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16 Views
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物流運籌裝櫃誤失 RFID 監控機制建置計畫. 指導教授 : 林志鴻 學生 : 林雨嬋 MA2D0104. 1. 公司背景與環境. 2. 國際物流運籌介紹. 3.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4. 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5. 效益與結論. 6. 問題與討論. 公司背景. 背景. 成立於民國六十二年 (1973) 台灣經濟起飛之際。 台北縣瑞芳鎮購地五萬平方公尺,從事港對港( port-to-port )海運貨櫃儲放,轉運業務。 早年管制多(土地、資本、人力、業務來源). 公司背景.
E N D
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物流運籌裝櫃誤失 RFID監控機制建置計畫 指導教授:林志鴻 學生:林雨嬋MA2D0104
1 公司背景與環境 2 國際物流運籌介紹 3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4 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5 效益與結論 6 問題與討論
公司背景 背景 • 成立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 台灣經濟起飛之際。 • 台北縣瑞芳鎮購地五萬平方公尺,從事港對港(port-to-port)海運貨櫃儲放,轉運業務。 • 早年管制多(土地、資本、人力、業務來源)
公司背景 基隆的業者一般並不認爲高雄的貨櫃集散場站是其競爭者,由於貨源是重要的競爭因素,爲了掌握船運的流暢運作及成本,貨櫃集散站垂直整合的情形很普遍。 EX.船運公司出資設立(世界貨櫃、長春貨櫃、長榮貨櫃) 進出口貿易商出資(尙志貨櫃、中華貨櫃)
公司背景 • 2005/06年度其主要客戶爲船運公司(約佔70%)、海運承攬運送業與進出口貨主僅佔30%。 • 1970及1980-台灣天然第一大港基隆港 • 大台北盆地的消費能力與地區產業活動而起飛。 • 中央貨櫃原是爲抓取市場供給不足的容量而成立。 • 從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基隆港出口貨種逐漸轉爲全貨榧,大多數的貨櫃集散站皆做了擴充,中央貨櫃相較之下因此逐漸喪失了優勢。
公司背景 由於基隆港碼頭貨櫃場空間不足,貨櫃裝卸作業係採船邊提貨,再利用卡車運送 至10公里外之內陸貨櫃場方式進行。隨著交通量成長日趨嚴重,亦面臨相當大之問題。 中央貨櫃的容量利用率掉到僅剩32%
國際物流運籌 Poter& Miller (1985)將國際物流競爭關係以五個主要活動價値鏈(內運、營運、配送、行銷、服務)爲基礎,說明廠商增加客戶附加價値之過程。
國際物流運籌 針對物流作業服務細分爲物流核心作業與附加價値作業兩群 由於物流已成爲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爲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思考的一種現代經營策略措施。
國際物流運籌 具體發展作法則是將運簿分爲三個加値階段(運輸加値、生產加値、服務加値)與五種類型(進出口、轉口、加工再進口、加工再出口、營運總部)予以策略性地組合管理。
國際物流運籌 現今問題 基隆港腹地狹小,而船隻大型化趨勢下,使遠洋線船隻絕大多數南移高雄,致使貨櫃裝卸量停滯無成長,隨著北櫃南移,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低毛利衝擊,致使台北、桃園縣廠商外移大陸及東南亞,使得基隆港貨櫃出口裝卸量下降 另一方面,兩岸貿易遲滯,使台灣北部地區貨櫃集散站間競爭加劇、削價競爭,台北(八里)港又於2008年完成貨櫃及散裝碼頭開始營運,凡此種種環境不利因素影響,中央貨櫃經營之傳統貨櫃集散站業務優勢已不復往曰。
