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k likes | 1.49k Views
红色记忆 · 红二十五军长征. 河南 南阳 鸭河口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它成立的短短几年里,便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但是,到了 1934 年,红二十五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实施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便成为这支红军部队必须的选择。. 1931 年 10 月 25 日,在皖西的六安麻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式宣告成立。后隶属于同年 11 月 7 日成立的红四方面军。
E N D
红色记忆·红二十五军长征 河南 南阳 鸭河口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它成立的短短几年里,便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但是,到了1934年,红二十五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实施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便成为这支红军部队必须的选择。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它成立的短短几年里,便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但是,到了1934年,红二十五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实施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便成为这支红军部队必须的选择。
1931年10月25日,在皖西的六安麻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式宣告成立。后隶属于同年11月7日成立的红四方面军。 • 1932年11月,为保存红军力量,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已编入方面军各师的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全军约7000人。
吴焕先(1907-1935) 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四角曹门人。1931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他留在鄂豫晥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任鄂东北游击司令,并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政治委员 。1934年,率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陕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8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
王平章(1902-1933) 湖北汉川人。1929年9月到鄂豫晥边区,先后担任中共鄂豫晥边特委兼组织部长、皖西北特委委员、中共鄂豫晥中共分局委员、鄂豫晥省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31年10月,任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 ,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任政治委员。1933年1月,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3月28日,率部在银河畈与敌作战,英勇牺牲,时年31岁。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长岭冈、斛山寨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箝制了敌军的大量兵力,策应了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部队一度发展到1.2万余人。
但由于省委在“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影响下,错误估计了根据地敌强我弱的形势,要求红二十五军实施“反攻”,“夺回中心城镇”,“保卫苏区每一寸土地”,加之推行“肃反”,使许多优秀的红军干部战士无辜被害,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二十五军损失过半,处境十分艰难。
程子华(1905-1991),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市镇人。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政委等。 1934年8月,先后在中央苏区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和十四师任师长、当时正在红军大学学习的程子华,带着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化妆成生意人,前往鄂豫皖根据地。
在具有重要意义的花山寨会议召开之前,面对敌10个团紧追不舍的紧迫形势,红二十五军果断在光山县的扶山寨伏击敌军,一举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敌人不敢再跟踪追击。扶山寨战斗的胜利十分重要和及时,使敌军不敢再追击红军,为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讨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南王岗乡花山寨召开了具有战略意义的14次常委会。这次会议决定了红二十五军的前途和命运。
郑位三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给鄂豫皖省委的训令》等文件,程子华传达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当前鄂豫皖地区敌强我弱,根据地在缩小,红军不断伤亡,难以得到人力、物资的补充,为了保存力量,把敌军的主力引开,减轻鄂豫皖根据地压力,使留下的部分武装长期坚持斗争,红二十五军主力要做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于是,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立即实施战略转移;省委同时决定,由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为军政委,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戴季英为军政治部主任,省委书记徐宝珊、秘书长郑位三和军的领导成员均为省委委员。
徐海东(1900—1970),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区徐家窑。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副军长,后任十五军团军团长,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徐海东(1900—1970),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区徐家窑。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副军长,后任十五军团军团长,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
徐宝珊(1903-1935)湖北汉川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同徐海东、吴焕先等采取游击方式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残酷的反“围剿”斗争,发展保存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力量,锻炼了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及省委机关长征。1935年春,领导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月中旬中共鄂豫陕省委成立,担任书记。同年5月9日在陕西商县龙驹寨病逝。
郑位三(1902.10.21-1975.7.27),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原名郑植槐。参与创建鄂豫边苏区,曾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军区政委。建国后,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1975年7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戴季英(1906—1997),湖北红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黄麻起义,为重建后红25军第74师政治委员,1933年4月任军政委员兼74师政治委员;长征中任25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后被开除党籍;1984年4月经中共央书记处批准予以平反,恢复党籍和省级干部待遇;1997年11月29日在郑病逝。
花山寨会议之后,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军转移到罗山县何家冲一带,整编部队,给指战员分析形势,进行“打远游击”和“创建新苏区”的动员工作,为红军长征作好准备。
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的何氏祠就是当时红二十五军军部。中共鄂豫皖省委就在这里于1934年11月16日,率领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程。从此,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就与中央失去了联系,这支英雄的红军部队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孤军奋战!
