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意义和证实 〔德〕莫里茨·石里克
莫里茨·石里克(Moritz Schlick, 1882-1936) • 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和指导英才莫里茨·石里克1882年4月14日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1904年在柏林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非均匀介质中的光反射”,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17年的专题论文“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使他成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位哲学阐释者。与精确科学的领袖人物普朗克、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等保持者个人交往,与维特根斯坦有着密切的接触。早在1910年就开始发表关于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问题的许多论文了。1936年6月22日在校园内被一个精神错乱的原先的学生枪击致死。
莫里茨·石里克(Moritz Schlick, 1882-1936) • 作为一个极为谦虚、不出风头和慈祥和蔼的人,他一般总是乐于在谈论中扮演一种建设性批判的“主持人”和“调解人”角色而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是在面对激进观点挑战的少数场合,他的批判才稍许带有尖锐性和攻击性。 • 参见:1、石里克:《普通认识论》,英译者绪言,(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 2、克拉夫特:《维也纳学派》,(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17页。 注:照片摄于1930年。
第1章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意义问题和证实问题第1章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意义问题和证实问题 1.1 哲学的语言转向 1. 2 命题意义问题何以成为有意义的问题 1.3 探索命题意义的方法 1.4 词和句子的意义标准
第1章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意义问题和证实问题 • 石里克: 同普通科学问题相比,哲学问题总是离 奇地背乎常理。而特别使人感到背乎常 理的,则是命题的意义问题竟成了哲学 上一个严重的困难。
1.1 哲学的语言转向 • “过去时代的哲学”的形而上学迷误:都试图用知识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哲学给人们提供了关于超越科学世界和常识的实在的知识。 •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迷途:逻辑研究的结论是,一切思维或者推理无非是从一些命题到另一些命题的转换,转换后的命题并不包含原来命题没有的东西(等值转换),因此不能从经验事实推出超经验事实的属性;从“纯思维”的理性直觉也推不出经验事实的属性。 • 康德的迷途:要划定思维的界限,我们必须能从这个界限的两个方面来思考(因为我们必须能够思考不能思考的事情)。
形而上学迷误的根源:事物的本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是与体验无关的。”即过去的哲学就是要说那不可言说的东西。形而上学迷误的根源:事物的本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是与体验无关的。”即过去的哲学就是要说那不可言说的东西。 • 过去时代哲学的思维方法缺陷:令人厌恶的思辨方法。使用一些模糊不清、未加定义的概念,不加论证的提出一些形而上学命题。 • 思维方法缺陷的根源:未找到一种澄清概念和命题的适当方法。
当代哲学转变的特征 • (1)哲学工作的任务:澄清问题和论断,摆脱形而上学,并且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 • (2)认识论的基础: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即坚持知识是建立在直接所予的中立的经验的基础上。因为这些具有精确科学素养的逻辑经验主义者看到,在经验科学所有分支的研究工作中,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充满了活力,这种思维方式被看作是“科学的世界概念的精神”,是与思辨的思维方式对立的。
(3)逻辑分析的方法:运用现代逻辑的成果,分析澄清问题,对形而上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正面结论--澄清各门科学中陈述的认识内容,从而澄清这些陈述中的语词意义,明确各种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联系和认识论联系。 反面结论--形而上学领域里的全部断言陈述都是无意义的,从而彻底清除形而上学。 • 由此看来,哲学是一种授义活动,即澄清一个陈述是否有意义的活动。因此,由逻辑经验主义发动的这场哲学的转向,被称作“哲学的语言转向”。 • 第二和第三个特征体现了哲学转变的另一个目标: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哲学。科学的方法就是实证的方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澄清哲学命题的意义。所以,哲学的语言转向后,意义问题就成为认识论的主要问题了。
2 命题意义问题何以成为有意 义的问题 •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问:这个陈述是否有意义呢?当然“唯一的可能就是我们没有理解这个陈述”。 • 恺撒是一位将军。 句(1) • 恺撒是一个中国人。 句(2) • 恺撒是并且。 句(3) • 恺撒是一个质数。 句(4)
1.3 探索命题意义的方法 • 1、用已经熟悉的自然语言表达,即翻译。--解决日常句子或命题的意义的办法。 • “恺撒是一位部队将军的名字。” • “将军是部队的指挥者。” • 2、构造一种语言的逻辑规则,用一种命题形式给出这个句子可以使用的条件。--从哲学上解决命题意义的办法。 • 我想去一个比我们学校好五倍的学校读硕士。句(5) • 把我带到一个天空比英国蓝三倍的国家去。句(6) • X是一个质数。句(7)
