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二章 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第二章 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第二章 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1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掌握地球形态、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空间直角人材系统转换和地图投影等基本理论 2 、本章学习内容 地球形态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大气构造. 第一节 地球形态. 地球形态 铅垂线: 地理空间中任意一点的重力作用线。 水准面: 自由静止的水面。 大地水准面 : 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2. 第二章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 1、本章学习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掌握地球形态、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空间直角人材系统转换和地图投影等基本理论 • 2、本章学习内容 • 地球形态 •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大气构造

  3. 第一节地球形态 • 地球形态 • 铅垂线:地理空间中任意一点的重力作用线。 • 水准面:自由静止的水面。 •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由于大地体表面仍然是具有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无法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地理空间中的各种要素,也无法通过数学方法在大地体表面进行表达与处理。由此,在地球科学领域,用一个与大地的形状、大小最为接近、拟合最好、且能用数学函数表示的椭球体来代表大地体。由图2.1可以看出,地理空间任意一点的铅垂线与通过该点的地球椭球面法线,一般不重合,它们之间的差值称为垂线偏差。

  4. 第一节地球形态 • 参考椭球体 • 地球椭球体是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的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 • 地球椭球体面(地球椭球体表面)虽然整体上与大地水准面(大地体表面)拟合最佳,但不同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不同,该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地理空间要 素,归算到地球椭球面上的精确度,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时期的观测资料,建立了与本区域大地水准面拟合最佳的地球椭球体。

  5. 第一节地球形态 • 参考椭球体是建立空间参考系统的基础。我国常用坐标系及其参考椭球体如下表: 在GPS中,美国使用1984年IUGG第十七届大会推荐椭球参数建立了GPS专用的WGS-84坐标系统。

  6. 第一节地球形态 • 参考椭球的点线面 • 参考椭球短轴为椭球旋转轴,一般与地球旋转轴重合(或者平行)。旋转轴与椭球面有两个交点,位于北端的交点称为北极点,用N表示;位于南端的交点称为南极点,用S表示。通过椭球中心O且垂直于椭球旋转轴NS的平面为赤道面.赤道面与椭球表面的交线为赤道。包含椭球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子午面,子午面与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

  7.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GPS、RS、GIS研究与处理的对象,位于地理空间,包括地表面、地表层,也包括大气层与太空。空间信息技术涉及空间对象在地理空间的位置、各种要素在地理空间的分布。确定位置与分布,需要建立相应的空间参考系统。 • 1 、GPS、RS涉及到人造卫星,而卫星的运动轨迹与地球的自转无关,通常建立与地球自转无关的天球坐标系来描述;位于地表层、地面、大气层的物体与对象,随地球的连续自转而同步运动,一般建立随地球自转而同步运动的地球坐标系来描述;

  8.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地面要素的表达,二维平面空间比二维球面空间更为方便,一般用平面坐标系描述; • 3、利用GPS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其基本观测量是时间的函数,需要建立时间参考系统。

  9.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一、天球坐标系 黄道面:地球绕地轴(地球旋转轴)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 如果假定地球在空间的位置是静止不变的,相对于地球质心而言,也可认为太阳在黄道面内绕地球质心运动,太阳绕地球的运动,称为视运动,亦与地球的自转无关。 • 1、天球直角坐标系 • 2、天球球面坐标系

  10.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为描述卫星空间位置简单起见,设地球质心位于地轴上,且假定地球质心与地轴在宇宙空间的位置静止不动,则称以O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球为天球。地轴无限延伸与天球交于天北极点PN、天南极点Ps。PN与Ps的连线称为天轴,它与地轴重合。过天球球心O且垂直于天轴的平面称为天球赤道面,它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球赤道。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与赤道交于春分点(γ)与秋分点。 注:无论是地球的自转,还是太阳绕地球的视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其天轴、天球赤道、春分点之间的相对关系固定不变。

  11.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1、天球直角坐标系 • 以地球质心O为原点,O点至天北极PN的方向为Z轴,O点至春分点y的方向为X轴,由X轴、y轴、Z轴按右手坐标系法则,在天球赤道面内定义出y轴。O-XYZ空间直角坐标系称为地心天球直角坐标系,简称天球直角坐标系。天体S的空间位置,由天球直角坐标(X、y、Z)来描述。

  12.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天球球面坐标系 • 天体S的空间位置,又可由天球球面坐标(λ,ψ,γ)来描述。其中,λ为S所在天球子午面与天球基准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赤径; ψ为O点至S的向径与赤道面的夹角,称为赤纬;r为地球质心至S的径向长度。 天球直角坐标系与天球球面坐标系,合称为天球坐标系。