长征出发之前,省委发布了由当时任军政治部组织科长的刘华清亲自刻印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指出民族正遭遇的深重危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北上的宗旨,号召全国同胞不分政治倾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11月19日拂晓,红二十五军西征进入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后改任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获悉后,随即通知桐柏山有关地下党组织,找可靠群众为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沿途领路,以利克服长征红军人地陌生的困难。同时,利用红军北上抗日雄壮声威,打击震慑桐柏山区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力扩大鄂豫边的武装斗争,抓紧向红军学习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经验。11月19日拂晓,红二十五军西征进入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后改任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获悉后,随即通知桐柏山有关地下党组织,找可靠群众为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沿途领路,以利克服长征红军人地陌生的困难。同时,利用红军北上抗日雄壮声威,打击震慑桐柏山区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力扩大鄂豫边的武装斗争,抓紧向红军学习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经验。
蒋介石闻讯后,急令“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东北军第一一五师咬紧追击;又令驻河南南阳、方城、泌阳、叶县一带的庞炳勋第四十军和驻湖北老河口一带的肖之楚第四十四师迎头堵截,企图以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趁红二十五军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出之际,加以包围消灭。 • 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的介绍和实地考察,认为桐柏山回旋余地比较狭窄,不利于大部队驰骋,加之敌重兵压境,红军难以立足发展,决定西进伏牛山区。张星江建议:避开敌兵堵截,绕道东北山区,再转西北前进。红二十五军采纳了他的建议。
为了隐蔽向北的军事意图,红二十五军继续沿桐柏山麓西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枣阳,迷惑和调动敌军大部主力。这一行动,果然令各路追堵之敌纷纷向枣阳一带集中。敌第四十军大部兵力推进到新野、唐河、社旗一带,“追剿纵队”主力和第一一五师先后到达桐柏以西地区,第四十四师则进至枣阳地区附近。正当敌人形成铁壁合围之势,妄图将红军聚歼于枣阳地区之时,红二十五军突然于1934年11月22日凌晨从唐河县湖阳镇东的韩庄隐蔽掉头东进,经马振抚转向东北,机智灵活地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
11月22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在枣阳七里冲经激烈战斗击溃敌四十四师后,从枣阳、唐河县界转入桐柏山谷道路,循着当地革命群众放置的棉花路标飞速翻山到达桐柏县黑明寺。11月22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在枣阳七里冲经激烈战斗击溃敌四十四师后,从枣阳、唐河县界转入桐柏山谷道路,循着当地革命群众放置的棉花路标飞速翻山到达桐柏县黑明寺。 • 23日黎明前,为避开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红军经桐柏县程湾乡石头庄、柳树庄、曹河、邓河,急行军到达新集乡。又转向东北,经魏家磨沟、新集街,中午驻扎于歇马岭的寨下庄、马冲一带。 • 23日下午3时左右,一架敌机盘旋侦察出红军动向,敌“追剿”第二支队蜂涌而至,红二十五军英勇冲杀,于桐柏县歇马岭、栗园一带击溃强敌围攻,于黄昏杀开血路,迅猛翻越歇马岭北上。
24日晨,红二十五军到达泌阳县八里岗,机智灵活地绕过泌阳县地主豪绅武装势力盘根错节的林立村寨。 • 红二十五军转向北上后,敌即判断红军有“经象河关及独树镇、保安寨之间西窜企图”,遂急忙调整兵力: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由赊旗镇北返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一带,迎头堵击红二十五军;驻叶县的敌四十军骑兵团也南下保安寨,配合堵击;第一一六旅由新野县北上南召,以阻止红二十五军进入伏牛山区;“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第四十军骑兵第五师均随后紧追。
11月25日13时,红二十五军进逼方城县独树镇,准备穿越许(昌)南(阳)公路,突遇数倍于己的强敌围攻。时值雨雪纷飞,战士的手指也冻僵了,把枪栓都冻住了,一时怎么也拉不开枪栓。独树镇四周的地形也对红军十分不利。 •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队伍前沿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第225团3连冲到队伍前面去反击,一面大声疾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随即从交通队员身上“嗖”的抽出一把大刀片,带领部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搏斗。
