——特别是一些过愈专门的人才的人生,却多与通识人才的人生相反。在他们的伟大成就的背后,往往缺乏的就是平静、丰富、适意与和谐。亦可谓是“学家不幸大家幸”。当我们在颂扬他们的伟大成就、以及献身精神之时,往往会产生无限的遗憾、甚至是悲哀。这其中,难道通识人才与专门人才的命运、境遇是完全不同的吗?不是。凡是人,都逃不脱自然所赋予的属性,生老病死、人生的坎坷与痛苦等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就是通识人才的人文素养,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实现人文关怀。能够在奋斗、抗争、进取的过程中对自己实现“精神超越”。

  20. 而音乐,就是我们实现对自己“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说中国传统音乐也成就中国古代文人,核心也就在这里。而音乐,就是我们实现对自己“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说中国传统音乐也成就中国古代文人,核心也就在这里。 黑格尔说:“音乐是浪漫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因为,音乐比绘画走得更远,它不肯承受物质世界这个沉重的负担,于是创造了它的表现方式。” 如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孔子。孔子的一生是坎坷和艰辛的,为了实现他的抱负,可以说历经磨难与挫折,但是,他却能够在身受围困、绝粮时仍“讲诵弦歌不衰”。在生命的尽头,他仍用歌来述说人生的不尽遗憾。三国魏的著名文学家、美学家稽康,在遭到司马昭的杀害,临刑之前,先看太阳的影子,算时间还来得及,就要来古琴,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就是这一曲《广陵散》遂使悲惨变悲壮,为其人生写下了悲烈壮美的最后一页。晋代诗人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但却穷困到常常会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地步。就此他还堂皇地写了《乞食》一诗,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说:“江州刺史王弘造渊明,无履,弘从人脱履以给之。弘语左右为彭泽做履,左右请履度,渊明于众坐伸脚,及履至,著而不疑。”

  21. 就是这样一位先生却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空灵的诗篇。他热爱诗歌、热爱音乐并从中获得“精神的超越”,贫穷是令人苦恼的,但他却能够“乐琴书以消忧”。他也有一张古琴,但却不张弦——恐怕是无钱买弦,他称之为“素琴”,若有朋友、同道造访,便会把这张无弦的琴摆放好,全神贯注地“弹”上一曲。就此他还写诗道:“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渊明奏这样的无声之乐,是要比约翰•凯齐(John Cage)的《4分33秒》又早了一千多年。 唐代王维,是一位通识文人,他不但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琵琶演奏家。人称他的诗与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已经常常出入宫廷,为王公贵族演奏琵琶。他演奏的琵琶曲《郁轮袍》,曾经打动了唐公主。   朱载堉,我国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艺术家。有关他的最大成就前面已经谈过。他是明代仁宗皇帝朱高炽的六世孙,是一位王子。由于皇族内部的倾轧矛盾,他的父亲被剥夺爵位,禁锢于祖籍安徽凤阳。家庭遭遇如此重大变故,而他却心如止水,随即“筑土室于宫门外,席藁独处十九年”潜心于天文、历算、乐律和音乐艺术研究。一直到他父亲的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王子地位。但在其后,他却连续七次上书皇帝,要把自己的王子爵位让出。让给谁呢?就让给曾经陷害过他父亲的人的孙子——他的五代内兄弟。而他自己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著书百万言。使世界学人,都知道“王子朱载堉”。

  22. 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世代相传的部分,它把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显示着民族的稳定性、连续性,体现着民族的存在和生命力。民族传统越是深厚、丰富、长远,民族的现实与潜在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大,民族意识也就越是强烈。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世代相传的部分,它把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显示着民族的稳定性、连续性,体现着民族的存在和生命力。民族传统越是深厚、丰富、长远,民族的现实与潜在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大,民族意识也就越是强烈。 为什么我国的改革开放还不到三十年,而我们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很多,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中国人有着深厚的传统。 文人与音乐关系密切,音乐是中国文人的必修课程,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不应该把它轻易抛弃。

  23. 传统呼唤中国文人情性的回归。 • 传统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世代相传的部分,它把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显示着民族的稳定性、连续性,体现着民族的存在和生命力。民族传统越是深厚、丰富、长远,民族的现实与潜在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大,民族意识也就越是强烈。

  24. 古琴音乐欣赏:潇湘水云 南宋浙派琴师郭楚望作 吴钊演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