  13.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由于地球不是均质标准椭球体,以及日、月等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的旋转轴(地轴)产生抖动与进动,即地轴(天球直角坐标系Z轴)的方向不是固定不变的。再者,日、月和恒星引力对地球绕日运动的摄动,使得黄道平面产生变化;再加上地轴方向变化使得与地轴垂直的赤道面产生倾斜,导致黄道与赤道相交的春分点也发生变化。地轴方向与春分点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一般分为长期变化(称为岁差)和短周期变化(称为章动)。岁差与章动使得天轴坐标系不是固定的,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岁差与章动的影响。

  14.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二、地球坐标系 • 由天球坐标系定义可知,地球上的任一固定点在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将随地球的自转而连续改变。为了使用上方便,必须建立与地球固定,随地球同频转动的坐标系,即地球坐标系。 地球坐标系也分为地球直角坐标系和地球球面坐标系。在卫星大地测量中,通常把地球球面坐标系称为大地坐标系。

  15.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1、地球直角坐标系: • 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地球旋转轴与地球表面或地球椭球面的交点),X轴为O点指向过英国格林尼治的起始子午面与地球椭球赤道的交点E,y轴垂直于XOZ平面且X、y、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16.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大地坐标系: • 大地坐标系的球面是长半径为a、短半径为b的椭圆绕短轴旋转后所形成的椭球面。椭球球心与地球直角坐标系原点O(地球质心)重合,短轴与地球直角坐标系Z轴(地球旋转轴)重合。包含椭球中心且垂直于短轴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包含椭球短轴的平面称为椭球子午面,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椭球子午面定义为起始子午面。

  17.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大地坐标系: 地理空间P点的位置,用大地坐标(L,B,H)表示。L为过P点的椭球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大地经度;B为过P点的地球椭球面法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大地纬度;H为P点沿P点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为大地高程。

  18.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三、WGS-84坐标系和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 •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是不规则的、近似于梨形的形体,相对于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地球椭球体而言,不同地理位置的大地体,其凸凹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满足不同用途和保证各区域定位精度和使用上的方便,地球坐标系有公用的坐标系,也有各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地球坐标系。

  19.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三、WGS-84坐标系和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 • 1)WGS-84坐标系 • 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坐标系是美国国防部测量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分别建有WGS-60、WGS-66、WGS-72。经过不断地改进,于1984年启用WGS-84,GPS使用WGS-84。由于GPS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WGS-84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球公用的地球坐标系。

  20.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2)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 我国目前使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有两个:1954年北京坐标系(简称BJ54)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GDZ80). • (a)1954年北京坐标系我国1949年建国后,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没有建立椭球的足够资料,暂时采用了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大地坐标系进行联测、计算,建立了我国的大地坐标系,命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21.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2)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 • 由于BJ54的椭球参数和大地原点实际上是前苏联的1942年坐标系,随着测绘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我国区域内测绘成果的实际验证,发现BJ54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如在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相差达68米;椭球短轴指向不明确;几何大地测量与物理大地测量的参考面不统一等问题)。 (a)1954年北京坐标系

  22.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 定义:直角坐标系原点为参考椭球中心(不在地球质心),Z轴(椭球短轴方向)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地球质心指向地极原点JYDl968.0 的方向),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X轴位于起始子午面内,且与Z轴垂直,指向大地零经度方向,X轴、y轴与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椭球参数采用1975年IUGG第十六届年会的推荐值。

  23.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四、站心坐标系 • 在GPS定位中,通常采用以地面观测站为坐标原点的站心坐标,来描述卫星与测站之间的方位角、高度角和距离,以便确定观测方案时了解卫星在天空中的分布状况。 站心坐标系分为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和站心地平极坐标系。

  24.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1、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 • O点是地球椭球(以下简称椭球)中心,O-XYZ为地球坐标系。在GPS中,O-XYZ一般指WGS-84坐标系。P为地面观测站,S为空间卫星。 定义为:过P点的椭球面法线为z轴,指向P点天顶方向为正;垂直于Z轴且由P点指向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为x轴,指向北方为正;X轴、Y轴与z轴构成左手坐标系。 xPy平面为过测站P点且垂直于P点天顶方向的地平面,故以测站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P-xyz,称为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其x轴指向地平北方向,Y轴指向地平东方向,z轴指向测站天顶方向。

  25.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站心地平极坐标系 • 站心地平极坐标系定义:设 xPy平面为基准面,P点为极点,Px轴为极轴,zPx平面顺时针量至zPS平面的夹角称为方位角,用A表示,取值O~;PS直线与xPy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高度角,用h表示,由xPy平面起算,取值 O~;P点至S点的距离,用r表示。由于基准面xPy为地平面,则称P-Ahr为站心地平极坐标系.

