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50 Views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一 .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二 .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三 .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两个概念的界定. 经济增长 (数量概念). 指一国或地区产品与劳务 的总量的增长。. <. 包含经济结构、收入 分配、生活质量、政治 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变革的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数量 + 质量).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重要性及其方式. 技术进步. 指由于 技术创新 、 技术贸易 和 技术外溢 所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术创新 / 技术外溢 ?.
E N D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一.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两个概念的界定 经济增长 (数量概念) 指一国或地区产品与劳务 的总量的增长。 < 包含经济结构、收入 分配、生活质量、政治 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变革的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数量+质量)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重要性及其方式 技术进步 指由于技术创新、技术贸易和技术外溢所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术创新/技术外溢?
☆ 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
什么是产业结构? 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之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产业结构是工业化的核心内容
(2)经济增长 表3—1: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技术进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经济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技术进步的测量 R--称为索洛(Solow)残差,指的是经济增长中无法用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解释的部分,一般认为它代表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而后者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
(3)国际分工 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导致 各国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从而 引起国际分工格局的改变。
举例:利用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1868年至20世纪初,日本通过引进学习,仅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 就基本上走完了工业革命的主要路程。二战之后,日本通过各种渠道、 形式和手段,大面积、快速度地吸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最新科技成就 。它用了20多年的时间和60多亿美元,消化了40多个国家在50多年时 间里花费的2000多亿美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得大量的技术引进效 益。比如说在汽车、录像机、复印机和计算机等几十项重大科技发明 中,没有一项是日本自己发明的。但是日本通过进口关键技术、设备 、零件和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改进,不仅很快掌握了这 些产品的生产技术,建立了相关产业,还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汽车 是美国发明的,但日本是汽车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日本汽车随处可见。 日本可以说在短短的20-30年时间内技术和经济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不但节约了上千亿美元的研发支出,而且现代化进程 也大为缩短。
& 技术进步的方式 (1)技术创新 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改进的)为手段并用 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是新技 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可以分为模仿创新和自 主创新两种形式。 技术创新
(2)技术贸易 技术供求双方按照一定的商业条件买卖技术的商业行为。分为国内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贸易的基本内容包括:专利使用权、商标使用权、专有技术使用权。 技术贸易
(3)技术外溢 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 或传播自己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 中不自觉地输出了技术。 技术 外溢
材料:FDI与技术外溢 目前,全球 500 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有 400 多家进入我国投资, 其中有l00多家在华设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使我国成为了跨国公司 重要的海外 R&D 基地。跨国公司在华 R&D 投资通过技术外溢对我国 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与国内企业合资经营。由 于 R&D 机构一般设在企业内部,通过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可以学习 、模仿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其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在具体的 R&D 活动 中,势必会与国内的大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保持协作关系,从而 提高那些与之协作的我国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水平。 再次,跨国公司在华 R&D 需雇佣我国技术人员,从而使得我国 的技术人员能通过“干中学”而掌握先进的技术。 同时,跨国公司在华 R&D 给我国带来了新的管理思想。跨国公 司在我国投资研究与开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科 技管理方法和思想。弥补了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知识的不足。 ——引自《跨国公司为我国经济提速》
二、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 (一)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途径之一:技术创新 √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企业努力开发新 技术和新产品。 √通过国际技术的外溢,给各个国家和企业相互启 发的机会,诱发创新。 √国际贸易和技术的流动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 的科研成本。 √促进国际间的技术分工和技术发展的专业化。
&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途径之二: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带来技术研究的专业化,大 大节约研发的成本。 √技术贸易使新技术的拥有者获得收益, 为进一步的创新积累资金。
&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途径之三:技术外溢 √传染效应 √干中学效应 √演示和培训效应 √竞争效应
(二)技术进步对对外贸易的作用 改善贸易条件 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实例分析 • 我国技术引进与对外贸易发展进程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 改革开放之前 80年代90年代21世纪 • 改革开放之后 文章推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1998-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1998-2005年) 单位:% 我国七年来累计引进技术近5万项
我国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2)加强技术引进后的吸收和创新 (3)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4)变贸易保护为竞争扶持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外溢 2. 说明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3. 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 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对此在以后技术引进 过程中应如何改进?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内容提要: 1. 工业化的内涵 2.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 3. 我国工业化进程实证分析
一、工业化的内涵 (1)工业化过程的实质 ☆ 经济重心从农业生产转向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过程 ☆ (2)工业化过程的核心 制造业的发展 (3)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霍夫曼系数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 (一)对外贸易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扩大资本积累 (基本条件) 现实生产力 资本品 出口 外汇收入 消费需求 消费品 新的产业
2.加快技术进步 (主要推动力) 技术创新 技术贸易 技术外溢
3.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内容) 产业结构 V.S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 V.S 产业结构 *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对外贸易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方向。 *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产品结构性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离不开技术进步, 对外贸易则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参考材料:技术合作与技术进步 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最发达的国家离开了 国外技术的进口,都无法维持本国长期的技术进 步。据一项统计资料,1990年发达国家专利总量 中,外国专利的比重高达77.83%,而本国专利仅占 22.17%,即便在技术发明最发达的美国,国外专利 的比重也高达44.92%,而欧洲发达国家的这一比 例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国家如比利时、希腊等 则高达98%。
(二)工业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a.扩大贸易范围 b.刺激贸易结构 c.促进贸易增长 1.促进作用 a.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 b.出口带动效应 c.出口产品结构 d.出口市场结构 2.制约作用 “根与木” “源与水”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 • (一)英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对外贸易对英国发展的影响——17~19世纪 1.推动了海运和船舶制造的发展 2.导致了大港口城市的兴起 3.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4.对外贸易利润提供了资金支持 5.刺激了技术进步
(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新加坡 香港 韩国 台湾 对外贸易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起了关键作用
(三) 我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发展进程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 改革开放之前 80年代90年代21世纪 • 改革开放之后
表3-2 中苏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例 (单位:百万美元)
对外贸易对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1)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建和改造了 大量骨干企业; (2)进口了大量关键性的工业原料和中间投入 品,弥补了我国资源的不足和供给的短缺; (3)学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提 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素质; (4)扩大了产品的出口规模; (5)优化了出口结构,带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 调整并使之逐步走向高级化。
年份 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部门 1952 64.5 35.5 1956 57.6 42.4 1965 51.6 48.4 1978 43.1 56.9 表3-3我国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重单位:%
表3-3我国工业霍夫曼比例(1952年-1978年) 霍夫曼系数——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
复习思考题 1.阐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对外贸易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2.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提要: 1. 经济增长的含义 2.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我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知识点回顾——经济增长 (1)定义 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持续增长 (2)衡量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
(3)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观念的相应调整。” 西蒙·库兹涅茨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 1.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该国具有提高进口水平的手段。 2.贸易将引起投资领域的变化并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贸易可以带来规模经济。 4.出口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5.出口具有关联效应。
Conclusion (Ⅰ) 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成本降低 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生产方面 技术进步和新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带来更多的产品。
Conclusion (Ⅱ) 消费方面 ※贸易可以促进世界 生产总量的扩大,提 高各国的消费水平 福利水平↑
(二)贸易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 • 什么是制度? 规范人的行为模式的各种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及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等。(广义) 道格拉斯·C·诺斯 • 什么是制度创新? • 制度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 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作用 促进国外先进经济制度的引进 从“需求”方面拉动制度创新 通过“外溢”效应促进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