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963 Views
失 智 症 與 失 智 症 護 理. 護理系 林昭卿. 經 驗 分 享. 案例 1… 吃肥皂、吃衛生紙 ….. 案例 2… 我要回家 ….. 案例 3… 你再到我房間 ……. 案 例 分 享 ※ & * # % …………. ¥ € $ ◎ & ……………. 失智症的迷思. 失智症 治不好的病 …………… 失智症 能控制的病 …………… 失智症 是精神病 ……………… 失智症 是認知障礙 ……………. 失 智 症 症 狀.
E N D
失 智 症 與 失 智 症 護 理 護理系 林昭卿
經 驗 分 享 案例1…吃肥皂、吃衛生紙….. 案例2…我要回家….. 案例3…你再到我房間……
案 例 分 享 ※ & * # % …………. ¥ € $ ◎ &…………….
失智症的迷思 失智症 治不好的病…………… 失智症 能控制的病…………… 失智症 是精神病……………… 失智症 是認知障礙……………
失 智 症 症 狀 健忘 遊走 夜間瞻妄 每一位個案的症狀有其個別性 老番顛 VS 認知障礙 【混 亂……..】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即以前所稱「癡呆症」,早期是指狹義的 阿滋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目前則指廣義的「老人失智症」(senile ementia) 。這類病人的智能喪失,並非先天即愚痴、無識 的呆子、白痴,而是因老化、退化或患腦血管 疾病,所造成的後天智能喪失,以「癡呆」稱 呼病人,既非事實,也不禮貌,故國內醫界近 年來已將癡呆症正名為「失智症」。
失智症是什麼 ?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 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 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 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 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 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 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新 觀 念 腦部疾病 VS 社會心理疾病 日本 金子仁郎 新福尚武定義: 生理性失智因為重病、臥床、壓力、心 理問題等外因性原因引起的疾病性失智 即 【認知障礙症】
失智人口知多少 社區失智症盛行率 65~69歲為1.2%、70~74歲為2.2%、75~79歲為4.3%、80~84歲為8.4%、85~89歲為16.3%、90歲以上為30.9% 機構失智症盛行率 安養機構失智症盛行率為26.8%、安養護機構為61.8%、護理之家為64.5%。
民國98年12月底失智症人口推估 社區中約有約近12萬失智老人(118,606人) 位失智老人,佔老人人口的4.8%。加上 長照機構之3萬多名失智老人,並加上65 歲以下推估失智人口2萬多人,台灣總失 智人口可能超過17萬人 。
失智症的原因 失智症的致病原因雖有很多種,臨床上可分為: (一) 完全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會逐漸的惡化,如阿滋海默 氏症(約占百分之六十)、額顳葉型失智症rontotemporal lobe dementia)、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等。 (二) 不完全不可逆的,可加以阻止惡化者,如腦中風後血管 性失智症。 (三) 不會繼續惡化,可治療改 善病況的病因,如頭部外傷。 (四) 可治療性甚至可治癒的病因,如常壓性水腦症、硬膜下 血腫、甲狀腺功能不足等。
失 智 症 的 類 型 • 退化性失智症 50-60% . 阿茲海默式症為代表 腦神經細胞糾結及斑塊初期難發現 為腦部退化而漸影響行為及生活等 . 額顳葉失智症 . 路易式體失智症
失 智 症 的 類 型 2. 血管型失智症 10-25% . 中風腦部血管病變,引起腦細胞退化 . 通常發病較突然,呈階梯式變化 3. 其他失智症 10-15% . 憂鬱症 腦腫瘤 藥物中毒 腦外傷 巴金森式症 營養不良