  26.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五、平面坐标系与高程 • 1、平面坐标系 •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或用大地坐标与大地高表示。在实 际应用中,地面点、地表要素,更多的是用平面直角坐标与正高(高程)表示。 • 国家平面直角坐标系 • 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 • 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27.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高程 •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亦称为海拔。 假定高程:以某假定水准面作为起算面,则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假定水准面的距离,亦称为相对高程。 HA、HB分别是A、B两点的绝对高程,HA’,HB’是A、B两点的相对高程。通过联测一点A(或其他点),求出A点绝对高程HA和假定高程HA’,即可获得假定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高差△H,其他各点通过△H,便可进行绝对高程与假定高程的换算。

  28.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表示地面点的高程,在大地坐标系中,使用大地高,大地高是地面点沿参考椭球面法线至参考椭球面的距离。如图2-10,设A点绝对高程为HA,A点在大地坐标系里的大地高为H大地高,由于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高程异常,用ξ表示,则有: ξ= H大地高-HA

  29.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六、时间系统 • 利用GPS定位与导航,需要获得若干颗卫星的空间位置以及该位置上卫星至目标的距离。实际上,卫星的位置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以约3.9km/s的速度在轨 道上高速运动。 • 不同的时刻,卫星的位置不同,卫星位置是时间的函数。 • 再者,卫星至目标的距离,是依据卫星在某一位置上发射信号的时刻与目标点的接收机收到同一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再乘以信号的传播速度而间接得到的。

  30.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六、时间系统 • 根据卫星的运动速度和信号的传播速度,可以证明,如果要使卫星的位置误差小于1 cm,其测定时间的精度应达到2.6×10-6s;如果要求测定距离的精度也小于1 cm,信号传播的时间误差应小于3.0×10-11s。由此可见,时间系统对于GPS的定位与导航,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1.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1)基本时间系统 • 1)恒星时 • 2)平太阳时 • 3)世界时 • 4)国际原子时 • 5)协调世界时 • (2)GPS时间系统

  32.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1)恒星时 •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根据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地球自转时,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定为一个恒星日,等分为24个恒星时。恒星时具有地方性,亦称为地方恒星时。

  33.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平太阳时 •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根据天体运动的开普勒定律可知,真太阳的视运动速度是变化的。为了弥补真太阳的这一变化缺陷,设想存在一个假太阳存在,它以真太阳周年运动的平均速度,在天球赤道上作周年视运动,且周期与真太阳相同,称这个假太阳为平太阳,以平太阳为参考点,根据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平太阳时。 • 与恒星时类似,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平太阳日,等分为24个平太阳时,某地某一时刻的平太阳时,在数值上等于本地子午圈相对于平太阳的时角。同一时刻不同点的平太阳时不同,平太阳时也具有地方性,亦称为地方平太阳时或地方平时。

  34.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3)世界时 • 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世界时以地球自转轴为基础。世界时与平太阳时尺度相同,但起算点与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起算点相差12h。若以GMST表示格林尼治的平太阳时,则世界时UT为: UT=GMST+12 h • 4)国际原子时 • 原子时是利用原子钟所建立的时间系统。原子时采用国际制秒(SI)。国际时间局从1977年开始,根据全球精选出的不同地点约一百台原子钟,经高精度时间对比和数据处理后推算出的一个时间系统,称为国际原子时

  35.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5)协调世界时 • 为了利用原子时的优点,同时又满足对世界时的实际应用需要,国际无线电科技协会和国际天文学会建立了一个两者兼而有之的时间系统。即,以原子时的国际制秒(SI)为基础,用正负闰秒的方法保持与世界时相差在一秒以内的一种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协调世界时。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的秒长,即使用国际制秒。目前几乎所有国家发布的时号,均以UTC为标准。

  36.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GPS时间系统 • 利用GPS定位与导航,其卫星在太空的瞬时位置,卫星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都依赖于时间,为此,GPS建立了自己的专用时间系统。这个时间系统简称为GPST(GPS时:GPS Time),它由GPS主控站的高精度原子钟守时与授时。

  37. 第二节 空间与时间参考系统 • (2)GPS时间系统 • GPST使用原子时系统,它的秒长等于原子时秒长,原点与1980年1月6日零时时刻的协调世界时(UTC)相同,而与该同一时刻的原子时相差19s,此时,协调世界时已累计闰19s。 • GPST启动后不跳秒,保持时间的连续性。GPST与UTC的整秒差以及秒以下的差异,通过时间服务部门定期公布。在利用GPST进行时间校对时,需注意其与UTC的整秒差n.

