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83 Views
临床生化检查(二). 检验系 李莉. 第四节 脂类代谢紊乱的检查. 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血脂检测的主要目的是: ① 对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等血脂代谢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 ② 作为健康普查指标,达到对 AS 和高脂血症等血脂异常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并起到监控作用; ③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
E N D
临床生化检查(二) 检验系 李莉
第四节 脂类代谢紊乱的检查 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血脂检测的主要目的是: ①对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等血脂代谢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 ②作为健康普查指标,达到对AS和高脂血症等血脂异常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并起到监控作用; ③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 ④帮助诊断胎儿肺发育成熟程度,预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等。
一、脂质及脂蛋白概述(一)脂质组成及生理功能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70%) (cholesterol ester,CE) 游离胆固醇(30%) (free cholesterol,FC)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磷脂 (phospholipid,PL)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
胆固醇(TC)是一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胆酸、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的前体。胆固醇(TC)是一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胆酸、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的前体。 • 三酰甘油(TG)是体内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 • 磷脂(PL)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与膜转运功能有关。 • 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甚少,但在血浆脂质代谢中是最活跃的部分。
(二)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LP)1、定义:血浆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所组成 的一类大分子复合物,能溶于 水,运行于血。2、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甘油三酯 磷脂 脂质 胆固醇 胆固醇酯
3.脂蛋白分类(1)按其密度的不同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4、功能(1)运输脂类(2)参与脂类代谢(3)参与某些疾病的过程4、功能(1)运输脂类(2)参与脂类代谢(3)参与某些疾病的过程
(三)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功能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使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被激活或活性抑制 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代谢过程
二、脂质和脂蛋白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固醇测定(TC)2、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TC、TG 增高 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C)HDL-C 与冠心病呈负相关LDL-C 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5、载脂蛋白测定(ApoA,ApoB)ApoAI 与HDL-C相一致ApoB100 与LDL-C相一致
6、脂蛋白(a) [Lipoprotein(a),Lp(a)]测定
由于Apo(a)具有纤溶酶原的类似结构,故它可能与纤溶酶原受体或纤维蛋白大分子结合,从而阻止凝血块被溶解Apo(a)参与构成的LP(a)携带胆固醇到血管内膜沉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现在一般认为,血浆LP(a)是促进As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的分析程序及项目选择 • 血清或血浆外观 • TC测定 • TG测定 • HDL-C测定 • LDL-C测定 • ApoAI测定 • ApoB100测定 • Lp(a)测定 • 脂蛋白电泳分析 • 其他测定:有关的蛋白质、酶和受体测定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ACS炎症、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发病后几小时即出现异常增高且“窗口期”较短,在心绞痛等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估计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检测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 肌红蛋白(myoglobulin,Mb) MW 17.8 kDa 153 个氨基酸的多肽和血红素辅基组成 占横纹肌蛋白 2%,主要位于胞浆 结构与 Hb 相似,为携氧载体 1975年首先报道 AMI 时增高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 肌红蛋白(myoglobulin,Mb) MI 后能迅速从坏死心肌中释放,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心肌特异性不高 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 AMI 的诊断 有助于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 迄今为止受到公认的早期生化标志物主要限于肌红蛋白;CRP 的应用近年来也不断受到关注;其余各标志物由于不同报道或不同方法的测定值变异较大,其临床使用价值目前尚有限
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 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CK-MB) 分析测定有多种方法 CK-MB 质量(CK-MB mass) 测定避免了可能的干扰,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最低检测限< 1 mg/L) 和准确性,测定时间短 (最快仅需 7 min),适合于自动化分析
肌钙蛋白(troponin,Tn) • 1965年 Ebashi 和 Kodama 首先发现,随后被命名 • 1968年 Hartshorne 和 Mueller 认为是一复合物,并研究了功能 • 1971年 Ebashi 等纯化后用 SDS 电泳分析,得到三个片段 • 1973年 Greaser 和 Gergely 根据其功能,将三个亚基命名为 TnC,TnI,TnT
cTn 在临床诊断中的用途 • 急性心肌梗死 • 不稳定性心绞痛 • 临床诊断心肌炎 • 临床诊断心肌创伤(心脏手术) • 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
心钠素(cardiac natriuretic peptides,cNP) • 1956年,Kisch 和 Henry 分别证实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 • 1981年,de Bold 发现 ANP • 1988年,Sudoh 报道 BNP • 1990年,Sudoh 又发现了CNP • 血BNP浓度测定是目前CHF诊断最好的临床化学诊断指标
二、肝细胞损伤时的物质代谢改变(一)糖(Glucose)代谢:1、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 其他单糖的转化 进食:一时性高血糖 空腹:低血糖 2、糖耐量检查 空腹 降低 服糖 增高 恢复 延长
2、蛋白质的合成: 合 成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清蛋白 水肿 凝血障碍