失 智 症 診 斷 DSM– IV . 記憶障礙(無法學新東西或回想事情) . 以下至少一項 -- 語言障礙 -- 認識不能 -- 運用不能 -- 執行功能障礙 . 影響到工作社交功能 . 逐步發生持續認知衰退
失智症初期症狀 1. 健忘、遊走 2. 不斷重複同樣的話 3. 錯誤行為動作 混 亂 不 安
失智症初期症狀(似憂鬱症) 無 感 動 無 關 心 個 案 制 動
失智症代表性行為1 1. 夜間騷動、興奮 2. 一週有1-2次情緒亢奮 3. 給予日間照顧但不合意時易怒 4. 在門口表示要回家 5. 照顧者偷他的東西 6. 大聲叫著要吃東西 7. 與他人一同遊戲時突然出手打人
失智症代表性行為2 8. 無法按時攝取三餐 9. 上廁所時將衛生紙全拿走 10.將鄰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11.一沒看見將衛生紙吃下去 12.話說想回家就可能跑回原居家庭 13.看到娃娃認為是小嬰兒不願離手
失 智 症 的 表 徵 【認識】:知道自己所在 --- 定向感 【理解】:知道自己與場合的關係 【判斷】:知道自己的行動意義、該怎麼做 【認識】 【理解】 【判斷】 個案在這三方面呈現綜合性的精神方面狀況
失 智 症 評 估 ICF模式 . 身心機能 .生活機能 .社會參與 【生命】 【生活】 【人生】 環境因子個人因子
失 智 症 十 大 警 訊 • 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 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 東西擺放錯亂 9.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 行為與情緒改變 10.個性改變
失智症的臨床症狀 失智症主要的臨床症狀可分成早、中、晚期: (一)早期症狀包括記憶力障礙(尤其是近期記憶力影 響最明顯,對新近發生的事情特別容易忘,而 對早年事情則記憶猶新)、空間辨識力異常(易導 致迷路)、抽象思考能力及計算能力衰退等 (二)中期常出現的障礙包括語言理解能力下降、社 會判斷力減弱、以及規劃執行動作能力下降(如 穿衣服困難)等。
失智症的臨床症狀 (三) 晚期其認知功能更嚴重退化至無法辨識親友 「相見不相識」,甚至出現「忘了我是誰」、 忘記自己的名字、認不出鏡中的自己,語言表 達能力明顯退步,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大 小便失禁,甚至喪失行走、活動能力,終需長 期臥床。 此外超過半數病人於其病程中會出現遊走、暴 力行為、妄想、幻覺、憂鬱、焦慮、個性改、 睡眠障礙等精神行為異常症狀。
台灣失智症患者精神行為症狀(BPSD) 1. 妄想 62.9% 2. 睡眠問題 61.3% 3. 暴力 54.7% 4. 走失 45.3% 5. 錯認 22% 6. 聽幻覺 16.7% 7. 視幻覺 14.8%
失 智 症 治 療 1. 找出可治療病因 對症下藥 2. 改善認知功能(輕中度失智症患者) Aricept、Exelon、Reminyl、Ebixa、 Witgen 3. 非認知症狀治療(憂鬱、幻覺、幻想等) 4. 非藥物治療
失智症問題行為 攻擊行為、不潔行為、四處走動、外出 迷路、玩火或無防範觀念、收集癖、亂 買東西、不食、製、謠言、 異常性行為、 偷竊、大聲喧嘩、夜間吵鬧
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的障礙 1.飲食方面:拒食、過食、異食、不能做吃 飯動作、吃飯花時間 2.穿著方面:無法正確選擇衣物、無法正確 穿衣、少數人甚至不穿 3.沐浴及個人衛生方面沒有能力自行完成 4.體位:無法維持一定的姿勢 5.大小便如廁不能
治療的理論基礎 【生理性失智】 【身體活動度】 【角色、社會關係】 生活照顧為主 首重於身體活動度
治療的理論基礎1 水份不足 營養不足 運動不足 疾病 身體活動度 飲食量少 低體力 失智症
治療的理論基礎2 角色、社會關係 社區溶入 角色.家人關係 朋友.興趣
失 智 症 照 護 目 標 提升失智症者及家屬之生活品質, 維持最佳功能及健康狀態 延緩老化 失智症照護三大要素 【人】 【活動】 【環境】
失智症照護理念 * 個別化照顧、個案想過的生活樣貌 * 擬定可實現的照護目標 * 具體可行的照護計劃 【生活步調不受限制、生活方式不中斷】
照 護 原 則 與 方 法 1. 維持身體健康 2. 溫暖信任尊重關係 3. 開發長輩能力 4. 符合長輩需求的溝通方式 5. 有成就與意義的生活 6. 熟悉安全有意義的環境 7. 與家屬建立伙伴關係 8. 團隊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