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87 Views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作者:赵学军 2001/10/22.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 作者:赵学军 2001 年 10 月 23 日. 直接原因:甲午战败 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 戊 戌 变 法 的 背 景. 社会条件: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影响.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1. 康有为的思想 2. 梁启超的思想
E N D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作者:赵学军 2001/10/22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 作者:赵学军 2001年10月23日
直接原因:甲午战败 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 戊 戌 变 法 的 背 景 社会条件: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影响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1.康有为的思想 2.梁启超的思想 3.康、梁酝酿变法
1.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 2.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 3. 康有为的思想及活动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理论基础
梁启超活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1.领导“公车上书” 1895.春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成立强学会 1895 夏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传播维新思想 鼓吹变法 北 《中外纪闻》《国闻报》 南 《时务报》 4.设立学会、学堂 变 法 的 酝 酿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内 容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 质 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 正面交锋 影 响 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百日维新 1.诱因: 2.准备: 3.新政 列强掀起瓜分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 《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 保国会——资产阶级政党 1898.6.11--9.21 (转下页)
3.新政 1898.6 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戊戌政变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意义 2.失败 原因 3.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 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C
2. 1895年“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 维新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成为: A. 政治运动 B. 思想运动 C. 爱国运动 D. 群众运动 A
3.郑观应主张“商战”,对其含义最准确的解释是 : A. 发展本国民族工商业,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 B. 提高关税,以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 C.利用本国经济力量同外国列强进行竞争 D.闭关锁国,断绝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C
4 . 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 是: A.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A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 B. 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 础 • C.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 D. 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B
6.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 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 要的不同是 : 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 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 C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