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300 Views
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动作技能本质上必须体现为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实际动作,是动作的连锁化。 特点: 操作对象的客观性 动作要求的精确性 动作成分的协调性 动作功能的适应性. 二、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行为派的理论 巴甫洛夫 : 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而变成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 。 斯金纳 : 用刺激—反应来解释人的行为,特别重视用强化概念来说明有机体的塑造、保持与矫正 , 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 (二)认知派的理论
E N D
动作技能的学习 •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 动作技能本质上必须体现为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实际动作,是动作的连锁化。 • 特点: • 操作对象的客观性 • 动作要求的精确性 • 动作成分的协调性 • 动作功能的适应性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 (一)行为派的理论 • 巴甫洛夫: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而变成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 • 斯金纳 :用刺激—反应来解释人的行为,特别重视用强化概念来说明有机体的塑造、保持与矫正 ,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
(二)认知派的理论 • 强调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学习者必须理解与某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回忆过去学习过的,与眼前任务相关的动作行为,预期与假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反应和动作范式,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把自己的反应与示范者的标准反应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归因,找出误差,采取对策监控、调节自己的反应。动作水平越高,越是需要学习者有较高水平的认知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 (一)认知阶段 • 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或使用手册的要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 • (二)联系形成阶段 • 这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 • (三)自动化阶段: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 第一,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 第二,能利用细微线索 • 第三,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 第四,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 第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五、动作技能的保持规律 • (一)动作技能的保持 • 动作技能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越是复杂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 • 许尚侠的研究结果:
(一)动作技能的保持 • 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 • 第一、 动作技能是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 • 第二、动作技能有序性、连续性。 • 第三、动作技能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它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六、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练习 • (一)练习曲线: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或者说是运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 。 • (二)练习的一般趋势 • (1)总的趋势是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 (2)高原期现象: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 (5)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三)合理地组织好练习 •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 (2)要进行适度的“过度练习” •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过度学习程度为150%时效果最好 ,技能的过度学习中 ,保险的次数为100%,即再增加原初学习程度的一倍达到最佳 . • (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 (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 • (5)要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