见先头部队战斗已经打响,徐海东副军长带领部队跑步赶了过来,同时命令后续部队迅速抢占阵地,最终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稳住了阵脚。 • 整整一个下午,红二十五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附近岗坡上,到处都是尸体。不少红军战士死的时候,还死死地抱住敌人的尸体,怎么掰都掰不开。天黑以后,红二十五军撤到张庄附近,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连夜突围。红军不熟悉路,张庄的农民王永合主动请缨,带着部队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这次战斗,红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途中的阴谋,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这次战斗,红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途中的阴谋,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刘华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并参加长征;后任第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第三十一军司令部科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长征中,决定把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作为战略转移的目标的鄂豫皖省委,发现桐柏山区距平汉铁路太近,敌军容易实施进攻,我军回旋余地较小;而伏牛山区地域狭窄,人烟稀少,粮食物资匮乏,这里又是豫西“内乡王”别庭芳的势力范围,统治严密,盗匪出没频繁,地主围寨较多,红军不便接近群众,同时国民党第四十军和“追缴总队”主力相继跟踪而来,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极为困难。 • 因此,省委再次改变计划,大胆决定:继续西进,开赴山大沟深、地势险要的陕西南部的商洛地区。
11月27日上午,红二十五军在伏牛山区五里坡、高龙山一带将追敌击退,沿叶县、方城边界西进。12月5日,到达卢氏县叫河,在一个名叫陈廷献的货郎的热心带领下,悄然经过一条由大石河、文峪、卢氏城南入陕的隐蔽小路,沿着一条“72道文峪河,25里脚不干”的隐密峡谷,直插卢氏县城,出其不意地直奔豫陕交界的铁锁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守关之敌进入陕南。
绵延于洛南东部的箭杆岭,是豫陕的一条分界线。铁锁关是这条分界线上的一个关隘。1934年12月8日,是个寒冷的日子,但是一串温暖的脚印踏进了这里风雪,长征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商洛这条静悄悄的山谷。长征,这段红色的记忆从这里开始书写。
进入铁锁关的红二十五军,首先在鸡头关击溃了在此阻击红军的洛南县保安团团长尤奉三率领的一个支队,下午,部队开进三要司。 • 三要司是洛南东部的一个边贸重镇。在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之前,国民党陕西军事当局就命令驻潼关、华阴的第四十二师二四八团、二五二团翻越秦岭向东南推进,堵截红军入陕。已进驻三要司的国民党二四八团第三营,凭借三要司南边的九泉山,阻击红军。
九泉山海拔1600多米,背靠大山,三面都是开阔地。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1934年12月8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和据守在这座山上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 副军长徐海东一马当先,指挥并率领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从九泉山东南侧和东边的悬崖绝壁向山上的敌军发动正面进攻。二二五团三营八连在“猴子营长”李学先和连长肖邦与的带领下,从九泉山两侧攻上山头,插入敌后,与敌人展开肉搏。
李学先(1912-2000),安徽阜南人。解放战争中历任鄂豫陕特委委员、中原局副秘书长等职。解放后,历任粤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等职。2000年3月15日在广州逝世。徐海东在战斗中从望远镜里看到李学先机灵敏捷的冲锋的姿态,十分赞赏地说:“真是一位英勇的猴子营长啊!”从此,“猴子营长”的美名就传遍了部队。
九泉山之战是红二十五军进入商洛的当天,就经历的一场不小的恶战。 • 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黑夜降临,经过激烈的搏杀,红二十五军终于将国民党第二四八团第三营全部歼灭,毙伤敌军160余人,俘获官兵1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500多件,战马20多匹,使刚刚踏入商洛的红二十五军得到了及时的补给。 • 激战之后的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2月9日,翻越蟒岭,挺进洛南县庾家河镇。