  38. 第三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 1 天球直角坐标系与地球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由天球直角坐标系O-XYZ与地球直角坐标系o-xyz的定义可知,两坐标系的原点均位于地球质心O,O-XYZ的Z轴和o-xyz的z轴均为地球旋转轴,O-XYZ的X、Y轴所在平面XOY(天球赤道面)与O-xyz的x、y轴所在平面xoy(地球赤道面)重合,均为过地球质心且垂直于地球旋转轴的平面。 • 设O-XYZ中的X轴与o-xyz的x轴之间的夹角为GAST,由恒星时的定义可知,GASI等于格林尼治的恒星时角,是时间的函数.坐标转换时,只需将O-XYZ坐标系绕o-xyz坐标系的z轴旋转GAST角即可

  39. 第三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 2 不同地球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目前世界上各国所使用的地球直角坐标系,与全球的统一地球直角坐标系,在原点位置、三个轴的方向上,立的直角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GDZ80),它们属于三个不同的地球坐标系,且BJ54与GDZ80属于两个不同参心(参考椭球中心)的地球坐标系. 地球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包括地心直角坐标与参心直角坐标,不同的两参心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对于我国,主要WGS-84与BJ54或GDZ80之间的转换和BJ54与GDZ80之间相互转换等. 进行不同的地球直角坐标系之间转换,关键是建立两个坐标系之间转换的数学模型。

  40.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由于球面的不可展示性,为了用平面坐标来表示球面上目标的空间位置,必须进行球面坐标到平面坐标的转换,这就是地图的投影变换。 • 地球曲面转换成地图平面,不仅仅存在着比例尺变换,而且还存在着投影转换的问题。将椭球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着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称之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方法很多,我国主要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1.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建立球面和平面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球面上的点对应到平面上或可展示的平面上,其转换的数学函数是: X = f1 (,);Y = f2 (,) 其中(X,Y)是平面直角坐标; (,)是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标。 • 转换解算方法主要可归为正解变换和反解变换 • 正解变换:一般地把由地理坐标求出地图平面直角坐标的形式称为正算式,称正解变换,也称直接变换法 。 • 反解变换:把由地图直角坐标求出地理坐标的形式称为反算式,称反解变换,也称间接变换法 。

  42.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地图投影的种类 地球表面经投影变换后其角度、面积、形状、距离会产生某种变形,变形虽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也就是可以使某一种变形为零,也可以使各种变形减少到最小程度,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投影变换。 1、按变形的性质分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 2、按展开方式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3、按投影面与地球相割或相切分割投影和切投影。 总之,地图的投影变换是空间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43.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投影面和球面的关系

  44. 方位投影展开图 圆柱投影展开图 圆锥投影展开图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几种投影方式展开图

  45.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46.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二、 GIS中地图投影的选择 随区域经纬度不同、地图比例尺不同、及地图用途不同,地图投影方法也不同,现有地图投影方法共有200多种。但常用的也就20多种。 1、选择的投影系统应与国家基本图(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省区图或国家大地图集)投影系统一致; 2、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投影系统; 一种服务于大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入输出; 一种服务于中小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入输出;

  47.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3、所用投影应能与网格坐标系统相适应,即所采用的网格系统在投影带中应保持完整。 GIS投影为例: 加拿大:>= 1:50万——采用UTM(墨卡托投影) < 1:50万——采用Lambert( 兰勃特); 美 国:>= 1:50万——采用UTM; < 1:50万——采用州平面坐标系统(以高斯投影 和Lambert投影为主,局部地区采用HOM投影); 中 国:>= 1:50万——采用高斯投影; < 1:50万——采用Lambert( 兰勃特)。

  48.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三、我国的地图投影 (一)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 1、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00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2、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Lambert(兰勃特)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3、我国大部分省区地图以及大多数这一比例尺的地图也多采用Lambert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Alberts(阿尔伯斯)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总之,在我国大比例尺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小比例尺采用兰勃特投影。

  49.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二)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从几何上看,它用一个椭圆柱套在地球椭球体外面,并与某一子午线相切(此子午线称做中央经线),使椭圆柱的中心轴位于椭球体的赤道面上. 经纬线的投影是首先将中央经线向东和向西按一定经差范围,将经纬线交点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此椭圆柱面展为平面。 高斯-克吕格投影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东欧一些国家也采用其作为地形图数学基础,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也有局部地区采用该投影作为大比例尺地图的数学基础。

  50. 第四节 地图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高斯投影特征: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投影具有等角的性质(投影后经纬线相垂直);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大小与经差有关,经差愈大则变形愈大,因此这种投影在用于大比例尺地图中时都采用分带的方法,即将地球按一定的经差(6度,3度)分成若干互不重叠的带,各带分别投影,从而将变形控制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