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97 Views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一、走近咏物诗 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 《 全唐诗 》 已存咏物诗 6021 首,其中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晚唐 3556 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问题探究.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
E N D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一、走近咏物诗 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问题探究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白鹭是一个年华已逝,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不被重用的悲剧形象。 2、首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烘托作用,咏物诗中描写某一物所处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烘托该物。首句用芳香美丽的环境烘托白鹭的品性高洁。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中“柳”的形象有何特点?它实际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诗中的“柳”形象的特点是还未成熟,借得东风之力便轻狂乱舞,用飞花遮蔽日月,不曾想到也有凋零的时候。寓意是讽刺和警告得志便猖狂者必无好下场。
2.从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是什么?2.从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得志便猖狂者的讽刺、厌恶之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知识拓展 ㈠、咏物诗的题目往往有什么特点? 答案: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如刘羽的《白鹭图》。
㈡、咏物诗常常描写什么内容(托物)? 答案:常常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些特征(形状、色彩、环境、心理、动作等)着意描摹。 如,写柳的“乱条”“飞花”,这是形态描写;写白鹭“雪花公子”“ 白头”,这是色泽描写;写“芳草垂杨荫碧流”“ 山花红紫树高低”“ 锁向金笼”,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㈢、咏物诗常常表现什么情感(言志)? 1、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 典型的有刘羽的《白鹭图》 再如 :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2、是表达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2、是表达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开无主”是一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3、是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3、是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典型的有欧阳修的《画眉鸟》,曾巩的《咏 柳》 再如: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4、特别提醒: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4、特别提醒: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㈣、咏物诗常常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2、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㈤、咏物诗鉴赏步骤和方法 1.“读懂读透全诗”:理解全诗诗句是鉴赏的基础。 2.“物的特点概括”:由实到虚,分析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心理、动作、所处环境等,概括其特点。 3.“人的情感揣摩”:从物到人,联系诗人生平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情感。 4.“表达技巧分析”: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四、巩固训练 第一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案: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不同桃李混芳尘”一句 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第二题: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的特点 2、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答案:1、淡雅、朴素、高洁。 2、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第三题:马 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1、这首诗刻画了一匹马怎样的形象?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抱负? 答案:1.刻画了一匹受不公正待遇而瘦骨嶙峋,但仍刚劲有力的骏马形象. 2.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所作为,一展宏图的抱负.
第四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形象。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