3、血清中各种蛋白浓度测定(1)总蛋白浓度(total protein,TP) 清蛋白(albumin,AlB/A)球蛋白(globulin,GlB/G)(2)清蛋白 肝病:下降(3)A/G 值 正常1.5-2.5/1肝病: A/G 下降 (4)前清蛋白 (prealbumin,PAB) 肝病时减低 (5)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特异性(6)CEA 癌胚抗原特异性不强
4、血氨 解毒途径 转变为氨基酸上的氨基 肾脏 肝 鸟氨酸循环(尿素) 与H+形成NH4+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氨不能被解毒,血氨增高
(三)、脂代谢1、脂肪肝TG增高 肝细胞中的TG不能经VLDL运出,可形成脂肪肝2、血清中载脂蛋白下降 除ApoB48外,均由肝脏合成 3、血清中ChE/Ch比值下降 (正常7/3)胆固醇(肝释放)+磷脂 LCAT ChE肝病:LCAT活力下降 ChE 下降 Ch、磷脂 增高
4、血清LPX(脂蛋白X、阻塞性脂蛋白)脂溶性物质不能从胆管中流出,逆流入血,血中蛋白质与其结合形成脂蛋白颗粒,即LPX。4、血清LPX(脂蛋白X、阻塞性脂蛋白)脂溶性物质不能从胆管中流出,逆流入血,血中蛋白质与其结合形成脂蛋白颗粒,即LPX。 (四)、维生素代谢 胆道阻塞:VitK 出血倾向
(五)激素代谢变化 激素的灭活作用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许多激素在其发挥调节作用之后,主要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活性,这称之为激素的灭活作用。 肝脏是体内类固醇激素、蛋白质类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
三、排泄功能的检查 对进入肝脏的药物、毒物、异物进行排泄(一)、胆红素(Bilirubin)代谢 胆红素代谢的环节 生成 运输 肝内代谢 肝外代谢 排泄
(二)胆红素的分类及意义 1、分类 α胆红素(间接胆红素)β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酯) γ胆红素(双葡萄糖醛酸酯)δ胆红素(胆红素蛋白) • 2、δ胆红素的意义 •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尿中结合胆红素阴性。 • 肝炎恢复期,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很高,而尿胆红素消失。
(三)黄疸(jaundice) 1、黄疸的概念: 多种疾病引起病人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胆红素进入组织,引起皮肤、巩膜、粘膜等组织黄染。 隐性黄疸(STB) 17.1-34.2μmol/L 2、黄疸的分类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 肝细胞性黄疸(肝性) 梗阻性黄疸 (肝后性)
血 粪 尿 间 直 (颜色)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 + - 黄 - + 溶黄 增 不变 加深 - 增 肝黄 增 增 变浅 + 不定 阻黄 不变 增 变浅白色 ++ 减少
(1)肝细胞通透性增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CT(胍氨酸转移酶)SDH(琥珀酸脱氢酶)(1)肝细胞通透性增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CT(胍氨酸转移酶)SDH(琥珀酸脱氢酶) 四、血清酶学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 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 • 肝脏:细胞质 > 线粒体
(2)肝细胞坏死AS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GDH(谷氨酸脱氢酶)MAO(单胺氧化酶)(2)肝细胞坏死AS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GDH(谷氨酸脱氢酶)MAO(单胺氧化酶) 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 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 • 肝脏: 线粒体> 细胞质
(3)肝胆阻塞ALP(碱性磷酸酶)r-GT(谷胺酰基转移酶)5’-NT(5’-核苷酸酶)(3)肝胆阻塞ALP(碱性磷酸酶)r-GT(谷胺酰基转移酶)5’-NT(5’-核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 代谢:肝脏ALP经胆汁排入小肠 • 意义:增高(胆汁淤滞、骨疾病) • 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 • (γ-glutamyltransfarase,γ-GT) • 血清中γ-GT 来源于肝胆系统 • 意义:胆汁淤滞肝癌嗜酒 • 5’-NT 肝外阻塞
(4)肝癌及肝纤维化 ALP γ-GT 肝癌 α-L-岩藻糖苷酶(AFU) 单胺氧化酶(MAO) 肝纤维化 脯氨酸羟化酶(PH) (5)比值AST/ALT正常胞内 2.5/1 正常血清 1.15/1急性肝炎 <1 (ALT增加为主) 慢性活动性肝炎 >1 (坏死为主) 肝癌 >3.8/1
五、胆汁酸(bile acids,BA)检查 (一)、胆汁酸的类型 1、种类 胆酸(cholic acid,CA) 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 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 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2、按来源分类 初级胆汁酸:CA、CDCA 次级胆汁酸:DCA、LCA、UDCA 3、按结合与否 游离型胆汁酸 结合型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
(二)胆汁酸代谢的特性 1、原料:胆固醇(cholesterol) 2、合成场所:肝脏 3、代谢过程:随胆汁排入肠道,经细菌分解后被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血回肝,再由肝细胞摄取,与新合成的胆汁酸再随胆汁进入肠道,即BA的肠肝循环。 4、意义: • 肝细胞的合成、摄取、排泌功能 • 胆道的排泄功能
(三)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2、胆道梗阻:胆石症、胆道肿瘤 3、门脉分流 4、生理性增高
六、肝脏功能检查的选择 代谢性肝功能实验 蛋白质代谢 血清总蛋白 A/G比值 前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血氨 AFP CEA 脂类代谢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 血磷脂 甘油三酯 脂蛋白X 载脂蛋白 血胆汁酸 糖代谢 空腹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 肝实质损伤 ALT AST 胆汁郁积 γ-GT ALP 5’-NT 肝纤维化 MAO PH 肝癌 ALP γ-GT AFU
肝脏分泌与排泌功能试验 外源性物质的 清除能力检测 吲哚绿 氨基比林 利多卡因 内源性物质的 分泌与排泄 胆红素 胆汁酸
教学要求 掌握: •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 各种黄疸的生化检查特点 • 肝脏疾病时的酶学检查及意义 •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等检查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 • 肝脏疾病时物质代谢的变化 • 胆红素的分类及δ胆红素的意义 • 黄疸的分类 • 胆汁酸的种类及代谢的特点 • 血浆各种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 • 目前常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
选择题: 1、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典型表现为: A.α1球蛋白增加 B.β球蛋白增加 C.γ球蛋白增加 D.α球蛋白增加 E.Μ球蛋白增加
2、下列对直接胆红素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 B. 水溶性较大 C.不易透过生物膜 D. 不能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E. 与重氮试剂起反应的速度快,呈直接反应
3.主要用于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是: A.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B.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C.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D.脯氨酰羟化酶 E.单胺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