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1.44k Views
課程名稱:比熱.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比熱的意義. 現象探討. 問題 討論: 問題:加熱質量 1 克的水,使 水 上升 1℃ ,所需的熱量是 1 卡。 若用同樣的熱源加熱質量 1 克的 其他物質 ,使這些物質 亦上升 1℃ ,所需的熱量是否仍為 1 卡?. 水 1 公克加熱升高 1℃ ,需吸熱 1cal 。.
E N D
課程名稱:比熱 編授教師:中興國中 楊秉鈞
現象探討 問題討論: 問題:加熱質量 1克的水,使水上升1℃,所需的熱量是1卡。 若用同樣的熱源加熱質量 1克的其他物質,使這些物質 亦上升1℃,所需的熱量是否仍為1卡?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cal。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 以相同熱源加熱相同時間、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 ,但溫度變化卻並不相同。
現象探討 問題討論: 加熱水時: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0 cal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比熱
比熱的意義 比熱的意義: (1)決定物質溫度變化(ΔT)的因素: () () ():物質的一種特性(2)比熱:使1克的物質上升(或下降)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符號 S。 物質吸熱多寡 H 物質質量 m 比熱 S 加熱水時: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0 cal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比熱
物質的熱量計算 物質的熱量計算: (1)物質熱量多寡,與、、及有關 (2)物質的熱量公式:吸熱與放熱均適用 (3)比熱的單位:、。 質量 m 比熱 S 溫度變化 △T 卡/克.℃ 卡 cal ℃ 公克 g
物質的熱量計算 物質的熱量計算:假設溫度變化過程不涉及物質狀態改變 (4)物質的熱量應用:若物質的比熱為 S cal/g℃(5)若考慮熱源(酒精燈)提供的熱量時: 若熱源每分鐘提供 h 卡熱量 加熱時間 t 分鐘 則熱源提供的熱量: 溫度T1℃的m克物質,若降溫至T2℃時,此物應放熱多少卡? 溫度T1℃的m克物質,若加溫至T2℃時,此物應吸熱多少卡?
比熱的性質 比熱的性質: (1)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比熱 (2)同一物質,若狀態不同,比熱亦不同。(例:冰和水比不同) (3)比熱大的物質:。(4)比熱小的物質:。(5)常見物質比熱表: 難升溫,難降溫 易升溫,易降溫
物質溫度變化與熱量的關係 探索活動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1)以酒精燈加熱 100g 水(比熱 1cal/g℃),每分鐘紀錄水溫 (2)以酒精燈加熱 100g 油(比熱 0.5cal/g℃),每分鐘紀錄水溫 4 8 20 16 12 16 32 40 8 24 在質量固定下,加熱時間越久,溫度上升愈多 加熱相同時間,相同質量的水與油時: 油比水受熱更易升溫(油的溫度變化是水的二倍)
物質溫度對時間關係圖 探索活動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1)溫度對時間關係圖:在物質質量相同、相同熱源下 100g 油 100g 水 加熱的時間相同時,相同質量的水與油,其吸收的熱量相同 由圖中可讀出初溫 20℃及各加熱時間區段的末溫
物質溫度變化對時間關係圖 探索活動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2)溫度變化對時間關係圖: S=0.5 油 S<0.5 區 0.5<S<1 區 S=1 水 S>1 區 加熱相同時間、相同質量時,ΔT越大者,比熱越小(油<水) 越接近時間軸的直線,其比熱越大 ( 媒體:1)
範例解說 1.( )在海水浴場日晒後的下午,造成沙熱水涼的原因為何? (A)沙吸熱比海水多 (B)沙易放熱,海水易吸熱 (C)沙的比熱比海水小(D)沙的比熱比海水大 2.( )欲使20g的某物質,溫度上升10℃,所需的熱量為26卡,則 此物質的比熱為? (A)1.3 (B)0.13 (C)2.6 (D)0.26 卡/克℃。 C B 3.( )銅的比熱為0.093卡/克℃,將1 kg的銅塊放在太陽底下曝晒20分鐘後,溫度由25℃上升至65℃,此銅塊共吸熱多少卡? (A)3.72 (B)2260 (C)3390 (D)3720 卡。 D
