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13 Views
以执政党为师 建设学习型参政党. 背 景.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型社会 执政党对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以书施政与重庆的四位一体. 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不是一般的讲学习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最得力的执行者是各类组织的领导者。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管理文化的移植,需要有适合这种文化生长的环境。.
E N D
背 景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型社会 执政党对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以书施政与重庆的四位一体
学习型社会 •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不是一般的讲学习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最得力的执行者是各类组织的领导者。 •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管理文化的移植,需要有适合这种文化生长的环境。
学习型城市 • 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等也快速跟进-- • 日本要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 • 新加坡要建成“学习型政府”, • 美国也提出要成为“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
学习型政党 • 中共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几代领导重视学习 毛泽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曾写下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立言要读尽天下书,并几十年一以贯之。他写过一副自勉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周恩来 活到老 学到老 改造到老
邓小平 • 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及时向全党发出了善于“重新学习”的号召。 • 邓小平:“现实是一天天发展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习是绝对不能少的,而要想学习一些东西要虚心,不虚心的人是会一无所成的。”
胡耀邦:读书最勤奋的领导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他至少通读过两遍,辞职后又重读了一遍,读书笔记就有二十四本! • 《列宁全集》至少通读过一遍,同时读《战争与和平》 • 《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反复读 • 《二十四史》、《诸子集成》、《资治通鉴》 • 《鲁迅全集》、《沫若文集》 • 集中时间读书,直到深夜,他能一天读完一本《列宁全集》,速度高得惊人。 • 他很喜欢读人物传记,凡能搜寻到的世界各国名人传记,他都已读过。 • 他对一些古文名篇,特别是毛泽东提倡高级干部阅读的古文和诗词曲赋,有许多篇他都能背诵下来。
一天一万字的要求 1981年王建功新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后,耀邦给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读书计划,要王建功读四方面的书:一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二是历史,包括二十四史和近代史、现代史;三是文艺著作,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四是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每个方面的书各读五千万字,合计为两亿字。用二十年时间读完,平均每天一万三千字。(一年五百万左右)
胡锦涛 “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摘要。
温家宝 • “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国政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2009年04月24日《人民日报》
执政党的作法和经验 二十年来的政治局学习会 各地的以书施政
政治局的学习会: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象征和示范政治局的学习会: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象征和示范
世情的需要-- 和平发展中的金融风暴、 金融危机、 两国论(G 2 )等
国情的需要--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党情的需要-- 东欧巨变后的危机感:“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2009) 清醒、气度、责任、信心、决心
官员导学解读 • 在党中央多年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的兴趣,而是他们灌输先进思想和文化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
汪洋把《世界是平的》 从北京中央党校带到重庆2007年初,将此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要求“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 打造“书香城市”
薄熙来抓思想文化建设初到重庆时,将重点放在经济管理方面。他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这套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是他在商务部任内时组织编写的。重庆“万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由是拉开序幕。薄熙来抓思想文化建设初到重庆时,将重点放在经济管理方面。他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这套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是他在商务部任内时组织编写的。重庆“万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由是拉开序幕。
薄熙来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一些干部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在小学调研,发现小孩不知道红歌。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活动--薄熙来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一些干部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在小学调研,发现小孩不知道红歌。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活动--
红歌红诗经典阅读 唱响红歌:央视焦点访谈 诗歌颂读:两台晚会,全民活动 经典阅读:从干部到群众 (唱红打黑,2009全球注目)
重庆的坚持:制度化 开阔眼界与提升境界 --市委的三峡大讲坛 各部门的固定学习讲座 承办重要的会议和论坛
重庆的全民阅读 国内具有示范意义 干部有要求 民众有需求 --从要求到自觉 (只要长期坚持,制度保证, 定可改变官风和民风)
一个城市的精神境界文化品味取决于市民的阅读趣味 一个政府的视野远见/执政能力与官员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境界密切相关。
执政党的学习要求 • 着眼于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着眼于理论武装,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 着眼于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
一、以党为师 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
建设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导向、来推动。这既指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也指明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中,执政党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供参政党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导向、来推动。这既指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也指明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中,执政党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供参政党学习。
必要性:三个需要 世情、国情、党情--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和各党派自身的党情的需要
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的需要 这是执政党的要求和希望 胡锦涛:“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是解决民主党派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需要 胡锦涛:“民主党派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解决好政治交接、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能力的历史性课题”
二、解决问题 既然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是解决民主党派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需要。就围绕需要来学。
胡锦涛指出 • 我们要支持各民主党派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
思想建设三要素: 1.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牢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执政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 多党合作的最低纲领:社会主义。 江泽民: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现实社会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2.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形成统一战线的共识。(执政党“要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2.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形成统一战线的共识。(执政党“要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 执政党是大事不含糊,枝节可宽容。 参政党是大事要清楚,细节要认真。 (认真,就是民主监督、协商的落实)
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中国知识分子有优秀的传统。爱国、科学、民主、进步。人文关怀、先忧后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道统的维护者。在旧时代还承担以道抗势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理性精神的代表….. 冯克熙对多党合作精神的概括成为中央统战部的共识: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
身份角色的转换 从社会人到政治人 从专业(技术)到业余(政治)到比较专业的转变
西方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关心公共利益。而不是本人、本阶层、小团体利益。西方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关心公共利益。而不是本人、本阶层、小团体利益。 中国文化中的士传统类似。
参政党的参政力主要是指 • 政治把握能力、 • 建言献策能力、 • 合作共事能力、 • 民主监督能力、 • 组织协调能力等
优势与不足 多数成员是业余。优势:有自己的专业:立命安身之处,进退有据。人生设计中无太强烈的从政愿望。故可从容淡定为政。 不足:真正成为专业已是暮年。
与执政党的差距 理论思考(落后于现实) 议政能力(少意见领袖) 参政能力(难把握大局) 综合素质(缺少竞争性) 群体单薄(边缘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