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9 Views
免 疫 学 检 测( P186 ).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性. Precipitation.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称之。 3 、补体参与的反应 4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法: 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等. 实验内容. 一、特异免疫功能检测: 1 、血清中总 IgG 检测:单向琼脂扩散法(示教) 2 、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抗 HBs IgG 二、沉淀反应 1 、人血清的检测:环状沉淀法
E N D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原理 •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性
1、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称之。 3、补体参与的反应 4、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法: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 ELISA: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等
实验内容 • 一、特异免疫功能检测: • 1、血清中总IgG检测:单向琼脂扩散法(示教) • 2、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 IgG • 二、沉淀反应 • 1、人血清的检测:环状沉淀法 • 2、AFP 检测:双向琼脂扩散法(示教)、免疫电泳法(示教)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 概念: • 种类:环状法、絮状法、琼脂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等。 • 琼脂扩散法又包括: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与电泳技术结合免疫又有火箭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等。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 定量实验:检测可溶性抗原的量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孔 2孔 4孔 5孔 1孔 6孔
Ag1 Ag1 Ag1 Ag2 Ag1 Ag2 Ag2 Ab1 Ab2 Ab1 Ab1 Ab2
对流免疫电泳 • 原理:带电的抗原、抗体在电场中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相对运动,相遇时如果相对应,则发生结合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AFP向正极移动; • 抗AFP向负极移动; 抗体孔 抗原孔
对流免疫电泳 原理 • 抗原与抗体在电场中的移动方向 • 与其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有关 • 带电荷与其等电点及环境溶液的PH大小有关 • AFP等电点:PH4-5 • 抗AFP等电点:PH6-7 • 缓冲液:PH8.6 • 与其所受到的电泳力及电渗力的大小有关
AFP及抗AFP均带负电荷,但AFP的负电荷大于抗AFP;所受到的电泳力均向正极方向移动;AFP及抗AFP均带负电荷,但AFP的负电荷大于抗AFP;所受到的电泳力均向正极方向移动; • 电渗力:由于固相的琼脂本身带电荷(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泳力作用有向正极移动的趋势,由此产生的使液相的物质向反向(负极)移动的作用力。 电渗力 电泳力
缓冲液:PH8.6 抗AFP (PH6-7) AFP (PH4-5) 电渗力 电泳力
环状沉淀试验 • 实验材料: 1、家兔抗人血清 2、人血清稀释液 3、牛血清稀释液 4、N.S (生理盐水) 5、铁孔座:1个/2人 公用,6套/室
方法:加样 先加抗人血清 图3 图2 图1 注意加样时勿带气泡 注意加抗原时要缓慢沿管壁加入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定义:运用酶标记免疫技术进行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测定的实验方法。
基本原理 原理 反应 加入待测抗体或 抗原和酶标抗原 或抗体 包被 2 1 洗涤 使结合在固相上 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与未结合的分离 3 4 底物显色 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乙肝病毒的结构及组成成分 HBsAg+PreS2 HBsA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cAg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DNA HBsAg+PreS2+PreS1 Polymerase HBeAg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原理(ELISA) 抗-HBs检测 - 双抗原夹心法 抗原包被 阳性血清(含抗体) 加终止液 加酶作用底物 洗涤
实验步骤 1、分别试剂盒,取出包被板,做好标记。 2、 在包被孔中分别加入50ul待检血清, 3、贴上板贴,置37℃温箱中孵育30分钟。 4、洗板5次: 先弃去各孔液体、拍干,用洗涤液 注满各孔,防止串流,停留5~10秒后弃去, 反复5次,每次均拍干。 5、加入底物液1滴/孔,随即加入显色剂1滴/孔, 充分混匀,置 37℃避光温育10分钟。 6、加终止液1滴/孔,混匀后肉眼观察结果。 明显显色者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3、随即加入酶结合物1滴/孔,振荡混匀。
注意事项 1、手工洗板时注意防止污染相邻孔。 2、血清污染的实验材料均应按传染性样品处理, 放置于指定容器中。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