我们面对抽象的哲学问题,面对关于抽象的哲学问题所作论断的意义问题,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出理解一些具体抽象概念的新规则,比如,对于“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存在”等概念,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在不同的科学范式中,在不同派别的哲学家中用法的新规则,词的用法的新规则在原则上是主观的、任意的。我们面对抽象的哲学问题,面对关于抽象的哲学问题所作论断的意义问题,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出理解一些具体抽象概念的新规则,比如,对于“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存在”等概念,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在不同的科学范式中,在不同派别的哲学家中用法的新规则,词的用法的新规则在原则上是主观的、任意的。 • 逻辑经验主义是要寻找一种识别句子是否为一个有意义的命题的一般方法。
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描述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句子成为一个真命题,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句子成为一个假命题。如果能给出一个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用法的一系列规则,那么就等于给出了一个句子为真或为假的方法。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描述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句子成为一个真命题,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句子成为一个假命题。如果能给出一个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用法的一系列规则,那么就等于给出了一个句子为真或为假的方法。 • 石里克得出结论: • 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就等于陈述使 用这个句子的规则,这也就是陈述证 实(或证伪)这个句子的方式。一个 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意义与证实的关系: • 意义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一个句子是有意义的,这指的是一个句子的认识的、事实的意义;证实问题是:我们如何能(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给定的句子是真的或假的。 • 石里克的结论意味着,只有当我们决定了识别一个句子真或假的规则,这个句子才是有意义的,给出一个句子真或假的规则就是给出了证实(或证伪)它的方法。一个句子的意义与证实它的方法是等同的。 • 所以,对于逻辑经验主义而言,意义问题和证实问题是认识论的主要问题。
1.4 词和句子的意义标准 • 词的意义 • (1)确定一个语词的意义,首先是确定词的句法:确定词可以出现的最简单的句型(基本句型)。 • “将军”:“x是一位将军”S(x) S • “质数”:“x是一个质数”P(x) P
(2)回答该句子的意义是什么。 • 如果我们要回答“x是一为将军”这个句子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得确定: • S(x)的真值条件,或者确定S(x)的证 实方法,或者确定证实S(x)的经验标准。
(3)构造定义。 • 对于抽象的词我们一般是用约定定义,即用规定这些词的使用方式来定义: • “将军”就是部队的指挥者。 • “因为”就是用于引导表示原因句子的词。 • “原因”就是表示因果关系的现象中,时间或 顺序在先的现象”。 ……
约定定义在原则上是约定的,可以是十分任意的,它们如何与直接经验相联系?约定定义在原则上是约定的,可以是十分任意的,它们如何与直接经验相联系? • “将军”就是部队的指挥者。(约定定义) • X是一位将军。 (确定它可以出现的最 简句型) ⇑⇓ • X是部队的一员+X是一位指挥者 …… ⇑⇓ a是一位部队的指挥者。(令a为恺撒--实指 定义)
实指定义:用声音或手势的行动指明某词的实际用法,以说明这个词的意义。唯一无须任何事先的知识就能达到目的的说明词的意义。实指定义:用声音或手势的行动指明某词的实际用法,以说明这个词的意义。唯一无须任何事先的知识就能达到目的的说明词的意义。 • 石里克: 我们的结论是: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 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 显然是全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 的可能性”。
句子的意义标准 • (1)符合语言句法和逻辑句法 • 恺撒是一位将军。 句(1)命题 • 恺撒是一个中国人。 句(2)命题 • 恺撒是并且。句(3)无意义的字符 • 恺撒是一个质数。句(4)句子
(2)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 恺撒是一位将军。 句(1)综合命题(有真值) • 恺撒是一个中国人。 句(2)综合命题 (有真值) • 恺撒是一位将军或者不是一位将军。句(8)分析命题或重言命题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特点是:有明确的真值(所指),并且在逻辑上不矛盾,是可以证实的。
显而易见,由石里克所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论是试图把常识和科学中识别语词和命题意义的方法引入到哲学中,对哲学命题的意义作分析。石里克把这种意义观称作“实验意义论”。这种证实方法一方面,从程序上看,与常识和科学程序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从实质上看,与科学的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精神完全一致。显而易见,由石里克所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论是试图把常识和科学中识别语词和命题意义的方法引入到哲学中,对哲学命题的意义作分析。石里克把这种意义观称作“实验意义论”。这种证实方法一方面,从程序上看,与常识和科学程序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从实质上看,与科学的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精神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