範例解說 4.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丁四物質,其比熱如表,則: 分別在相同熱源加熱三分鐘後,何者吸熱較多?。 分別在相同熱源加熱五分鐘後,何者上升溫度最高。 均相等 丙
範例解說 5. ( )某生利用穩定熱源來做比熱實驗,他各取80公克的水和 甲液體分別加熱,測得加熱時間與溫度的數據如表,若 無熱量散失,則甲液體的比熱為多少卡/克-℃? (A)0.3 (B)0.5 (C)0.6 (D)0.8。 C
範例解說 6.( )各取1000 公克、20℃的甲、乙兩液體,分別裝在相同兩 燒杯內,以同一穩定熱源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關係 圖如圖,若穩定熱源每分鐘提供3000卡,且熱量不散 失,試求甲液體的比熱為多少卡/克℃ ? (A)1.0 (B)1.2 (C)1.8 (D)2.4 卡/克℃ 。 B
範例解說 T℃ 26℃ 100 g 鐵 20℃ 300 g 水 7.( )將一未知溫度,100 g的鐵塊(比熱為0.11cal/g-℃), 投入 300g、20℃的水中,2分鐘後達到熱平衡,量得水溫 為 26℃,若有400卡的熱量散失,求鐵塊的初溫為幾℃? (A)320℃ (B)226℃ (C)116℃ (D)78℃。 B
範例解說 60℃ T 60℃ 20℃ 100 g 水 20℃ 100 g 酒精 8. ( )已知使1公克的水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等於1卡,而使1公克的酒精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小於1卡。若將100公 克、20℃的酒精與100公克、60℃的水混合,且在液體的 混合過程中並無熱量散失,也未產生揮發或蒸發的現象, 則下列何者為此混合液體的末溫﹖ (A) 小於30℃(B) 介於30℃與40℃之間(C) 等於40℃(D) 介於40℃與60℃之間。 D 中間值 40 大 小 大 小 m 同下之熱平衡:S大者,△T小;S小者,△T大。
範例解說 9.將同為200公克的銅球(比熱 0.093卡/公克.℃)、鋁球(比熱 0.217卡/公克. ℃)、鉛球(比熱 0.031 卡/公克. ℃)投入沸水中,則: ( )何者溫度上升較快? ( )投入十分鐘後,何者溫度較高? ( )一段時間後,分別將此三球投入裝有500 公克、25℃的水中, 熱平衡時,哪一杯水溫度最高? (A)銅球 (B)鋁球 (C)鉛球 (D)三杯溫度一樣。 C 假設: 沸水單位時間放熱量相同(h) 三者到達終溫相同(溫差△T 相同)
範例解說 T 100℃ 200 g 金屬 500 g 水 25℃ 小 大 9.將同為200公克的銅球(比熱 0.093卡/公克.℃)、鋁球(比熱 0.217卡/公克. ℃)、鉛球(比熱 0.031 卡/公克. ℃)投入沸水中,則: ( )何者溫度上升較快? ( )投入十分鐘後,何者溫度較高? ( )一段時間後,分別將此三球投入裝有500 公克、25℃的水中, 熱平衡時,哪一杯水溫度最高? (A)銅球 (B)鋁球 (C)鉛球 (D)三杯溫度一樣。 C D B 投入十分鐘,三者達熱平衡,故等溫 金屬 S 愈大者:溫差小,溫度最高。
範例解說 10.分別取油 85克與水 85克,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 係如下圖甲、乙兩線所示。則: (1克的油上升1℃需0.6卡的熱量,1克的水上升1℃需1.0卡的熱量,1克的某液體上升1℃需0.5卡的熱量) 關係圖中,甲線是;乙線是。(填:油或水) 油 水 油 S 小 水 S 大 越接近時間軸,s大
範例解說 10.( ) 若取170克的某液體,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則其溫度與加熱時 間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A)落在Ⅰ區(B)落在Ⅱ區(C)與甲重疊(D)與乙重疊。 D 油 ms51 mS 小 ms<51 51<ms<85 水 ms85 mS 大 ms>85 越接近時間軸,ms大
觀念整理 ◎ A、B、C三金屬,以均勻熱量加熱關係圖如圖: 越接近時間軸,S 大 越接近時間軸,mS 乘積大 (加溫曲線時) (加溫曲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