國際物流運籌 解決 轉爲高雄海運中心之輔助港: 承擔北部地區國際商港與高價値貨物進出口任務 服務亞太區域內貨櫃航線爲主 兩岸直航可能誘生之需求: 向外海擴建開闢大型貨櫃集散站 並於港區內或附近發展高附加價値產業及物流中心以掌握貨源及經濟效益 周邊內陸貨櫃集散站之整倂與土地利用轉型將是中長期的策略環境。
國際物流運籌 就公司的狀況,用SWOT表作出中央貨櫃在物流運籌產業的競爭策略分析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分析 一般貨櫃運輸中,分為整箱貨 (CY)和拼箱貨(Consolidation) 現行貨櫃的裝箱問題在大部分企業中一直得不到很好解決,原因爲大多憑經驗來執行,因此造成了以下的問題發生: 1.空間利用率低,平均只有八成左右。 2.計算耗時費力,難以得到優化方案。 3.貨物裝櫃超重,裝載數量不準確。 4.作業缺乏標準,貨物擺放混亂。 5.裝櫃方式多種多樣,以滿足不同的實際應用需求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分析 出口收貨作業5個步驟(貨主出貨、收貨暫存、承價業者提出裝櫃要求、進行裝櫃作業、回報裝櫃狀況給承攬業者)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分析 出貨倂櫃作業6個步驟(貼TryConsol、進行裝櫃作業、檢核裝櫃狀況、確認完成、輸入系統裝櫃資料、存入資料庫)。 各步驟之間資料須仰賴人工重複輸入,也須人工檢查與調整。
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作業流程之缺點與瓶頸: 1.費時費力 2.環保問題 3.系統功能不足 4.作業效率仍有改進之空間 5.作業流程不合理 6.資料完整性的問題 7.對上、下游資料訊息交換產生瓶頸
導入RFID後的e化應用架構 導入RFID後的e化應用架構(TO BE) e化應用功能規劃:主要有兩個重要方向: 運用既有之EDI作業平台與上下游進行資料交換: 以期減省作業成本、提高資料的正確度、提升作業的效率、降低作業風險。
導入RFID後的e化應用架構 以RFID監控機制技術,對要進行作業的散裝貨物進行監控,從一開始收貨、儲存、倂裝計畫、實際現場裝櫃、完成作業,每一個環節均加以監控,以維護貨物的安全,減少貨物之遺失與併櫃作業的疏失所造成的企業損失。
效益與結論 預期效益除包含計畫直接相關之關鍵績效量化指標(KPI)外,尙對公司衍生之非量化效益亦納入,如對物流運簿體系中上下游商業鏈的效益、新管理模式的效益、合作夥伴資訊流省時省力的服務品質等。
效益與結論 1.國內物流作業仍限於成本與利潤的維持,而不願意對於作業效率與正確性的監控問題,做更多的投資與監控,競價的結果限制的這些品質保障的降低。 2.本RFID計畫提供全流程完整的併裝物流作業服務監控機制。 3.降低作業錯誤的危險性與降低企業經營備貨主索賠風險。 4.提升裝櫃效率,降低管理人員複核的精神與時間的負擔。 5.建立RFID TAG回收再利用的機制,TAG可回收再利用,使有限的資源比原始性開發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 6.解決整體物流作業,倂裝責任資訊透通度的問題。 中央貨櫃將無線電射頻標籤(RFID)追蹤監控技術導入櫃位作業流程,主要著重在企業物流倉儲之作業,首先解決貨櫃場在國內物流速率上、以及國外物品運送上之準 確度等問題,以降低裝櫃的成本,始得能維持相當程度的競爭力。再以此經驗爲基礎爲內部導入更多的加値應用與服務。
問題與討論 1.請說明中央貨櫃在海運物流價値鏈有何利基? 2.請說明中央貨櫃於民國八十年代起遭遇哪些經營困境? 3.請說明中央貨櫃爲何選擇RFID作爲新的利基? 4.請就中央貨櫃原有的e化流程,討論該公司導入RFID的作法。 5.試比較中央貨櫃導入RFID前後營運模式的差異。 6.您認爲本案例在整個物流運籌鏈上發揮哪些特色?創造出哪些效益?
