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相關理念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相關理念. 王文科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義 ( 1/2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 一詞首見於由 A. M. Furumark 和 L. M. McMullen 在北愛爾蘭的 New University of Ulster 所舉辦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採用。

kob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相關理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相關理念 王文科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義(1/2)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一詞首見於由A. M. Furumark 和L. M. McMullen在北愛爾蘭的New University of Ulster所舉辦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採用。 • 美國幾乎多以school-focused or school-site來替代school-based;以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替代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3.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義(2/2) • SBCD是參與者的意圖課程、運作課程和知覺課程等三階段課程的結合,彼此交互作用;為了持續修正,需繼續予以評鑑和做決定(Harrison, 1984)。 • SBCD係透過學生就讀的教育機構所計畫、設計、實施和評鑑的學習方案(Skilbeck, 1984)。(學習方案program of study---係指學校為特殊的學習群體提供的整套學習經驗,包括多年段的學習領域,通常涉及必選修科目的政策性敘述,以及時間分配和學分數) • SBCD係為改進課程品質,由投入學校日常工作的成員,即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和學校行政人員所決定、倡導、計畫、實施和評鑑整個學校方案活動的過程(Sabar, 1991)。

  4.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 • 提供符合學生個別需求課程的呼籲 • 賦予教師和學習者充分自由觀念的倡導 • 符應地方特定需求的主張,提供教師發展長才的條件 • 追求課程多元化(curriculum diversity)的理想 • 實踐發展和實施課程一貫的作法(Kelly, 1999; Skilbeck, 1976; Stenhouse, 1975)

  5. SBCD的觀點(1/4) • 技術的觀點(technological approach) 傳統課程發展採取的觀點。 課程發展過程具有相當理性和系統性;事先決定課程實施後所要達成的成果或目標。 教師與課程發展者的任務明確區分;教師只是整個教育組織階層架構中的一份子。

  6. SBCD的觀點(2/4) 參與課程發展人員:非負責教學工作成員(包括行政人員、課程專家或諮詢人員)、教師、社區相關人士 。大多數意見來自行政人員提供的知識為主體。 採此一觀點發展出來的課程,可在各類班級使用。教師的工作,只要將發展出來的課程負責在特定教學情境實施。

  7. SBCD的觀點(3/4) • 非技術的觀點(nontechnical approach) 視課程與教學為一體的兩面、不可分割的實體。 以教師為發展課程的主體。 本觀點固可以滿足教師教師自我發展的現實觀,但為求周全考量,校內相關同仁參與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這些同仁包括: 行政人員、資源專家(包括媒體專家、圖書館員、諮商人員、社工人員、健康保健員等) 、師生。其中教師應具備:課程內容知識、普通教學法知識、教學內容知識、學習者特徵知識、教學情境知識、教師哲學知識等(Shulman, 1987) 。

  8. SBCD的觀點(4/4) • 非技術觀點發展之課程內容,主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但由於對學生預期的學習內容,無法事先預測,所以採本觀點發展課程者一開始不陳述他們意圖的學習成果(Klein, 1991),而以特定脈絡或情境作為設計課程的考量重點(Harste & Short, 1988; Paris, 1993) 。

  9. SBCD的發展策略矩陣(1/3) • 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案的策略,涉入活動的形式、投入的人員和專注的時間等三個向度(Marsh, Day, & McCutcheon, 1990)。 • 活動形式向度:創作教材。適應現有教材、選擇現有教材、探究活動領域(4) • 投入人員向度:個別教師,小組教師團隊,全體教職同仁,教師、家長和學生(4) • 專注時間向度:一次活動、短期計畫、中程計畫、長程計畫(4) • 4x4x4=64

  10. SBCD的發展策略矩陣(2/3) 長期計畫 投入時間 中期計畫 短期計畫 一次性活動 創新教材 改編教材 活動類型 選編教材 探究活動 個別教師 教師小組 全體教師 師生家長 參與人員

  11. SBCD的發展策略矩陣(3/3) • Walton(1978)指出,典型的SBCD是創作新產品或教材的過程,但也涉及選擇商業性教材並做各種適應。選擇與適應費時和花錢較少,惟可能因而降低教師參與的熱忱。 • Shohan (1995)指出:課程計畫人員視教師為主要的課程消費者,教師卻認為自己是較積極的課程選擇者和適應者。

  12. 激發教師參與SBCD的因素(1/2) • 教師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 感到滿意:處於平衡狀態,沒有參與SBCD動機 感到滿意,但是尋求升遷、想要調職、受同儕壓力、是位反思實務工作者,就想執行必要的SBCD活動 感到不滿意,因為學生表現不良行為、不滿意自己的教學、厭倦於例行性工作、薪資待遇不好、科技進步等

  13. 激發教師參與SBCD的因素(2/2) • 教育創新的要求 教師要進行課程實驗、調適和修正等創新作為。 驅動教師創新的動力來源有:同僚團體的壓力、個人的雄心壯志、認同團體或組織變革的目標、未能充分滿足學生需求的缺憾、被動迎合來自上級的要求等