1934年12月10日,在庾家河镇“春茂永”药铺的杨春荣家,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了长征途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第18次常委会,做出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决定,同时在这里也经历了他们长征途中最激烈、最险恶的一场战斗。1934年12月10日,在庾家河镇“春茂永”药铺的杨春荣家,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了长征途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第18次常委会,做出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决定,同时在这里也经历了他们长征途中最激烈、最险恶的一场战斗。
九泉山战斗结束后,敌军断定红二十五军必然会向庾家河、龙驹寨方向转移,因而,敌六十师先头部队第三六○团由三要司东南方向的大石河进入陕西,推进到庾家河。由于红军布于庾家河东山拗口的哨兵疲劳,没有及时发现敌人,敌军很快占领了庾家河街东面的七里荫等有利地形,向红军军部驻地的发起猛烈进攻。 • 省委第18次常委会会议正在举行时,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省委立即中止了会议,投入战斗。 • 副军长徐海东首先率领二二三团向敌军发起反击,并很快夺回东山的高地。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向敌军发起进攻。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和险恶的战斗。在将敌六十师第三六○团击退之后,六十师的后续部队第三五五团、三五七团也相继赶到,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再次向红军发起进攻,激烈的争夺战全面展开。 • 红二十五军打仗有一个传统,那就是,部队的最高领导总是冲在最前面。激战中,徐海东头部中弹;而正举着望远镜在密集的炮火中指挥战斗的军长程子华,双手突然被敌军子弹击中,伤了动脉血管,手腕骨破裂,这是他戎马生涯中的第三次受伤,而这次受伤,使他双手落下终身残疾。
在军长、副军长身负重伤的时候,吴焕先,这位只有20多岁红军政委挺身而出,视死如归,指挥并率领指战员杀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斗。在军长、副军长身负重伤的时候,吴焕先,这位只有20多岁红军政委挺身而出,视死如归,指挥并率领指战员杀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斗。 • 在震天的杀声和弥漫的硝烟里,二二四团团长叶光宏与敌人拼刺刀,一条腿被打断,仍顽强地指挥作战;军部司号员程玉林的下颌被枪弹打穿,不能吹号,就扔手榴弹,最后壮烈牺牲。二二四团七连的一挺机枪接连牺牲了3名射手,战士们依然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机枪打坏了,拿到庾家河街上修,修好了扛上去再打。
经过29次的反复冲杀,红二十五军以血肉之躯、钢铁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打死打伤敌军800多人,挫败了敌军的追击,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迫使来势汹汹的六十师于黄昏时不得不撤出战斗,向卢氏方向溃退。
在九泉山、庾家河战斗中,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于我的敌军的围追堵截,结束了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保存了战斗力,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庾家河战斗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是红二十五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军长、副军长和许多团营干部身负重伤,有200余名红军干部战士伤亡。 • 战斗结束后,为了能够得到喘息和修整,红二十五军来到洛南县蔡川镇进行整编。
蔡川镇在庾家河西边40多里的大山里。这里山环水绕,地形复杂,村舍较大,适合激战之后的红二十五军养伤和修整。1934年12月11日红二十五军移至这里整编一周。
蔡川整编期间,中共鄂豫陕省委向战士传达了庾家河会议关于创建鄂豫陕省委、创建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苏区的精神,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因减员过大,撤销红第224团,充实到223团和225团。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也作了调整,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任军参谋长,省委秘书长郑位三任军政治部主任,调第224团政治处主任郭述申任军政治部副主任。蔡川整编期间,中共鄂豫陕省委向战士传达了庾家河会议关于创建鄂豫陕省委、创建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苏区的精神,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因减员过大,撤销红第224团,充实到223团和225团。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也作了调整,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任军参谋长,省委秘书长郑位三任军政治部主任,调第224团政治处主任郭述申任军政治部副主任。 • 蔡川整编期间,红军把一些无法带走的武器埋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