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186 Views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 《 我該怎麼辦? 》 圖丹卻准◎著 法鼓文化製作. ◆ 佛陀說:婚姻中的兩名成員應彼此繫屬. 基本上,人性的尊重、關懷、耐心、開放的溝通 …… 都是維繫長久婚姻關係的要素。 信任,建立在忠實之上。 一旦你能視伴侶為有「佛性」的人,那麼, 即使他鬧情緒,你也會當此人只是一時烏雲蔽日, 內心仍有無窮的良善潛能。 有些人想要有伴侶,有些人則否, 兩者都沒有問題。 父母若對子女施加婚姻壓力, 誠屬不智。.
E N D
生命,充滿看不見的答案…… 《我該怎麼辦?》 圖丹卻准◎著 法鼓文化製作
◆佛陀說:婚姻中的兩名成員應彼此繫屬 基本上,人性的尊重、關懷、耐心、開放的溝通…… 都是維繫長久婚姻關係的要素。 信任,建立在忠實之上。 一旦你能視伴侶為有「佛性」的人,那麼, 即使他鬧情緒,你也會當此人只是一時烏雲蔽日, 內心仍有無窮的良善潛能。 有些人想要有伴侶,有些人則否, 兩者都沒有問題。 父母若對子女施加婚姻壓力, 誠屬不智。
◆巴利聖典:沒有譴責同性戀的言論 在西雅圖的佛法團體中,有好幾位成員告訴我,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戀, 這並非經由後天學習,只是業力的現行。 我認為,佛陀希望所有弟子培養愛和慈悲的胸懷, 批判或歧視,則剛好與佛陀的教誨背道而馳。 我們應該反問自己: 我是否常常以外貌來評斷他人? 我是否正視他人內心, 以獨立自主的個體來看待他們? 我是否有過多的性欲? 我是否尊重我的性伴侶?
◆五戒中的「不從事不智的性行為」 我認為此戒的關鍵在於:根本動機和心態。 譬如:不採取防護措施而染上疾病, 這樣做既傷害自己,又危及他人。 假使有人利用性伴侶來壯大自我, 可能會令對方受辱。 與未成年發生性行為更是明顯不智, 因為會嚴重扭曲他們對身心的認知。 同時,發展多角感情關係就是不智。 如果你結婚了,卻想發生婚外情, 那就表示在這個婚姻中, 你必須與配偶加強溝通。
◆佛法如何平等看待「墮胎與人權議題」? 生命起始於受孕,墮胎的確是奪走生命。 但譴責墮胎的人,對誰都沒有好處, 我們需要支持並諒解意外懷孕的父母, 至少是那位受孕的母親; 這樣,孩子被生下來的機率就提高了, 然後,孩子可以尋求另一個家庭來撫養。 我是根據自己的生命經驗而這麼說的: 我的父母在妹妹剛出生時認養了她, 她是意外受孕的結果, 她的生母沒有墮胎而生下了她,正因如此, 我才有了一位摯愛的妹妹,真令人感激。
◆結束生命,不等於結束痛苦 有一位年輕人告訴我,他這輩子受到太多傷害, 曾動過自殺的念頭,但當他得知生命會輪迴之後, 自殺的想法立刻消失,因為他知道: 結束生命達不到他真正想要的目的——結束痛苦。 於是,他開始修習佛法。 自殺,常因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抑鬱狀態, 出自一種與其他人或整個大環境徹底失聯的感覺。 我們必須以截然不同的觀點,深入思惟生命本質, 每個人都有想要獲得快樂、排除痛苦的基本渴望, 甚至連動物、昆蟲都不例外。
◆個人與社群:是相互依存的眾生共同體 事實上,我們的問題並不獨特,也不會毫無希望, 我們可以伸出援手,為眾生的快樂獻出心力, 即使微不足道,卻意義深遠。 尊重、愛與被愛,感覺與他人息息相關, 是讓內心平靜的重要因素。 雖然有時惱人的情緒會生起,但情緒並不是我們, 只不過是心的活動,會在心中生起、經過、消失。 禪修時保持正念,這種體會就會變得非常清楚, 雲朵可能會掠過天空,但天空與雲朵是兩回事, 在更深的層次裡,我們的本性 永遠純淨、清明、開放、毫無染著。
◆正念與轉念:智慧與慈悲的禪修方法 禪修有多種形式,其中之一是「正念禪修」。 我們集中注意在出入息、身體覺受、內心感受、 心意識或心念,僅僅觀察它們, 任它們生滅,卻不執著。然後我們會發現: 沒有一件事物是恆常或靜止的,同時,這些身心現象 不是我們,也沒有堅實的「我」或「我的」, 這樣心就自然放鬆了。 另外,「轉念法門」也相當實用, 引導我們在各種生命情境中保持平等心, 在順逆境界、善惡因緣中, 深入修習慈、悲、喜、捨。
◆快樂的修練:轉化自己,而不是改變全世界<More>◆快樂的修練:轉化自己,而不是改變全世界<More> 有時候,我們羨慕別人的生活, 於是試圖去控制、重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其實,我們所缺欠的東西都存在自己的內心; 快樂和痛苦——根源於自心如何體驗, 而不是希望外界處處符合我們期望的「完美」。 依戀、不安、敵意、悲傷、恐懼等情緒習性, 讓我們深陷在封閉式的愛裡面, 制約思考與行動的創造力。 故達賴喇嘛說: 對眾生懷抱仁慈與溫情, 是一切快樂的起點。
◆創造力禪修◆延伸閱讀◆ 《禪門第一課》 聖嚴法師◎著 <More> 《真心就自在》 傑佛瑞․霍普金斯◎著 <More> 《誰惹你生氣?》 圖丹卻准◎著 <More> 《生死習題》 羅尼․史密斯◎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