  14. SBCD-1的代表模式(1/6) • Skilbeck的SBCD:情境模式 • 假定:課程發展的焦點需置於個別學校和教師之上,學校層級是促成課程真正變革的最有效方式。 • 情境模式的五個要素: 一、分析情境 1.校外因素: (a)文化和社會的變遷和期望,如家長的期 望、雇主的需求、社區的情感與價值觀、 變遷中的人際關係、意識形態

  15. SBCD-1的代表模式(2/6) (b)教育系統的需求與挑戰:如政策, 考試、地方教育當局的期望、要求 或壓力,課程方案,教育研究等 (c)教材性質的改變 (d)教師支持系統如師範大學、研究 機構或師培機構等的可能貢獻

  16. SBCD-1的代表模式(3/6) • 2.校內因素: (a)學生的性向、能力和教育需求 (b)教師的價值觀、態度、技能、知 識、經 驗、特殊優缺點、角色 (c)校風與政治結構,包括傳統、權力 分配 、權威關係、培育順從規範與處理偏差行 為的方法等共同假定和期望 (d)物質資源,包括建築物、設備及新增建 築物和設備的潛力 (e)目前課程感受到的問題和缺失

  17. SBCD-1的代表模式(4/6) • 二、根據診斷結果準備課程目標 敘述的目標包括:教師行為、學生行 為、預期學習結果、教學與表現目標。 建立目標應考慮:人類有價值的或主要的 經驗、學生與當代文化問題、在情境中 學生學習求知的方式、根據第一步驟診 斷而得的可能性和限制

  18. SBCD-1的代表模式(5/6) 三、建立課程方案 詳述執行目標所需的資源、描述學校特 定的職務和工作、設計教學活動 四、解釋與實施(執行) 實施修正的課程會遭遇到的問題,須加 以解釋,並設法克服之。 五、調控、評估、回饋與重建 評估學生進步情形、評估各方面成果。

  19. SBCD作課程決定的過程(1/5) • --------------------------------------------------------- • 過 程 參 與 者 角 色 • --------------------------------------------------------------------------- • 情境分析教師、部門主管、校長 決定、討論 • 學生 討論 • 家長 討論 • 專家、顧問 建議 • 行政人員 支持

  20. SBCD作課程決定的過程(2/5) • ------------------------------------------------------------ • 過 程 參 與 者 角 色 • ------------------------------------------------------------------------------------- • 目標 教師、部門主管、校長 決定 • 學生 討論 • 家長 討論 • 專家、顧問 建議 • 政府與相關部門 支持、建議、討論 • 行政人員 支持

  21. SBCD作課程決定的過程(3/5) • ------------------------------------------------------------ • 過 程 參 與 者 角 色 • ------------------------------------------------------------------------------------- • 設計 教師、部門主管、校長 決定 • 學生 討論 • 家長 討論、支持、建議 • 專家、顧問 建議 • 專案小組 支持、建議、討論

  22. SBCD作課程決定的過程(4/5) • --------------------------------------------------------- • 過 程 參 與 者 角 色 • --------------------------------------------------------------------------- • 付諸實施 教師、部門主管、校長 決定 • 學生 討論 • 行政人員 支持

  23. SBCD作課程決定的過程(5/5) • ------------------------------------------------------------ • 過 程 參 與 者 角 色 • ------------------------------------------------------------------------------------- • 評鑑 教師、部門主管、校長 決定 • 學生 討論 • 家長 討論 • 專家、顧問 建議 • 政府部門 支持、建議 • 行政人員 支持 • -------------------------------------------------------------------------------------------

  24. Skilbeck的學校課程發展模式

  25. SBCD-2的代表模式(1/2) • 聚焦於學生模式 以學生為起點, (1)先要了解學生已經具備的 知能為何?期望他們 獲得那些知能?如何根據其年齡與社經背景, 激發其學習動機? (2)須考慮資源與限制:即教師人數及其經驗和知 能、可用視聽器材和資料、可購買材料和設備 的經費、外界的限制和控制、課表的彈性、社 區可用資源、學校其他教師視導人員學生與家 長的可能反應。

  26. SBCD-2的代表模式(2/2) (3) 、(4) :一般目標與特定目標的擬定 (5) :選擇課程實施的方法與工具 (6) :評量學生:要作學生間或比較或作個 人潛 能 的評量?學生成就要以分數、等第或文 字表 示? (7)、(8):與付諸實施有關:考慮課表編 排、空間分配、人員調度、材料充實、 教職同仁會議時間的安排、決定評量制度、 如何將評量結果納入後續修正案中?

  27. 聚焦於學生的SBCD代表模式圖

  28. SBCD可能遭遇到的限制 • 正式結構的束縛 • 教師的學術背景 • 家長與學生的態度

  29. SBCD的缺點 • 教材品質可能稍微遜色 • 學校倡導不力、人員經費不足、社區人士漠不關心、將影響成效 • 組織再造可能遭到抗拒,影響成果(Marsh & Stafford,1988; Sabar, 1991)

  30. 參考資料 • 王文科(1997)學校需要另一種補充的課程發 展學校 本位課程。1997年3月22日發表於 中華民國課程與 教學學會主辦,中日課程 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 王文科(2001)。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及實務分 析。民國90年11月20日發表於彰化 師大主辦,國 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學校總體計畫研討會。 •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第七版)。台北:五 南圖書出版公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