心得 如何增加RFID讀取正確率 • 目前RFID形態為以上三種,但其中金屬物品與環境電波反射所造成的讀取率不足,是系統整合工作經常面臨的問題,也是RFID產業應用發展受限的關鍵障礙。 • RFID有幾個硬體組成元件牽涉到讀取率,包括標籤(Tag)、天線(Antenna)與讀取器(Reader)。而標籤的選用與附著、天線架設方式及讀取器功率與參數設定
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 1.讀取器操作距離:首先要根據讀取操作距離需求來決定採用何種頻帶系統之標籤 (1)短距離手動讀取 讀取範圍需求在20公分之內,而且每次只讀取一個標籤的話。,適當改變手持式設備感應角度,以達到最佳磁場切割作用。 (2)短距離移動物讀取 如果應用情境是要在輸送帶上讀取物品標籤,只要天線架設的有效讀取區與物品移動方向磁場切割作用, 慢速移動物品可以用HF標籤。 快速移動的物品,建議採用遠場(Far field)電波共振式UHF標籤 (3)長距離讀取 超過1.5公尺以上距離的讀取需求,標籤就要求有足夠感度(sensitivity)。 UHF標籤是長距離讀取的唯一選擇。否則就要選擇主動型(active)標籤才能確保長距離的穩定讀取率。
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 2.物品外形及材質:根據物品外形與材質選擇合適標籤規格 (1)敏感度 物品外形及材質會影響電磁場穿透力(penetration),連帶也影響標籤敏感度。通常標籤感度與其本身天線設計有關,感度越好的標籤外形尺寸就越大,但是如果搭配天線架設角度,找到最好的極化面(polarization),即使小尺寸標籤也能達到穩定讀取率。 (2)感應角度 當環境有其他RFID讀取器同時運作時,標籤感應角度就顯得很重要。 標籤需要根據物品移動方向,選擇最佳感應角度來附著物體,目的是與天線發射產生最佳的極化面確保較佳讀取方向,避免讀取到其他週遭不相干的標籤。
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心得(一)選擇合適標籤:標籤的選用需根據讀取器操作距離、物品外形及材質、標籤讀取環境等三個面向來綜合考量。 3.標籤讀取環境: (1)金屬與含水份環境 物品本身或環境若帶有水氣或金屬成份也會影響標籤的感度性能。其中水氣環境只要空氣濕度控制得宜應該不難解決,對於液體產品只要標籤與容器間保持固定間隙,仍然可以達到穩定的讀取率。 (2)金屬專用標籤或客製化標籤 若是標的物本身就是金屬製品,欲達到滿意讀取率恐怕只有使用金屬專用標籤或客製化標籤。客製化金屬標籤的設計原理是將金屬物體視為與標籤晶片共振的部份天線,如此所得到的讀取距離與讀取率都大幅提昇
心得(二)天線架設:天線架設要點是要達到最佳電磁場型態同時避開電波反射干擾心得(二)天線架設:天線架設要點是要達到最佳電磁場型態同時避開電波反射干擾 (二)天線架設:天線架設要點是要達到最佳電磁場型態同時避開電波反射干擾 1.讀取區 目前固定型讀取器通常至少有搭配四組輸出天線,適度控制讀取器輸出功率與調整四組天線發射方向,就可以消除讀取死角建構有效標籤讀取區。標籤讀取區最好避免有金屬直接反射平面,影響讀取器信號辨識能力。 2.極化面 讀取器的天線主要有線性波與旋轉波兩種極化面,旋轉波天線方向性比線性波天線寬廣,線性波天線穿透力強,該選擇何種天線是根據標籤在物品上的貼附方向決定。 標籤貼附方向雜亂-旋轉波天線 標籤貼附方向一致-線性波天線
心得(三)讀取器功率與參數設定:設定適當發射功率與碰撞參數心得(三)讀取器功率與參數設定:設定適當發射功率與碰撞參數 1.功率設定 建議以讀取器功率由弱漸漸加強的方式改變讀取器功率輸出,找出最低啟動標籤電源之讀取器輸出功率(Minimum turn on power)平均值。 2.碰撞參數設定 根據標籤總數來決定,找出Q與標籤總數最佳化關係,亦即當標籤數量為多少,找出最佳建議Q值。 3.利用RSSI值過濾 Reader在讀取某一區域標籤時,在同時間也會接收到其他區域的Tag資料。Reader程式可以根據標籤回應的RSSI值差異性進行過濾,減低誤判現象。 4.避開盲點 可以利用不同角度天線架設組合,並藉由Reader程式控制改變天線切換開關,達到讀取區中盲點的位置移動作用,減低因盲點造成的讀取率不穩現象。